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舍利弗(智慧第一)诞生

舍利弗(智慧第一)诞生

 在南印度的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有一个迦罗臂拏迦的村庄,茂林修竹,山明水秀,是个很幽静的地方,这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的故乡。

  舍利弗诞生在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负有盛名的论师,当母亲怀他的时候,他母亲的智慧,就异于寻常的妇女,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

  母亲的弟弟拘稀罗,也很善于议论,但每当他和怀孕的姊姊议论时,总是辞穷力拙,不支而退。拘稀罗因此惭愧得离家出走,他知道姊姊所怀的胎儿,一定是一位大智慧的人,自己若再不求进步,将来不如外甥,岂不给人笑话!因此他就到处参访明师,研究学问,连指甲都没有时间剪,当时的人都叫他长爪梵志(后来因舍利弗的皈依佛陀,他也皈依做了比丘。)

  舍利弗八岁的时候,就能通解一切书籍,当时的摩揭陀国,有长者兄弟二人,兄名吉利,弟名阿伽罗,设宴招待国王太子,大臣论师,作乐歌舞,谈古论今。宴会中规定什么身分的人坐什么位置,但八岁的舍利弗,却坐上论师的宝座,旁若无人,一点都不畏惧。很多的大臣论师起初都觉得他年少无知,不屑与语。他们都派年少的弟子和他酬答,但舍利弗言词清晰,义理周详,语惊四座,诸大论师此时才都佩服赞叹,国王也很欢喜,当即将一个村庄赏赐给舍利弗。

  八岁的幼童,在这样的场合里出风头,名学者的父亲,也常常感叹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及他的爱子。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

  舍利弗二十岁的时候,就告别故乡和父母,出外访师问道,追求真理,他起初礼拜有名的婆罗门删阇耶为师,但在删阇耶那里学习不久,就感到删阇耶的学问不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他打算要离删阇耶而去。这时候,同学中的目犍连,是舍利弗唯一的知友,舍利弗把自己的意思告诉目犍连,目犍连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们两人就决定离开删阇耶,另外创立一个学团,招收弟子。他们傲然的以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俩更有智能的人,再也没有人够资格做他俩的老师。

  舍利弗和目犍连不但年龄相彷,学问、思想也都差不多。他们有共同追求真理的志愿,两个人也相处得非常融洽,除了自修和教学之外,全印没有一个学者让他们看在眼里。

  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说示比丘,阿说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经过多年的苦行,直到听闻佛陀四圣谛法,才证得圣果。他有庄严的态度,威仪的行止,舍利弗一见,心中非常惊奇,他禁不住上前问道:

  「对不起,请问这位修道者,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

  「我的名字叫阿说示,我住在城外不远的竹林精舍!」阿说示比丘点头后回答。

  「你的老师是什么人?他平时教你们什么道理?」舍利弗说话时,像是一位长者的口气。

  「我的老师是释迦族出生的大圣释迦牟尼佛。」阿说示慢慢的回答:「老师所讲的宇宙人生真理,浅学的我还不能完全领会,不过,就我记忆所及,老师常讲的道理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我们对于老师所说的言教,实在有说不出的感激。」

  舍利弗从阿说示的口中,听到佛陀及其教法,像天崩地裂一般,像朗朗日光的照耀,眼前顿时光明起来,心中对宇宙人生积聚的疑云,也一扫而空,他和阿说示边走边谈,像百年的知交,最后约定,一定要去拜访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处,目犍连见他欢喜得忘形的样子,就探问道:

  「舍利弗!什么事情使你如此高兴?看你这么欢喜!」

  「目犍连!我真欢喜,这是我今生最高兴的事了,我告诉你,我找到了我们的老师。」

  「不要这么说,谁做得起我们的老师呢?」目犍连很不以为然。

  「佛陀!是的的确确的佛陀!」舍利弗回答。

  舍利弗又把阿说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转述给目犍连,讲话的舍利弗,听话的目犍连,都不禁感动得涔然泪下!

  因缘法,普通的人听了或许不会有什么反应,可是听在追求、探讨真理的舍利弗耳中,好象自己多年修行的功夫都是白费。这是因为,认识因缘的人,才能认识佛法。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带领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佛陀也很欢喜,觉得自己所证悟的真理,到今天才真正有能接受的人,舍利弗和目犍连也觉得他们遇到了真正的老师。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