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嘎玛仁波切 《与心对话》摘录(11)父母做得不好,儿女怎么办

嘎玛仁波切 《与心对话》摘录(11)父母做得不好,儿女怎么办

第十一章  孝与顺



金钱不是孝顺的全部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不是用金钱可以代替的。



我有一个老乡,全家都到了美国,就把妈妈一个人丢到藏区。有一天邻居打电话说,你妈妈希望你们偶尔回来一下。他们就想:妈妈是不是缺钱呢?我们寄一些钱给她好了。第二次妈妈又托邻居打电话说,妈妈再希望你们回来一下。过了两三年,子女们还是不回来,他们总说自己没空,认为妈妈那边需要什么我们就寄钱回来,请邻居帮妈妈买点东西。等后来他们打电话给邻居,得知妈妈已经往生了。妈妈去世了,他们也回来了,个个哭喊连天,说自己有罪,说自己没有孝敬好妈妈。邻居就很不屑地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在这儿哭啊,你们妈妈不会相信你们现在的眼泪了。她活着的时候三番五次求你们回来看一看她,却没有一个人回来;现在你们回来在这里哭只会让你们妈妈更生气。我也不相信你们的眼泪,你们妈妈肯定也不会相信,你们不用在这哭了,她的后事我们会帮她做好的,不缺你们那几个钱,你们回去吧!”



这家的女儿就很难过,来找我问该怎么办。我说能怎么办,多做一点功德吧,做点布施吧,起码让人家说你以前想寄钱给你妈,虽然对你妈没有用,但是现在还是对有些人有用,你做这些事情补偿一下你的愧疚感,以后会好受一点。



尽孝要趁早。对父母最大的孝顺,不是给多少钱,而是要让父母在精神上达到最大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给父母多少钱都达不到的,需要做儿女的用心给父母。



孝就是互相感恩



很多时候我们讲的“孝”,看起来是仅仅针对自己的父母。佛教里提倡这种关怀要延伸到所有众生,因为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相互依靠的。



我们要生存,我们需要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一个和谐的地球,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存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性。



我们要懂得感恩。每个人要懂得奉献,懂得感恩社会,不论是看起来当下对你有用的人,还是对你没有用的人,都应该一视同仁。你怎么知道今天他对你有用,明天他对你就没有用呢?今天他对你没有用,或许明天就会变成你的大恩人。



在感恩每个生命体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身边最需要珍惜的人是谁。



我经常教我的弟子怎么发菩提心,告诉他们要为天下一切众生积德行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望和美好理想,而这是天上飘着的云朵和彩虹,很漂亮,但是摸不着抓不到。在现实中我们脑子里要经常想的是普天下一切众生,就像宋代范仲淹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要从自己周边的人开始,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做点事情。



如何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呢?作为长辈,对待自己的孩子,该为他们付出的时候就要付出,也不要想让孩子必须来感恩自己。反过来,做子女的对父母也应该这样。如果整个社会中,父母和子女之间、丈夫和妻子之间,再扩展到朋友之间,如果都能用感恩的心彼此相待,这种良好的效应就会形成一连串的传递,就是社会和谐的真正来源。



在大家共同生存的环境中,每个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历史文化,如果彼此尊重,我们就会很快乐。有了尊重、理解,才会真正知道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我们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单独存在。



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要有很多人付出劳动。就像我们经常讲的白开水是如何开的一样。自来水厂工人要接很长的水管,要把水过滤消毒,过滤当中又有很多工人要付出,做这些水管也需要有多少工人,送到你家又需要多少工人付出,这样才有我们杯里的水;有了水还得倒入茶壶烧开,才能喝到嘴里。一杯开水而已,却要经过很多的人努力才能有!



我们吃碗米饭看起来很简单,这也是农民经历千辛万苦才有的收成。农民付出的辛劳我们没看到,如果从来不去想这些事情,我们就觉得自己有能力花钱买米——花钱很简单,可多少人为了那点小钱付出了很多。他为了钱,你为了米,他感恩你的钱,你感恩他的米。所以,我们互相感恩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虚伪的,应该知道这些恩情是没有办法回报的。



因为知道了真的没有办法完全回报,所以,我们只能用自己的点滴能力,身体力行去做。这样去做以后,不光是对父母要孝顺,对儿女也要负责,渐渐就形成了家庭中的相互感恩。这种感恩彼此循环,上行下效,家庭氛围就会越来越和谐了。



父母做得不好,儿女怎么办


当然,有些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单纯,也有相反的例子。



我们老家有个亲戚,两夫妻臭名昭著。藏族人很少有对父母不孝顺的,可他们对父母就很不好。老先生走得早,他们就对老太太不孝顺,所有的亲戚朋友骂都没有用。我父亲曾经对他说:“所有人都在骂你对你妈不孝,你把我们这些亲朋好友的脸也丢尽了,更不要说丢你自己的脸了。”他回答说:“你放心,我最不怕的就是丢脸,那值几两钱啊!你放心,我自己都不怕丢脸,你怕什么!”

我爸爸就很难过。在我看来,老太太受到这样的报应,也不能完全怪他的儿子和儿媳妇,老太太的嘴巴也实在太多话了,经常到处讲儿女的坏话。我就跟父亲说:“虽然你跟老太太是亲戚,但你客观来看,老太太本身也该好好地受受教育。”



后来大家也劝老太太少讲点话。有一次我父亲说:“老太太,你年纪大了,我让你现在改变你的性格已经不太可能了,你本身就是这样的性格。但是你不要埋怨太多,这样很多人不会同情你。原因是什么呢?你到处讲儿子和媳妇的坏话,这些话很快会传到他们的耳朵里,他们只能会对你更不好。所以,唯一想让他们对你好一点点的办法,就是闭上你的嘴巴。”



老太太也知道自己不好了,但是过了没多久就死掉了。过了很多年,那个“不要脸面”的亲戚也死掉了。我在国外待了很多年以后回来了,看到他家的媳妇现在已经是婆婆了,却寄宿在别人家里。我问她原因,她喊了一声“活佛啊”,就哭了。她说自己是被媳妇赶出门的。我说:“你以前对老人家的不敬,你的媳妇看着,她现在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你对老人家怎么做的,你现在的报应没有死就来了。”



我后来遇到他们家媳妇就问:“你为什么把老太太赶出家门了?”她家媳妇说:“没有啊!她到处讲我们的坏话,所以我经常骂她,骂到她不高兴自己离家出走,她不回家来不关我的事。她回家来我还是一样给她吃好的、住好的,但如果她管不住自己的嘴我一定还会骂她。”



因果报应就是这样循环。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的人自己没做好,想让下面的人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重点是先把我们自己该做的做好,才有资格教下面的人怎么做人。



孝顺也是如此。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家里真有个不孝顺的人,大家就会谴责他。所以,仅仅是讲关于孝顺的传统道德观念,还不如教他去寻找感恩的源头,从感恩中去挖掘人性本善的一面。



我们讲菩提心时经常告诉人家,要视所有众生如现在的父母,要感恩众生。有个弟子就跟我说:“师父,有没有别的教法?”我问:“怎么了?”他说:“小时候家里有好吃的,父母就会偷偷地吃,不让我们小孩吃。”他父亲如果用钱买一堆糖果回来,就自己塞在包包里,偶尔给他妈吃一个,自己再吃一颗,从来不给小孩吃,他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但是,这对夫妻的孩子个个都很有才华,现在有两个博士一个硕士,非常谦虚,人非常好。很多人埋怨小时候受到家里的挫折,因为家里的教育方式不对,让自己发展不是很好。我就想,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你看那么样一个家庭,父母自私自利,又没有什么学问,三个儿女却这么优秀,个个都是好人,学佛也学得不错,还经常帮助别人。唯一遗憾的就是,他们要想感恩父母的时候却想不起来该感恩什么,因为他一想父母想到的都是最丑陋的一面。所以他问能不能换个方式。



我劝解他:“你还是得感恩父母。你今天有这么大的学问,拥有这样的才华,如果没有父母生你到这个世界来,怎么可能会拥有这些呢?他们教育你的方式方法和他们处人处事的方法是错的,我没有叫你感恩那一块;你拥有现在,有机会学到佛法,有机会读到博士,你得感恩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如果在胎中时就把你打掉了,你就什么都没有了,搞不好现在还是个孤魂野鬼。”父母对我们不但有生的恩德,还有养育的恩德。



对于父母,我们要做的,只有无条件地报答和发自内心地感恩。


[ 本帖最后由 慧丽 于 2011-1-10 21:47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