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寺院东家长西家短,会堕孤独地狱

在寺院东家长西家短,会堕孤独地狱


年底了,很多道友都有愿力到寺庙道场拜佛菩萨,这个很好,但是也要提醒一下大家,尤其是我们很多的女众,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啊。你到寺院里面来拜佛,来闻法,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清净。否则的话,果报是很大的。你在其他地方散乱,造一点恶业,这个罪还小一点,在寺院里面造业罪很重。所以希望大家一进到大殿,或者一进到念佛堂,不要东家长西家短,不要讲那些是是非非的事情,一心一意念佛这样最好。

  你知道《地藏经》上说的孤独地狱是什么吗?讲两个佛经上面记载的真实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有一位罗汉尊者看到有一个人,晚上的时候就住在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里面,还有四个美女来服侍他,很快乐,很自在。但是一到白天,那个宫殿就变为一个燃烧的铁屋,那四个美女就变成四条大狼狗来咬他,咬得他遍体鳞伤,鲜血淋漓,昏死过去。但是一进入晚上身体又会复原,那四条狗又变成四个美女,又会跟前面一样享受五欲之乐。这样反复地循环。

  是什么因果?这个人他以前是一个杀猪的屠夫,他杀生。后面遇到一个佛教的法师就跟他说:你能不能不杀生?他说:我祖祖辈辈相传就这个职业,我没办法,我也没其他本领。

  这位法师很善巧方便就跟他说:那这样子啦,你白天要杀生,你不如晚上持不杀生戒,好不好?

  屠夫说:可以,晚上我反正没事干。我白天杀猪卖猪肉,晚上就吃饭睡觉,我可以持不杀生戒。屠夫就持晚上不杀生戒。所以晚上的时候他受五欲之乐,白天的时候就受被狗撕咬的恶报。

  还有一个故事说,也是一位罗汉尊者,到一个海边看到一个很庄严的寺院。到的时候是晚上了,他就进去挂单,那个寺院的法师们都很客气,很礼貌,很恭敬他。然后吃完早斋,但是很奇怪,吃完早斋,那法师们就叫他赶快离开,说:请你马上离开!

  他觉得很奇怪,这出家人挂广单也可以挂三天,为什么叫我马上走?既然人家说了,他也不好意思,他就走了。他没走远就观察,很奇怪,一到差不多中午的时候,整个寺院里面的法师们,出家人就会互相起瞋恨心。而且拿起筷子,一到中午那些筷子就变成一把把刀和枪互相砍杀。一过完中午又没事了,他们那些伤又好了,而且那个筷子还是筷子。第二天中午又是这个样子。

  是什么因果?原来这些出家人以前他们在寺院住,中午差不多过堂的时候,因为一点小小的事情吵架,互相打起来了,互相扔碗扔筷子,结果就现地狱相,活着迷乱受报。

  所以希望大家进入寺院都应该很清净,身、口、意三业清净。不要吵吵闹闹,乃至于互相打闹,这样很不好。你在其他地方打闹,这个罪业比较小,过失比较小,在寺院里,在三宝面前就是很大的过失。大家真的要注意,痛切忏悔,如理如法。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盘山禅师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与自己不相干的,不要说、不要去打听、不要想知道。中国古人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所以不必要认识的人,不必想去交结他;不干自己的事,不要想去知道它,这就好了。因为我们修行,修身心清净,这个重要;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的,我们都要远离。“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昧”就是迷。口还说是非,说人家长短,还想知道这个事、那个事,你已经迷了,已经不觉了。“若专炼心,常搜己过,哪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

  这话跟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说的完全一样。真正修道人,修道就是炼心,历事炼心。日常生活当中,常常观察自己的过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就是我们佛家讲的觉悟。悟什么呢?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就是觉悟。悟了要修行,叫悟后起修。把我的过失改正过来,就是修行。

  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怕我们自己迷得很深,业障很重;自己有过失,自己不知道,这就是业障重。自己不知道,别人为我们说出来了,真修行的人便赶紧磕头顶礼,感谢别人把自己点醒;迷惑颠倒的人就大发脾气了:“我有什么过失?”如果还不承认,就是着迷的人。可见,检点自己的过失,是修行功夫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粉骨碎身,唯心莫动。”身与骨都是外在的、无常、幻化的假相;唯有心才是真的。只要自己不动心就对了。“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这句话最重要,“心上无事”才算真修行人,修行上得力,有些真功夫了。

  “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这句话指禅宗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以现在通俗的话来讲,是时时刻刻提起正念。从修学净宗的行人来说,就是时时刻刻提起佛号,将佛号当成自己的“本命元辰”,念兹在兹。“心上无事”指心无杂念,而将这句佛号念得历历分明,不间断、不夹杂;“心上无事”就不会夹杂五欲六尘的烦恼,再加上不间断地念佛,渐渐便能圆满成就。

  最后一句话说出了成就者的心大概的相状,“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把身比喻作佛堂,心比作佛像,这心不可以乱动。“终日无人亦如此!”指环境很清净,一个人的时候是这个样子。“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幡”指旗子;“盖”指宝盖;“簇拥”指前呼后拥。在热闹的场面中,也像独处一样,心仍然不动,确确实实不为境界所扰动。“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受人家赞叹时,也不生欢喜心,不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生起贡高我慢心;遭人家毁谤时,也不会放在心里,不会起怨恨、报复的心,心永远处于定的状态,才算有些定力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