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行之道

修行之道

修行之道


恒思得慧根,恭敬得义理,无贪作事成,不悭财物长。


——《宝行王正论》——




一、恒思得慧根


  般若是诸佛之母,《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云:「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设人观察,推其本末,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谁为母者?则当了知:智慧度无极是其母也。」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怎么样才能有智慧?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智慧的特性在于思考,生吞活剥经论上的文字,纵使能博学强记,充其量也只是世智辩聪而已,无法成为自己的智慧,所谓「如人数他宝,自无半分毫」。只有经过深刻思惟,亲自体验的智识,才能成为自己的法宝。因此,我们要把自己融入到真理的法海里,多思惟,多考虑。以恒心愿力,锲而不舍地从听闻、思考、修证中求智慧,如经云:「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


二、恭敬得义理


  恭敬,是自谦而尊重礼敬于他人的意思。通于身口意三业。《十住毘婆沙论》说:「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此就意业而言;「恭敬,名尊重礼拜,迎来送去,合掌亲侍。」乃指身业而言;「以大乘法教化众生,名为恭敬。」此以口业之说法教化而名恭敬。


  《西方要决》主张净土之行人须修五种恭敬:1、恭敬有缘之圣人;2、恭敬有缘之像教;



3、恭敬有缘之善知识;4、恭敬同缘之伴;5、恭敬三宝。《优婆塞戒经》载,听法之人须具十六事,其中之一即是要「恭敬听」。又修行佛道有四种方法,即恭敬修、无馀修、无间修、是时修。此中恭敬修,谓恭敬所学,无。所顾惜,亦不憍慢。所谓「佛法在恭敬中求」,能以虔诚恭敬的心修行,自然能与佛法相应,故云「恭敬得义理」。


三、无贪作事成


  无贪,又名不贪、不贪欲。为心所之名。谓于诸境界无爱染,能对治贪烦恼的精神作用。此心所恒与一切善心相应,为十善地法之一。又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之根本,故与无瞋、无痴共称为三善根。


  贪,往往使人味于事理,感情用事,甚至为了个人的私欲而伤害别人,牺牲大众的利益,使善事不能成就。《萨遮尼揵子经》说:「贪人多积聚,得不生厌足,无明颠倒心,常念侵损他,现在多怨憎,舍身堕恶道。是故有智者,应当念知足。」无贪,欢欢喜喜帮助他人,没有目的,没有企图,给人利益,广结善缘,因此所作一切事必能圆满完成,所以说「无贪作事成」。


四、不悭财物长


  不悭,为无贪之一分。悭是对财施、法施悭吝之心理。《撮论》说:「悭惜是多财障。」《萨遮尼揵子经》说:「惜财不布施,藏举恐人知,舍身空手去,饿鬼中受苦,饥渴寒热等,忧悲常煎煮。智者不积聚,为破悭贪故。」不悭,是心不贪著,能随人所须,一切结予。如此广结善缘,自然生财有道。《摩诃迦叶度贫母经》说:「施如芥子,获报如山。」又《大庄严论》说:「布施得财富。」所以说「不悭财物长」。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个别人略懂些许佛理,不过末学陋识的水准,就贡高傲慢、目中无人,大言不惭自命法师、老修行、是成功人士,是知识分子。这又能如何?还不都是搞轮回吗?还不都在迷茫吗!

  我出家学佛修行至今,从未羡慕过这些,因这一切皆毫无意义。不但世间人贡高傲慢,学佛群体中也不乏此类。学佛的时间稍微有点长,稍微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就自命不凡,俨然自觉已经成佛了一般,哪有你这样的佛啊!此乃行为颠倒。

  我们有句法语说:佛法是智慧,得一分佛法,得一分智慧。有了一分智慧,会减少一分烦恼,减少一些分别念。正法与否,修行是否如法,要视内心对治的烦恼障、习气障、所知障而言。诸障趋于消融,则学修的是正法,修行非常如法。何须怀疑询问!若诸障不减反增,则修行出现了偏差。

  而有些出家人,学佛多年后竟还不如从前,出家后的品性更加不堪,此为修行颠倒。命由己造,与他人无关。

  然而我们并没有依教奉行。遑论断一切恶,细微的恶业姑且不提,粗大的十种恶业——杀、盗、淫、妄、酒断了吗?没有吧?还装修行人,还自诩学佛人,你不怕丢佛的脸哪?如此不堪者不如不说自己是学佛人!自己先偷着学,背着修,先不说吧!

  连基本的杀、盗、淫、妄都没有断,还有妄语、绮语、恶语、离间语都没有断啊!一张嘴就说妄语,说瞎话、假话。离间语断了吗?没有吧?挑拨离间,到这个人面前说那个人,到那个人面前说这个人,在背后散布诬蔑中伤的言论,这叫挑拨离间!在僧团里挑拨离间,就是相似的破和合僧,相似的五无间罪,非常严重,要辨别孰轻孰重,做如法取舍。

  开口骂人,说不悦耳语,这就是恶语!绮语就更不必说了,在宿舍里,在寝室里,几个人碰到一起,探讨、交流的话题,都是佛法吗?不是吧?除了无益语就是搬弄是非。学佛而且出家了,还在那八卦,这叫绮语。还有害心、贪心、邪见,都是心里的问题,这些更不必说了。

  何谈断一切恶啊?连粗大的恶业都没有断掉。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是半路学佛、半路出家的,在社会上混得还不够啊?造业造的还不够啊?现在已经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甚至五十多岁了,离死亡很近了。可能再晚一步就要面对死亡了!

  还不下决心,还在那犹豫不决,口中说“我要到达彼岸,我要超脱轮回……”行为上搞轮回,搞世间法。放不下儿女和财产,放不下世俗琐事。这不是脚踏两只船吗?你到底是想解脱、想到达彼岸,还是想搞轮回,在此岸想留下来啊?

  学佛修行要下决心!学佛修行发端于出离心,出离心应该是告别红尘、告别世间。那是不是世人都要出家了?出家不是身出家,而是心出家。若是心不出家,无法得到佛法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加持。如果心不出家,则不如不学佛修行。

  若自忖在世间混的还不够,造业造的还不够,没办法,就继续犯傻,继续让石头砸自己的头,继续愚痴下去,在六道中轮回。

  这种行为颠倒之人,汉藏两地皆有。说什么我是学禅宗的,我是学大圆满的,不必取舍因果,堂而皇之无恶不作,这是行为颠倒。

  很多人十分认可藏传佛教且信心十足,但是不学正确的见解和宗义,单单喜好偏差的行径,搞些神通、神光之类的。甚至跟一些人学抽烟、喝酒、杀生、淫欲等,真的可怜。

  若是自己的福报不够,怎么也不行,不学正确的,只学错误的;不学正法,就学邪法。现在有很多邪法,真的为这些人担忧、恐惧。这都是行为颠倒,见解颠倒。

  如果颠倒了,结果是背道而驰。虽然想学佛、想成佛,相反却成了魔或佛教油子!你学佛是想解脱,结果却是相反的,将来要下金刚地狱,出脱无期啊!

  佛经里讲,不如法学佛,佛法也会变成恶趣因。有的人拿佛法造业,然后找借口,居士与出家人皆不乏此类。

  甚至出家众里也不乏以佛法造业、说事者,最终以盲引盲相牵堕落,有些人居然还相信这些人,这都是行为颠倒。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人一般都会争好的东西,比如买房子,也买个风水宝地。反正大家都在要好的东西。但好东西所以好,是因为大家都争取要,也就是数量比较少。所以人就有争。但有争就是不好啊。福报从哪里来,就是从低下来。

  一个东西大家都不愿意去做,而确实需要人去做,那你就去做这个事情。需要做而没人做的事情。那就是会培养福报。比如大家看收垃圾的,我看很多收垃圾的发财的很多。因为没人做,确实需要人做。还有现在的保姆市场,都是稀缺,工资还很高。为什么?因为没有愿意做这些苦累的活。而切实这些苦累的活,能培养很多福报。

  很多人清高,清高是不好。人要像大地一样,大地就是什么都包容,尤其粪便,还有树叶的腐败,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但恰恰是这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让大地成长出森林。你看沙漠是多么干净,但是呢,寸草不生。所以人也一样,福报就要在最低下的地方去求来的。

  我刚进佛门,几乎五六年都在每天清理垃圾,所以我会对环境保护有很深的感触。因为我看到垃圾成山的感觉,清理垃圾的活很少人做。因为身上几乎没有衣服是干净的。但正是这个累的活,让我培养了很多福报。

  有些人一学佛,就来说。我要听经,甚至我要讲法。别人愿意听你的,是要你有那个福报啊。没有福报,你讲的好,就是没有人缘别人也不爱听。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好的东西。其实好东西哪里是你能追来的,或是争取来的。好东西是要靠自己福报感召来的。不要有坐享其成的想法,别人建设得好好的,然后自己去享用,不要有这个想法。

  你看虚云老和尚修道场。都是修别人扔掉不要的,他一步步修起来的。所以虚云老和尚福报大,他一辈子都在做事情,到了一百多岁,还在修道场。几乎没有享受过。有些人去道场,还要看环境好不好,吃住不好,自己就不呆。这样子怎么能培养到福报呢。

  真的大道场,一般是洞天福地,好比佛教四大名山。要么都是龙王修行的地方。你要去住,还有福报才能站得住。还有些小道场,如果能慢慢建设起来,那也是一种福报啊。

  虚云老和尚建寺,没有把一个地方越建越豪华。他没有的,建的格局出来后,就走了,又去其它地方去建设。一辈子建那么多道场。都是别人不要的。

  修行要有福报。三宝门中福好修。不仅是三宝门中,哪怕一个家,破烂的,你能修整起来,那也是福报。或者一个企业,一个店面,你能好好经营。那都有福报的。

  损福报最快的,就是嫌弃。干活又嫌弃脏累,那要求高的活,自己又不会。就造成高不成低不就,这个是最危险的。其实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出状元。但一定要勤劳。一个家庭主妇,能把家里上上下下整理整齐干净,这也是一种福报。所以不要觉得,这个是小事脏活,自己造作更厉害的活。不要有这种傲慢的想法。往往这一类人,不安心作当下,那福报就很小。

  像许多人学佛后,不安心地尽到本分,一心要出家。又出不了,在家呢,又不努力培养福报。每天就说看破放下,这都是没福报导致的业障。

  汉代刘邦得了天下后,要把良田给当时的功臣。萧何选择了很一般的田。说,我选择一般的田,而不选好田。因为条件差一些。后代子孙更努力。条件太好了,后代子孙反而只知道享福不知道努力了。

  其实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然后自己再去努力,这种人是很有福报的。占有了好东西,自己就没努力的心了,反而损了福报。

  为什么地藏菩萨是学佛者第一步学习的,就是地藏菩萨先度恶业重的众生。为什么?因为毕竟恶业重的人多,难度,别人不愿意度,你却去度。这就是有福报啊。所以度人时什么人好度,就是病人比较好度。确实他恶业也比较重,能度就是有福报啊。所以佛法中不舍弃任何一个众生,那福报就来得快。工作也不嫌弃任何一份工作。婚姻上,也不嫌弃任何人。这样子福报就比较多了。

  就像你看很多人做生意的,刚开始时,就是不管多少钱的单子,他都接。他福报就来了。如果你只选择大单,不接小单,你慢慢地,就没福报了。这个是最简单的。这也是生意的道啊。反而心太高了,太计较得失,结果呢,就变得越来越没福报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