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宣化上人:净极光通达

宣化上人:净极光通达

净极光通达


宣化上人


心明如镜,光明普照,无拘无束,无挂无碍。



参禅的功夫,是由忍耐中得来的,是从受苦中换来的。不是说,我参得腿痛,就向后退,遇着困难就要投降。这样不会有相应处,必须要坐到极点,自有境界现前。

所谓“净极光通达”,净到极点,智慧光明便现出,通达宇宙,照天照地。这时候,没有贡高我慢的心,没有骄傲自大的心,没有嫉妒他人的心,也没有障碍他人的心。看大地的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时,智慧时时现前,愚痴时时减少,心明如镜,光明普照,无拘无束,无挂无碍。

在禅堂里是修“戒、定、慧”三无漏学。在禅堂不讲话,没有妄言、绮语、恶口、两舌,把口造四恶的门关上了。在禅堂专一其心参话头,不生贪念、不生嗔念、不生痴念,把意造三恶的门关上了。在禅堂静坐不动,不会杀生、不会偷盗、不会邪淫,把身造三恶的门关上了。这时候,五戒十善具足。行住坐卧,都修习定。定力具足,慧力现前,所以才说“净极光通达”。净极,就是定;光通达,就是慧。

在禅堂参禅一定要用功,完成使命,达到悟的境界,才不负众望。

《四十二章经》上说:

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

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受五戒的人。

供养一万个受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位出家人。

供养十万个出家人,不如供养一位证初果圣人。

供养百万个初果圣人,不如供养一位证二果圣人。

供养千万个二果圣人,不如供养一位证三果圣人。

供养万万个三果圣人,不如供养一位证四果罗汉。

供养四果罗汉的功德,不如供养一位无修无证的智者(无心道人)。

由此可知,供养无心道人的功德,是无可限量。

我们在禅堂参禅,一定要用功,完成使命,达到悟的境界,才不负众望。否则把大好时光空过,不但对不起自己所发的心愿,也辜负师长之期望。这一点,希望各位深深反省一下,检讨这次禅七所得到的是些什么?

就用“谁”字,向下凿,凿到水落石出,便是成功时。

参“念佛是谁?”就是一把金刚王宝剑,能斩断一切妄想。妄想是开悟的绊脚石。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初成正觉时,便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无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佛?就因为妄想执着,所以要破妄想执着。如何破法呢?就用“谁”字,向下凿,凿到水落石出,便是成功时。

参禅,就是参这个“念佛是谁?”时时刻刻在脑海中研究这个问题,不间断地研究。时间一长,自然有消息。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坐的时间久了,自然有禅。居住的时间久了,东邻西舍,自然有缘分,情感融洽,和平相处。

参禅参到火候时,不但没有妄想,而且脾气小了,烦恼少了,人品高了,气度也大了。这时候,智慧现前,明白是非,辨别善恶,把贪嗔痴清理得干干净净,只有戒定慧大放光明,照见五蕴皆空。

如果不打妄念,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zai 难。

所谓“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我们为什么不满现实?不满环境?因为性没有定,所以向外驰求,到处去寻找。这是贪心在作怪,若是没有贪心,什么也不求,什么也不找了。这时候,心平气和,天天是快乐。如果事事不知足,这样也不满足,那样也不满足,便妄想纷飞,总觉得不够。这样就发生种种苦恼。

性若是定了,无论遇到什么魔,都能降伏,这时天天都是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从自性发生的。如果不打妄念,不管到什么地方去,都是平安无zai 难。所以这两句偈颂,是古德经验之谈,身临其境,亲自体会出来的箴言。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