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观?

如何----观?


  有了宁静的心,便可以去观察这禅定的对象──身体,我们将会看到整个身体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那是地、水、火、风。无论是分解成地、水、火、风,或是组成“人类”,一切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我们的身体是不稳定的,不断地在改变和变化中,我们的心也是一样,经常地在改变之中,它不是“我”或是实体,它不是真的“我们”,心,是不稳定的。如果我们没有智能,相信了我们的这颗心,它将会不断地欺骗我们,而我们便会在苦乐之间不时的打转了。
  一旦“心”看清楚了这点,它会去除对自我的执着,“我”是漂亮的、“我”是善的、“我”是恶的、“我”在痛苦、“我”拥有、“我”这个或“我”那个,当你沉思默想,而了解到无常、苦、无我时,你将不再去执着有一个“自我”。认识到这点的“心”,将会生起厌离和倦怠,它将会把一切事物看成无常、苦和无我。而后,心会“停止”,心成了“法”!贪、瞋、痴将一点一点的逐渐减少和降低,最后剩下“心”──纯净的心。这就叫做“修习禅定”。
  当心宁静而专注时,从这专注的目标──呼吸上放松,开始去检视这由五蕴组成的身和心,你会很清楚地看到,它们( 五蕴 )都是无常的。无常的性质使它们不能满足我们,不合我们的心意,而且它们自己来、去──那里,无“我”在行事;在那儿被发现仅仅是根据“因果”自然的运转。世间的所有事物都有这些特性──无常变迁( 无常 )、不能满足( 苦 )、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我或灵魂( 无我 )。以这种观点来观察整个存在的生命,对诸蕴的执着和黏附将会逐渐的减少,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了这世界的实相。我们称这为“智能”的升起。

  我们必须反观快乐,以至看见它的不确定和极限。一旦事物有了迁变,苦便升起。这个苦也是不确定的,别认为它是固定的或确实的。这种反观叫做“患难观”──反观因缘和合世间的不完满和有限度。反观快乐,而不是去接受它的表面价值,视它如不稳定的,不应该去紧紧地握持它们,而应该握了它就放下,了解快乐的利益和伤害。要善巧地禅坐,你必须看见在快乐中的不圆满之天性。
  你必须把持住心,反复地思惟( 观 )这个苦和不愉快只是一个不稳定的东西;终究它是无常、苦、无我的。
  不论心在哪方面有多污秽都没关系,不论什么升起,你都应当思惟( 观 )它的无常性与不稳定性。因为你这样地看待它们,所以,它们会逐渐失去其重要性,然后,你对心中那个污秽的执着就会持续地减少。
 观照心,观照经验的生、灭过程。刚开始的动态是迁流不息的──一个刚灭,另一个就马上生起。我们似乎看到生比灭还多。随着时间流逝,我们会更清楚地看见,并明了它们是如何迅速地生起,一直到有一天,我们达到它们生、灭后更不再生起的境地为止。
  三摩地是用来作为毘婆奢那、思惟的基础,而且也不需要非常深的三摩地。只须审视生起的和继续观照因、果。如此一来,我们利用专注的心来思惟( 观 )色、声、香、味、触和法。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