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梦参老和尚:白马驮经与焚经台

梦参老和尚:白马驮经与焚经台


外道的仙人,像我们大家看历史那些剑仙小说,我们中国也有,地仙、八仙,像汉钟离,唐朝的吕洞宾,他也有通,他那只能得到五通。他有修得的,那是修得的。这种变化的神通力,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他们都会变化种种身形。就像那些阿罗汉也都能变化身形。一到大阿罗汉,他变化身形,到逼不得已非得用神通时候,他才用。像汉明帝的时候,最初蔡愔、蔡景他们到印度去;梦见金人了,经过傅毅这一说,汉明帝就想求,就派两个代表到印度去请;半路上就碰见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圣者,把他们请来了,用白马驮经,修的洛阳白马寺,那是有佛教有经卷之始。那时候给这两位高僧请来之后,就专给他们修个宫,这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寺庙。那时候寺庙在汉朝的时候是衙门的名词,就把他们安置在洛阳白马寺,在白马寺翻译经典。

    那时候中国的道教很盛行,佛教没有,这是开始。这个道教感觉到如果佛教在这兴盛起来了,这个道教不就是抬不起头来了,顾虑到道教将来就不会这么盛行了,就被人家轻视了。他有这种嫉妒障碍的心理。那个时候三山五岳,衡山、华山、泰山,还一个恒山、嵩山,这叫五岳。这五岳的山上都有道观,那时候道庙是林立的,那时候道观代表的人物叫褚善信,他们这些人,不是一个两个,一千二百人,他们联合起来跟汉明帝要求;现在讲叫比武,就是较量一下,要跟摩腾、竺法兰两位圣僧较量一下。怎么较量法呢?汉明帝就接受他们的意见,东边就修道教的,东边为上首,那时候还是尊重道教;西边就是摩腾、竺法兰两位圣者,他们没带好多经来,就是四十二章经。白马所驮经没驮好多。古来经不是现在这么印完了很简单,好多竹简上头,一带起来;说读五车书,我看过去说书富五车,没有几本!这是他们的书。

    当时他们比赛的时候是在洛阳南门外,这个历史上记载的,这个都有,大家看历史都有。搭起来三个法坛,道士的经典一共有三百六十九卷,放在东坛的上面;还有诸子百家的二十七家的书籍,二百三十五卷,旬子、老子、孟子、庄子,凡是这一类的子书放在中坛的上面;还有祭祀天神的这些祭祀品,也都放在中坛的上面;给这两位高僧就在西面的西边给他们建设一个坛,带的什么呢?就是四十二章经,还有他们带的佛的舍利,和他们带来的书,就放在西坛上。

    较量的第一个节目,僧、道两家的辩论,讲道理。辩论,这个道士就输了。为什么?道士他没学过因明。印度来的竺法兰圣者,他在印度因明学学得最详细。理论的辩论都有一定道理,必须得学因明学。你要列出宗旨来,宗什么因,因什么,完了你还得加个譬喻比方,这个比喻必须得跟法相合。举个例子吧!说音声无常,一切音声无常,过去就没有了,这就是宗。说音声无常,我立的宗是音声无常。你说音声不是无常的,是有常的,那你就举例吧!那你就来辩。举这么个例说,他们当时辩论不是这个。就是这个题目,我们要讨论一下什么东西,那你得出个题目。我们把它说成了佛教术语,就是宗,宗旨,就是我们出这么个题目。现在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就是题目,就讨论这个经的题目吧!

    这个举的是音声无常,这个辩论的时候,道教就输了。因为什么它无常?这就是因。你举个例子音声无常,音为什么无常?西藏的教义,讨论西藏讲经的时候,很少,没有,就是靠辩论来。好比你也读这个,咱们同班的同学都读的阿含经,或者读俱舍论,你必须对俱舍论得背它,到辩论场去不许看书的。好比我引到俱舍论的一段,我立个宗。你说我立这个不对,那你就必须得跟着其他段落所说的来驳斥这个。咱们就说这个音声无常吧!这就是宗。音为什么无常?这就是因。音为什么无常?要辩论这个,辨明这个声为什么它无常?音为什么无常?得举例,喻。好比我敲这么一下,这个声音我不敲就没有了。就因为这个,我说它无常。我又敲,它又来了。宗、因、喻。我举音无常,我的音无常,我的宗旨就是音无常。音为什么无常?因为它经常有间断。我若没假外缘,它就没有了。假外缘,我一敲声音又来了。这种比喻当然老道就输了,道教就输了。这是第一个节目,没有较量赢。

    那就较量第二个节目了,比赛神通。这个时候怎么比赛呢?你说你这个经是真的,我说我这个经是真的,咱们用火焚烧,哪个被烧化了就不是真的。两边一点火烧,那个道教的跟那诸子百家的书随风就飘,都吹走了,都烧化了,没有了。佛经不但没烧化,佛的舍利放光,这是在这经书上。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涌升虚空,现大光明,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一下又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现这些八面神通。老道又输了。

这个当时看的人,得到这个佛舍利光明加持的人,很多人都是发心出家。当场道教的首领褚善信跟费叔通,这几位他们道教的首脑者,当时就气死了,当时就死在那儿。其余的道士以吕惠通为首六百多人,太傅张衍就劝他们说:你们还是归依和尚出家好了。这就是有和尚的开始。同时那个时候汉明帝也让他的宫里头,他的大臣有一部分出家的,宫女有一部分出家的,这就是有僧之始;经书是四十二章经。据说法句经也是那时来的,这个没有详细记载,不能做说明。

    在这个故事,一直到汉明帝,到唐朝时候唐太宗,这个叫焚经台。现在没去了,不晓得还在不在?过去一直保存的古迹。唐太宗为这个焚经台做了一首诗,他每次去了他很感慨,他说“门径潇潇长绿苔”,石头上都长了绿苔,说明了这个地方古迹已经荒废了,再也没人到那去了,也没人整理了;“一回登此一徘徊”,每逢登到这个台上来,想望古时候大德的圣迹,心里不忍去;每来登此一次,徘徊的不忍离去;“青牛谩说函关去”,当时唐朝那个时候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化胡,到西天去化胡人去,就说他的道德经生化的;这个是不可靠,实际上老子也没过函谷,也没到西天去。这是他引这个诗,过去传说;“白马亲从印土来”,白马在印度,不要老子去了,印度已经来了,这指是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来了。“确定是非凭烈焰”,当时究竟谁对、谁不对呢?一把火一烧,就知道了谁对、谁不对,依凭着这把大火。因为要想分真和伪,“要分真伪筑高台”,这个台就是来分道教、佛教二教的,哪是真、哪是伪。“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

    这首诗我有怀疑,不一定是唐太宗做的。唐太宗也崇道教,很崇道教。因为他姓李,老子也姓李,他说:老子是我的祖先,我不能够把我祖先低了,让佛经在上。他也崇道教,不过从他那个时候始,佛教确实是大兴。因为那时候高僧来的大德也都有神通,像佛图澄大和尚,那神通大得不得了;像达摩尊者,也是那个时期来的。这些大阿罗汉,这些人都是有神通的。刚才这是一个插曲,证明是那时候的阿罗汉确实有神通,到必要时他可以现一现,为了护持正法可以.

现在释迦牟尼佛还在放光,我们没有遇到光;现在药师佛也在放光,我们也没遇到光;弥勒菩萨在兜率天说法,我们也没遇到;这个世界上好多圣人,我们也没遇到;我们自己的修为不够,我们业障除去的少。

    是我们自己做的障碍,佛并没有心哪个照、哪个不照。十方诸佛世界都照,为什么我们不见呢?比如太阳光都照。有没有从来就没照过太阳的?有些个动物从来没接受过阳光的,大家信不信?像阴河那里头所生的动物,像我在上方山,上方山有个云水洞,我也是有时候经常到云水洞去一下。它那里不好进去,进去里头有什么鹞子三式,到那个地方它那个洞只有那么大,你非得翻个身才能下得去;上来也是,翻个身才能上来。现在的云水洞是从河北省一直到察哈尔张家口那边洞才出去,没谁走过的。那必须有阴河,阴河里头有很多鱼,我们逮上那鱼没刺的。我们逮上还得赶紧放回去,出来它就不能活,它也没刺,它从来没见过阳光。这是一种动物,还有没见过阳光的动物太多太多了。像海洋底下那些个,大家都知道有很多的动物没见过阳光。尽管太阳它是普照的,而它经常处于黑暗阴暗当中,但是愈是那些东西愈有毒,毒非常之重。这些大家就多想一想。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