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行寄语

修行寄语

一、佛教的智慧

    佛教讲的般若智慧,不是世间讲的小聪明。而是在任何复杂纷纭的状态下,都能够保持冷静,具有真知灼见。

    通过修持佛法,提高品德、增强定力、启迪智慧,才能具有良好的品德、过硬的心理素质、海纳百川的气度、遇事不惊的定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在人生和商海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只有彻底地了解了世界的真相,才能不被一切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自在而从容地面对一切,沉着冷静地应对一切,既超然又现实地活在这个世间,这便是佛教空性的智慧。

二、发慈悲心 菩提心 折服我慢心

    大家首先要有慈悲心,如果没有慈悲心,就不能称为佛门弟子。光有慈悲心还不够,慈悲心只是度众的方便,菩提心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没有慈悲心就不能发起真正的菩提心。

    菩提心即是发愿与一切众生一同成佛的心。我们佛弟子修行只是为求人天福报,而不是为和众生一起成佛就不是优秀佛弟子。愿大家都发这样的大菩提心,这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标、目的地。

    我们学佛要有坚固心和长远心,这样修行才能持久,立场信念要坚定,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挫折发生退转。

    要折服我慢心,不能觉得自己了不起。我慢心一起,问题就会马上出来。

三、勤修六度  妙用无穷

    布施能对治自己的贪欲,提高自身的信誉和福德。

    持戒能对治自己的一切毛病习气,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提高自己的人格和品德。

    忍辱能扩大自己的心量,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涵养。

    精进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已生者令消灭;未生者令不生;一切善,未生起者令生起;已生起者令增长。全面提高自己的才干、素养。

    禅定,能提高自己的定力,处变不惊。在任何复杂艰难的环境下,都能保持冷静,富贵不淫其事,贫贱不移其志。

    般若妙慧则是有别于世间小聪明的大智慧。对任何扑朔迷离的事物,具有真知灼见。顺境不骄,逆境不怨,永远保持冷静的头脑,正确地分析处理问题。

四、把佛法用到工作生活中

    要活学活用佛法,把佛法用到工作生活中,让自己受益,让周围的人受益。比如遇到问题,试着思考如果是祖师大德,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也可以用金刚经的经义来思考,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运用佛法的中道管理,应该融合法、情、智、律四个方面。法,指佛法,是对真理的信仰。情,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讲慈悲,这就是情。智,指无我的智慧,是溶化在大众之中的我,而不是独立的我,个体是溶于大众之中,溶于社会的,这就是智慧。律是以人为本的制度,以人为本,以心为本。法、情、智、律,这四个方面,大家要善思惟,多考虑。

    书没有白读的。诵经念佛之余,大家还要多学习专业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服务社会和大众。

    凡事要多动脑筋,做事不仅要做好,而且要懂得如何提高效率。

五、珍惜福报  福寿绵长

     佛教不是封建迷信,也不是宿命论,佛教讲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通过每个人自己的努力,多做善事不做坏事,能使命运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获得幸福和吉祥。

    即使很有福报也要注意惜福。弘一大师家客厅对联上有一句话:“惜衣惜食不是惜财原惜福”。意思是惜衣惜食不是为了惜财,而是为了惜福。希望大家也记住这句话。要珍惜福报,才可使大家的福寿都绵长。

    佛门弟子,不但求人生的幸福,还要求解脱福,解脱福才是彻底的、最圆满的幸福。了脱生死、证悟涅槃比世间福更重要。

六、改变业力  消除障碍

    佛门弟子修行,便是从改变业力上修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已生的令消灭,未生的令不生;一切善,未生的令生起,已生的令增长。通过修行,积集一切善的力量,消灭断除一切恶的力量。去除无明业力,增加慈悲力和智慧力,使福德增长


    要想祈福,还要忏悔业障。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因为大家无始劫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造作,杀害过许许多多的生灵,这些生灵就成为你的冤亲债主。你想得福,无论你是想求世间福还是想求解脱福,他们会障碍你,他们要讨债。怎么办?要忏悔业障,超度冤亲债主,化解矛盾。

    大家一定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以前做了坏事要赶快忏悔。这样,化敌为友,我们现世能够更有福报、更吉祥,个人修行中的障碍也容易消除。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七、定时定量完成日课

    大家修行很辛苦,起早贪黑地诵经念佛做好事,而傲慢心、瞋恨心一起,火烧功德林,是非常可惜的事情。还有修行的障碍,精进修行很难的,持之以恒也很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悔、埋怨都是修行的大敌。

    坚持日课而且对于挑战自己的毛病习气,养成良好的修行习惯,对于自己定力的修行,慧力的增长,去除业障、积累福德资粮都很重要。大家不要忽视日课,这也是历事练心的提升。

    不要忘记修行,尽量定时定量完成日课。日课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克服习气、增强定力的好方法。

    佛弟子要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一门深入的基础上,深入经藏,广阅三藏十二部,触类旁通、兼收并蓄,真正获得佛法的真谛。

八、如何做好佛教义工

    大家第一个要讲修行,要修法,要对佛教的教理深入了解。佛教的义工,没有佛教的知识,没有真实的修行,怎么够能弘扬佛法呢?所以大家首先要用佛法来充实自己,学习佛法的大义,佛教的义理。

    只有福慧双修,我们才能够更好自利利他、济世利人。我们在修行的道路上才会不断前进,修行的层次也会越来越高,同时也会得到佛力的加持。在勇于承担和积极奉献中,个人素养和工作才干都会得到历练和提升,个人的福报和智慧都会增长。

    大家在修福修慧、济世利人的具体实践中不要埋怨。要抱着感恩的心情、感恩的态度,感谢佛菩萨、感恩众生给我们这个机会:锻炼的机会,进步的机会,增长福报智慧的机会。不仅自己把好事做好,而且带领大家一起把好事做好。

    每个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地工作,勇于担当,不要互相推诿。出现了问题,我们就改。这样才能历事炼心。不做事,是没法修行的。每个人都要提高自己的心量,素养和素质。寺院建好了,这是如来的家业,每个人都有一份功德在里面。

九、戒杀素食可提高修行人的慈悲心

    戒杀素食可提高修行人的慈悲心,去除修行上的障碍,对于福德智慧的增长非常重要。并使人获得健康长寿的福报,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平安吉祥,希望大家都能够戒杀素食。

    持诵大悲咒最好吃长素。吃众生肉就不是大慈悲心了,就没有平等心了,吃长素你的慈悲心才能生起来。

    大部分蔬菜水果食用消化后,呈碱性,称碱性食物。肉类被食用消化以后,产生酸,食品生物化学和医学上称酸性食物。多食肉类,会使血液呈酸性(血液混浊),其原因是血清蛋白凝固所致。要中和此酸性时,血中的钙质必大量消耗;其钙量消耗,细胞即行老化;人体则易疲劳,无耐力,易神智不清与衰老。多食青菜、水果这些碱性食物,可使血液保持碱性(血液清),使人清爽,精力充沛,脑力敏捷,并可长寿。

十、走出情执  心生大爱

    情感非常折磨人。你看那些小说、电影、电视,很多都是说爱情的,多么纯洁、多么伟大,实际上这些事情,都是小说里面描写的,导致人在六道中、现实中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情的美好是相对的,也是短暂的,但对人的伤害却至深,让人陷入在六道中辗转受苦无期。

    人要从情执里走出来是很难的,能够从情执里走出来的也是大丈夫。

    个人的这些感情,儿女情长这些东西,会折磨很多的人,尤其是小青年们、年轻人,要看破、放下。但也不是说让每个人都出家,要看淡,不要执着。

    像观世音菩萨等大菩萨们,他们也有情,他们这个情就不是个人的私情,不是儿女情长这种私情,而是一种由小爱变成大爱,对全人类和对一切生灵的大爱,是大慈大悲。

十一、佛法体证  贵在实修
  

    人是参差不齐的,智力发育不一样,有的根器利一些,有的根器钝一些,但是只要认真修行都能成就。修行不能耍小聪明,小聪明没有用的,在修行的路上来不得半点虚伪,一点小聪明都不可以有,不可以耍,要踏踏实实地去修行。

    修行,不尚空谈。佛法的体证,贵在实修。讲佛法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真修实证,于了生脱死无益。

    修行学佛是修一颗平常心,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都保持一颗平常心,老实学佛,这就好了,阿弥陀佛!

    信为道元功德母,能真的信佛很难,一会儿信佛,一会儿疑惑佛,这样修行很难上路。大家常要问,佛菩萨是如何加持的。告诉大家,佛菩萨的加持就体现在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大家要相信佛力的加持不可思议,发愿要至诚,要履行自己的诺言,要相信佛菩萨,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呵护着大家。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