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劝 忍 百 箴(2)

劝 忍 百 箴(2)

劝 忍 百 箴(2)




 韩魏公因谕君子小人之际,皆应以诚待之。但知其为小人,则浅与之
接耳。凡人之于小人欺己处,觉必露其明以破之,公独不然。明足以照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尝形色也。


译文: 韩琦说,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应当以诚相待。只要知道他是

小人,与他交往浅一点就行了。一般人遇到小人欺负自己的时候,察觉了

就一定要揭露他,而韩琦却不是这样。他的贤明足可以认清小人的欺人行

为,但是他每每遇到小人的欺负,却接受下来,从不形之于色。

(韩琦是宋朝人,天资朴忠,识量英伟,与范仲淹在兵间,决大策,安社

稷,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

 先生每与司马君实说话,不曾放过。如范尧夫,十件只争得三四件便
已。先生曰:「君实只能受,尽人忤逆终无怒,便是好处。」


译文: 先生与司马光说话,不曾放弃过自己的看法。而与范尧夫,十件

事情中往往只争得其中的三、四件事便算了。先生说:「只是因为司马

光能够忍受,即使别人顶撞,也始终不生气变脸,这便是好的地方。」

 清河百姓乙普明兄弟,争田积年不断。太守苏琼谕之曰「天下难得者,
兄弟;易求者,田地。假令得田地,失兄弟心如何?」普明兄弟叩头乞外更思,分异十年,遂还同往。


译文: 清河老百姓乙普明兄弟两人,为一块田地相争了多年。太守苏琼

教导他们说「普天之下,难得的是兄弟,而容易得到的是田地。如果你

得到田地,却失去了兄弟的情义,又有什么意思呢?」普明兄弟两人叩

头,请求去外面想一想,这样分开了十年的两位兄弟一同回家了。

 吕正献公自少讲学,明以治心养性为本,寡嗜欲,薄滋味,无疾言,
无剧色,无窘步,无惰容,笑俚近之语,未尝出诸口。于世利纷华、声伎游宴以至于博弈奇玩,淡然无所好。


译文:吕蒙正少年时期讲求学问,明晓人应当以修身养性为根本,清净

寡欲,没有严厉的语言,没有愤怒的脸色,没有慌张的脚步,没有疲倦

的神情,笑话、粗俗的话不曾出之于口。对那些世俗的繁华、声色犬马、

宴会乃至赌博、下棋等娱乐活动都看得很平淡而不去爱好。

 温公曰:「国家公卿能导先法久而不衰者,唯故相李昉家,子孙数世
至二百余口,犹同居共爨,田园邸舍收收及有官者俸禄,皆聚之一库,计口日给饷。婚姻丧葬,所费皆有常数,分命子弟掌其事。」


译文:司马光说:「国家的公卿官吏中,能够继承前辈的礼法,而长久

昌盛不衰的,只有已故的丞相李昉家。李昉一家子孙几代,共二百余人,

至今仍住在一起,共同生活。田地、菜园中所收成的东西以及官人的俸

禄,都集中放在一座仓库里,按人口计划开支每日的生活费用。婚丧嫁

娶的开支都有规定的数额,由儿孙们分别掌管。」

 范忠宣公亲族有子弟请教于公,公曰:「唯俭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
德。」其人书于座隅,终身佩服。自平生自养无重肉,不择滋味粗粝。每退自公,易衣短褐,率以为常。自少至老,自小官至达官,

终始如一。


译文:范纯仁亲属中有一位子弟,向他请教。他说:「只有俭朴可以助

人廉洁,唯有宽恕忍让可以助人成就道德。」这位子弟将这句话写在自

己的书桌旁,终身奉为格言。范纯仁自己,平生修身养性,对于饮食从

不挑剔。从官府回来以后,立即换上粗布衣服,习以为常。从小到老,

从小官到大官,始终如此。

 王公存极宽厚,仪状伟然。平居恂恂,不为诡激之行;至有所守,确
不可夺。议论平恕,无所向背。司马温公尝曰:「并驰万马中能驻足者,其王存乎?」自束鬓起家,以至大耋,历事五世而所持一心,屡更变故,而其守如一。


译文:王存为人极为宽容,外表伟岸。平时很诚实,没有偏激的行为。

而他所坚持的事情,却从不让步。平时评论人事,中正平和,无所偏袒。

司马光曾说:「万马奔腾中能够停下来立住脚的只有王存了。」从成年

入仕,到老之将至,一生共侍奉过五代皇帝,忠贞不改。中间屡经变故,

但是他却始终如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