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该如何做个真正的佛弟子

该如何做个真正的佛弟子

你是个真正的佛子吗?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我们一直都糊涂的想要成佛,成菩萨,可是,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了解佛的精神!以前,师父经常告诉我们(当时我还觉得唠叨,重复)。先做好人,才能学好佛。他常说,如果你可以对人不讲一个佛字,就把佛教的精神表达出来,那你就把佛学好了,我不理解,但是我现在明白了!(严重申明,说的刻薄不好的,别生气哈!)

做为一个佛子,我们皈依了,甚至受了菩萨戒了(当然成了出家人就更不用说了),我们是否常常关照自己的行为呢?这样的场景常常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场景一:到了寺院去打佛七,或者举办活动了,见到出家师父了,阿弥陀佛,师父好(虔诚的鞠躬)!一转身,这个师父我喜欢,因为他唱的好,而且是佛学院毕业出来的,不像某某师父,什么都不好,又邋遢,一天到晚睡懒觉!脾气大,心眼小……然后如数家宝,说着道友们的如何如何。却不曾看看自己哪里不好,是否想到在你说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正讨厌着你,也对你有诸多的不满?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表面恭敬,背地里说着师兄们,师父们的坏话,成天成了个传话筒,也像鹦鹉学舌,搬弄着师兄们道友们的是非!使得僧团不和,师兄之间不和!要知道你的一念,可能已经让师兄们之间有了隔阂,为此不和,生起了烦恼!即使真的某师兄有那回事,如果你想帮助他的话,完全可以私下里,把他喊到没有人的地方,和他交换一下意见,而不是到处宣传。再比如,师兄,某某人那天和谁说你这人很小气,小心眼,脾气大,爱贪小便宜……,后来师父还说你像猪八戒呢!的确,你说的这些都是原话,也许一个字都没有差,但是你知道你的传话,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你可曾想过,当事人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这一切?抛开戒律不说,你传话的动机又是什么?是讨好?还是就想引起师兄之间的战争,就是想这世界不和平?还是想师徒不和?让别人对师父退心,你又得到了什么好处??除了嘴巴快活了,你又得到了什么??既然修行了,何必造这口业,成天说三道四?有这时间,多做点有建设性的事不是更好?!

有次有个师兄就和我抱怨,他说师兄,师父说我像猪八戒,如果嫌我,我就走吗!为何要说的这么难听?我当时想,师父怎么会伤别人的心呢?又是哪个大嘴巴,多事,告诉这位师兄,让他伤心不说,还要离开师父,让他对师父退失信心,这是个怎样恶毒的心呢?(我们可以不懂事,但千万不要拿别人的修行道心开玩笑!应少说少听,如果一定要听,就应听师父的话,旁言不可听,旁言不可信)。这事我一碰到师父就问了:师父,您为何说某某师兄像猪八戒,师父马上笑着回答我:像猪八戒好啊,能吃!身体也好吗!哎,一切都明白了,师父是说他身体好!可是我们有几个人真正懂得师父的意思?(在现实生活也是这样,我们因为并没有明白当事人的话,而一个传一个,传偏了)。

在此我说个笑话给大家听:说有位出家师父,因为女弟子比较多,他的第一个别有用心的女弟子,因为对他不满就对另个居士说:“师父就喜欢和某某女弟子接触。”这人听了后,就带着自己的曲解,也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这个团队里面吃的开,混的不错,消息灵通,就很神秘的对另个人说,你不知道啊,某某师父,他喜欢个女弟子。就这样一个传一个,传到师父的耳里时,变成了,师父和某某女居士生了孩子,孩子今年多大了,在哪里读书了,传的有模有样。这个师父哭笑不得!也叹息着眼下的众生,什么业都敢造,为了满足自己的仇恨之心,为了自己的嘴巴快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居然什么话都说的出口!可怕!可叹!更可怜!就这样一句话,可到最后传成了这样!所以我们修行人,要少说话,免得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免得让别人产生了误解,或者曲解。多念佛,多修行,这样就少是非!

场景二:刚刚还在虔诚礼佛,在佛殿里,大家都相互谦让,脾气都很好,都很慈悲!一下了课,一窝蜂的跑到饭堂,抢饭吃,不知道刚刚的慈悲心去了哪里,不知道这时候师兄们口中的"阿弥陀佛"放到了那里去了(哎,大概下班了)。然后说着,这个给我多打点吧。负责人说:"不行,每人都只能一瓢"。"我又不是没给钱!这么小气,大不了,我多出钱,再打一份"!(真是财大气粗的的德性)。更甚者,因为语言一句不和,打起来(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事)。

场景三:师父要传法了,或者讲法了,一定要找个好位置,或者要正对着师父,或者要和师父靠在一起的位置。最好是师父第一个给我灌顶,或者离师父近点,得到的加持力就大。因为第一个的时候,师父的精力好(有这样的说法吗?师父的法力是源源不断的,法力的加持是一样的,不分远近,不分先后,只要你恭敬的求法,得到的加持力都很大)!所以传法时,很多人,你让他有秩序,他不干,还不讲理,如果你请他合作,他还要和你打架,说你阻碍他修行了!是要下地狱的!这种说法不知道是谁传的!但这就不属于正知正见(所以要树立正知正见挺不容易的,只有好好修才行啊!所以我们要努力啊,要不就会经常掉到陷阱里啦!)

场景四:严厉批评新学员,你这样做可不行,是要下地狱的,师父说了……,你这样要下地狱,我们不能断人慧命,这造的业多大啊!是的,师父是这么说了,可是对个新来的人,也不应该这么吓唬他,这样只会让他恐惧,害怕而不想学佛,为何我们不把道理给他说清楚,为何我们的语气不能随和点,为何我们不能慈悲点?说的诚恳点,让别人知道下决心不就好了吗?何必用着种种戒条以斥责的语气来数落个刚进佛门的人呢?观察师父,他平时都是随喜着我们,很少把戒律搬出来吧?他就如那水,是那么的柔,柔才可克刚啊!对刚来的新学员,总是能让他们欢喜,从不谈戒律,总是谈着一些生活当中的事。也因此,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龌龊行为时,痛下决心要改。通过修行,发现自己的种种不足和曲解师父,自己的行为思想不高尚,而后悔,真正发心修行。因为师父的柔,而感化了我们,用他那柔,把我们降伏,不是吗?师父他总是让我们自己悟,不是整天去教训别人!(所以我们以后在度别人,或者帮助别人的时候,请注意这样的事,注意自己的语气!)

场景五:师父,我的业障重,我那老公,他是个魔,他不让学您的法,不让我念佛,不让我……,他说如果我再学下去,就和我离婚!(或者是老婆不同意,或者是孩子不同意),师父您一定要加持我!让他也学佛!师兄们,你的家人真的是魔吗?还是你的心魔太重?本来和谐的家庭,因为你的学佛不再和谐了,你有没有找过自己的原因?你是否以自己学了佛了,受了戒了,认为自己了不得了,和他们拉开了距离?(好象自己是圣人)。动不动搬出师父的话,压制别人?拿出戒律吓别人?还告诉别人,我要脱离六道,我要无情,(如如不动吗)!因为无情,在走的时候对任何事和人没有牵挂,就不会掉下来,不会走不成!(谬论!师父是让你不要执着,可没有让你不管事!更没有要让你们家庭四分五裂)!还经常听到说,呀!她这样是要下地狱的!!呀!吃肉是惨忍的,是在吃尸体!请问,你以前没有吃尸体吗?你以前不残忍吗?你以前是好人吗?就因为你学佛了,现在变成了圣人了?而你身边的人都不如你,都是小人了,都是魔,都是恶人了吗?要知道,你身边的人不会因为你一学佛马上就和你一样,而且去学佛的是你,又不是他,没和你一起去学佛,你让他如何和你一样?(学佛是循序渐进的,不是一下子的)。就这样,皈依佛门后就拿着自己的要求开始衡量着身边的每个人,你说和你在一起的人怎么不烦恼?怎么会快乐?本来一回来可以吃到饭的,回到家,看到自己的爱人,家里卫生也不管了,也没有饭吃了,就坐那打坐,或者在那念佛号,也没有了从前的温柔,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你说家里人能赞同你学佛吗?是你把彼此的距离拉开了;是你让大家有了隔阂;是你让别人对佛教产生了误解!别人都成了障碍自己修行的,可是你为何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呢?佛没有说,为了修行,我们不用生活啊?!家庭生活都没有了保障,没有了和谐,你说如何支持你学佛呢?

你在埋怨着生活的种种同时,可曾想过你做为修行人,是否一天比一天优点多了呢?你是否用自己的言行感化着身边的人呢?看到自己的老公有了外遇,就要闹离婚,看到领导不给自己涨工资,工作也不积极,觉得老板是在压榨自己,但是你是否想过,当你的老公在有外遇的时候,你要比从前对他更好,他会怎么想?(人的心都是红的,都是肉长的,他会错一时,但不会错一辈子,如果错一辈子,他会在临死前,向你忏悔,在内心深处其实他早就知道,因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杆称!那样不也是在教化众生吗?)当你的老板,同事对你不好的时候,你比从前对他们更好,更宽容他们的时候,你就是在弘扬佛法,就是在把佛的精神传递到他们当中去,你就已经在度他们,并不一定要他们特意来庙里学佛!(这也可以当作是学佛前的前奏啊)!因为你的老实,你的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神感动了他们,因为你的爱感动了他们,因为你的真诚,你的热心感动了他们,因为……。只要我们脚踏实地默默的做着,静静的守在他们的身边,就会有感动他们的一天!!而不是整天要别人跟着我们的节奏走,不是别人跟着我们念佛号就是学佛了,就是度了别人了!让别人顺着我们,无理取闹是不会说服别人的!只有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别人,感动别人,让别人觉得你有可取之处,或者看到你的真实变化的时候,才会因为你而来学佛,因为看见你的变化,因为你,了解了佛教,而向往做个善人,也发心来做有德之人,因此而来学佛!

想想谁会和霸道,满嘴仁义道德,背地说人坏话,嘴巴里说着恶毒语言……的人学习呢?你的身上又有什么可以让人学的呢?

所以让我们大家都好好想想自己,哪里有问题,哪里要注意,该修正我们自己了!好好关照自己,否则不知道多少人因为我们而不学佛,这才是断了别人的慧命啊,因为我们没有好的言行,也就是没有好好学佛,没有把佛的精神领略到,那又如何将佛教的精神,佛的伟大思想传播开来?!没有真正体悟佛的精神只会以盲引盲,让佛教走向衰败!!  多想想身边这些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让我们发心好好做个佛子吧,让我们通过自己这个媒体,把佛教发扬光大,把佛的伟大思想传播开来!

场景六:师父太忙了,某师兄经常在师父身边,一定修的不错,师父又对他那么好,或者想师父让他担任那么重要的事,一定是有修证了,否则不会这样,我有问题去问他准没错!切记!!切记!!在法师没有公开对某师兄的修证做出评价时,不可这样想,更不可这样到处宣说,而扰乱别人的视听!(这样可避免别人少走弯路)。只要我们的修行没有究竟,没有圆满,就不可以去给别人指教什么,自己都是糊涂人一个,不知别人的前后事,因果也没有搞懂,如何指证!?

所以任何修行上的事,都应该请教师父本人,而不是某某师兄!何况你当初来的时候是来和师父学的,又不是奔哪个师兄来的!如果长久的不请教师父,实际就是在远离师父,那你会越走越远的,因为没有了善知识,大觉悟者的指引,你的修行又怎么会圆满?又怎么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如果是修行上的事,只有问师父,才能得到最圆满的解答!(简短的和师父说,不要长篇大论)。生活上的,可免则免!如果事关重大,及时简短的说出就好!

如果师父说,某某人你不要再和他打交道了,那你要立刻停止来往,因为那对你和他都有好处!(以后再告诉你为何哈!)

通过我说的,我们大家都好好想想,该如何做个真正的佛弟子吧!!

TOP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
这个我们应当每天实行。如果你想求证菩提,那么就该发愿,发什么愿呢?发求证菩提之愿。就是我们说的菩提心。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愿。这个菩提心的功德在种种经典当中那是成篇累牍地描述。具体我们就不多说了。有人可能就有疑惑,我仅仅发个愿,有这么一个希望,而且这个希望我时常不忘,经常重复,怎么就有这么大的功德呢?
如果大家知道了佛法中的因缘果报的道理,就可以理解了。我们的身语意业,无论是我们的思维、言语、行动都是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只要遇到了合适的条件,遇到了恰当的土壤、阳光、水分,就会成长,开花结果。
而平素里我们的思维大都是涉及人我是非、贪欲、憎爱的内容,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才讲我们是: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如果我们更改我们的思维,发菩提心,那就是一个可能成长为最殊胜果实的种子,我们再不断地重复、不断加强、不断培育这个种子,那么它自然可以发芽、成长、开花。在《净行品》里世尊就特意整篇叙述了如何修行发愿,而这个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易行,也不费什么力气,但功效却大。所以经常发愿,经常发善愿,发菩提心,是件一本万利的事情。
再说第二个: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佛性,都能够证得,但是因为遇到的善知识不一样,从开始的起步方法不一样,那么修行就会有顿、渐之分。但如果遇到了如来无上菩提的正确道路,那么无论根基如何都可以证得佛果。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开始接触佛法的角度也不一样,比如有的为了求财、求妻、求下一世等等目的,信受的程度也不一样,有将信将疑的,有不那么相信的,也有非常相信的,奉行的程度当然更加千差万别,因为这些不一样,我们修行的过程就有缓有急,有惰有勤,有捷径和弯路之分。但是如果遇到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只要你能依教奉行,无论什么根基、什么程度都能成就。
那么这个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从哪里开始呢?前面说了,就先从发菩提心开始。每天都发,这种子自然会很快发芽、成长。”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建立在慈悲和空性的基础上的无上圆满的智慧之心。
发菩提心,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发起的一种求取无上菩提的真诚意愿和行持。
它具有两种特征:
第一: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海;
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即成佛。
如果我们所发的心,只是要去利他,而不为了求成佛,就是说只有第一个特征而不具备第二个特征,这个时候发起的心只是大悲心而不是菩提心;如果但求成佛,不为了利他,那么只能是自利心,也不是菩提心。菩提心应该是具有两种鲜明的特征,第一:欲度有情出生死苦海;第二:欲成就无上菩提,一定要即身成就。这样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按照发心的次第可以从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类: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那么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者合而为一又称之为世俗菩提心,这样也就是可以把菩提心分为两种:一种是世俗菩提心,一种是胜义菩提心。
愿菩提心就是要首先发大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愿为百业之先,具有伟大的抱负、深宏的誓愿,这是修菩萨行的一个先决条件,比如我们在皈依的时候,发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我们所发的这个四宏誓愿是真正的从我们的心里发出来的,就是愿菩提心的开始。有了愿菩提心,又付出行动,就可以提高为行菩提心。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只有把愿心付诸于行动,提高成行菩提心,菩提心这个誓愿,就会深深地深入到我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去了,此时我们所发的愿心、所持的戒行、所行的修持,就必然会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到了行菩提心这一步,世俗菩提心就完整地发出来了,所以寂天菩萨他这样赞叹:
及自彼时起,纵眠成放逸。
福德相继生,量多等虚空。

如果成就了世俗菩提心,即使在睡觉或者是有点放逸,那么,你的福德都还是继续在相继生长的,其功德等量多得像虚空一样。
胜义菩提心,是慈悲和空性的真正统一,此心一发,就已经悟入到“无生法忍”了,“无生法忍”是我们习修的一个境界。转识成智,证得真如实相,这种境界是没办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无生法忍这个境界没办法用语言描述,忍什么,忍就是忍证得空性,证得空性的时候要忍,这种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无上智慧,不生不死、涅盘寂静。也就是说真正证得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法界同一体性没有分别、没有二元”的境界,当然不是说空,真的没有,而是在证得了真如实相下的“空性”,这就是胜义菩提心。
以上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可以视作发菩提心的三个阶段。但是又各有侧重,愿菩提心,侧重于发愿;行菩提心侧重于得悲利他;胜义菩提心侧重于体证般若。三者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开的。菩提心的产生,哪怕是火花那样一点点,就已经具足了无量的功德,所以,在佛经中他赞叹初发心的菩萨为“众生的上首”,可见发菩提心对学佛人的重要了。
第三节、如何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三种发法,我们可以把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一种叫做国王式发心的方法;一种叫做船夫式的阐发的方法;一种叫做牧羊人式的发心的方法。
国王式的发心就是我们在发心的时候,首先发誓自己先要成就,再回来带领众生成就,如国王一般,再带领众生走出苦海;
船夫式的发心就是让众生和你一起成就,都上了这条解脱之船,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共同驶向涅盘的彼岸;
牧羊人式的发心,就像牧羊人一般,把羊圈一打开,先把羊都轰出去,最后牧羊人才走,也就是说,发心的时候,愿众生都成就了,自己最后才成就。地藏王菩萨就是牧羊人式的发心。
这是三种发心,无论哪一种发心都是菩提心阐发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大愿,使用适合的方法来发心。
如何发起菩提心呢?
第一步:忏悔罪业。
在一个充满烦恼和罪业的心中是发不起菩提心的,这就好比是一个瓶子,它要装纯净的水,这个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把瓶子洗干净,否则的话装进去的清水又会被重新污染,所以,纯净的菩提心,必须要在三业清净的心中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发菩提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忏悔罪业,如同洗瓶子一般,把心中的脏的东西清理出来。
佛陀在《四法经》中说:“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减轻所造久劫过罪,何等为四,所谓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想成就菩萨的这些众生们,如果想减轻或者是除去过去很久积累的过罪,方法四种:悔过行、对治行、自治力、依止力。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中,他又把这四个过程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
(1)悔过行。悔过行要建立在觉悟的基础上。所谓忏悔,是在觉悟的基础上才会忏悔,觉得自己有错误才会有忏悔,知道自己罪业深重,这就是觉悟的开始,发露先罪称之为悔过行,就是将心中的罪业抛露出来,如同一个吃了毒素的人,吐出腹中的毒物,这样做的方法,就是为了避免这些罪恶感潜伏我们内心的深处作祟,造成更大的一些隐患,要把它吐出来。
(2)依止三宝,我们叫它依止力,依止三宝就是要寻找精神上的依托,以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就好像病人要寻找医生,从医生那里得到有效的治疗和帮助一样。
(3)要依教对治。我们也叫它对治行,依教对治就是用佛法调伏烦恼,如十善、四摄、六度等等,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佛法对治我们先罪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用佛法来调伏烦恼,积累资粮、恢复道力,就好像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调理、恢复健康一样。
(4)誓不犯罪,又叫自制力。誓不犯罪,就好像病愈以后要处处小心,以免再度引发疾病。忏悔了以后要严守戒律,戒是保护自己的,精进持戒以防止罪业的再度发生。持度是为了度毁犯的,毁犯了以后我们才会去忏悔,如果我们不毁犯,那么就不需要去忏悔了,所以,持戒是为了保证我们身、口、意的清净而采取的一种防范手段。
以上四步是忏悔罪业的最有效、最圆满的方法。像这样的习修,日久功深以后,原来五毒炽盛的心理温床,就会逐步转化为安详、慈悲、智慧的土壤。而菩提的种子,在这种环境下,就会自然地生根、开花、结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