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地藏经玄义(第二集) 

地藏经玄义(第二集) 

地藏经玄义


(第二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请掀开经本,《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第一面,从第二行当中看起,我们将文念一段︰

  【诸佛悟之,则三身圆显。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虽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无别。故古德云,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

  这一段前面虽然讲过,但是意思没尽,我们在此地再补充一些。这是说明法界的起源,在一切法里面这都属於根本法,这是真实智慧。法界怎麽源起的?就在迷悟。悟了自性,所现的我们称一真法界,迷了自性,所现的就是十法界。「十」不是数字,代表无量无边的法界。何以?每一个众生现一个法界,众生无边,法界就无边。不但每一个众生现一个法界,我们今天明白事实真相是念念现法界,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法界,就现一个法界。诸位仔细从这个地方去观察,我们人在这一生短短几十年当中,法界都不相同。天台大师讲《法华经》,给我们说「百界千如」,就是把这桩事情明显的告诉我们,我们要从这句话悟入,才能够得受用,才能够真正契入事实的真相。

  可是念念不可得,因此法界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这个道理很深。不但没有名,连相也没有,前面讲得好,「无相无名」,相是依他起性,所以没有,是梦幻泡影,而名是遍计所执性,更是虚妄的。唯识家看透事实真相,他唯独承认宇宙之间有识,除了识之外什麽都没有。你们诸位想想,识是什麽东西?唯识家解释,识是了别、分别。我再跟诸位透个消息,你们去想想,识就是因果不空,识是能变,所有的境界是所变。我们讲因果不空,诸位想想,能变、所变都包括在里面,就是这个道理。他的观察非常深入,他的观察很正确,但是诸位要晓得,它不是第一义,它是第二义。第一义是什麽?第一义是自性,是识的体,识的体就是自性,自性是空寂,佛经常用寂静、寂灭这两个字来形容它。所以万法皆空是从体上讲,因果不空是从转变上讲,从事上讲,宇宙之间就这两个东西,其他是所变的,全是虚妄的。

  『诸佛悟之』,此地的诸佛就跟《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同一个意思。圆初住以上都称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称为诸佛,他们破一品无明,见一分自性,这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六即佛里面的分证即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是用真心,真心就是自性。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用要虚,譬如房子,房子因为空虚,我们才得其用,假如房子里面是实实在在的,我们不得其用。你细心想想,凡是真能发挥大作用都是虚的,所以用心要虚,心里不能有东西,六祖惠能讲的「本来无一物」,高明到了极处。我们为什麽比不上他?我们心里有一物,这就坏了。有一物就不灵,灵是智慧,无一物就是智慧。惠能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麽?心虚,虚就灵,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无论在什麽时候,无论在什麽场所,对人对事对物心里面乾乾净净,一尘不染,这是真心起用,这就是「湛寂虚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四个字我们如果真的得到,会用了,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悟之」,你觉悟了。你悟了你就是诸佛,你所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得到的是全部。为什麽?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你见性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你的受用。

  下面讲显现的『三身圆显』。「三身」,第一是法身。「法身」是什麽?就是「虚空世界,悉我自心」。到那个时候你肯定了,因为你看清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如同我们一般人作梦,在梦中忽然觉得我在作梦,整个梦境都是我自性变现的。梦境是妄,能现的心是真,所现的相是妄,全真即妄,全妄即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如果你从梦境里头醒悟过来,我们现前虚空世界不就是如此吗?这是一悟一切悟,可是诸位要晓得,一迷一切迷。「报身」是什麽?报身是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对於虚空法界、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这叫报身。「应化身」,我们今天这个身体是应身,佛有应身,我们也有应身,不同的是什麽?我们的应身是六道里善恶果报感应,佛菩萨的应身是应众生所感而现身。所以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现身是「依他起」,这个「他」,当然最根本的他是自性,另外一个他就是众生之感。众生有感,如果没有自性佛不能现身,有自性没有感,佛也不现身,所以佛菩萨现身,感是两个,自性跟众生之感。我们现身也是两个,也不能离开自性,离开自性怎麽会有身?这不可能,这是根源;但是我们虽有自性,如果没有善恶业报也不能现身。所以我们的身是业报应身,诸佛菩萨是众生之感而应身,他自己的业报已经消除,业障消尽了。

  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报身是圆满的智慧,应身是大德大能。虽然应现,他与自性的体、德完全相应,这是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天教化我们,他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湛寂虚灵相应,我们凡夫纵然做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不能见性,我们的心行跟湛寂虚灵相违背,道理在此地。然後你才明了,佛菩萨慈悲是我们说他慈悲,他有没有慈悲的念头?没有。他要是有慈悲的念头,他是凡夫,他起心动念了,他跟湛寂虚灵就完全相违背。慈悲是我们说的,我们眼睛里看到他慈悲,但他没动心、没动念头。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菩萨起心动念,跟我们一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佛菩萨看作人,把他贬低了,这是我们常用自己的心去度别人,也去度量佛菩萨。所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想像得到。

  这个地方好,一开头就把纲领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修学的大根大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我们把它说穿,这部大经自始至终说的是什麽?也不外乎「湛寂虚灵」四字就说尽了。我们要落实,那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真法界与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四个字。圣凡之别就在迷悟,悟了就是一真,迷了则有六道循环,我们讲六道轮回。可见得六道之体是湛寂,六道之用也是虚灵,因为我们迷了,不知道它是湛寂虚灵,我们被污染,不清净,我们失掉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教得好,清净平等,清净与湛寂相应,平等与虚灵相应。由此可知,我们修学从哪里学起?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动感情,心里确实没有七情五欲,你就不受染污,你就与清净相应。七情是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你心里没有,事没有妨碍,事事无碍。心里决定不能有这个东西,你心清净与湛寂相应,这是佛菩萨。在日常作用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平等,没有分别心和高下心,平等,这就是虚灵。我们能用这种心态,这与基本相应了,然後你在佛法里面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你也才体会到佛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我们今天在平等法门里面,为什麽会产生高下?就是我们与清净心、平等心差别很大,也就是不相应的幅度太大了。不相应的幅度大小、差别,各个人都不相同,佛家讲利根的人差别幅度小一点,钝根的人差别幅度大一点。如果用九法界来说,菩萨差别最小,声闻、缘觉差别再大一点,差别最大的是三恶道的众生,道理在此地。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学虽然很用功,费了许多的时间与精力,依旧功夫不能得力。我们不知道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这对修学上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困惑,我们很想成就但不能成就,很想相应总是不相应。於是我们就体会到,佛教给我们读诵大乘,这很有道理。佛又劝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靠读诵悟入,实行没问题,但时间较长,不一定到哪一天你才开悟,才大开圆解。如果遇到善知识,他来诱导我们,他为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的时间提前,好处在此地。譬如,原本你自己读诵需要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你五年就开悟,时间上节省一半,而利根的人更快,一、二年他就开悟。什麽叫开悟?与湛寂虚灵相应,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迷悟虽然不同,心性没有差别,心性不随迷悟,心性的体用都不随迷悟,所以它不变;觉悟的时候,心性的体用是湛寂虚灵,迷惑的时候,心性的作用还是湛寂虚灵。

  再跟你说法界在哪里?法界根本没有,前面讲「无相无名」,这是真的。这个意思很深,要很细心的体会,你能体会到一分,你就有一分受用,体会到两分,你就有两分受用,这是真正做功夫,世间人讲真正做学问。真如本性不随迷悟,可是它在起作用的时候,悟就显了,迷了就不显,不是说悟了它就有,迷了它就没有,没有这个道理。这种说法很难讲,佛法讲迷了就是失掉,失掉是比喻话,不是真的,哪里是真的失掉?楞严会上世尊告诉波斯匿王,真心自性就在你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你不知道。这是说明虽迷它并没有失掉,所以我们叫迷失,你不认识它等於失掉了。但是虽迷,它照样起作用,在眼是见,在耳是闻,悟是这个作用,迷还是这个作用。可是迷悟,你的感受不一样,悟是清净、平等、觉,迷恰恰与这个相反,迷是污染、不平等、不觉。

  古德这句话是真话,「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自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前面讲一念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一念自性。这个意思在梦境当中比较容易体会,你在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岂不是一念自性变现的?整个现象就是一念自性。我们自己悟入,自己天下太平,会不会受别人的牵连?不会。什麽人会受别人牵连?迷人。悟的人不受牵连,天下大乱他也不乱,世间污染他也不染。如果天下乱他也乱,世间染他也染,这个佛学了还有什麽好处?佛法可贵之处在此。所以这是九法界众生一定要学习的,必须要接受的佛教育。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他的话说得正确,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晓得,不懂得的人不知道,社会大众不了解佛法,把佛法看轻了,哪里会晓得佛法这麽重要。这个世间问题很多,大家都在思考想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不能解决,然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佛法,但是他不知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它真实不虚。我们怎麽学习?就在日常生活中细心去体会,渐渐的落实,作法就是用《无量寿经》经题的「清净平等觉」这个原则。我们以清净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你自然就觉悟。我们今天功夫使不上力,就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没有用清净心、平等心。所以经本展开在面前意思透不出来,不但经本意思透不出来,古大德注解摆在面前意思也透不出来。你要问什麽原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事物没有用清净平等心,你果然用清净平等心,你就觉悟了,一展开经本就是无量义。别说佛经、注解无量义,你拿小朋友念的幼稚园课本,小猫叫、小狗跳也无量义,小猫、小狗跟你讲两、三个钟点,也讲得津津有味,这是因为没有一法不与湛寂虚灵相应。

  昨天在《华严经》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两句话,这部经上只讲八个字。《中观》里面讲十六个字,加上「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意思就更明显了。诸位仔细想想,这还是湛寂虚灵,意思完全相应,只是说法不同。从另一个方法来讲,只要我们听清楚、听明白,契入了,就入解脱门。「解」是把我们的迷惑解开,「脱」是把我们一切的虚妄脱离,这就是入佛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

  这一段是说明法界的起源,法界从哪来的,我们要搞清楚。现在世间许多科学家讲的,用隔靴搔痒这个比喻都太过分,实在讲差得太远太远了,他们所讲的连边际都没有摸到,怎麽能解决问题,只给世界带来更多的麻烦、更多的纠纷。佛讲得没错,这是愚痴,没有智慧之过。底下这一段文字比较长一点,我们把这一段念下来︰

  【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既本一心而贯诸法。】

  这是佛陀教学的原理。

  【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

  这是《华严经》的一首偈,这首偈很有名,古大德时常引用,不读《华严经》的人,也有很多人知道这首偈。

  【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

  『摩诃衍』是梵语,翻译作大乘。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此意也。】

  这是引经论来做证明。

  【是则地藏菩萨所云,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者,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是说佛法的根源。佛凭什麽说法、依据什麽来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佛法的根据。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是根据这个,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说种种法,也不离开这个原则。佛家教学理论的渊源,你要把这个渊源认识清楚了,你才承认佛家所讲的法是正法,对这个正字的标准你才会有个概念。我们讲佛法是正法,邪正的讲法、邪正的标准在哪里?此地文字不多,但跟我们说得很清楚。

  『考』是考察,仔细去观察。『善恶报应』,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并是惑心』,「惑」就是佛法讲的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破无明才见法身,才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

  可是说这些话,我们要懂得它的真实义,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话你不能坐实。你如果坐实,真的有个十法界可以超越,真的有个一真法界可以得到,你就错了。你存这个念头,你永远出不了十法界,你永远不能契入一真法界,所以你要从言语文字里面体会它的真实义。实在讲,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这个说法众生听到会吓到,这是跟你讲真的。前面讲「无相无名,绝思绝议」那是真的,但是我们凡夫听了这个说法,哪个不害怕?我们怎麽办?佛的说法善巧方便,高明!有六道、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这是对初级、中级而说。但对高级不是这个说法,虽然也是这个说法,意思不一样。这是无明变现的,也就是你迷了才有这个现象。

  『既本一心而贯诸法』,这是原理。诸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一念自性变现的,这就是「一心而贯诸法」,因此诸法哪有不圆融的道理?你说你不能度外教,你不能度邪恶,没这个道理。为什麽外道、邪恶都可以度?佛菩萨能降伏毒龙,毒龙是什麽?贪瞋痴。为什麽他们遇到都没有困难?他懂得一心而贯诸法。这句话你们听懂没有?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我们今天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所以不能通。一心现一切诸法,大家知道,《华严经》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依正庄严,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我现在用一心,一念心性所现一切诸法贯通,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全通了,一心就贯通。

  佛法的修学,我们在古人传记里,不要说古人,距离我们近一点的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面记载一个晒蜡烛的和尚,他叫持律法师。这个人到阿育王寺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拜了三年他就悟了,一切就通了。他是没有智慧、没有念过书,其笨无比的人,在道场没人瞧得起,後来居然能做讲经说法的法师,他为什麽会有这个能力?三年拜佛一心现前,一心能贯诸法,所以一切经典他拿到手上没有困难,他都通达。古代禅宗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贯通了。你们展开《金刚经》,五祖给他讲多少?四分之一都不到,没讲多少他就明白贯通了。为什麽?一心。他平常对人、对事、对物就用清净平等心,所以一听一接触,他就明白。

  我们今天修学,什麽最重要?一心最重要。特别是修净宗,《弥陀经》告诉我们,我们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宗的功夫就这两句话八个字。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心不乱就跟湛寂相应,心不颠倒就跟虚灵相应,它会让我们功夫得力。你明白了就能放得下,放下的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三心二意。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放下?对於这个道理没有透彻,不知道。这里面的真实利益,你要是明白清楚了,则处事待人接物,你就会用一心,你会用真心。所以我们才真正了解,修学的关键在乎你会不会用心,这个心是讲真心、是讲一心,一心里面所含的内容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讲法很抽象,我们很不好懂,我们初学必须要把它的纲领抓到,我们在修学里提出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大家好懂。这十个字在一心里面,而一心是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对人对事之中。

  诸位要晓得,这十个字是一贯的,正是《华严经》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我们讲真诚,真诚里面就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少一样就不叫真诚;说清净,清净里面一定有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少一样也不叫清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虽说了十个字,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叫一心。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无非是「一心而贯诸法」,所以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知见是正确的,一点错误都没有。佛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并不希奇,他有我们也有,一切众生个个不无。佛心清净平等,佛并没有说我有智慧,你们愚痴,我很高,你们很低,他没这个念头;我有你也有,我悟了你在迷。我悟了,我的智慧没有增加一点点,不比你多;你迷了,你的智慧并没有比我少一点点,我们完全是平等,所以佛没有高下心。他认识这个事实真相,虽迷并没有失掉,虽悟也没有增加,不增不减。

  所以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心态,就是这五句十个字。处事待人接物在事相上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八字,我们用「念佛」做总归结,为什麽?不念佛,你不能得到真实究竟。怕的是你再一次生死,一个隔阴之迷又迷惑,又麻烦了。我们如何能保持不再迷、不再退转,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到极乐世界。能不能去?决定能去。为什麽你这麽有把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一心贯之,怎麽不能去?信心充满了。回到极乐世界我自己的家,自己家怎麽不能回去,哪有这种道理?如此,你信心才会足,你才能决定往生。一般人不能往生,那是阿弥陀佛的家,不是我的家,恐怕阿弥陀佛不让我去,我自己造的罪业太重,恐怕阿弥陀佛拒绝我。他怀这个念头,不是阿弥陀佛不欢迎,他自己不敢去,这没法子,因为佛不会拉你去,这些道理、事相,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一心而贯诸法」,佛就凭这个说法。

  『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这句话说出来,佛道或者佛法是什麽?我们遇到人家问,总能说得上来,要说得让人点头,说话要有技巧方便,要说得让人听得懂,如果说的法人家听不懂,你不就白说了。他是什麽程度,浅的程度我们用浅显的话来说,深的程度我们说深一点不碍事,他能体会。浅的人不能深说,深的人也不能浅说,浅说他瞧不起,佛法原来是这样,他轻慢了,要应机说法,你要懂得观机。而且一面说一面还要看他的表情,看他能够领悟多少,看到他不能领悟,马上就改成浅说。昨天晚上讲的这段经文,你们想想看,你们看清凉大师注解,要照他的讲法不好懂,讲的有没有错?没错。可是你对现在人讲话,愈讲叫人愈迷惑,我们就换一个方法来讲,大家就好懂了。所以应机是活泼的,非常灵活。佛讲经与孔老夫子教学,可以说有共同的原则,「就近取譬」,譬喻愈近愈好,愈是现前的愈好,大家就容易理解。现在科技很发达,科技的常识几乎人人都有,能以这个做方便,一说,大家就很容易体会到。

  一切法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都是真实相,谁能看得出来?如果佛不说,我们决定不能体会。佛说了之後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才知道佛讲的话有味。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得到解脱,解脱就是我们明白了,明白就是看破,之後这才放下。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舍掉了,恢复到一心,恢复到清净,这是你真正得到佛法受用。所以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根源是「以心为道」,现在学术界讲的「唯心与唯物」,他们讲的唯心,不是佛家讲的这个心,佛家讲的心他们不知道,宗门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世间人讲的心意思很浅,把什麽当作心?能够思惟想像的,认为那个是心。那个东西是什麽?佛法讲是第六意识。「唯心唯物」的心是讲第六意识,它不是真心;别说真心,连第八识都不晓得。阿赖耶识比第六意识殊胜太多了,几个人懂?所以说佛法是唯心,实在讲他们概念里面依旧是错误的。

  佛法里讲的心性是真不好懂,你真懂得,就是我们常讲的「你看破了」。看破哪有不放下的道理?你还没有放下,肯定没看破。为什麽?你不识货。所以真正看破是决定放下,没有不放下的。再给诸位说,真正放下的人未必看破,真正看破的人是决定放下。放下是事,看破是理,事上完全做得很圆满,理未必通达,理真正通达事哪有不圆满的道理?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我们要常常勘验自己的功夫,我们才会有进步,好像读书要常常参加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成绩。佛法修学的成绩是什麽?放下,这是你的真功夫,这是你的成绩。如果觉得我今年比去年放下不少了,表示你有进步,你智慧开了,你看更深入一层,你就又放下一些。要不断的放下,彻底放下,放得乾乾净净,那是什麽境界现前?湛寂虚灵圆满的现前。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所放下的是湛寂虚灵里面的障碍,统统放下之後,这四个字圆满现前就圆成佛道,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佛说法的根源,我们知道了,我们对於佛法信心才会坚定,决定不会改变,会改变是你对这个道理没有搞清楚,你不晓得佛是根据什麽说法的。

  下面引用《华严经》中一句偈子来证明。佛说『心如工画师』,「工画师」是我们今天称的画家。画家的画是怎麽画出来的?先是心里面有,然後他才能画得出来。我们中国古人画竹,「胸有成竹」,你心里面没有,你怎麽能画得出来?『造种种五蕴』,「五蕴」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五蕴是一切法的归纳,我们用相宗的《百法明门论》来说,诸位就很清楚,很容易体会。五蕴展开是百法,百法归纳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观世音菩萨在《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这是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也就是见到世出世间一切法,真相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是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的真相。我们真正用功的人,宗门教下都不例外,修行的纲领原则,佛法讲总持法门,就是「作观」。观是什麽?日常生活当中念念去观察,你在一切事物里看到不生不灭,看到不来不去,你就恍然大悟。你在作观的时候,这是宗门讲的疑情,疑情不是怀疑,是做这种功夫而没有入这个境界,这时候叫疑情。我看一切法在面前,眼所见耳所闻,六根所接触的是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怎麽观法?《金刚经》教给我们「如露亦如电」,用这个方法行。现在大家喜欢照相,我时常用这个比喻,照相按快门,整个现象就是那一刹那,你再按一次,第二个刹那跟第一个刹那决定不同。你说我在这不动,现象在现前,大家也不要动,我按第二次,其实就不同了。为什麽?每一个人细胞新陈代谢不相同,念念都在新陈代谢,怎麽会一样?我们人不一样了,前一念跟後一念不一样。物也不一样,物也改变了,我们晓得物体是原子、电子、粒子集合而成,它里头也产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昨天用光波来做比喻,亿万分之一秒里面就已经起变化,所以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意思是生灭同时,它的速度太快,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生灭,但是它还是有生灭现象,这是讲真相。所以有是幻有,不是真有,真就不变。它会变,变的速度之快是我们没办法想像,这是不可思议。所有一切境界相都在变,决定没有不变的,只有「湛寂」不变,湛寂是体,「虚灵」也不变,虚灵是智慧,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不变的。凡是变的都是梦幻泡影,凡是变的都是了不可得。不可得自己起个妄想要去得,妄想是能得的心,就是连妄想都不可得,你还有什麽东西放不下?

  最近有许多人讲明年经济更要衰退,可能经济总崩溃,你听了怎麽样?感觉到恐慌、恐惧。我听了怎麽样?不可得!兴旺不可得,衰退也不可得,你心是平的。怎麽过日子?佛教我们修福,只要你有福报,兴旺的时候你有福,衰退的时候还是有福,你不懂得修福就错了。所以当你现在有力量的时候拼命修福,你才懂得有福的人走到阿鼻地狱还享福,这都是跟你讲事实真相,你若是不明白、不相信就没法子,所以一定要修福。福要怎麽修?布施。不要等到经济总崩溃,你一大堆钞票变成废纸了,想修福也修不成,这很可惜!所以一定是抓住机会及时修福,你的福报就享不尽,佛给我们讲的都是事实真相。

  『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前面两句是比喻,後面两句在说法。佛法讲有情世间、器世间、正觉世间,说世出世间法统统是心造,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讲各人受用,你的受用不同是你的妄想变现的,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的受用是相同的,那是最殊胜的受用。我们也可以说,唯心所现就好比讲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是最美好的;而唯识所变,我们要把自然生态改变,随着自己意思去做,那就跟原来的生态环境有差别,你的享受落到情识里面,你有好恶,但自然生态没有好恶、没有情执,那是真实智慧。我们今天看到庭院,树木自然生长得很好,他偏偏剪成各种怪样子,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可是他自己觉得很美。我们到原始森林里面去看,觉得原始森林之美超过人工,人工如何尽心的雕琢比不上大自然。真正能够欣赏大自然,这是高人,喜欢雕琢的是俗人,世俗人喜欢人工,高超的人喜欢自然,回归自然,这是雅俗不同。

  诸位同修在此地修学,我听说外国的使馆,要你们在新加坡拿到准证两年之後,到国外旅游签证就很容易拿到。拿到之後我们可以组团到澳洲、纽西兰,去欣赏还没有被破坏的自然景观,不一样,到那个地方真的是流连忘返。澳洲柏斯小城的道场,我看了很喜欢,他们三位法师到这边来访问我,他们有一块土地面积很大,有九十六英亩,二十几个人住在那里。他们的佛堂、寮房,连马路都是自己建,没有找工人,我看了很佩服,都是出家人动手自己做。一个人一间小寮房,不是连在一起,一个房间多大?如果算平方米的话,大概只有六、七个平方米。这个寮房到那个寮房走路要走五分钟,他们过原始的生活,里面没有灯,晚上点蜡烛。那麽小的房间自己建的,很有味道。与山上野兽为伍,附近有打猎的,野兽也很聪明,这个区域是保护区,人不敢进来打猎,野兽都跑到保护区来,一起共同生活,很有意思!所以一切回归自然,保持原来的状貌,比人工雕琢要美得太多。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要懂得、要认识它的真相,它是由心造的,这是举经做证明,佛说法是以这个为依据。

  《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造的,菩萨也说:『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有法」,就是有方法能够令人生起大乘的信相。「相」就是生起信心的一个表现,人迷有迷的样子,觉有觉的样子,信有信的样子,不信有不信的样子,「信相」就是生起大乘信心的那个样子,那种形相。『所言法者』,什麽方法能生起大乘的信相?『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心」不是意识心,是讲一念自性,跟《华严经》讲的「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与那个心是一个意思,这是菩萨说的。你对於一切世出世间法明白,你的信心就生起来。生起信心的现象是什麽?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回归自然」,不再搞人工的雕琢,回归自然了。

  宋朝朱夫子读书诗里讲「绿满窗前草不除」,那是什麽味道?现在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古代是随它自己长,这两种味道可以去品味品味。两种味道就能看出两种不同的心相,一个心是完全平静,清净平等,另一个心里有分别执着,有严重的情执。这两种人心情、心态、性格,一看就了然,就明白。所以高人无心,无心就是没有世间这种心态,没有世间人这些妄想分别执着,他无心。无心那个心是真心,决定没有丝毫造作,没有丝毫意思,所以这个心应用是没有障碍,叫无障碍的法界,就因为他一心贯通诸法,所以无障碍。众生的心,起心动念是妄想分别执着,在无障碍法里面自己制造许许多多的障碍。障碍本来没有,是自己妄想造作出来,这叫自作自受。在这种种障碍就现了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众生苦从哪里来的?我们搞清楚了,必定会超越,就是把这个念头息掉,苦就没有了。

  这一点我们同修要特别注意,一个人不管怎麽精明,不管怎麽能干,必定受别人的摆布,你自己做不了主。这是到你快死的时候,你全身一点力气没有,别人把你翻过来,你就转过来,把你倒过去,你就倒过去,你哪有什麽能力?这不是完全受人控制和摆布吗?你才晓得那叫真可怜!谁能逃得过这一关?特别是这一生在世跋扈欺负别人的人,你到临终的时候,你的冤家对头都来了,你能不受人家摆布吗?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警惕,我们绝不受人家摆布,生死自在,预知时至,不要生病,想什麽时候走就什麽时候走,绝不受人控制,你得大自在!能不能做到?能做到。凭什麽能做到?一心就做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无心就做到,有心就做不到。有心造业,无心不造业;无心是随缘,有心是攀缘;无心是随其自然,有心是要自然随顺我,你不能随顺别人的意思,那就很麻烦。我不要求别人随顺我的意思,我就可以摆脱不随别人的意思,自己才做得了主宰。大乘教里面给我们的启示太多了,我们怎麽能不读?经论都有这个意思,证明所讲的有理论依据,有圣教做依据。

  再看这部《地藏经》,『是则地藏菩萨所云』,这是地藏菩萨讲的。『一切诸法,从心所起』,这是指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心」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可以看作真心,也可以看作妄心。「一切诸法」,如果诸法是说一真法界的诸法,就是唯心所现,如果是说十法界的一切诸法,则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要有一个唯心所现,如果心不现你怎麽变,你就没得变,心现了以後你才能变。就像我们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本来就有,那是譬喻唯心所现,你把它剪成自己喜欢的,那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还要依据唯心所现,心若不现,这个地方没有树,你就没得剪了。

  『与心作相』,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识,就是识变,特别是讲十法界、六道,所有的相都是众生妄想变现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善有恶,善的境界从哪里变现?善心所变现;恶的境界从哪里变现?恶心所变现。佛给我们讲大的区别,三善道、三恶道,这最明显的,你要懂得,大的区别如是,小的区别也不例外。我们跟人接触笑脸迎人,就变现善境界,彼此都很欢喜。冤家对头你对他笑,他对你的意念也就会好转,就算极其亲爱的人,每天板着面孔看他,也会变成冤家对头,都在你那一念之间。你才晓得外面境缘,《灵峰宗论》里面蕅益大师讲,外面境缘没有好丑,你要懂得好丑在自己的心,你不要搞错了。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你才会怨天尤人,你懂得这个道理,原来完全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你才了解事实真相,你才会懂得怎样做人处世,这叫学佛菩萨。

  『和合而有,共生共灭』,这真的把事实真相说出来,这是经论里面所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生灭是讲所变的相的生灭,不是所现有生灭,唯心所现的没有生灭,唯识所变的有生有灭,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为什麽诸佛的净土叫一真,真就是没有生灭、没有变化。为什麽他不变?他不用识心,他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就不变。我们为什麽会变?因为有分别执着。他们是随顺自然,我们是改变自然,改变自然则有生有灭,随顺自然则不生不灭。所以我们错了,十法界里面我们常讲的九界众生,总是想改变自然随顺自己的意思,这是大错特错!这个意念就是无明、就是迷惑,因为有这麽一个意念,所以才变现出分别执着,落实在生活上是造业,造业当然就感得果报,这就是所谓善恶报应统统是惑心,迷惑了,所以这种现象与心和合而有,共生共灭。

  下面这句话说得好,『同无有住』,但是这个大家不知道,几个人晓得?晓得这句话的人,就醒悟过来了。住是什麽?现在的话讲是「存在」。「无有住」,同是虚幻而不存在,正是《金刚经》讲的梦幻泡影,哪里有事实?为什麽说同无有住?下面解释:『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金刚经》上比喻「如露」,如露是比喻相续,「如电」给你说明真相。虽是相续,诸位要晓得,相续相是前一个相跟後一个相只是相似,并不完全相同,前念跟後念相似,没有完全相同的,决定找不到,在一切人事物里都找不到,它的变化是刹那刹那在变,速度快极了,永远不停。

  『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这是我们凡夫所看,论里面叫做幻有、妙有,就是「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真空不空,是说能现的心性,湛寂的心性是真空为什麽说不空?能现一切现象,它是活的,不是死的,它能现,所以说它不空。「妙有非有」是讲所现的境界相,众生在识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有」是妙有,不是真有,是梦幻泡影。我们要晓得,我们现实的世界是什麽?梦幻泡影。所以我们何必在梦幻泡影里面造业?这就错了!你在梦幻泡影里面随顺,学佛菩萨的「大作梦中佛事,兴建水月道场」。我们在这里建道场,要知道道场也是镜花水月,可别执着。这个道场是我建的,我有好多功德,错了!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多座寺庙,达摩祖师说他并无功德,你有什麽功德?决定不能着相,不着相是功德,你真的得大自在,你一着相就错了,就迷了。所以一定要学佛菩萨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是说你决定不执着,心地清净;无作而作,虽然知道是梦幻泡影,我们遇到这个缘还要尽心尽力的做,不能说不做。不做了,众生不得利益,为了利益众生我们要做,虽做而不着相,所以作跟无作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众生的麻烦,是他做了就着做的相,据为己有,这个麻烦大了。佛菩萨做,虽做而不着相,所以他舍弃得乾净俐落,连个念头都没有,这就正确。所以要晓得暂时为有,它是暂有不是真有,不是永远的有。

  『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指」是指归,也是宗旨。到这一段这是讲佛法的根源,佛依据什麽而说法,佛给我们说的是什麽法,值不值得我们学习?这是关键。了解之後,真的大乘信相就生起来,热爱大乘,欢喜佛法,他真生起来了,若不了解这个真相,怎麽劝他都是隔了多层。

  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