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一行三昧论 慧律法师

那么,圣人见到的是什么?见山就是山,会悟,当下就空。人家讲山,不能讲水,方便说,那是山。见到水,那是水,缘起性空,那就是水,我们不能改变它的名字,方便说,也让大家更了解。


第五点,想进入一行三昧,要坚定意志,一直行去。


如果你想进入一行三昧,行住坐卧,都是如如不动,那就要坚持、要有勇敢的心,坚定的意志的心,彻底地放下,一直坚定地做去,坚定地直行去。所以,第五点,就是要有坚定的意志,一直行去,就能够达到一行三昧。要达到一行三昧,要一直行去的意思是什么?要悟到叫“本不生”。


譬如说,杯子,有没有实在的杯子?没有啊。是不是自己生?不,是条件生。譬如说树,一棵树,是怎么生的?是自己生吗?没有,有种子。有种子能生吗?不行,要有养分,有养分就能生吗?不行,要有水分,有水分能生吗?不行,要有阳光。有阳光行不行呀?要有……这个人出生,长得很漂亮,不是自己生,也不是他生,是共同种种因缘生,分析起来就没有生。如果这样听不懂,就用师父来作比喻,你们注意听,我是慧律法师喔,现在把我的一根头发拔起来,你知道那是慧律法师吗?不知道。好,我这样讲,你还听不懂,把师父的全身剁成肉浆,拿一个细胞放在显微镜里面看,你能看到,说那是慧律法师的细胞吗?你看得出来吗?看不出来,当下就没有了,本来就不生,本来就没有慧律法师这个人,那么今天因缘生,有父母所生,所以能存在,但是万法还是空。


所有的存在,只要用大智慧去透视,一样也不存在了。一样事也不存在,所以不要把自己弄得烦恼。所以,第一个坚持万法本空,本来就是不生,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一个人已经转入了一行三昧的时候,一了百了,因为他悟到了清净的自性的时候,他所过的日子是什么?天下太平。我们晓不晓得释迦牟尼佛所过的日子跟我们过的日子不一样?他同样一个人,过我们过的日子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今天过的什么日子?癌症!我恐惧了,我生病,我恐惧了,破产了,我恐惧了,佛陀没有。


有一次,迦俐陀夷及几个徒弟在树木旁边玩这个火,旁边有一个讲堂,很大的讲堂,释迦牟尼佛讲经的讲堂,他们就在树下,冬天烤这个火。结果突然有一条毒蛇跑出来了,大家都吓得散掉了,这个火不小心点着讲堂了,释迦牟尼佛讲经的讲堂,哇,整个讲堂都烧起来了。那徒弟就很怕,跪到佛前求忏悔呀,以为佛陀会惩罚啦,或怎么样子了,佛陀都没有责备,佛陀都没有责备他们。佛陀只讲了一句话,无常,一切都是无常法,以后小心一点。一个讲堂化多少辛苦的,那徒弟一把火烧掉了,那个讲堂有多高贵?化了多少钱,佛连动一个念头责备都没有,为什么?无常。这讲堂不是早坏掉就是晚坏掉,你看佛的心保持多么的平静!多么的了不起!他从来没有把众生当作敌人,赞叹他的,佛陀笑一笑,随喜功德;外道一直骂佛陀,不是今天慧律法师被诽谤,释迦牟尼佛2500年前就被诽谤得不得了了,外道一直要让他死,对不对,佛陀也是这样子微笑。何以故?万法皆如,万法不可得。赞叹不可得,毁谤不可得,讲堂不可得,那是多么平静的心态。


今天,我们讲的法最重要的怎么样?要得到一颗平静的心,了解天地万物的假相,然后千万不要起心动念,被这外物所牵,被这外在的假相所困扰。我们把生命弄错了,我们把观念弄错了,我们活得痛苦,我们活得无聊,我们一天到晚都找刺激,却不想找真理。所以,我们今天接下来,希望利益中部的众生,所以今天讲这个,很重要。


第六,想要得到一行三昧,行坐住卧,都必须与空相应。


怎么样能够与空相应呢? 性相一如,什么叫做性相一如呢?相,譬如毛巾,这个是相——毛巾,可是它的本性呢?本质是空的,因为它是缘起。虽然它是相,可是它也是空,凡所有相,都是空。不必一定拿这条毛巾,拿这个闹钟,把这只闹钟拆开来,把所有的针磨成粉末状,也不存在了,包括这个这麦克风,所以第六,叫做一如平等,要体会到平等的,就是必须在相里面透视,而与空相应,了解眼睛所看到的树、山、花、人,通通到最后都是毁灭。不必到最后,现在就可以告诉自己,现在也是空,你今天吃得再多,拉得再多而已。你总是有一天,人要离开这个世间,也不必等到离开这个世间,我们就知道,我行住坐卧、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只是幻化的。


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行住坐卧一行三昧,要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就象做梦一样不实在的,世间通通都是不实在的,要观照,世间万法都是不实在的,世间为我所用,非我所有,世间都是暂时给我们用的,都是不是我们的。第二,性识平等。清净心叫做本性,分别心叫做意识。分别心,如果当体即空,悟到当体即空,分别心就是本性,不必离开这个分别心去找本性。本性,如果迷了,变成无明,就变成分别心。分别心悟了,就是清净的自性。所以,性识平等。


迷了叫做是识,悟了叫做性,我们说,开悟就是明心见性。那么我们说,分别心很重呢,就是意识性很重,所以,性识是平等的,意思就是说,与空相应,如如不动,本性就现前,我们今天纷纷扰扰的,看这个千差万别的外相,不能悟入契入空性、不能处处契入空性,那么我们的分别心就永远地存在,我们就没有一天安宁,你绝对会活得很痛苦的,一定的,不管你拥有多少钱,生了几个儿子,一定活得很痛苦。圣人之所以可贵,乃在于他真正解脱的智慧。世间的人觉得最可贵的就是金钱呀、房地产呀,汽车、洋房、大楼呀,好吃、好住、好穿、常常出国,这些世间人觉得最可贵的,出世间修行人、法师们觉得最可贵的,就是解脱呀、就是智慧呀、就是了解真理、如如不动,就是了解净土呀、往生呀,了解这一些。


如果你了解一如平等,要好好地坚持下去,不能说粗念,粗糙的念头稍微息灭了,就认为我自己已经证到三昧了,三昧就是正定,我已经是菩萨了,我已经是佛了。错了!那可以叫做轻安,譬如说,今天来听师父开示呀,心情非常好,回到家的时候,孩子吵一吵、孩子闹一闹,我们也保持如如不动,记住,那只是暂时的,那不是真功夫,不是真正的三昧。真正地证入到三昧,他的一生一世,情绪都不会起伏。如果他的情绪起伏,那只是方便,呵斥众生,为了方便教化众生。这个众生很恶劣,没有呵斥他、没有办法教化他,那就得用硬的来,不得不,不得不,可是他内心充满了智慧。内心充满了智慧可以这样做,对不对?你没有办法,不能内心有一点点的智慧,内心有一点点的平静就大言不惭,我已经证初果阿罗汉了,我已经证二果阿罗汉,我已经证三果、我已经证四果阿罗汉了。这是很可怕的,未证言证,所以说,粗念稍除,粗糙的念头稍除,莫以为自己已经证得三昧。

TOP

我们了解这个佛法,一定要深信因果。因果就是生命的连锁性,我们要进入三昧、要了解非因非果的道理。因、缘、果,因加缘等于果,但是因——分析起来,因当体即是空,缘——分析起来,缘当体即是空,果——分析起来,果当下即是空。简单讲,因、缘、果生灭的世俗流转因果,是佛陀为了拯救那些根器比较差、比较烂的人讲因果,这个叫做随顺世俗生灭流转世俗谛,这个在圆觉经里面讲,随顺世俗,生灭流转世俗谛,如果要进入第一谛三昧,那不能在因、缘、果里面。


随便抓一个动点,抓出来去分析,譬如说,我从高雄来,是因,现在是缘,解散是果,我们来分析看看,当我从高雄出发的时候,我这色身分析起来是空,现在我们因缘具合,现在几百个大厅里里里外外都是充满着人,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分析起来也都是空,在生灭法来讲,有因有缘有果,可是在第一义谛,中道实相里面,无所谓的因,因是非因,无所谓的缘,缘就是非缘,无所所为的果,果就等于空。所以,宁可着因,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意思就是说大部分、99%都是凡夫,我们一定要相信因果,不可以乱做,让佛陀安心,至少不会坠恶道。要某些少数人根器很利的人,悟到因非因缘非缘果非果,任何一个动点都是绝对的真如,都是绝对的空性,叫做性相一如,性识平等,那么既因果又非因果,就讲到第一谛最高超的境界。


最后一个,要想达到一行三昧,最后一个,四个字:直下承担。


什么是直下承担呢?就是现大丈夫相,清净自性。我本身就是佛,从现在起,我发菩提心,从现在开始,即一切法,通通都如如不动,受到赞叹,不影响,受到攻击伤害,不影响,别人的是非,我们绝对不听,因为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报章杂志打开来,人家骂宋楚瑜,我们不要跟着骂,人家骂李登辉,我们不要跟着骂,人家骂阿扁,我们不要跟着骂。为什么,我们不要去找是跟非,不要入对跟错,你心目中要选哪个总统,在你心里面。直下承担,我就是佛,我要发菩提心,但是无菩提心相。无相,为菩提心。所以发菩提心,无菩提心可得,发而无发,无发而发,是名菩提心。无来去相,无生灭相,也没有增减相,直下承担,学佛的人要勇敢。


从现在起,我要慈悲地对待每一个众生。好,达到一行三昧的人,他时时刻刻都拥有清净的自性,他内心里面没有来去相,没有一跟多的相,没有总和别的相,没有增跟减的相。比如我已开悟,9.21大地震,亲朋好友都死了,了解是无常的,他们虽去了,我们内心里面当然会哀伤,但是告诉我们无常是早晚会降生的。如果谈更深入的、更了不起的,明天,人家拿一堆钱来给你,你也不会太高兴,也许那是zai nan。不该得到的钱财,得到了,也许那是zai nan。来,不必高兴,没有来相,万法皆空,去,也没有去相,万法皆空。譬如,你的女朋友离开你了,你的男朋友离开你了,你的丈夫离开你了,去也没有去相,也不要牢骚,也不必抱怨,为什么?迟早要离开的,只是早一点离开而已呀。男的外面有女人,这种事到处都是,所以,也不必去计较。


所以学佛,如果达到一行三昧,行坐住卧,没有来去相,什么东西,拥有很多,不快乐,没有特别,有什么东西失去,也不会难过。为什么?因为本来就没有,一跟多,一是数目,多也是数目。开悟的人,没有一跟多,大彻大悟、证悟的人,给他一块钱,功德无量,给他一百亿,跟给他一元钱,功德一样。为什么?我们诚心地供养释迦牟尼1块钱,释迦牟尼的心是绝对的空性,这1块钱,等同虚空界的功德。我布施给释迦牟尼100亿,也等同虚空,虚空是绝对平等的,一块钱,跟100亿,对圣人来讲,通通平等,没有多跟少(众鼓掌)。所以,1也是空,100亿也是空,这圣人他为什么活得这么快乐呢?他不会因钱多而快乐,也不会因钱少而痛苦得不得了,不会的,通通不会。他只知道如何发我们的爱心、如何发我们的慈悲心、我们应如何救度众生,他每天都在这个地方打转,他绝对不为钱财的多跟寡,去争得头破血流。


悟道的人,也没有所谓的增跟减,没有增加与没有减少。就象我刚开始出家,一个人。我现在建了七个道场,剃度了100个比丘,看起来庞大,那是短暂的,有一天,我死了,徒弟当然要死了,谁先死不知道啦!100年以后道场变成怎么样?这个就不是我能操纵的了,对不对?100年后也是空,所以,我拥有7 个道场,已经剃度了100个比丘,还是空。所以,没有所谓的增减相,来去相、跟一多相,那么一行三昧、行坐住卧,都能保持一个清净心,也没有众别相,种相,别相。譬如说,我是一个种相,种种的种,我这是一个色身,种还是空,分析起来是空,是骨头,是肉,别相呢,是血管、筋脉,还是空,没有种相,没有别相,没有来相,没有去相,没有一相,没有多相,没有增相,没有减相。但是记住,悟道的人,是随缘尽份,你不能说,万法皆空,你就懒惰成性。不行,今天修习佛学的人,在家的居士护持三宝,你一定要极尽全力地护持三宝。我今天是法师,我一定要全力以赴地弘扬正法,尽人力,听天命,佛教是最积极的,要学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TOP

所以,我们佛弟子虽然了解万法皆如,我们应当怎么做呢?应随缘显现我们的因缘,因缘到了,我们珍惜,随缘显现,服务众生,随缘显现,我们清净自性,随缘,我们尽心尽力地做我们该做的事情。但是记住,护持三宝,千万不能毁谤三宝,这个是很重要的!你想往生,三宝不管好坏,都不能谈!在这个戒律里面讲,宁可毁塔、毁庙、破坏佛像,宁可把佛相打掉,宁可把这个塔、道场拆了,都不能毁谤三宝。何以故?毁谤三宝会断众生的慧命。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凡是有修,我们集合来护持。你看这个法师很讨厌没有修行,我们静静地远离,一句话都不要说,静静地远离,不要一直攻击、毁谤、批评怎么样,这个不得了,这个罪很重,这个比杀八万四千父母的罪更重。要亲近三宝,这个一定要牢牢地记住,不能毁谤三宝,毁谤三宝你就完了。


最后一个就是直下承当。直下承当,就是善用功的人表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哪一个时间因缘交汇点,事件就显现,无相可得,就是进入绝对的空性状态。譬如,今天我在这里讲经说法,我没有想到,过年,我来收多少红包,我一点念头都不能有。如果我要收多少红包,那可完了!如果你没有车子,我借给你,还送你回去。肯听法就已经很不简单了,所以擅于用功的人是直下承当的。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清净自性,每一个人都是佛,每一个人都是佛,将来大家都会成就,只是我们的智慧不会运用而已,修行了几十年烦恼还一直在,所以,你们今天听到师父这样的开示,实在是三生有幸(众鼓掌)!为什么呢?因为师父在讲无上的大法,无上的不生不灭的究竟法。这样我们就懂得用功了。这样,如果我们能懂得一行三昧,我们修行一日千里,而别人是着相而求,什么是着相而求?很用功,每天弥陀经“如是我闻……”刚念完经,又生气发火了。所以,修行着相了很糟糕。大修行人,七分看内在,三分看外在。三分看外面,慈悲眼,七分看内在,检讨自己,自己是凡夫。所以,修行人,七分看自己,三分随缘让众生喜悦,因为是凡夫。如果是圣人,睁大眼睛,看看众生哪里有缺点,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要纠正他。所以,修行是检讨自己,要了解空义的道理(鼓掌)。


OK,今天这个演讲稿,本来是要在美国的洛杉矶讲的,但是,美国的洛杉机,他们说:师父这个太深了。他们听不懂,他们没有基础,不是象我们台湾学佛已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你看看大家,脸都是菩萨脸呢,都是仙风道骨,为什么?学佛已经学得很久了,又看很多脸都快往生了(笑着说),表示学佛学得很久了。所以空性的法,要在这里发展。诸位如果满意的话那就鼓掌,下课。(众鼓掌!)

TOP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什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如果我们一切的修行,无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念佛、持咒,若是不能汇入不生不灭的本性,那么都还是生灭的对立法。由于无始以来无明的作用,导致众生对外境,总是存在着能所的观念,产生主客二元的对立。除非是究竟了悟,体证绝待的法界、清净的法身。否则,如果能所仍不能断除,一再的透过无明的妄想分别,经由色心二法的主客对立,用生灭的意识心来修行,它仍然会产生妄想执著,六根、六尘、六识虚妄和合,变现了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世界,以及沉沦其中的六道有情。

有人会觉得修行总是起起落落,提不起力量,就想再去找另一个道场。再不然就是念佛没有受用,觉得没有意思,就想:干脆换一个法门来修。

这种种的想法,都是把自己的觉性设定在某种环境与某些条件之下,然后希望去追求、去获得;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众生的无明,就是一直不断地向外执取某些东西,向外追求安慰,要求别人同情,而不知我们的本性是放下取舍分别,放下爱恨恩怨,本性自然就显现出来。

佛法谈的是不生不灭、反观自照的觉性,清净无染的本心。然而,众生就是放不下,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观照都是我们的觉性,时时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只要于一切境界能不执著、无所住、无念、不分别,以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回光返照,这就是完成了佛道。

修行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刻意有求的精进不懈,希望尽快获致禅定和开悟。第二种态度是修行本无所得,安分守己,亦无所求。你愈努力地想求开悟,智慧反而不能生起,因为智慧不会从欲望中产生单纯地存在著,放下观照,顺其自然。就在眼前,就在当下;一切本自现前。智慧是心的自然状态。

不说人闲话,是一种厚道。

忙中对人不冷淡,累时对人不厌烦

怨可不计,仇可不报,恩不能忘。

别人就是另一个‘我’,为别人设想就是为自己著想。

伤人一刀,身上留痕;伤人一言,心上留痕。

记人好处,能忘恨;记人坏处,会生怨。爱心生?百恨消;邪念动,万恶来。

一句刺人的话,能使人终身心痛;一句感人的话,能使人一生难忘。

成功,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成就。要成大事,应先做好小事。

自己本身的身、口、意先不清净,才会讨厌别人。

一个人好不好,要看他的行为;学问不代表什么,心清净才是重要的;心清净的人每一句话,都是单纯而无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