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真正的强大,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真正的强大,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真正的强大


是从独来独往开始的!

道教


世人多爱喧嚣,哪里人多往哪里去。

但交万千之友,怎会有自己的时间,人只有在“静”与“独”中才能产生思想。

历史上成大器者,多是以“独”立身,以“独”成名。

南北朝时期的名臣傅昭,就是一个以“独”闻名于世的典范。



独思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习,学有所成靠的是独立思考。

只有长久地在孤独中学习、沉淀、领悟,才能胸罗万卷,智慧丛生,蚌结成珠。


傅昭自小到大,独学成性。

他十来岁时,雍州刺史慕名到其住处看望,他只顾读书思索,旁若无人,神色不改。

刺史惊叹:“此儿神情不凡,必成大器。”

后来丹阳地方官袁粲聘请他为郡主簿,让自己的儿子跟他学习。他每有闲暇,仍是静坐读书。

袁粲每次走到他门外,总以为屋内无人。掀开帷幕,才发现他在读书。

后来傅昭入朝为官,也未改此习,由于终生读书学习,他通今博古,人称“学府”。

独自学习,在静中思索,往往能得书中要旨。

人的灵感,也总是在静思中产生。

独坐修学的时候,你会在书香里相约李白杜甫,秦皇汉武。

也只有在此刻,人的心智才会成熟,才能见人所未见,得人之未得。

所以,许多大人物总是静静地守着一份虔诚的心,执着地端坐于独处领地,任凭裘马风月,毫不动摇。

看起来这是一种放弃,其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丰富的收获。



独善


古人眼中的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独善,是君子最大的美德。


独善就是独自为善守心,修养个人品德。

傅昭为官,拒绝贿赂,廉洁节俭,上下古今,有口皆碑。

他在安成郡做内史时,有人送鱼给他,他不想接受,又怕送礼的人难堪,就把鱼收下丢到门外去了。别人见此情景,就再无人给他送礼了。

有位县令给他送门帘,在帘子下面藏了几匹丝绢。傅昭发现了,笑着把丝绢送还了县令。

这类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秘事,一般官员是不会拒绝的。

但傅昭真正做到了独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

独善之人,身无污点,就能有强大的心灵。

梁启超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


独善,虽然不及拯救整个人类功高勋伟,但许多人做不到。

在这个世界,如果人人都能独善其身,人间将是多么美好。



独处


独处意味着独居而守心,不事喧哗,在清静甚至寂寞孤独中度日。

这是热衷于呼喝奔逐的时鲜们,和权倾朝野的高官显宦很难做到的。


傅昭为官时,不争宠,不拜谒,不请客送礼;不结党,不交友,不私畜门生,也不替人管闲事。

史书说他“终日端居,以书记为乐”。

一个人如果靠巴结上司来求进阶图发展,绝不会有远大的前程。

在官场上八面结缘,往往说明此人不可能将全力投入于事业,也不可能有所建树。

而将全身心投注于工作卓有所成的人,必定是一个静重的孤独者。

因为只有独处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人世,看到事物的本质;才能冷眼旁观,看透人生和官场;才能激发潜能,大彻大悟。

生活中,在热闹的圈子之外寂寞耕耘的人,往往会有好的结局。

有时候,一些名不见经传,影不见世面的人突然脱颖而出,人们不理解。那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他在孤暗角落里的努力。

在独处之中谨慎从事,即使无人看到,也不逾越礼法规矩,这种品德,古人称之为慎独。

慎独,是大德之人必须具备的最高品德。

《礼记》中说:“君子必慎其独也。”

人在公众场合,在职场,做到依良心按道德遵法律办事,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在单独居处的时候,就很难做到了。


有一次,傅昭的儿媳妇从外面拿来点牛肉,让傅昭享用。

当时朝廷有规定,宰杀耕牛是犯法的。

但是在自己家里吃牛肉,外人是很难发现的,但傅昭还是吩咐儿子把牛肉给埋了。

有道是: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做到“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才算得上是真君子。



每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静默的洗涤和孤独的磨练。

在静独中守住本性,才能不被炫目的东西诱惑。

每一个胸怀大志的人,都应该经常走出喧闹,去独处中寻找自我,修复自我。

用思想接通外界,让心灵去游走,尽情地咀嚼人生,反思过往,把独处的时日变成人生重要的增值期。

时光无限,人间渺远,但只有把时空留给自己,方能不负生命的赐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