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安法师《净土资粮和48愿讲记》

续 18




                                 13、14讲




   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请掀开经本。请看


     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刹土的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从闻信开始,直到圆成佛道的全过程,这些菩萨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够完整具足,不会有残缺,残障的现象。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就不取正觉。
  下面这几愿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考察,观察他方世界种种的需要以及在修行过程当中的需要帮助之处,加以施设的大愿。所以这不是针对本土菩萨,本土西方净土菩萨就谈不上诸根缺漏的问题了。他一去就是如佛一样的相好,金刚那罗延身,这是指他方世界那些初发心的修行程度不是很高的菩萨。他们在生生世世的轮转过程当中,都有由于业障所导致的生理、身体、精神上的一些障碍。按照经典所说,一个修行人就是到第三阿僧衹劫,才会得到五种殊胜上的德用,其中有一种就是具殊胜的六根。那意味着在这之前,这些修行人都有可能六根残缺。那么这个六根残缺对于菩萨来说,它就是自利利他的很大的障碍了。这个残疾人,我们说这个世间残疾人,这个在比丘戒法里面六根不具足的是不允许出家的。他既然是残疾,或者瞎子,聋子,四肢不全,甚至精神有障碍,这些都表明他宿世的恶业所导致在身心上的反映。那么往往残疾人对某一点还非常的敏感,甚至还会产生病态的心理。所以我们跟残疾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比较小心,一定不能嘲笑他,奚落他,要有一种对他的尊重。因为他正因为他残疾,他对某一方面就显得更为的敏感。那么这样,作为一个菩萨,如果他自己六根不具,他要想承担弘法利生的一个责任,就显得很困难了。因为一般人在心理上,尽管表面上客气,但心理上会对残疾人是看不起的。你一个残疾人跟他讲佛法,你自己是什么样子呢?他很难生起恭敬心。所以法藏菩萨在因地看到这些,所以他悲悯,加持这些菩萨在他成就佛道的全过程都是六根具足的,都是长相庄严的,这样自己也有自信心。一个长相端正的人,这跟他的福德、智慧是成正比例相关的。所以这个是他一个修行自利利他的增上缘。那么这里为什么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字,就能得到生生世世六根具足的这样的功德呢?这里面就深刻的展示着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名号里面是万德洪名,凝聚着阿弥陀佛无量的光明。那么大家看《无量寿经》有这么一段描述,表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功德,就是当时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之后,释迦牟尼佛就问阿难,你是不是愿意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难当然就表示很想见。佛就告诉他,面西合掌,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菩陀,顶礼。就在阿难一顶礼下去,还没有抬起头的这个刹那,阿弥陀佛现在空中如须弥山,放出炽盛的光明。就在这光明里面,六道的境界全都打开,包括三恶道的幽冥之处全都在,说明这弥陀的光明是没有空间的概念,他能够穿透所有各个不同维度的空间,各个全都展开,有天堂的宫殿,也有三恶道的境界。那么人道的众生也蒙到了弥陀光明的照射,当下就得到什么利益呢?专门描述那些六根残缺的人得到利益了。盲者得视,瞎眼的人得到这光明能看到东西了,复明了。聋者得听,耳聋的人蒙光照射恢复了听力。这个驼背的人,蒙到光明,身腰挺直了。尪狂者,就是精神不正常的人,得到了黠慧,恢复了正常了。那么通过这段描述,这种光明功德出自汉吴两译的《无量寿经》这种本子。那么说明弥陀光明就有使六根残缺矫治的功能,也就说阿弥陀佛光明本身具足着佛的相好光明。这个佛的相好光明就是个标准化东西,能使不符合标准的矫正过来。光明有很强的加持力,使这个六根不具的人当下得到利益。那么这种功能当然就凝聚在弥陀名号里面。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接纳了相信了弥陀名号,以他称名的功德得到了弥陀名号光明的德用,于是就有巨大的加持力。使他阿赖耶识里面有着六根残缺的恶业种子消灭了。消灭之后于是他生生世世就不会有残缺的现象。比如像我们,其实我们阿赖耶识里面,都有六根残缺的种子,因为我们造的恶太多了。但是我们现在闻信名号,多念佛号,当然要今生直接往生。如果不能直接往生,下一辈子他也不会有六根残缺的现象。是指这样的一个因素,这是阿弥陀佛的闻名诸根具足的加持力,而且这里面绝对不是讲虚的,一定是真实不虚的。
  好,请看下面,


      第四十二,悉得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佛刹诸多的菩萨众,闻信我的名字,都能获得清净解脱三昧。这个清净是指离开了一切烦恼系缚的意思,就是无量寿的功能的现前。解脱就像以宏誓盔甲,般若智慧,不为一切烦恼六尘所染。解脱是指无量光的功能。无量光寿的性德三昧这就是念佛三昧。这个清净解脱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个指称。住在这样的三昧,他就动念,一发意顷就是在动一念之间,就能分身无量的身分,供养他方世界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且在这个分身去的当下,也不失去禅定。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就不取正觉。
  那么前面我们介绍到阿弥陀佛加持净土的菩萨往生者,都有分身他方世界,供养无量诸佛的功德。从这里也看到阿弥陀佛心量是遍及无量无边的世界。他不是说像这个世间当国王的,我只关照我这个国土当中的老百姓,他是关照所有刹土的老百姓,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的表现。他方世界的菩萨也要给他同样的利益。那么在这种供养的过程当中,同时阿弥陀佛也会把他的福德也加持给他。如果加持他有这个能力去,但是没有花香幢幢宝盖种种上妙供具,他空手去,也不好意思啊。所以阿弥陀佛也会加持他,得到这样的随心所欲的这样的供具。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是定因,说明阿弥陀佛的加持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定慧等持的,是止观双运的。一般的当我们分身去做什么时候,在凡夫层面,你在动态当中,心就会散乱。如果不去做事,定在那里就会干枯,枯竭。所以动中没有定,定中又没有做事的妙用,所以这个凡夫众生都是打为两撅的。所以菩萨要做自利利他佛事,一定要有止有观,止为定因,观为慧因,定慧要等持。三昧是正受正定的意思,正受正定一定是要定慧等持的。在他做事的当下,是寂定的,在他寂定的当下,他又有种种殊胜的妙用,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这样的修行就很自在了,所以我们透过念佛能够趋向这样的止观并运。何以故呢?当我们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不会去想其他的东西,不会系缘五欲六尘,这就是止的工夫。当我们念这句佛号能够孤明历历,念清楚,听清楚,这就是观的情况。有止就会趋向定,有观就会开发慧。这个定慧,定慧再上去定到了极点,就是寂定,就是无量寿。慧到了极点就是光的妙用,智慧之相,就是无量光。无量光寿的整合就是阿弥陀佛,契入到无量光寿的状态就是清净解脱三昧。在这个三昧当中就能够行普贤十大愿王的广修供养这个愿,而且会把这个愿,实施的非常的圆满。
  好,请看下面。



      第四十三,闻名生处尊贵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也是阿弥陀佛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福德的一个愿。那么这个菩萨是浅位的菩萨,如果是深位的菩萨的,如果到了十住,十行,十回向,按他自己的自身的善因善业,他自然会得生到尊贵之家。唯有信前的菩萨,住前的菩萨,他也许由于业力感召生到贫贱之家。那么这里存在也是这个问题,如果一个菩萨要自利利他,尤其要做点弘法利生的事情,他出生在下贱之家就不方便了,为人所瞧不起了。你看诸佛如来示现八相成道,他在兜率内院都要观察他在哪一家去投生。他一定要找一家有道德,有地位非常殊胜的人家去降胎的。就像原来释迦牟尼佛在兜率内院是护明菩萨,一生补处菩萨。所以他观察下界,觉得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刹帝利种,这个多少代以来很有道德,这个各方面比较合适,就投到那里做太子。那么他就生到了尊贵家,那么尤其在人寿百岁的时候,生到尊贵家一定要生到国王家。由于人的根机越来越陋劣,对这种权利,他就看得越来越重。你是以后生到国王家又作为太子,这个一降生他的身分就非常尊贵了。东 GONG储君,贵压群臣,必然要继承王位的。然而他所示现,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的这个尊贵,把他舍弃,出家修行。就这么一个行为,就是一个以身弘法,给世人传达一个惊心动魄的信息。世间人谁不看重一个权贵啊,尤其是要当国王的地位,既然他舍去不做,是不是还有比国王地位价值更高的东西呢?就传达这一点,修道,出离生死轮回,比世间任何国王的地位权势,还要来得尊贵,道德为重,这本身就在说法。那么以后弥勒菩萨要降诞到我们这个世间,他也要观察尊贵之家。那个时候因为人寿八万岁的时候,一般的基本的福报都比较满足了,这时候对精神上的,心性上的需求是那个时代众生的一个很高的渴望。所以那个时代最看重的是精神贵族,所以他就示现在大婆罗门家来投生,然后又出家,龙华三会这个成佛。所以这些菩萨众生到尊贵之家,自利利他的功德是有很大的增上缘的。这个古今那些祖师,高僧大德,很多都是生在尊贵之家,以后行作沙门。因为他本身生在尊贵之家,第一他有福报,第二生在这个家庭他一定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出家以后,他的起点就比那个贫贱之家就不可同日而语了。那么这个法藏菩萨因地观察到他方刹土有很多菩萨众,他靠自己的业力可能还有生到下贱之家,这样的一个概率,所以加持他闻到弥陀名号,接纳弥陀名号,佛的果地上的福报,所以他这个下一生开始,直到成佛的全过程当中,再也不会生到下贱之家了。这个生到下贱之家是很苦恼的,一生下来,如果你生在一个乞丐的家庭,饭都吃不饱,这时候没有基本的饱暖的时候,他可能就起盗心了,所以这个物质生活越贫困的时候,社会越不安宁。他就觉得我饭都没得吃,我都要饿死,我得跟你干什么,我得去抢银行,抢他一把再说。所以这个中国思想家管子说,仓禀实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礼义。所以最起码的温饱的物质生活是道德的一个底线,如果这都没有,他就根本就没有办法谈道德了。那除非是上上根机人,那宿世善根很厚的人。比如有一个公案,说有个证初果的这个圣者,他一投生,投到一个屠夫家,这个杀猪杀羊的。他的父亲就要他的儿子继承家业了,生在屠户家你也得做屠夫。但由于他是证到初果的圣人,他自然的这个戒的就使他任运的不会杀生,但是他的父亲要逼着他要杀。怎么办呢,就把这个一头羊,关在一间屋子里,也把他关在一间屋子里面,放把尖刀放那个地方,你只有把这个羊杀死了,你才能出来吃饭,就给他关的,非得要他下手。如果开了个头,以后就好办了,他就不开头。所以这个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等了两三天没有动静,他的父亲发现了,然后打开门一看,是什么情况?羊还在那里活着,这个人自杀了。他宁可自杀,他也不犯杀戒,是这样的。但是出现这也不是一个很好的结局。尽管他父子的结,他自杀,说明他生到了下贱之家嘛,是个很大的障碍。如果他生到一个那怕中等家庭,他也不可能,他非得要逼他干这一行非常不道德的职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生在下贱之家。
  好,但这里要注意了,这里加持的是诸菩萨众,他没有加持他方世界的天人。这里很微妙了,如果加持他方世界的天人,尤其凡夫众生,让他生生世世生到尊贵家,他的烦恼太重,不仅不会用这个尊贵之家来自利利他,他用这个尊贵之家来造恶业。所以一般不会加持凡夫众生得到尊贵之家,根机不一样。就好像现在人,他没有钱的时候,还能够循规蹈矩,一有钱吃喝嫖赌都来了。于是就让他没有钱,他不是有这个薄福之相啊,你就不能让他有钱有权,他就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所以佛菩萨都看得很准,对这样的根机的众生,你不能加持他生到尊贵之家,还要生在一个比较辛苦的家庭,让他消业障。
  好,请看下面,



      第四十四,修行具足德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加持他方世界修行让他更为快速。阿弥陀佛对本土的往生者都有让他快速破烦恼,证佛性的巨大的加持力,然而阿弥陀佛同时没有忘怀他方世界那种渴望得到修行利益的菩萨们,所以用这一愿加持他方世界诸菩萨众。诸菩萨众这里包含的菩萨众的范围很广,从初发心菩萨开始,他的阶梯是很多的。那么这些菩萨闻到了我阿弥陀佛的名字,有自己宿世的善根显露的原因,也有阿弥陀佛无量劫跟这些菩萨广结法缘的原因,他有一听到这个名号,就在于产生了欢喜踊跃之心,说明他的信根信力马上就出来了。一个人对于一个名字能够高兴得这样的喜形于色,手舞足蹈,忘我的情况,你看他的信心,就不是一般的。不像我们有时候听到,真的有阿弥陀佛吗?听听听,似乎有,但一琢磨,又远在天边。然后再一想,哎呀,哪有阿弥陀佛,大概是骗人的。但是又看到别人念,他又想,哎呀,尽管好像渺茫,但是别人都在念,如果真的是有,我又不念,我不是吃一个大亏吗?他就在这两者之间就是犹豫不决。他就产生不了欢喜踊跃的心,所以这是我们的根机的薄啊,障碍多啊,信慧缺乏。那么他方世界各种阶位的菩萨众,他能够闻信弥陀名号,欢喜踊跃。由这个弥陀名号善根的开发,因为弥陀名号能够让众生善心生焉,生起善心,这个善心就是要趋向菩提觉道,所以他要修六度万行。在修六度万行那个无量法门,无量福德智慧修行,对于一些菩萨来看,也可能是一个很难获得的很殊胜的长进。所以要让他在这个闻信名号,要具足德本。一切功德的根本,一切根本的功德在通途教理,这个六度就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六度是趋向快速成佛的六个行门。那么这个六度的完成,包括普贤十大愿王,他在长途修行过程当中,也是很漫长的,所以这个阿弥陀佛加持,要让他一行具足一切行。这个具足德本就是要执持名号。因为这个名号是万德洪名,你念这句名号就具足戒定慧。当你执持名号的时候,万缘放下,就是布施啊。执持名号的时候,心不散乱,如如不动,就是禅定啊。执持名号,如救头然,念念不断,就是精进波罗蜜啊。执持名号,遇到种种境缘,能够慧心安忍,它就是忍辱波罗蜜啊。执持名号,能够孤明历历,观念清楚,就是般若波罗蜜啊。所以不出一心,万行具足。所以就在这个执持名号当中,就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是个本源性的。所以这样的加持,就使他方世界的菩萨,快速地圆满菩萨的行持,不需要动经无量劫又无量劫,来完成一个从初发心到圆成佛果的过程。把念佛的殊胜,圆顿,便捷的这样的利益加持给他方世界的众生。那么这个利益实际上也加持了往生者,现在也平等的加持他方世界还没有往生的菩萨们。
  好,请看



             第四十五,皆得三昧见佛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还是加持他方世界诸菩萨众,在闻名修行的这种功德的受用。他方无量刹土诸菩萨众,他们修行一定要契入到正定正受,所以让他由于闻信弥陀的名字,当然这个闻,闻里面包括信,有信必然他会去行,包含着愿行在里面。所以他皆悉,就是他只要闻信弥陀名号,去依教奉行,都能够得到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普遍平等就是契入到诸法的实相,空性里面的甚深三昧。在无量的三昧当中,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之王,又称为王三昧。然而住在这个三昧,有种种的功德受用。其中就提到一个见佛的问题。他住在这个三昧,在他成佛的全过程当中,他就恒常的想见就能见到无量不可思议的一切诸佛。那跟前面第四十一愿,第四十二愿,有所不同的是,他是在定中,在三昧中是到他方世界去供养一切诸佛。这里他住在三昧当中,是普见一切诸佛。这个善财童子得文殊师利菩萨的指导,广参善知识。第一个参的是德云比丘,当他去寻找德云比丘的时候,七天不见德云比丘,然后七天之后在另外一个别峰,妙高别峰才见到德云比丘在那里经行。然后善财童子恭敬顶礼,请问法要。这时候德云比丘给他传授的就是念佛三昧。德云比丘说他在念佛三昧当中,他也就是想见哪尊佛就能见哪尊佛,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的诸佛,都能见到。其中特别提出想见阿弥陀佛就能见到阿弥陀佛。这时候不是他自己到佛那里去,也不是佛到这来。这时候就像水清月现,动念就能见。所以当时善财童子一听到这个念佛三昧就契入到初住菩萨,同生性菩萨。然后到普贤菩萨座下,普贤菩萨又引导他导归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善财童子这个广参善知识,这是大乘经典一生圆成佛果的一个典范,唯有这部经典谈一生成佛的。然而一生成佛的最后结穴归根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他的起点也是德云比丘的念佛三昧,一头一尾呼应。所以印光大师说,念佛法门原来是肇始于华严,就表达这个意思。那么在《观无量寿经》,也谈到观佛成就就能见到十方诸佛如来授记。实际上十方诸佛这时候跟阿弥陀佛也是平等平等的,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般舟三昧经》所讲的也是一切佛悉在前立,般舟三昧成就,见到一切诸佛,所以这般舟三昧也就是念佛三昧。
  好,请看下面,


           第四十六,自然得闻妙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那么我们注意他是指国中菩萨,不是他方世界菩萨了。这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我们每一愿都要看他所针对的对象。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随着他的心意啊,心愿想闻什么法自然都能闻到,这在净土经典当中有诸多的描述。比如诸往生者,他听到的那个水声,水声就能讲经说法,或演说佛声,或法声,或僧声,或诸波罗蜜声,或大慈大悲声,或空,无相,无作声,乃至甘露灌顶声。那么这些音声说法都是他当时断惑证真的水平,和他要求证上位的一个法。那么百鸟偕鸣的声音,风吹铃铎的声音,风吹罗网的声音,风吹虚空乐器的声音,都在演说妙法。那真是一个听闻佛法最殊胜的道场,而且他又有天耳通,他不离开西方净土,还能够听他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诸佛讲经说法。如果他想亲自去一下,又能分身到他方诸佛无量无边的诸佛的法会上去听闻一座,或若干座。所以想一想,我们在这个时代想闻法,就有点困难了。这个而且闻到的法是不是纯正的法,这都要碰自己的运气了,不像西方极乐世界弥陀愿力加持,他闻到的一定是正法,是不加水分的法。那么这个时代讲法加水分是决定的。《涅槃经》讲,就是以后佛法的原汁原味它是兑了很多水分,兑了水,但即便兑了水,那个牛奶兑了水,他那怕是一点牛奶的味道,也胜过其他的味道。说明大乘佛法被稀释,稀释到最后,你闻到也有那么一点味道,也很殊胜。现在问题是不怕兑水了,而是兑敌敌畏进去了,就比较麻烦了。喝下去会有后遗症,慢性中毒,葬送法身慧命,问题是怕这里。所以说相似法,谤菩萨藏,那是非常重的一个罪过,菩萨戒中列为十重戒之一。但是末法的众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敏锐的判别能力,所以这个时代闻法,还是险象环生的。所以我们知道这么苦恼,赶紧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我们在娑婆世界的水平和条件所能达得到的。这个菩萨四弘誓愿,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圆满成功。你看这一愿,就好办了,自然就能闻种种的大乘妙法。这个自然就是无作妙用,自己想听就能听到,不想听寂尔无声。而且有情能够说法,无情也能说法,那些有情无情就是佛,佛的法身,一切皆成佛啊。当我们看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情的器界都能说法,才真正了解到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都是佛的境界。就像《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切皆成佛,无论正报依报都是佛。所以我们听到的都是纯正殊胜的佛法。
  好,请看下面。



      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转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是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们,阿弥陀佛对本土的菩萨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加持,不仅是菩萨了,乃至于天人,乃至蜎飞蠕动之物,只要到西方净土都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了,三种不退转。同时阿弥陀佛也要把这样的一个悲愿加持给其他的他方刹土的菩萨,平等的慈悲心。那么对他方无量刹土的菩萨修行,他第一步要达到的就是要不退转啊,这是一个修行的底线。如果底线不能达到,他就在象那个空中柳絮上下飞扬,永远达不到一个底线。说一个菩萨三大阿僧祇劫能圆满佛果,这是说他得到了一个底线的情况下,谈三大阿僧祇劫的。你连一个底线都没有,这就不是三大阿僧祇劫了,那是无量个阿僧祇劫又无量个阿僧祇劫了。那是没有办法去计算的,因为他没有计算的资格。所以一切修行人当没有得到不退转的时候,他就是如救头然啊。舍利弗在因地当中,他就在初信和六信位之间这个来来摆摆啊,这个进进退退,六十小劫啊,没有得到一个不退转的位。所以法藏菩萨在因地考察他方世界这样的苦恼,这样的困难,所以要加持他,闻到了我的名字,这里闻包括他要接纳弥陀万德洪名,弥陀万德洪名里面就有着四十八大愿的那个住定正灭愿的功能,也同时让他方世界也得到这样的一个住正定聚的加持。
  好,我们请看下面,



      第四十八,即得诸忍究竟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里是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既得诸忍具足,这个忍就是心安于法为忍。一个修行人要有忍,要忍得了种种的情况。比如忍得了侮辱,这个忍有对法的忍,有对我的忍,这个忍一定要有相当的空性,他才能忍得下来。比如别人骂你的时候,你能够不发脾气,不动嗔恨的,肯定你有一定的空性。甚至他用刀割截身体的时候,你都不生嗔恨,你都能生起慈悲之心,他的忍就更到了,那就到了无生法忍的程度了,凡夫层面都忍不下来的。那么对法的忍,你天气寒热,天气很冷你能忍,你不能哎呀冷得要死,受不了。天气炎热能够忍,饿个三五天也能忍,不睡觉几天也能忍,这些法也得忍。如果没有一个心性训练的人,他都忍不了啊。那么这里的忍,四十八大愿,阿弥陀佛所加持的忍是透过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得到阿弥陀佛无量光寿光明的加持,得到三种忍。这三种忍在前面的讲见菩提树功德的时候,表述的是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这个音响忍对阎浮提众生来看,它是以我们作参照,我们的耳根很利,所以我们要首先在音响要有忍。要知道这个音响的幻化相,当下的一种空性,由这个空性能够对一种音响,顺的音响,逆的音响能够如如不动。比如有音响忍的这个菩萨,他一定相互之间不会斗诤的,不会破口骂怒的,不会一天叽叽喳喳说那些毫无意义的话题,东家长,西家短的。因为他知道诸法的如幻,他不会执著。那么音响忍的人,他也透过这个音响的耳根对那种音响深法的契入,他能够相信一切佛法,也能够由这个相信行持开发一定的智慧,跟他善于演说相对应。这就令他方世界的得到这个音响忍。那么随顺忍,又叫柔顺忍,身心柔软,随顺于法性,佛性,这个随顺很重要。我们一刚强就不是随顺了,而是背逆,这个狠戾,背着来,这像生牛皮。那么我们自性是具足种种波罗蜜,具足戒定慧,具足佛法僧。所以我们只要撤开了那些障碍,随顺我们自性本具的性德,我们就走上了一条菩提觉道。现在我们都是违背了我们的法性了。所以得到随顺忍时候,他会有一种清净的信心。相信自性本具种种无量的功德。自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然而他把具足的那些善的,真如的,把他作为自己相应的引导。然而他柔顺忍的人,他会相信一即一切,会有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一个智慧。那么这个柔顺忍的人,他就会善于持戒。因为自性具足尸罗波罗蜜,他不会去毁犯他。就好像一头野牛,给它安上辔头,让这头野牛老实听话,老实后不要这个缰绳,辔头也能够随顺他,不侵人庄稼。一个柔顺忍的菩萨,他讲话一定是诚实的,因为我们自性就有真诚的功德。
  现在我们众生可怜就可怜这个讲假话啊,出口就是。这个可不得了啊这个,没有一点真诚。也确实他为什么会讲假话,还是一个这个物欲在里面,我执在里面。孰不知要讲假话,这个自性的佛性就被禁锢的越厉害。一个越真诚的人,越坦荡的人,越正直的人,他开发智慧的这种可能性就越大,直心是道场。所以这个说假话最终害的是自己。他可能当时得到一点小利益,最终他吃了一个大亏,所以我们要做老实人。那么随顺忍的菩萨他讲的一切话都是真实的。然而他有一个悲悯心,因为柔顺嘛,他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众生,甚至有邪知邪见的外道,他也不会对他有仇恨感。只是生怜悯心,会怜悯他,会用种种方法去帮助他,方便接引,这些都是柔顺忍。那么第三无生法忍,这个无生法就是不生不灭的法,这个慧心安忍在不生不灭的自性上。所以住在这样的法忍上菩萨,他就止观定慧的工夫就到了非常深入的程度。所以他能够住在禅定当中,现出种种的这样的神通妙用。如果住无生法忍,最初是初住菩萨,那么初住菩萨水平他就可以在一百个佛刹示现八相成道。《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所示现的耳根圆通,他这个生灭灭已,寂灭现前,马上得到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的这个时候,生出十四种无畏,三十二应身。这时候他的水平就是初住菩萨,初得无生法忍。他就有那样的神通妙用,所以他能够分身他方世界,用种种的语言,身分,顺众生的根机说法,来救度。而且他自己也能领受十方无量诸佛讲经说法。他对于众生这种慈悲心就更为的醇厚。因为这时候他已经现量契证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境界。就像观世音菩萨他契证到心佛众生等无差别,他马上在身相光明当中就有表现。他的天冠上就是一尊站佛。这就表明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他也通到了佛的慈悲心。然而在他的身光里面,有五道众生,同时他又能够感受到苦难众生的呼喊,感受到苦难众生,他就能够观照,观听到世间呼救的声音来给予三十二应,种种善巧方便的救度,这就叫观世音。他就是慈悲,大慈大悲的一种表达。那么得到这个无生法忍的菩萨都有这样的慈悲心。那么得到这三种忍之后,于诸佛法,就是无量诸多的佛法他都不退转的。所以法藏菩萨最后说,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那么他已经成了阿弥陀佛,那么这一愿也就必定成就。
  那么通过这几愿对他方菩萨的加持,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当阿弥陀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乃至于在平时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来啊,散花供养啊,聆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得阿弥陀佛授记啊。那么这些菩萨也是蒙他那个刹土的佛的派遣过来的。就在于他们为什么要来,甚至从他方世界也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数量之多,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真是目不暇接。最后大家看到《无量寿经》最后,弥勒菩萨就问,问释迦牟尼佛,此娑婆世界有多少菩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就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往生彼国。六十七亿不退菩萨是大菩萨,不退转的菩萨了。那么这些不退转的六十七亿菩萨,每一位菩萨都已经供养过无量无边的诸佛。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菩萨了。那这小菩萨,小行菩萨,以及修习少功德者,就是天人身分。修行少功德者就包含着什么,我们这些凡夫也受了菩萨戒,你说我们也有点修行的身分,初发心的菩萨,烦恼具足的菩萨,也叫这叫修行少功德者。没有什么功德,想修功德很不容易啊。我们不要以为很有功德,我们少得可怜的功德。这个当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见梁武帝,梁武帝一见就问一个问题,因为他是虔诚的佛教徒。见了他说朕,就是我建了很多寺院,印了很多佛经,铸造了很多佛像,度了很多人出家,你看我是不是很有功德。那达摩祖师就,这个修行人都很直的,不会由于你是国王来奉承一下你。他就直接说并无功德。这一听这个梁武帝不高兴了。这就没有功德,那就问什么叫功德?那么这个达摩祖师说,这个净智妙圆,不由外求。这个功德是清净的智慧啊,这不是在外面这些有为法去求的。你建寺,度生,盖寺院,这都是福德的范围,他不是功德的范围。你还执著这个你做的事情很有功德,很有福报,就完全是一个有为法里面的事情,功德是无为法啊,无漏的啊。所以当我们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能够三轮体空,这当下你就是功德了。你不能三轮体空,还执著这个相有多少功德,那就你就不是功德了。
  所以你看看我们也做了些慈善的事情,或者做了什么事情,如果没有以这样的净智妙圆的心态去做,我们也是没有功德的。所以这个修习少功德者就是指我们,甚至这还说得客气点少功德,实际上就没有功德。但尽管没有功德,但他能往生啊。因为他是,不是凭着他的功德往生,是凭着信愿持名三资粮往生。这样的往生者不可称计啊,是一切数量比喻所不能够说得出来的。这些人皆当往生,都能往生,他用那个皆当往生,就是原来小行菩萨往生已经很多了,还有很多现在和未来的小行菩萨,当是未来时态啊,他都在未来的时候都可以往生。同时释迦牟尼佛再告诉弥勒菩萨,不但我刹,我这个娑婆世界这些大菩萨小菩萨往生这个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在娑婆世界周边的很多刹土也一样有很多的大菩萨,小菩萨往生。他举了十三个佛刹啊,像远照佛刹,宝藏佛刹,无量音佛刹等等。讲这些菩萨,甚至那些菩萨中,有些菩萨功德甚深,他能够在七天当中能够集一切诸陀罗尼的这样的水平,也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讲完了这十三佛刹之后,乃至十方无量佛刹,其往生者,亦复如是。不仅仅是那周边十三个佛刹了,乃是十方无量无边刹土的菩萨都是这样往生。其数量之多,那个释迦牟尼佛说,我只是说十方诸佛刹土的名字和菩萨,比丘这个名字都是穷jienan尽。所以我在这里只是为你简单的概略的说说而已。这么多人往生,所以我们可不要轻言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啊。释迦牟尼佛说这么多人往生,那我们应该听佛的话了,是不是这样的?这是佛给我们的授记,他是现量亲证的。确实是万修万人去的一个法门啊。那么在这个《无量寿经》里面,释迦牟尼佛非常的语重心长的把这部经卷和这个法门付嘱弥勒菩萨,以及贤劫的菩萨,令他要护念,要流通这个法门,要为一切众生说这个经法。
  那么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讲说了念佛法门西方极乐世界无尽庄严之后,而且让与会的两万大众都见到了阿弥陀佛,亲眼见到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一切所有的情况。所以就劝勉弥勒菩萨和与会的当机者,所当为者,皆可求之。在我灭度之后,你一切所需要求的都能够向阿弥陀佛去求,都能得到。不要看到我灭度之后,又对这个念佛法门,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存在,对四十八大愿的慈悲愿力产生疑惑。那么而且未来的时代,佛经在这个地球上消失。在末法的时候消失,佛还特别加持,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再留下一百年,在那个刀兵劫,对苦难的众生做最后的救度。只要那个时代的众生,那很苦啊。人和人不能见面,自相残杀的时代。如果他有一念的厌离心,有一念的往生的心,只要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能顿超,就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阿弥陀佛彻底的悲心啊。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的护念未来的时代,就好像是他的遥远的子孙在家破人亡,活不下去的时候,事先给他预留了一个救命的方法啊,锦囊妙计。就好像诸葛亮,你在关键时刻,你打开这个锦囊妙计,他就在关键时刻让你脱险。这个悲心,原来有些这个大富豪啊,他护念他的子孙,他也知道世间上的富裕,富不过三代,所以他为了他子孙,他现在很富,他那个墙壁啊,就用那个粮食,麦子做成像墙壁那样给他预防,可能到了下一代,下一代又下一代,他的子孙饭都没得吃,讨饭都没有地方。发现怎么有几个老鼠活着很肥壮在那啃墙,这一发现,原来都是粮食砌成的墙。给这个子孙后代留下了生机了,出人意料之外。所以这个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给我们那个家破人亡,彻底要沉沦的众生做最后的救度就是这个样子。在那个时代念够四字都能往生,这是经典讲的。那么现在我们这样天天念天天念,难道不能往生吗?是不是啊?所以佛再三讲应当随顺,如法修行。当时与会大众听到这部经典,听到这么殊胜,啊一切大众都皆大欢喜啊。在那个法会上有多少多少人得到法眼净啊,得到初果。有多少多少人听到这个法《无量经》,得到阿罗汉果。还有很多没有发菩提心的,听到这个法门,听到这个经发了菩提心了。所有的人亲眼看到,所有的人都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啊。
  那么我们现在也听闻到了,我们想想自己得到了什么利益?那么这个四十八大愿的讨论是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了解四十八大愿,要有一个几个清醒的认知。这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的流露,是他无量劫以来积功累德所成就的。所以四十八大愿,不是一个名相概念,他完全是成就了的,这个愿圆满之后就产生了威神的力量,这叫愿以成力。那么这个力,这个威神的力量,包括佛的果地上的力,又使这个愿完整的兑现,救度九法界众生,是真实不虚,就有这样的力量,这样的四十八大愿就不是徒然的施设了。那么这样的威神愿力也不是随便的去说的了。就是这个愿,我们说愿和力正好契合,这就叫成就,那么这个成就是由弥陀的大悲愿心所成的,由四十八大愿能够衍生出无尽的庄严。由于他的愿心是成就的,所以衍生的依正庄严也是清净的,因净则果净。那么透过这个依正庄严能够知道这个清净心这个实相,这叫托事显理,托这个事相来显发清净无为实相的理体。那么这个理体就是佛心,佛心也是一切众生的心。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的佛心是什么,我们自性的涅槃常乐我净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然后你看看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他是一切众生本具的。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自性的光寿,观世音菩萨是自性的慈悲,大势至菩萨是自性的智慧,这个声闻是自性的真谛,菩萨是自性的俗谛。一切无尽的庄严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的性德。这些都是自性的表达,所以我们就沐浴在这个大海水里面啊。此身已在含元殿,无须觅人问长安。我们整个就在佛的境界里面,那么这样就是四十八大愿和无尽的庄严和六字洪名的关系,就是广略相即。这个广就是西方净土无尽的庄严,他广他可以收摄在略里面,略就是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是实相。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所以这个广略相入相即是大乘佛法的一个基本的原理。诸佛菩萨都有两种法身,一个是法性法身,一个是方便法身。这两个法身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法性法身就是那个诸法的空性,方便法身是从空性当中由慈悲愿力所显现的种种善巧方便,善巧方便的施设是为了救度众生的。
  所以无论是光明,是神通,是智慧,是净土的庄严,是名号,这些都是救度众生的方便。这个方便是从法性法身里面出来的。所以我们如果不知道广略相入相即,就不能自利。为什么不能自利,因为我们就不会相信这句名号功德。为什么大家很多人不相信名号功德,这六个字他认为就是一个符号嘛。念六字洪名跟念苹果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可以念南无苹果南无苹果。他不知道这个方便法身里面是万德洪名啊,是一个从广里面收摄的一个略。所以他知道这一点就能相信,能相信他就能够去执持,执持就能够自利,这个自利很重要啊。他如果修行修了若干年甚至若干世,还是冷水泡石头,一点受用都没有,他就容易退转。哎呀修行因为得不到受用,这个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是此长彼消的关系,你的道力没有上来,你的烦恼力就占了上风。烦恼力占上风,你天天就起惑造业,你不进步就要退,这一退就不知道退到多少丈了,因为这个水流啊。这个修行他的行善就像推一个石头上山,每一步都很困难。如果要造恶,他顺应着宿世的那种习气,造恶就像从山顶上滚一块石头啊,滚下来滚得很快,滚得很痛快啊。所以这个广略相即啊,他能够自利,同时就能够利他。因为这个方便法身是慈悲心的表达。有慈悲心,他就会建立一些方法,这个出于真诚心啊。
  所以有时候我们做事也一样,一个人如果真诚,他尽管那个事情没有经验,但在做事情当中他能找到很好的方法,把那个事情做好。为什么?就由于他的真诚心里面有智慧。有智慧就能够随机应变,找到最好的方法。这就好像是有真诚心,虽不中不远矣。虽然达不到那个百分之百的目标,但离那个目标也不会太远。这个儒家《中庸》里面讲这个。就好像一个女人,这个结婚生孩子,她不是说我要学会了哺养孩子的方法我再出嫁,她往往她可能就没有学会,甚至没有想到学。等她真的结婚了,生了小孩,她母亲的天性就知道这个小孩应该怎么抚育。这个小孩在夜晚哭,她就有办法止住哭。当这个小孩尿床,她会很自觉的把他移到干的地方,她自己睡到湿的地方。她自然就会,天性。所以这都出于真诚心。她这出于真诚心。所以这个略就略到一个清净句——南无阿弥陀佛,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么通过四十八大愿,我们要接纳弥陀的悲心。同时我们也要发愿,我们的发愿怎么发呢?一定要以四十八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系。佛要我们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佛不让我们干什么,就不干什么,一定要老实。佛让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要去抬杠,我不去西方极乐世界,我要在这个世界庄严人间净土,我要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度众生。念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于是我就听佛的话,我念佛就要成佛,你不要念佛追求人天福报,我是不是到天堂去啊,甚至听说念一句佛号,阴间就多一块元宝啊。我多念点,到阴间去成为一个大富翁,去享受那个元宝,你这样就不听话了。所以以四十八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系,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大愿作为蓝图所构成的,也是阿弥陀佛无量劫菩萨大行所成就的。现在他从果地上无条件的给我们,我们众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国。有人看了这句话,哎呀,我往生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我赶紧修行。他不知道念佛法门的殊胜,我们的多善根是什么,是阿弥陀佛把他的四十八大愿作为我们的多善根之因,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菩萨大行作为我们多福德之缘。所以我们只要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就能念念成就像西方净土那样的功德庄严。这是阿弥陀佛在果地上以他的佛果,本质境来引动带起我们众生本具的性德。
  所以这个法门啊,是非常非常殊胜的。所以在这里他全体告诉了我们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威神愿力。透过这个果地威神愿力,我们要反观我们众生在自己烦恼层面是没有力量的,这就涉及现在讨论到自力和他力的问题。一般的人起初容易走自力的道路,由于他俱生我执,总是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么在他修行的过程当中,尤其现代的众生是险象环生,困难重重。靠自力在这个时候,要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那难得其人。靠自力修行,就好像自己要持戒清净,然后得禅定,然后有神通,靠自己力量,神通周遍四天下,得靠自己。那么现在我们要认识到一个没有水平、烦恼很重的人,别说是自己靠神通游行四天下了,像大目犍连这样的,就是他连一头驴都爬不上去,那么这样的人他是不可能走遍四天下。但如果他遇到一个转轮圣王轮宝,他在这个轮宝上,跟着转轮圣王就周游了四天下。所以这就是他力之相。现在我们众生就是这样的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所以遇到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这个大愿船,我们要赶紧到这个船上去,否则生死大海要我们去游,游不过去啊。上了这条船就能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阿弥陀佛也是深知我们没有办法,靠自己解决问题。他才有四十八大愿的建立,他才有西方极乐世界的建立,他才有六字洪名的建立,阿弥陀佛像慈悲的母亲十劫以来呼唤我们啊,望眼欲穿。而我们这些舍父逃逸的子女都不知道啊,不知道四十八大愿是为我发的啊,在这里痛苦不堪啊。那么今天我们有幸听闻到极乐故乡慈母传来的信息,我们再不要让她老人家望眼欲穿了,她老人家伸出金色的手臂在生死苦海捞漉我们已经十劫了,伸得很长很长啊。然而我们就不肯把手伸出去啊,我们只要手一伸出去就解决问题了。怎么伸出去,就是信愿持名,怎么踏上这个大愿船,也就是信愿持名。所以曾闻《无量寿经》佛讲经说法,大家听闻皆大欢喜一样。所以我们在末法的时候,不断的熏习释迦牟尼佛留下的遗教,忽然我们一念的契入,我们也能生欢喜心,这种欢喜是什么?听闻到弥陀的四十八大愿,自知当往生,心生大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好,现在有些问题,大家问问题都很踊跃啊。


  问:什么叫八关斋戒?打佛七,再结合持戒会更殊胜,为何打佛七那么踊跃,而同时持戒的居士并不多?
  答:八关斋戒是佛陀慈悲为在家的弟子种下出家修行的圣因,八关斋戒是以五戒为基础的,再加上不坐高广大床啊,不过往观听歌舞伎乐啊,尤其主要就是持午,斋的意思是过午不食,通过使饮食的中断,能够使我们的心能够清净,能够这样的话,我们截断那种饮食和淫欲之间的一种相互增上,所以持斋能够使我们少睡眠,少贪欲,得禅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佛七之间来授这个戒呢,这也是根据《无量寿经》的这个理念,它是若一日一夜乃至若十日十夜,在精进念佛的时候,前提都有斋戒清净。在东林寺打十天百万佛七,我们是作为硬性规定,一定要持八关斋戒。要么你受不了这个,你就不要进去。这次我们在这里是方便提倡,你愿意受就来受,不愿意受,觉得自己受不了,也没关系。但是受了肯定好。


  问:我有一个朋友在年青时已经受洗,成为天主教徒。如今好多年没去教堂作礼拜了,他现在想信佛,或者做三皈依行吗?是否有罪?
  答:现在想信佛求授三皈依那很好啊。这一念的觉悟都是宿世的善根的流露。那么任何宗教都是使我们生命向上的,那么佛教,尤其念佛法门,它所包含着世间的善法和其他宗教里面的一切好的东西,同时它更具终极关怀,解决六道的轮回,解决情执令我们佛性显发的过程。所以现在我们能做三皈依,不仅没有罪而且是多功德,殊胜的功德无量的功德。不要错过机会。


  问:弟子在学诵《心经》和大悲咒,学来学去都不会,是否业障深重?
  答:你已经回答了,是业障深重。这个《心经》只有二百几个字啊,怎么学来学去都不会啊。大悲咒也不长啊,所以你下个决心,你有时候下个决心,你用七天的时间解决背诵问题。如果背不下来就不睡觉,你能够下狠心,有靠三宝的加持能够背得下来,这样同时也是消业障。记忆力这么差怎么行!


  问:法师,听了你说佛,我决定在十一月十日皈依。请问,在皈依之前,我需要做些什么呢?
  答:在皈依之前只需要你有一颗真诚的心。


  问:在皈依的当天,我该做些什么呢?
  答:也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穿上海青。


  问:最重要的是皈依之后,我应该怎么做呢?
  答:那么皈依之后依教奉行,了解佛门仪轨,佛弟子起码的行为准则,做早晚功课,系念佛号,求生净土。


  问:我几乎天天睡觉中做梦,梦到的都是已故的亲人,尤其是已故的妈妈,梦中有对话甚至哭了。为什么我会做这些梦呢?请师父开示。
  答:你心太散乱了,做梦太多不是好现象。尤其是你梦的都是已去世的人,物以类聚啊。你身上的这种阳气不盛,阴气太重就感应了这样的过来。所以你现在要好好念佛。名号当中有无量光,能够使我们的心,乃至于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能放光。当我们身心都在放光的时候,这些已经去世的人,是靠不近的。然后我们把我们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亲人,让他脱离幽冥的不善之道。得生到善道,尤其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好了。


  问:把道场里拾到的菩提落叶收为已有,算是偷盗吗?把恒河的沙带回家供佛,如法吗?
  答:偷盗戒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有主物。如果这个有主物,你没有经过主人的允许你自己就拿了,叫不与取。人家没有给你,你就取了,这叫犯盗。但如果这个东西并不是有主物,是地面上的落叶,寺院并没有说,这个东西你不能拿,但是如果寺院周围的树上的果子,你不要拿了。如果这个落叶他是不要的,你拿回家,这个没有关系。所以其他东西,亦复如是。它是不是有主物来判断。恒河沙甚多,不是有主物,你带些回家供佛,没有问题。


  问:请问如果做了一百件好事之后,又做了一件坏事,以上的一百件事,是不是等于没做?
  答:不会的。行为各有因果。你一百件好事,有一百件好事的善果。你做一件坏事,有一件坏事的恶果。它是丝毫不会紊乱的,但这里不是要将功折过了,它都会有报应的。然对未法众生的行为评价,更要有恕道精神,效法护法韦陀护持行人的态度,闻一善不记众过,予以护持。


  问:昨天经堂上您说过这么一句话,甚至只要至心一念感通弥陀,就可以往生。请问这里的往生是指当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当下见弥陀而预知时知?若些二者都不是,那么感通何解?往生何时?此人知道自己当下已经感通了弥陀吗?
  答:对于至心感通,即得往生这一点,无论是《无量寿经》,还是《观无量寿经》有明确的表述。《观经》云:“圆发三心,即得往生。”《无量寿经》讲:“一念净信,即得往生。”这是有圣言量的依据的。但是你当时感通了当下,是不是会见到阿弥陀佛,这不一定。由于尽管你用信心感通了,但是你心里的烦恼,波动还是存在,虽然佛是在面前,你还是看不到。就好像这个月亮已经在上面,但你的水很浑浊,见不到月影。但见不到月影,这个月亮就在那个地方。那么在净土经典,包括祖师大德表述,至心念佛,当下往生,就在西方净土是有表现的,就在七宝池里面有你一朵莲花在那里绽开着。但这种情况也许你不知道,但是只是存在。在《净土圣贤录》有一位夫人,她让她的丫鬟念佛,丫鬟先往生了。先往生了来就跟她来报告,来报告她开始还不大相信。她最后就你能不能带我到西方极乐世界看一下?这个丫鬟还带她原来的主人啊去到西方净土,这个在那里看到莲花标明这个是谁,那个是谁,其中还有一朵那个夫人的莲花还比较大,还比较艳。但那个夫人并不知道。但是西方净土有她一朵莲花。那么这个贵夫人是临命终时,在观音圣诞那一天站着往生的,非常自在。


  问:如果信愿至诚到了一定程度,是否就可以预知时至?若人尚未预知时至,就说明他信的还不够,信的还不够,请问法师,我的这种理解对吗?有没有一点太苛刻了?
  答:至诚到一定程度,是可以预知时至的。这不是我们自己有这个预知时至的能力,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以种种不同的形式会来告诉我们,大多数是在梦中告诉我们。原来有一位居士他念佛,结果他预知时至很有意思,是梦到了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就给了他一个念珠,说你往生的时间就是这个念珠的数字,他回来一数,五十三颗,果然转到第二年五月十三日那天,他就告诉他人,今天是我走的时候了,他真的是那天走了。五月十三加起来五十三颗。所以这些都是默契于心,心里是会知道的。所以只要至诚一定能够做到预知时至。但是即便有时候可能你太昏迷了,这个有时候给你种种暗示,你都不了解,懵头懵脑。不了解也没有关系,也能往生。如睡梦去也是往生。所以主要看他我们在因地持名,有否预备下往生的资粮。


  问:我二十刚初头,只身在海外求学生活,虽对佛教和净土宗有绝对的信仰,但花花世界,于烦恼都太多,尤其对我这样尚还年青自由,无人管束的人来说,更为恐怖,我很害怕自己将来会在感情,或者物质欲望的洪流当中迷惑颠倒,又忘了弥陀,即曾有过的道心,所以我很想快点见到弥陀而且预知时至,那怕几十年后再往生,这样我心里也会有底,不会害怕。请问我的这种情绪可以有吗?
  答:那么你见到弥陀是不是当下,今天见到,今天就弥陀叫你走你能走吗?有很多人是天天往生往生,一旦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他马上告假了。哎呀我想请几天假。那你你这个,你就请的更多了,请了几十年假。所以你说你有绝对的信仰,你还不能说这么满的话。还是看不破。在这个时代,无量劫以来的生死问题啊。别说我二十多岁,就是十几岁的人啊,一旦见到阿弥陀佛,马上走了,没有丝毫的眷恋。你还认为你二十多年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会增加你多少功德,是不是?这个世间太难了,这样以后你到了西方净土,以逍遥自在的身分再回来了,这时候你披上宏誓盔甲了,你就好办了。在这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落汤鸡啊,很可怕,很恐怖,见到阿弥陀佛还不赶快走!?


  问:再者请法师开示,我应该怎样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人生道路上不断的自我坚定道心,以走完这一世红尘之道?
  答: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世间的人都是很贪恋这个世间的,无论是年青的人,就是年老的人他也贪恋啊。叫他多活一天也都是好的,好死不如歹活,他就是这样。所以有很多古德,为了警觉自己,这个宋代都有这个官员啊,他就自己做了一个棺材,每天晚上睡在棺材里面。然后让他的仆人啊,早上五更的时候,就用棍子敲那个棺材,跟他唱一首歌,这个归去来兮,他说吴信叟,吴信叟,就是叫他的名字,吴信叟,你这个老头,归去来兮,三界无安不可停,西方净土有莲台,他一听这个唱三遍,马上起来在棺材里面念佛。他都这样警觉自己啊。所以这个世间真的要有个彻底的厌离心,你这样的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每天坚持至少一万声佛号,你大概在这红尘里面不至于淹没。火中生莲,居尘学道,最终回归极乐的故乡。


  问:众生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怎样辨别真伪?佛留给我们四依法,我们如何善用,特别是依法不依人这一点,这一条能够对此做出判断的,仍然是我们当人自身,也还是不离心意识,对吗?如何才能如理如法的做到依法不依人,才不至于受自己分别执著的影响。
  答:这个问题也确实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末法众生他是需要善知识引导的,那么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是这个人很有福报吗?是这个人地位很高吗?是这个人知名度很高吗?这都不是,末法时代善知识唯一的标准——正知正见。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的无明暗夜里面,走在悬崖峭壁的夜路上,就是需要一个火把,没有这个火把我们就掉下去了。那么怎么辨别真伪善知识,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怎么知道他是有正知正见呢?或者他是相似的正知正见?或者整个的就是邪知邪见?往往邪知邪见好辨别一点。而相似法,就像砒霜这个包上了一层糖衣,这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辨别的唯一的一个正确的道路,就是要直接去照面,去研究圣言量,尤其在净土宗要研究中国净土宗十三代祖师的思想,要把这两个参照系建立起来,我们才有着辨别真伪的能力。否则这两个参照系没有,是绝对没有辨别邪正是非的能力的。那么这样的一个建立这样的参照系,就好像写书法要临摹一样的,要经过一段比较漫长的临摹的过程,你只有临摹了对古人的书法的境界,技法都了解了之后,你才能判断这个人写得怎么样,那个人写得怎么样。为什么?你通过临摹的过程,头脑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审美标准。那么我们学佛法也是一个临摹过程,临摹圣言量,临摹祖师,然后我们建立一个以佛知见为已知见的这样的一个参照系,才有可能。但现在的众生正好,他没有这份耐心。他走短平快,在这个卡通的时代他也没有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他决定没有办法去辨别真伪。然而这就涉及了佛陀在涅槃的时候讲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是确实是千真万确。这个法是什么?是一切众生本具的那种智慧,轨则,道德。这个法就是佛法僧,是众生本具的。那么这个人,你不能依人啊。人是有种种的烦恼的,种种的我执的,他的心里是充满机心的。他不断的在一种自欺欺人当中,因为他连自己都没有办法依靠,这一念,生住异灭过去了,都是虚幻的东西,所以依人不可靠,一定要依法。那么这个人是否是善知识,也得用法去判别他。所以这里面也就对现在众生也是比较难的一种情况。所以我们就提出以古为师,以古人为师,比较不至于上当,以圣言量为师。而且一般的人容易依人,不容易依法。因为人都有感情的,他在这种相互的接触,或者相互求法的过程当中,他容易产生一种感情,一有感情他就认为哎呀我的师父啊最好啊,最厉害的,甚至崇拜到连祖师,或者连圣言量都不看在眼里,我师父最大呀,那些东西都是不行的,他都这样,这样来搞。所以我们要注意啊,这个不要依自己情见。下面是依智不依识啊,是依智慧不要去依那个情识判断啊。


  问: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就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
  答: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个诚敬,真诚恭敬,一切的荣耀要归向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也说了,要把阿弥陀佛作为大导师。当我们在信愿持名的时候,我们就在跟阿弥陀佛沟通,这个《净土五经》就是我们修行的指南。五经还很难了解真实义,祖师的诠释也是权威性的。所以我们放下这个道路不走,你就在世间找一个随便什么人,来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危险的。有很多新兴宗教,外道,他善于做那些精神控制啊。甚至你不这样,你就给你有什么恶果啊,这样这样啊,让人害怕啊,恐惧啊。这些都不是佛法所具有的东西,所以佛教是智信的,确实不是盲从,更不能搞偶像崇拜,不能形成造神运动。否则人家社会人士真是觉得这个佛教太低层次了,真的搞迷信。佛教是最有智慧的,我们跟阿弥陀佛都是平等的,心佛众生等无差别啊。彼亦丈夫我亦尔,那能去盲目的崇拜啊。所以这些我们都要注意,修学的关键是诚,诚,敬。这个诚敬,真诚,真诚是来自于格物致知,格去了我们的物欲,开发了我们的智慧才能诚,一诚才能心正。那么这个过程本身是破除我执的过程。破除了我执,那么我们用这种真诚的心态来判别我们来接触的道友,和我们的老师法师,还有居士大德,就能看到他,我们有自己真诚的心判断他是不是真诚的。如果他不能做到真诚,你怎么就能百分之百服从他啊。那么敬,确实恭敬是得到佛法利益的一个决窍,诚敬,一种门径。但首先要诚敬什么?诚敬三宝,诚敬阿弥陀佛。你如果这个诚敬的对象的一个前提都不能建立,你就谈对一个世间的人的诚敬,是有风险的,也是没有根本的。所以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呢?南无,南无是什么,它是梵文,多义不翻。礼拜,恭敬,救我,归命,归元。现在我们要把南无提到最高的程度,就是我把生命交托出来,交托谁?不是交托这个世间的任何人,是交给阿弥陀佛。只有我们实现了把自己的身心南无到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就成功了,就到达彼岸了。如果你不是南无到阿弥陀佛,是南无到其他人,就有风险了,大家要注意。
  好,南无阿弥陀佛,时间到了。那么,这次来新加坡居士林讨论了七天的《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最后向李木源林长,还有我们新加坡的四众弟子表示衷心的感谢,并且本人确实道德,智慧,能力,学识都很不够,如果本人有讲得不妥地方,请诸位大德批评指正!南无阿弥陀佛!



                                  ------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