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初一到十五

民俗:初一到十五

初一到十五 日日有讲究


来源:网络 收集整理:画儿


  年初一:贺新岁

  农历的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这一天,人们凌晨起来祭祖、拜神、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

  正月初一这天历来是拜年的高峰,人们互相拜访,名为“贺新岁”。拜年时,长辈还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岁钱叫做“利事”(也叫利市、利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晚辈。在初一这天一般吃斋,祈求来年更顺利,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值得注意的是,民间俗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生日,所以忌动扫帚,否则会扫走好运,引来“扫帚星”。另外,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年初二:回娘家

  
初二一大早,家中妇女就要主持“开锅”。接下来是“开年饭”,这也是新年伊始最隆重的一顿。农历正月初二又有“姑爷节”的俗称,是民俗中回娘家的日子,流行女儿携家带口回娘家。回娘家时,一般带水果、年糕、冬菇等年货。

  
年初二,很多地区保留着“放生”的习俗,买活鲤鱼,用红纸盖上鱼眼,举行简单仪式之后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赤口日

  
在初三这个穷鬼日,家家户户一大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扫穷鬼”,把初一起囤积下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和穷根。

  这一天,人们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为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到就容易引起口角争执,尤其是老一辈的人会比较在意,这天足不出户,留在家中,免得遇上凶煞。而如果有人串门,会被当作“穷鬼”赶出门。但是,“赤狗日”的观念在现代人眼中也逐渐淡化了,越来越多年轻人还是照常出门游玩。

  
年初四: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俗话说“送神早,接神迟”,接神仪式一般在下午四时到晚上进行,准备供品有三牲、水果、茶、糖果等。


  年初五:破五 

  传说中的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据说,这样可免除谗言之祸。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 “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五 财神生日



  农历正月初五,又称为“牛日”。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资料来源:《春节》新华社发)
  
  正月初五牛日:东南西北中,路路遇财神

  年初六:送穷出门

  
【民间习俗】

    送穷出门: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思就是祭送穷鬼或穷神,这些不好的东西又称“穷子”。据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将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宫中号为穷子。

  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其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韩愈《送穷文》中,提到要为穷鬼结柳作车,引帆上墙。这就是说,送穷时也该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有的地方还有“以芭蕉船送穷”的做法。



  
年初七:庆人日

  
正月初七为“人日”,俗称“众人生日”。一般在这天早饭时,要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庆贺“人的生日”。

  
据说在民国以前,这一天年轻人结伴游花地,选最美的姑娘——“人日皇后”。

  
年初八:不回家

  
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归。初七出门探亲等人,初八不能回家,要留在亲戚家。

  
年初九:九皇诞

  
祭拜玉皇大帝。

  
年初十:打春去

  
年初十,地生日。有天还有地。比是爷娘不多异,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菜蔬风味拿来祭,祭他生日他欢喜。人生忠孝与节义,地维赖以立;作事须求脚脚踏实地。

  
【地日节】


  正月初十是地日,年初十,打春去,开春旺地好收成。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两天农家会到田里旺地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在目前来说,有地就好,就是旺地,地值钱呀。

  【石头生日】

  年初十:石头生日,传说这是石头的生日。
    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打春”,哪个村子赢了,新年会更好。

  民间主要风俗有:
  石不动、贺老鼠嫁女。

  【石不动】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忌动用,甚至烧香、设祭、拜祀石头、石具,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

   有的地方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还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在广州郊区的农村,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打春”,哪个村子赢了,新年会更好。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

  也称“老鼠娶亲”。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此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催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   
我建议《地日节》不妨这样过:

  ①举家着汉服,登山,赏山石。亲近自然,感受大地的开阔和博大。

  ②亲手雕刻各种石头工艺品,着汉服相互馈赠。也可以购买。

  ③绘画“老鼠嫁女图”,在家中张贴。家长带小孩画更有意思。

  
初十一:打石仗

  相邻两个村子的小孩要在这两天掷石子对打,哪个村子赢了就代表新年会更好。初十一,家长要把这些对打的孩子赶回家。


正月十一舞“炮龙”



  “炮龙”是一种舞龙,但比常见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有些地区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 炮龙比一般常见的舞龙大许多,短的有7节,长的有11节,龙身长约40米不等,舞龙者自愿组成,随时可以更换,轮流举舞,舞龙的人被称作“勇士”。

  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炮龙因承载着众人的梦想,年复一年,代代起舞,终成独特的地方文化。



  
初十二:点新灯

  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都要点满灯。


正月十二 搭建灯棚

     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初十三:上灯日

  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唐玄宗曾于先天二年(713年)正月十五重开宵禁,命点千盏花灯,张灯三夜,成为一时之盛。到了北宋乾德年间,放灯时间又增至五夜。起于十四,止于十八。更为兴盛。故有“宋时汤圆隋时灯”之说。而且在宋代出现了灯谜,即将谜语系于灯上,使人们在赏灯之际伴以猜谜,更添情趣。“灯谜”一词即源于此。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成为历代最长的灯节,也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节假日改为四天,但盛况不减。从正月“十三上灯,十四试灯,十五正灯。”一直热闹到“十八落灯”整个新春佳节才算落下帷幕。

  十四:接灶神

  民间旧俗接灶神是祭灶的一部分。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各地也有所不同。一些地方的习惯是“送廿三、接十四”。腊月廿四是灶神(也称灶君、灶王爷)上天向报告人间一年的善恶功过之日。腊月廿三,家家户户都会以各种方式祭送灶王爷上天,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正月十四,各家又会迎接灶君回来。

  送灶神比较隆重,而迎接时略逊于送灶神。迎接灶神还将换上新灶符。



  十五:看花灯

  这一天里要看花灯。此外,有些地区农村旧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这一天挂一个灯笼在祖祠里,表示向祖宗报到。

  
  

正月十五然灯表佛


  正月十五与佛教的关系:

  元宵张灯:元宵节也称灯节,许多地方都保持了元宵灯会的习俗。燃灯的习俗与东汉佛教传入有重要的关系。汉明帝永平年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西域商》称印度摩羯陀国正月十五有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然灯表佛”。元宵张灯之俗最早在宫廷举行,后来传到了民间。

正月十五与佛教的关系:

  元宵张灯:元宵节也称灯节,许多地方都保持了元宵灯会的习俗。燃灯的习俗与东汉佛教传入有重要的关系。汉明帝永平年间,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西域商》称印度摩羯陀国正月十五有观看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然灯表佛”。元宵张灯之俗最早在宫廷举行,后来传到了民间。

正月十五晒佛节


  晒佛节为藏族传统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举行。届时,各寺将珍藏的巨幅布画及锦缎织成的佛像取出,展示于寺院附近的山坡上域高大的石壁上,让广大群众观瞻。僧人口诵佛经,信徒们顶礼膜拜。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