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老子:上善若水中,顺势而为的智慧!

老子:上善若水中,顺势而为的智慧!

老子


上善若水中,顺势而为的智慧!

道教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说的就是“人最高的品质,要像水一样”。


原因就是,水能够有利于万物的生长,但是它却不会和万物争夺什么。

别人不喜欢的地方它可以停留,因此水本身更加接近“道”。

老子认为水中有七善,而其中 一善“动善时”,就是把握时机、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


《道德经》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在老子的眼里,水是万物中最能适应环境的存在,遇山川就成小溪,遇平地就成江湖,看似随地赋形,实则无坚不摧。

人也应该学习水的精神,无论何时都能从缺陷与困境中突围出来。


意思是我能居庙堂之高,也能处江湖之远,高洁的地方我能待,泥沙俱下的地方我也能待,跟任何人都能相处愉快。

苏东坡62岁时被流放到海南,当时的海南是蛮荒僻远的“天涯海角”,毒虫栉比、缺衣少药。

面对这样的环境,再想起归乡无望的事实,被贬谪到这的读书人都终日郁郁。

但苏东坡却能一边啃着大芋头,一边要求百姓给他讲当地的鬼故事,吃饱喝足还能面朝大海咏叹一番: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单看这首词的意象,旁人很难想象出苏东坡正处于一个前途未卜的恶劣环境中。

他不是没做最坏的打算,只是依然想过好眼前的生活,所以每贬谪到一处,必留下一些佳作、一段佳话。

像“东坡羮”、“东坡豆腐”、“东坡肉”这些美食,都是他被贬黄州时创下的。

这种“随缘自适”的乐观,就是一种对环境的顺势而为。

不要做什么事情,都想着去驾驭它、征服它,有时候要懂得顺势而为,机智的去顺应它,会让事情做的更顺利、更成功。

不纠结于那些无法改变的,好好把握那些能改变的。

接纳远比愤懑来得勇敢,顺势而为远比无效抗争来得高明。

顺势而为,就是一个先接纳、再面对、最后有所作为的过程

一个顺势而为的人,会找到并放大自己的优势,而不是非要跟自己的短板死磕。



依势而兴


《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就曾告诫孔子讲:“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君子如果赶上时运就出仕,若是没有赶上时运就应该向蓬蒿一样随风势飘行。

就是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通俗说就是有机会就大展宏图,没机会就修养自己,也可以说就是庄子说的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鬼谷子》中说的“天下时势,揣天下”,就是教人顺应天下之时势揣天下。

意思是有机会的时候要倾尽全力依势而兴,没有机会的时候就随波隐去,不问西东。

如果凡事先问结果,连开始的勇气都会失去。

一个顺势而为的人,更看重努力的过程。


晚清时期有半个圣人之称的曾国藩,天赋不高,梁启超就曾评价他是并时诸贤中最钝拙的一个。

曾国藩考进士考了七次才得以成功,领兵多年没打过一个漂亮仗,还被敌人逼得跳了几次江,一生失败的次数远多于成功。

如果他是一个事事问结果的人,那么他早就中途放弃了。

所幸曾国藩的宗旨是“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一边埋头苦干一边等待时机,最后用四场胜仗彻底平定了太平天国。

功成后不用慈禧太后提醒,他就自我裁军、主动申请退休,完美诠释了“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

既成全了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又赢了“功成身退”的美名。

这不就是一种像水一样,向前奔腾、依势而兴、最后无问西东的姿态吗?

人生就应该像流水那般,顺着人生的脉络向前流淌。

放下了多余的骄傲与贪恋,放下了没必要的架子与虚妄的志向。

不滞留原地、不惧怕孤独、也不执着于完美,既安心当下,又一路向前。这也是我们普通人能拥有的积极人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