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详细八识图解

详细八识图解


  


八识分成四部分


  一、眼、尔、鼻、舌、身:感测器,将外界的讯号转化成可以储存的资料。
  二、意识:根据所能取得的讯息(包括阿赖耶识与感官讯息)起意造作、分别判断。
  三、末那识:阿赖耶识与意识的往来传递管道,这个管道形成了「我」的概念。
  四、阿赖耶识:可以说是生命历程的纪录资料库
  
    转识成智对照表
  识(转化前) 智(转化后) 说明
  眼、尔、鼻、舌、身 成所作 不受感官限制故
  意 妙观察 不作意故
  末那 平等性 无我故
  阿赖耶 大圆镜 如是故
 
[/td][td=1,1,2%][/td][/tr]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净界法师:果报种类之结示法要之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因果同时,借缘显现。

   这一段是说什么呢?说因果的业果的生起,它是怎么生起?我们看这个讲义有一个小圆圈,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尤其当然是由内心发动的身口二业,这个时候在我们内心深处阿赖耶识先形成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唯识学的专有名词,不是说你内心就有一个黑点,不是这个意思。我们内心是没有形相的,它只是说,套用这个种子,它有生长果实的功能,也就是说,我们造业是时候,它不是马上得果报,先经过一个储藏。在唯识学上说,怎么知道一个人造了业以后,你内心就有种子?你今天去参加一个佛七,参加完的时候,你还是这样子,其实你的内心的世界变化了。

   在唯识学上说,你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有两个判断方法,第一个你静坐观心,你工作的时候不算,你要静下来,你把所以的事情都静下来,连喝水都不可以,静下来,如果你发觉你静下来的时候,都不做事的时候,你的心躁动不安,那你就要小心啦,因为这个罪业的功能已经在酝酿,它已经形成一个很强大的势力了,因为罪业的能量就是一种躁动。

   如果你静下来的时候你是很寂静的,你造了很多善业,积了很多阴德,因为善业是寂静相。这个时候还没有得果报,它就有征兆出来了,看你的内心的活动,是躁动还是寂静,这是第一个判断方法。

   第二个唯识学说,从梦境。不是偶尔做一次梦,你是经常做某一种梦。比方说,你经常梦到你在黑暗当中,遇到恐怖的事情,有人要追打你,追杀你,或者是你从高空掉下来,这个最糟糕了,因为你的身心沉重,如果你是经常梦到你是从下面跳上去,就非常好,轻飘,当然最好是见到佛菩萨的光明,见佛,见三宝。如果诸位,你开始用功的时候,你开始拜忏的时候,你就要注意梦境,你才知道你的忏是不是该停止了。如果你梦到你在洗澡,梦到你吐出秽物,见到光明,见到三宝,你这个忏,功德圆满,这个业转过来了。

   所以种子虽然是没有形状,但是你造了以后,它有一种征兆,它有一种讯息,你可以判断,从你的静坐跟梦境里面判断,其实这个种子为什么讲因果同时,这个是天台宗的概念,天台宗认为说,其实你造业的当下,你那个种子就成就了,那就是果报了,虽然它没有显现,但是那个种子同时就成就了,那么从这个角度,也算是因果同时。
  
从因果的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要知道业,你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业?为什么苹果掉下来它不是一个业?所谓的业它必须要内心发动出来,一个有明了分别功能的一个心识发动出来的叫做业。

   现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业它是造的时候是刹那刹那生灭,那造完以后这个业跑到哪里去呢?比方说,你拜一部八十八佛,你每一个动作都是无常的,你四十五分钟,把八十八拜完以后,然后就没了,这八十八佛这个行为没啦,别人来看你的时候,他看不出你做了什么事情,但是你的身体是无常的,刚刚那个业跑到哪里去了呢?

   业跑到你的内心去了,对!

   当你内心发动业的时候,它同时又反熏到你内心深处去了。所以你的内心已经产生变化了,你自己当然感觉不出来啦,除非你长时间的修行,你会感觉到一份的寂静,它就是一种征兆,你的善业在增长。所以当这个业,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这个是我们改变的最佳时机,因为它还在潜伏的状态,它有无量的可能性,但是这个业已经成熟冒出来,就很难改变,它变成异熟果了,就很难改变了,那只有认命了。比方说你今生的很多很多的相状,都是已经成熟的业力了。

  当然佛教界是比较重视来生,佛教的思想是为了未来而活,佛陀的意思,要你尽量放弃今生,你是要把所有的目标放在未来,这是佛教的思想。因为你今生能够改变的有限,你今生就这样子,那么未来有无量的可能性,但是关键就是说,你要先了解,要怎么改变?要从哪里改变?当然从你的种子改变,因为你来生的时候是由你的种子去产生果报的,所以你要产生生命的改变,你就必须了解这个种子的性质。

  好,我们来看第四十五页。基本上我们一般人还没有成就圣道之前是有漏的种子和无漏的种子,只要你有学佛都具足。我们曾经在做慈善事业,我们也曾经造了很多的罪业,只要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一种有所得的心,去创造的业都叫有漏种子。

   这个地方有名言种子,属于思想这一块引生等流果。你用什么思想去造业你的思想就会增长广大,第二个它会产生苦乐的异熟,三界六道的异熟,这个是有漏的,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那么无漏种子是以空性智慧为中心的,比方说生空,这个就是我们待会儿马上讲到的我空的智慧,这是二乘的解脱道。那么是法空乃至空空,空空就是连法空也空掉,那就是真空妙有了,无住生心了。那么这种跟大乘的空性相应的是菩萨跟佛果的无漏法。

  除非你有很重的业,一般人都是从你的思想来判断你的水平,佛教界是这样子,尤其是禅宗更明显,它都是要你道一句从你思想里面,判定你这个人的修行的水平。

  我们先撇开业力这块不谈,就是说你来生最有可能去的地方,你要从你的有漏种子跟无漏种子来判断。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你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要,那你要离开三界是很困难,因为你几乎都是有漏种子,就是说,在你内心深处那个强大的引力,那个种子是有漏的势力非常强,那几乎很难改变。你来生一定在三界得果报,就差你是痛苦跟快乐而已。如果你的情绪是变化很大,你这个人情执很重感情很丰富的,这个就很难离开三界,因为你的种子都是有漏的种子。

  那么第二种人是对三界果报的爱取相对减少,无漏种子的特别观念在哪里?在空性的智慧。就是我们一再强调,你要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个是很重要的观念。看你概念有没有建立起来,站在空性的角度来面对你的人生,你才可能去创造无漏的正念的种子。我们平常的心都一直释放出去,就好像我们平常跟三界绑上很多绳子一样,你临命终突然要切是切不断的,不可能。诸位要知道,往生不是只有皈依阿弥陀佛而已,不是那么简单。请你要小心你跟三界结下的重大业力,你要慢慢的把娑婆世界的业力,这一块要降低。所以它是两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我们要从娑婆世界走出来,阿弥陀佛的光明才能够照的到你,就好像你要走出房间,你才能够得到阳光的普照一样。

  所以这个有漏种子不能种太多,可以有,但是它必须在调伏状态,所以临终的正念,其实跟你的人生观是有关系的,你的思考模式有关系。你要站在空性的角度来面对人生这个很重要。这一块我们待会儿会讲到,就是所谓的这个解脱道,现在先谈安乐道。

   那么也就是说,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判断你是不是来生快乐不快乐,那是靠你的善业,判断你是不是容易往生不容易往生,这个跟你的善业就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了,就看你的智慧的水平了。你对人生是怎么看的?你站在一个本来就有人生的角度去面对人生,还是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就影响你的临终的正念,这个是有漏跟无漏的差别。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