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蔡礼旭老师:什么是光大中华祖宗之德

育者 养子使作善也


    中国最有名的一篇教育哲学,就是《礼记·学记篇》,这已经绵延了几千年。教育是什么?《礼记·学记篇》对于教育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教也者,长善而救失”。教育是“长善”加上“救失”,这句话已经把教育最重要的两大纲领体现出来。

    家庭教育的原则要统一

    教育孩子要注意一个重点,就是对教育孩子的原则要一致,不能爸爸是一套,妈妈又是一套,甚至于爷爷又是另一种方式,孩子听谁的?他会无所适从。现代的孩子特别聪明,聪明都用到哪里?如何得到所要的东西。他讲一些好听的话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听,他们就给他买东西。不仅如此,当孩子犯错误时,是想着躲到谁的背后会侥幸逃过,这一生就养成逃避责任的习惯,而不是去面对责任、改正过失。所以,当孩子有错误时,家庭中的长辈要有一致的原则,决不能通融、偏护,这一点很重要。

    记得我小时候一犯错误,我的眼睛就看着爷爷、奶奶,因为我是长孙,特别得到爷爷、奶奶的疼爱,不过在此时我的眼神再哀凄也起不了作用。爷爷会跟我说:“你自己犯错受处罚是应该的”,他就跟奶奶上楼了。我那时不懂他的用意,只觉得他们很无情,现在我从事教育工作就懂得了。爷爷、奶奶虽然没念过书,不识字,但是他懂教育,难怪他能教出四个大学生,还有一个是博士,绝非偶然。因此,教育孩子并不是凭学历,而是教育的智慧与经验。

    每次父亲在责罚我时,母亲在旁一句话也没有说,这一点很重要。现在有很多父亲在责罚孩子时,母亲就插手进来处理,可能还没有处罚孩子,夫妻两人就先争吵起来,所以教育孩子要很敏锐、要有理智。我母亲在一旁听着,头都没有抬起来看我,因为她怕我看她,她会于心不忍。我母亲是一位老师,我长大之后,就把小时候所体会的教育与她一起分享。我母亲就告诉我说:“小时候你爸爸在教训你的时候,我就在想,年纪这么小,如何听得懂这些大道理!”但我跟母亲说,我确实听得懂。所以,不要轻视小孩,即使父母讲的很多言语,小孩不是完全了解,但是小孩从父母的言语、眼神当中,可以深刻地了解父母那种望子成龙的苦心,感觉到父母对自己那种痛惜与疼爱,真的不是喜欢骂人。

    我父亲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自爱。”我母亲问我:“这句话你真的懂吗?”我真的懂。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这句话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伴随着我突破重重的逆境,甚至突破种种的诱惑。

    有一个报导,调查了全国很多的榜首状元,结果发现没有一位状元的父母是当教授的,反而很多都是农民。父母很刻苦在工作,虽然从小的生活很困苦,但他们非常勤劳帮助父母,也很有孝心。我们看到这个报导能推论,这些状元在读书期间是否被逼无奈?不是!他的动力何在?在他的孝心与报恩心。他的动力绝对不是一台数码相机,或是一台高级电脑。因此,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而不关乎父母的学历,也不是金钱能办得到的。所以,家庭教育的原则一定要正确一致。

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孝”字是会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为“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儿子背着一个老子,上一代念念想着要如何栽培下一代,才能对父母、祖先有所交代,甚至于教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孩子是念念把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如何让父母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行孝不能等

    行孝,一定要即时去做,内心会觉得很充实、很踏实。我有一位结拜大哥,他比我大一轮(十二岁)。我曾经跟他分享,行孝是最快乐的,他听了也很认同。他的母亲在这十多年来,身体一直不好,所以他推辞了很多应酬,只要一有空就赶快回家陪母亲。如此做了十多年,内心很欢喜。他的母亲前年往生了,当他母亲往生之后,他有一个深刻的体会,他说这十多年的抉择是正确的,假如这十多年来把陪伴母亲的时间用于应酬,他一定会觉得很遗憾。

    学会拒绝

    很多朋友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是借口。任何事只要我们有心,就能做得很好。人与人的交往当中,有一个功课一定要学,就是学会拒绝,不必要的应酬要能推辞,把时间用来做人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拒绝当中有两张王牌很好用,一张是父母。当朋友要找你去喝酒或吃宵夜,这会耗时又伤身。这时你只要告诉他:“我已经答应要到母亲那里吃饭,今天很抱歉,我不能跟你去了。”你这样一说,可能他会想,我都已经半年没有回父母家吃饭了,会把他的孝心唤醒。当你说要回去看父母,一般人不会再强迫你。第二张王牌是妻儿。假如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就告诉他:“我已经答应儿子,今天回家要讲两个德育故事给他听,对孩子要言出必行,不可妄语谎言,所以不好意思,我得回去了。”朋友就不会强迫你了。

    若他还是要强迫你,怎么办?这样的朋友确实不通情达理,而对朋友应该要懂得取舍。“君子之交淡如水”,何以淡?此淡中有真味。朋友跟朋友相交都建立在道义、情义之上,他一定能体会到你有很多本分之事要尽责任,所以绝对不会每天跟你黏腻在一起。可能晚上七、八点时,他会提醒你赶快回家吃饭,这样才有家庭气氛;赶快回去看看父母,多尽一些孝心。而“小人之交甜如蜜”,甜如蜜就好像黏在一起分不开,为何会如此亲密?因为他有目的,他可能看上你口袋里的钱,或者看上你有哪些社会关系,一旦跟你接触,他就能得到这些好处。所以,当他还未得到利益之前,他就每天陪着你,甚至到三更半夜都在所不辞。等哪一天你答应了,钱给他了,他立刻会变成另一个模样。所以,选择朋友要非常谨慎,行孝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

    孝悌是传家法宝

    我的结拜大哥对他母亲的孝行,也给下一代塑造了好榜样。他常常回家陪母亲,而他的兄弟姊妹也如是,所以家里非常热闹,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也很好。他母亲出殡的那一天,我也到灵堂行礼。我发现一件事,他们兄弟姊妹的孩子,其气质、素质都很好,不但学历高,对人的态度也很谦恭。所以,什么是传家最好的教诲?孝与悌,就是兄友弟恭。为人父母懂得以身作则,在下一代的心目中,就会树立很好的学习榜样。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父母要懂得用慈爱、智慧来教导下一代,孩子也要知道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孝道,如此能让父子这一伦发展得和谐圆满。为人能顶天立地,人格健全,除了要听父母的教诲之外,还需要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来教导,就是老师。中华文化最重视的就是孝道与师道,在古代,父母过世要守丧三年,而老师过世也要心丧三年。我们从丧礼中体会到,古人对于老师的态度非常恭敬,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母生育、养育我们,给了我们身命;老师用智慧引导我们,给了我们慧命(智慧的生命)。父母跟老师的恩德是我们一生都应当铭记的,对于父母与老师都应当孝敬奉养。

    孝心是教出来的

    有哪些善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一定要从小引导?“孝”。中国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是孝为先导,百善皆随之,孝是德之根本。孔夫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的根本,教育一定要从孝开始教,人的孝心是教出来的。

    当孩子有孝心时,行为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弟子规》说“父母呼,应勿缓”,有孝心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呼唤,就会很恭敬的听从父母的意见。对父母讲话能恭敬,此态度一旦内化,以后面对长辈讲话也会恭敬。《弟子规》说“冬则温,夏则”,有孝心的孩子懂得关怀、体恤父母,此孝心慢慢内化,就能对其他长者甚至于所有的亲人,都能做到关怀、体恤。有孝心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也会爱护,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所以,孩子的关怀心、细心是从对父母的这份孝心开始培养的。

    我们中心有个孩子感冒了,他在日记上写到:“今天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很痛苦,而是我感冒就是不孝,因为身有伤,贻亲忧。”有孝心的孩子会不会有摧残自己身体的坏习惯?不会,他会自爱自重。

    “德有伤,贻亲羞”,孩子有孝心,就会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会让父母丢脸。我从小最怕听到一句话,就是怕别人骂我:“你真没家教!”所以,什么坏事都不敢做,深怕丢父母的脸。当一个人的孝心生起,其善行自然随之,所以教孝特别重要,孝不可不教!

TOP

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谓之道

    大自然中的万物都有它遵循的正道,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有遵循的正道。我们知道太空中的星球,其运转都是遵循着固定的轨迹和规律,这就是自然之道,而自然之道是必须要遵守的。如果八大行星中的海王星说:“我不想如是运转了,我只要运转九十度。”可能某一天新闻就会报导:两颗行星相撞了。所以,星球运转有其正道,人与人的相处也是有正道可依循的,这就是伦常大道。

    五伦大道是自然法则

    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称之为伦常大道。五伦能实行的相当正常时,五伦之间就没有冲突,会和睦相处,这是人类遵循了自然的法则。而当五伦关系未遵从大自然的法则与圣贤的教诲时,五伦关系就会起冲突,产生磨擦。现前社会的五伦关系运转得如何?我们看到夫妻有冲突,父子有冲突,而且不是小冲突,父杀子、子杀父的事件,时有见闻。君臣关系又如何?现在也岌岌可危,有些地方发生员工把公司包围起来的事件。试问包围公司,他们是否得到好处?现代人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到最后都是两败俱伤。这是行事缺乏理智,缺乏圣贤教育。

    现在的兄弟关系处得好不好?父母死了都还没有入土为安,兄弟们就为了财产在争吵。朋友之间也缺乏道义、信任,使得现代人的内心不安。现在五伦关系确实是已经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所以大家要齐心协力,尽快将五伦大道扭转回到正道上,否则偏离愈久就愈难挽回。一旦不能挽回,世界就会动乱不安,人类就会互相残杀了。

    夫妇是五伦大道的根本

    五伦关系中哪一伦最重要?夫妇关系。一个家庭就好像一个社会的细胞,一个社会就好像一个器官,如果每个家庭都健康,则社会就健康。很多人说父子关系最重要,但没有夫妇岂有父子,没有父母何以会有孩子?所以,这个顺序应当是先有夫妇,而后才有父子。

    夫妻相处和乐,家庭的气氛就好,孩子在这种和乐、充满爱的家庭成长,人格会得到健全的发展。反之,父母时常打闹互骂,孩子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充满恐惧,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这种情绪随之而起,内心就会觉得很空虚,没有安全感,所以抓到东西就想控制、占有。这样的心态一旦形成,他的一生会很痛苦。

    很多在吵闹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都想早点离开家庭,早婚早嫁。嫁出去之后,问题有没有解决?没有,反而更苦恼,因为她没有具备判断对象的能力,只想到离开家就能幸福。她从这个家离开,又进入了另一个家庭,在这期间她没有具备如何当好太太、好妈妈、好媳妇的经验,因此很可能下一步走得更加艰苦。所以,夫妇关系相处得好,对孩子一生人格的成长非常重要。

    现前离婚率特别高,很多家庭已经处在不健全的状态。在此之下能否把孩子教好,这是值得我们去面对的人生情境。人生就如一盘棋,这一盘棋不好走,若你每走一步都能运筹得有声有色,这才显示出真实功夫。人生不要怕跌倒,只要肯站起来,孩子就会看到父母的诚心、勇气,自然对父母产生敬意。

    我有几位很优秀的同学,从小他们的父母就离异了,都是母亲带大的。他们的母亲不仅要工作,供养他们全部的学习所需,还要陪伴他们成长,因此他们从小对母亲充满感谢。我这几位同学的工作稳定之后,都请求母亲退休,让他们来奉养。所以,人生不怕跌倒,重要的是要勇敢站起来迈向前去,一定可以把人生的劣势转变成为一条圆满的康庄大道。我们认知夫妇关系的重要之后,就可以理解在和谐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不但亲子关系特别融洽,而且对孩子的德行和学问也会扎下深厚的根基,这样的孩子前途无量!

    记得我跟父亲相处的时候,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的父亲很严肃,但是从他对子女的付出,子女也能感觉到父亲的爱护。中国父母对于儿女的爱护,绝对不是抱一抱说“我好爱你”,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关怀、帮助儿女。

    我父亲有时晚上会带我到外面逛一逛,他骑摩托车载着我,那时我觉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人。我抱着父亲,可以感受到他的体温,而那个温度也让我的心很暖和。父亲虽然威严,但是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他的关心。

    我建议男性朋友,陪孩子不一定每天要陪一、两个小时,只要有心,每天十分钟就好。每天花十分钟为孩子讲八德故事,就是请出圣贤人来教导孩子。每天不间断地讲故事给孩子听,陪伴孩子,孩子可以很直接感觉到父母的关爱。关爱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做,父子之间会更加相亲,而孩子对父母也会有感恩之心。当孩子进入社会之后,只要遇到肯提拔他的长者,他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古代有一句名言:“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是有甚深道理的。

    身体力行才是道德之人

    我到深圳讲课时,有一个以读诵经典为主的幼儿园,他们的老师请我给小朋友讲一堂课,我选讲《弟子规》。一进到教室,我就跟小朋友们说:“来,今天老师给你们上《弟子规》。”所有的学生立刻异口同声:“老师,我们学过了也都会背了。”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小孩才六岁,对学问已经轻视了,以为会背就是会了。我接着跟小朋友说,中国字充满智慧,全世界的文字只有中国字能把人生的哲学、智慧显露出来。我们看这个“道”字,我们读诵经典就是要当一个有道德之人。这个字的右边是一个“首”,左边是一个“辶”部,这个“辶”代表要实践;“前进”的进有“辶”部,就是代表要力行。所以,有道德之人首先要能力行,能做到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

    “诸位小朋友,《弟子规》的哪一句话,你做到了?”本来孩子们的头都抬得很高,一听到这句话,马上头低下来了。《弟子规》第一句话是“父母呼,应勿缓”,做到了没有?没做到!现在的孩子七、八岁就很会跟父母顶嘴。我的朋友说:“哪要等七、八岁!四、五岁就很厉害了。”

    第一句就没做到,孩子求学的态度一开始就没有回到要力行。但其实孩子都很受教,只要你讲的让他能信服,他就能领受。当天我讲完课之后,其中有一个孩子就在日记上写道:“蔡老师今天给我们上《弟子规》。蔡老师说,《弟子规》是拿来做的,不是拿来背的。”另外有一个小女孩,听了我讲解《弟子规》中的“晨则省,昏则定”这句教导之后,第二天早上就站在父母的房门口,当她的父母一出来,她就跟父母鞠躬说:“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不好?”她的父母马上打电话到幼儿园问:“昨天发生什么事了?”这样的父母很有警觉性、敏感度,知道孩子有变化一定是学校在进行这项教育,了解之后才能跟老师密切配合,亲师合作。我们引导孩子求学问,一定要在开始就落实在生活处世待人之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