打印

印光大师: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

印光大师: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

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


印光大师



  接手书,不胜欣慰。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不几年于宗、于教、于密悉已通达。恨光老矣,不能学座下之所得。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

  但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宏法,则其利溥矣。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于己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此光区区愚诚也。

  了道师已来,勿念。春风易于入人,祈保重调摄,当勿药有喜矣。

  印光大师:“复显荫法师书”

  至云虽乏精进,持名颇具欣厌。须知净土一法,乃吾人之大靠山。倘平常忽略,或致临终不得力。显荫天姿甚高,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但以志尚浮夸,不务真修,死时显、密之益不得力。念佛之事向未理会,亦不得力。虽有多人为彼助念,而自己已糊里糊涂,不省人事。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良由显荫天姿虽高,气量过小。无韬晦涵养之真修,有矜张夸露之躁性。(在东洋回国,往宁波看其师,当日即病,次日即往上海。)因闻其师令闭关静修一语,即日便病,次日即去,竟至延缠以死,可不哀哉?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恒渐法师书一”


  显荫之死,亦以只知求胜求名,不知息心静养。闻病中日常谈说,不静养,故得此果。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恒渐法师书二”


  民国二十年


  接汝书,知道心未退,志向尚高,不胜欣慰。须知学圣学佛,均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本。又须卑以自牧,韬光潜耀,上效古人,躬行实践。能如是,则其学其品便可高出流辈。每每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汝宿生多幸,培此善根,当极力培植,庶可有成。

  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

  今为汝寄《历史统纪》一部,《寿康宝鉴》二本,《嘉言录》三本。《统纪》自存,以作知治乱、知因果之龟鉴。《寿康宝鉴》常看,则不至犯邪淫与手 yin等,自戕其生,自折其福寿,而即取残废与死亡也。此当与李鸿业一本。《嘉言录》,汝与古、李各一本。依此修持,世出世法均得其要领矣。

  古卫生、李鸿业既欲皈依,今为卫生取法名为慧生,谓以智慧求生西方,永证不生不灭之道,以自卫卫人同得不死也。为鸿业取法名为慧业,谓以智慧断除世间恶业,修持往生西方之净业,此之事业方为鸿业。世间修身立业,以至为圣为贤,若比往生西方了生脱死之业,则小乎小矣。祈将此一段,抄与二人看,或将全书抄与彼看。即彼年至花甲亦可受益,况甫冠以后之后生乎?

  印光大师:“复徐书镛居士书”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