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 韦陀菩萨的故事

传喜法师 韦陀菩萨的故事





                                  佛教护法韦陀菩萨的故事 ---- 北京怀柔圣泉寺心灵讲座
                                                       2011.7.3
      
      韦陀菩萨何许人也?他是我们贤劫千佛中的最后一尊佛叫楼至如来。在《长阿含经》六卷《转轮圣王修行经》里面说:“转轮圣王有七宝:一金轮宝,二白象宝,三绀马宝,四神珠宝,五玉女宝,六居士宝,七主兵宝,千子具足,勇健雄猛。”

      转轮圣王的德性能够统管我们整个地球,不仅统管地球同时还管他方世界。佛经里还说转轮圣王出世的时候,有金轮宝现前做他的交通工具,这个金轮宝刹那之间就可以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很像我们现在研究的飞碟。

      转轮圣王出世,女宝就成为他的太太,给他生一千个儿子,这一千个儿子里面,就包括本师释迦牟尼佛和最小的儿子楼至。这一千个儿子随父修行,他们个个都发大菩提心:度尽众生而成佛。最小的儿子楼至却发了一个很特别的愿,他说:我愿意在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个成佛,我发愿护持前面九百九十九尊佛的法,成为教法的护持者,成为他们的持金刚保护者。

      他生生世世现童贞身,以童贞入道童贞修法,这是他的愿。他手持金刚宝杵,永护佛法,降服魔怨。韦陀菩萨手里捧的那个叫金刚宝杵,宝杵镇魔军,三洲皆感应。在我们汉传佛教里面,护法的形象主要是以韦陀菩萨为主的。韦陀菩萨在那里?其实他就在我们周围,只要你真心修行,韦陀菩萨就一定会来给你护法,你们信不信?他也在天上,所以我们又尊称他“韦陀尊天菩萨”,韦陀尊天菩萨护持佛教,有不可思议的大威德神力。

      我们中国佛教除了四大菩萨所住道场的四大圣山之外,还有八个小圣山道场,浙江就有好几个,有天台山,天目山,雁荡山,有江苏的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还有陕西的终南山,云南的鸡足山等。其中的天目山就是韦陀菩萨的道场,天目山又分:东、南、西、北、中、五天目都是韦陀菩萨的道场。

      我们这次的“三时系念”这个法就来源于天目山,来源于韦陀菩萨的道场,这也是一个非常殊胜的因缘。三时系念是元朝中峰明本国师所造,中峰国师主要的修行地就是浙江天目山的西天目,那边有一个寺庙叫禅源寺,是他亲自开辟的道场。中峰国师的师父是高峰原妙禅师,他师父苦修一辈子,证悟的境界非常高,学徒参请数万人。师父把一生所学所悟传给了中峰国师,嗣法弟子中弘扬佛法最得力就是中峰国师。

      我国元朝的皇帝大多数信崇藏传佛教,特别崇敬藏传佛教中的萨迦派(花教),所以萨迦派在元朝隆盛至极,以萨迦五祖八思巴为第一代法王之后,元朝皇帝几乎都拜了花教的尊者为帝师。其中唯独我们中峰国师是作为汉传佛教的大成就者,被当时最高领导者皇帝所尊崇拜为国师的,这是很了不起的。明末清初的时候,我们佛教还出过著名的四大高僧:有紫柏大师、憨山大师、莲池大师和藕益大师。

      中峰国师的师父是高峰禅师,在西天目狮子岩隐修时,建一小室号“死关”,闭关禅修十五年不出室。狮子岩是一个非常陡峭的悬崖,很高,上面有一处突出的地方叫倒挂莲花,他师父高峰禅师为防止禅修时昏沉打瞌睡,就经常在那倒挂莲花峰上面打坐参禅。佛教里面要讲到韦陀菩萨显灵的事迹,就会讲到高峰国师的这个公案。

      大家知道,修行人参禅打坐,一怕散乱,二怕昏沉。
      散乱——就是思想不集中,东想西想,心静不下来。
      昏沉——就是失去正念,落在无明上,昏昏沉沉要睡觉。
      散乱昏沉是两大禅病,几乎每个修行人都会碰到,不仅出家在家的修行人,乃至那些有些功夫住山住茅棚的,也要面对这两大禅病的难关。

      我们古人学习刻苦,以头悬梁、锥刺股的方法来对治昏沉。
还有唐朝的玄奘法师,九死一生到印度去取经,在那烂陀寺修学的时候,也遇到昏沉打瞌睡这一关,他想:我舍生命放下一切来到印度,难道跑这儿打瞌睡来了?玄奘法师用什么方法来对治昏沉啊?瞌睡来了,他就用那滚烫的灯火来烫自己。

      我们高峰禅师更厉害,高峰禅师为了对治这个散乱昏沉,就特意跑到倒挂莲台那个悬崖边上去打坐苦修。他坐在悬崖边上心想:如果昏沉打瞌睡,让你一头栽下去,摔死。以这样来警策自己,对治昏沉。

      结果有一次,高峰禅师太累真打瞌睡了,头一低,身子一歪栽下去了。只听得耳边呼呼的风声,身体一直往下掉,他想这下完了。突然,半空中沉坠的身体被一个大手托住了,把他又抄上来放回悬崖上。谁啊?他定睛一看——啊,原来是护法尊天韦陀菩萨!他感激之余不免有点得意,心想:韦驮菩萨也来给我护法了。他这么一动念,就听韦驮菩萨说:一念我慢起,五百世不来护你法。这时高峰禅师真后悔死了,马上忏悔,但韦驮菩萨已经不见了,高峰禅师只好重新提起正念,继续打坐参禅。

      谁知昏沉又来了,头一低,身子一歪又栽下去了。只觉得身体一直往下掉,他想:这下可真完了。突然,半空中又被一个大手抄上来放回悬崖上。啊,仍然是护法尊天韦陀菩萨!他满怀感激顶礼韦驮菩萨,问道:你不是说五百世不来给我护法的吗?韦驮菩萨说:一念正念,能消百劫。你真心修行,怎么可能让你摔死呢?所以韦陀菩萨面前有一副对联:你有真修我必护法,心无邪念自能降魔。

      很多人有疑惑:都去修行了社会怎么发展啊?请问:修行人会不会饿死啊?不会的。如果我们全社会大家都修行,社会会不会贫穷啊?不会啊。这个世界最大的生产力是什么?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最大的生产力是人的智慧是知识。有人说:不是这个吧?好像是讲科技吧?那请问:科技是什么?科技是机器科的吗?科技还是靠人啊!科技是人发明的,人掌握了生产工具,人发明了科技,所以说最大的生产力是人的智慧,人的自身。

      我们人的大脑利用率高不高?不高,我们人一辈子大脑只利用了百分之二。你说人一辈子从生到死,百分之九十八的脑细胞根本没用过,这是不是最大的浪费?佛是智慧!百分之百的智慧!学佛就是学智慧,佛教就是教我们如何开发我们自性的智慧。自性的佛是不是就是自性的智慧?就是啊。无上正等正觉是什么意思?就是百分之百的脑细胞得以开显,就叫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佛,如果你的脑细胞百分之百开发了,那你就是佛!

      我们每一位有没有成佛的这个基础啊?谁都有啊,谁没有百分之百的脑细胞啊?只不过平时只用了百分之二。通过学佛,脑细胞得以开发恢复,如果恢复三、四、五,增长一个百分点好了,你想想,整个社会的面貌是不是就会大改变?这是不是最大的财富?这就是最大的财富啊!不要说四个现代化了,八个现代化也不成问题。所有现代化都是人发明的,人的智商提高了,人的脑细胞开发了,什么东西出不来?

      关键是破——无明,无明是什么?无明是一块石头吗?是硬的吗?无明像一瓶水吗?无明是臭的吗?是香的吗?无明是什么颜色?我们都是无明生出来的。你说,我哪里是无明生出来的?我是爸爸妈妈生我的。爸爸妈妈只生了我们的身体,我们无始劫来的生死轮回谁生的?只有无明能够产生生死轮回,那我们是不是要研究一下这个无明?

      无明到底是什么?无明无性!无明本没有本性,无明的本质跟诸佛的本质无二无别,迷惑愚昧是它,开智慧聪明也是它。所以:
      无明无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汝等执着,妄起无明,由虚妄当中产生无明,譬如病目见空中花。
      这个比喻是说,无明好像空中花一样,空中本来没有花,我们的眼睛盯着天看,时间久了,《楞严经》说:瞪发劳相,眼睛看花了,就好像看到天上似乎有好多花一样。请问:天上真的长出花来了吗?没有。这空中花是从你眼睛里生出来的吗?也不是。它既不是从空中生的,也不是从眼中生的,你拿扫帚扫也扫不掉,它从妄而生。

      我们的生死轮回犹如空中花,无有生处,一念无明,便无中生有。所以说:无明无性,由虚妄中产生无明,如病目见空中花。
      
      无明,就是说我们的心一片漆黑,没有光明,没有智慧,怎么办?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对弟子说:谁能做的偈来,我觉得他已经明心了,就把衣钵传给他。于是,大师兄神秀写了一首偈: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神秀也是大法师,他还经常代师说法,五祖大师知道神秀还没见性,但是,他的这首偈对一般人渐修的根基,只要你时时勤拂拭,能够守得住净戒,也不至于堕落。所以五祖大师看了就说:好,不错,你们大家这样多念,常这样修不至堕落。但能不能了生脱死啊?不能。

      另外庙里来了一个人,只来了八个月还没出家,在后院里捣米。他一个大字也不识,听到别人在那里念就去凑热闹,说我也有一句,烦请会写字的人帮我写上。结果他说了: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讲的就是无明无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你勤拂拭个啥?空中有花吗?没有,既然没有,你拂拭个啥?本来就没有,你拿什么惹尘埃?人没有,境也没有,证得人境双亡两空,这才是大彻大悟啊,所以,五祖把衣钵传给了惠能----六祖大师。

      佛教徒应该修炼到什么境界?叫不立文字,以心印心,心心相映,要修到这个程度,你才能够得到佛法的精髓。这个叫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印心,见性成佛。佛教徒修炼,师徒之间最后要达到这样子的一种默契

      我们现在想做一个好公民,做一个够格的佛教徒都还有一定的距离呢。我们来参加法会,来看望法师,是佛法的受益者,同时我们也是法会的参与者、护持者,以后我们还要成为佛法的传播者、弘法者。
让社会上的人通过我们佛教徒看到佛法的影子,看到佛教的形象。别人能不能正确理解佛法,能不能对佛法生起信心,就要看我们了。

      我们佛弟子是给佛争光还是抹黑?这要想清楚。天天抱着经典念,当然,经典是很伟大,但是经典更是指导我们实践的,哪天你说:我戒贪了,戒嗔了,戒愚昧了,学佛具体就表现在这里,所以我们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佛教里,余秋雨先生说:我出生在一个出大儒的地方,浙江余姚,这个地方出生过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但是,我们那个年代连识字的都没几个,更没有人知道还有王阳明这样的伟人,但是,我却发现家家户户都会念阿弥陀佛。后来我意识到:这句阿弥陀佛承载了中华文明啊,当人还不识字不懂看书的时候,这句阿弥陀佛却耳传身教地承载着中华文明,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了。

      余秋雨先生还说:小时候有一次我被绑架了,劫我的人抱着我就跑,家里人在后面追,前面有一个寺庙正在举办法会,他抱着我就钻进了这个法会当中。突然他怔住了,然后就把我放下来,自己跑掉了。后来家人找到他抱回家的时候,他奶奶就对他说:孩子你要记住啊,是佛救了你啊!那个歹徒在庙里面看到一群人念阿弥陀佛,他就怔了一下,这一怔表示什么?后来他总结说:佛教的法会,那么多参加法会的人群,对这个社会的邪恶,至少是有震慑作用的。

      当我们人远离佛性的时候,我们的心是麻木的,甚至有时候是很残忍的,所以我们佛教徒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这是积极的人生观,也是客观地认识生命,理智地驾驭生命。追求快乐是所有生命的本能,不仅是人,连猪狗都是如此,但是,得到快乐是理智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人之所以伟大的地方,其他的猪狗是不会的,所以,我们要活出人的这个面貌来。

      中国的文字很丰富,形容那些不像人的叫人面禽兽,行尸走肉。德国一个著名的媒体去访问一个著名的科学家,问他:你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佛教徒?他说:我研究了我们地球的人类文明,最后我选择了佛教,是因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他展现了我们人类最良性的那一面,他不仅具足了智慧理智,同时他又充满了慈悲的情怀,他具足了我们人类最善最圆满的人格。他说,我是对释迦牟尼佛的人格的崇拜,所以我信奉他追随他,我愿意接受他的教导。

      如果你以魔性来主宰你的思想的话,那是不是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啊?要认清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我们是皈依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佛让我们觉而不迷,法让我们正而不邪,僧让我们净而不染,只有佛法才能让我们离苦得乐。

      你学了之后有没有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定力,没有观察事物的能力,能不能成功啊?不能的。你必须要很清楚,外,要会对事物的观察;内,要会对心意识对自己念头的观察。我们不是所有的念头都是好念头,里面有很多不正确的念头,我们要善于识别它。识别它就能够加以制止,亮红灯,这很重要的。

      能识别自己的念头,那你就很容易做到不抽烟不喝酒,当抽烟的念头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这是坏念头,于己于他都无利,你就不会去抽了。有坏朋友来纵容你去做坏事,你会跟他去吗?不会的。我们从小就有这个教育啊,父母早就跟我们说:别跟坏朋友在一起啊,别跟坏人交朋友啊。因为近墨者黑,所以,当你一个不好的念头起来的时候,你要能识别它,坚决抵制不跟它走,那你就好了。

      好念头来你就去实行,可以通过口说出来,通过行为展现出来。我们念要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又叫清静光,智慧光,福德光,清凉光。反过来说我们人生还有黑暗,还有染污臭秽,我们也要戒那个黑的光,染污的光。

      所以,五祖弘忍大师叫大家好好念神秀写的那首偈,常常依这个修行,不至堕落。《六祖坛经》里有这几个字“不至堕落”,你脑子里有红绿灯,你时时勤拂拭,坏念头来就把它擦掉,不要,你这人是不是不会堕落啊?你肯定生命前途一片光明,越走路越宽,越走路越宽。

      所以,一个遵守道德的人不伤害别人,不伤害别人的生命,不伤害别人的财产,不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伤害自己的社会信誉。我们现在讲公信度,公信度就是我们佛教五戒的第四条:不妄语。

      人的生命如果没有理智去驾驭是很恐怖,很可怕的,失去理智最快的方法就是喝酒。毛泽东说:忠不忠看行动。你说你要学佛了,要学智慧了,学智慧还要喝酒?还嘴里夹个烟?这是最大最大的愚昧,你学什么佛嘛。佛讲智慧的,你做的还是那个最愚昧的事,千万别说你学佛,丢死人了。
      所以我们从今天开始,告别烟草,放下香烟,立地成佛!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