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何亲见缘起与涅盘

如何亲见缘起与涅盘


在亲见四圣谛的第三项——灭圣谛之前,你不单只需要知见到第一项苦圣谛,而且也需要知见到第二项圣谛——苦集圣谛。因此,我们先了解如何亲见集圣谛。



佛陀在《增支部.立处经》里说:“诸比丘,什么是苦集圣谛?缘于无明,行生起;缘于行,识生起;缘于识,名色生起;缘于名色,六处生起;缘于六处,触生起;



缘于触,受生起;缘于受,爱生起;缘于爱,取生起;缘于取,有生起;缘于有,生生起;缘于生,老、死、愁、悲、苦、恼、忧生起。这就是整个苦蕴的集起。”



以上十二个缘起支组成缘起轮转,这教法解释名色法,如何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里互相成为因缘。佛陀视缘起为其关键性的重要教法之一,没有它便不可能正确地了知四圣谛。



所谓:“见缘起者见法,见法者见缘起。”透过采用一种以缘起为原则的禅修法来修行,你便能够分析名色法的因果关系。这种分析法并非神通的成就,而是在之前,分析究竟名色法所产生的观智的成果。



配合深厚而坚强的定力,佛法观智能知见到每一个缘起支,以及知见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分析让你准确地了知,整个苦蕴,如何是、以及为什么是无明与贪爱无可避免的结果。



在开始修行缘起时,你选择一个刚刚过去的时刻,以便分析自己的过去名色法。以这个作为起点,你往过去追查种种因缘环节,直到未出生前,乃至投生时的第一个心识。



透过修行止禅所培育的定力,你将能够继续往过去世观察,观察到你前世临终时的心。这时候,你会清楚地见到,你这一世会投生为人,是因为过去业在前世临终时成熟所结成的果报。



以同样的方法,你能够观到导致你前世投生,以及再前一世投生的因缘。以同样的方法,尽量观察你所能够观到的过去世。



当你继续这样修行时,某些比较显著的因果关系会显现出来。你将会见到:你过去世造作的业,如何受到无明与爱的驱使,而在今世体验到了果报。或者于今世造的业,会在你的下一世及更远的未来世产生果报。



你将会见到:善的意业、语业、身业,只能够产生出善报。不善的意业、语业、身业,只能够产生出不善报。



你将会见到:某个业的业力,如何潜存许多世、甚至许多大劫,直到它最终产生了它的善报或不善报。



现在,你已经能够明白,避免造作不善业能防止未来的痛苦,以及造作善业能导致投生善道,甚至投生到更高的生命界。



然而,即使持守完美的戒律一千世,造作无数的善业,以及培育各种禅那,仅只是这样并不足以灭除苦的根源——无明与贪爱。唯有智慧,才有力量做到这一点。



若要培育智慧,你就必须修行佛法观禅。当你的观禅完全成熟时,你就会证悟初果乃至阿罗汉果。那时候,你所有的身行、语行、意行,都将变得完全清净,不再产生出任何新的业。



这项成就导致死亡时五蕴灭尽无余,解脱了生死轮回,灭尽了一切苦!所以佛陀说:“诸比丘,什么是苦灭圣谛?缘于无明灭尽,行灭尽;缘于行灭尽,识灭尽;缘于识灭尽,名色灭尽;缘于名色灭尽,六处灭尽;



缘于六处灭尽,触灭尽;缘于触灭尽,受灭尽;缘于受灭尽,爱灭尽;缘于爱灭尽,取灭尽;缘于取灭尽,有灭尽;缘于有灭尽,生灭尽;缘于生灭尽,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尽。这就是整个苦蕴的灭尽。”



在还未证悟阿罗汉道果之前,你都可以透过分析名色法,追溯未来世,知见未来无明灭尽,乃至你的般涅槃时刻。这种知见,是透过运用和观照过去世相同的方法,来观照未来世所成就的。



你应该继续观照未来世,直到知见身心五蕴灭尽无余。根据你在修行止观禅时,所造下的各种善因缘,你那未来的般涅槃可能会在今世发生,或者在下一世发生,或在其中一个未来世发生。



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分析过去世与未来世。你已经明白到,名色法只是过去世因的果报,而本身又会成为未来世果报的因。



你明白到,除了这些种种的因果之外,并没有所谓的人或有情。在清净了心对过去世与未来世的真实性,及业力运作的疑惑之后,你可以进而转修下一层次的清净,继续修行观禅。



观禅的正式修行,始于观照四十九种类别的行法之无常、苦、无我三相:名色,五蕴,十二缘起支,六内处与六外处,六根、六尘、六识。



在《相应部.泡沫譬喻经》里,佛陀解释应该如何观照五蕴:“同样地,诸比丘,无论是哪一种色蕴…无论是哪一种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无论是过去、未来或现在的,内在或外在的,粗或细的,低劣或殊胜的,远或近的,比丘应观照它、思惟它、细心地审查它。”



这是你在修行观禅‘细心地审查’每一种类别的行法时,所应该采取的标准。举例而言,在审查名色这两种类别时,你不单只是观照你现在世的名色法,而是也应观照过去世与未来世的名色法,而且把观照的范围扩大到无边世界。



彻照所有的四十九种类别之后,你将会清楚地知见到,一切名色法连同它们的种种因缘,都是无常、苦、无我的。这时候,你便会明白佛陀说这三相是‘稳固的缘、不变的事实、定律’的含义。



在这个阶段,当你运用这些方法时,你的观智将变得更加强大,这时候十种观之染(随烦恼)可能会生起。这十种污染是:光明、智、喜、轻安、乐、胜解、策励、现起(念)、舍、欲(执着)。



除了欲之外,这些境界本身并非污染。然而,当它们生起时,禅修者可能会想:“这样强烈的光明…殊胜的智慧…无比的喜…乐…轻安等,之前不曾在我的身上生起。现在,我肯定已经达到道,达到果(涅槃)。”于是,他取非道为正道,非果为果。



如果这发生在你身上,你的禅修进展将会中断,你将会‘舍弃基本的业处,只是坐着享受光明、智、喜、轻安等。”



这时候,有经验的禅修导师,能够给与你帮助,在污染生起时指出它们,鼓励你观照它们为无常、苦、无我,来克服这些执着。



当你已经把心,从这十种观之染中,净化出来之后,这称为‘道非道智见清净’。所以说:“由光明、智、喜、轻安等组成的这些境界非道,而解脱污染、坚守行道的观智,才是道。”



你必须继续努力,次第地培育十六种观智,以便知见到涅槃。前三个观智在你之前的止观禅修里已经培育了,你的心已经受到这三个观智的净化。



现在,你应该能够培育以下八种观智:生灭智,坏灭智,怖畏智,过患智,厌离智,欲解脱智,审察智,行舍智。



这八种观智的第一个,即是生灭随观智,事实上包含了两个观智:因缘生灭智与刹那生灭智。因缘生灭智,是依靠之前所修的缘起法来培育。刹那生灭智,则依靠之前对名色法的分析来培育。



在修行时,你应该再次把诸行法分成各种类别,然后根据适当的观照法,因缘生灭或刹那生灭来观照每一个类别。就跟之前一样,必须观照现在、过去与未来,并且把观照的范围,扩大到无边世界。



成就了生灭智,下一步是进修坏灭智。在培育这个观智时,你不去注意诸行法的生起,而只是注意诸行法的刹那坏灭。



一旦熟练于这项修行,你不再见到女人、男人、动物或任何可以称为有情的东西。你甚至见不到色聚,而只是见到持续不断坏灭的究竟名色法。



当你的修行提升,经历了接下来的每一个观智,你对有为法的苦性与怖畏性,会逐渐地了解与成熟。你会对生死轮回产生厌离感及想要解脱它,心也会转向无为界——涅槃。



在这个时候,你的任务便是培育最后五个观智,其巅峰便是亲自知见涅槃。这五个观智是:随顺智,种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



即使你第一次体验这五个观智只是一秒钟的时间,你的生命也都已经完全改变了。在无数轮回世里缠住你的疑问与迷惑,在一刹那间都消失了。把你束缚于黑暗、痛苦之界的枷锁突然间被解除了,你会体验到从未经历过的自在与喜悦。



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而只是每个禅修者必须经历,以达到终极目标阿罗汉果的四个层次的第一个层次。在这四个层次的每一个层次,你对四圣谛的了知将越来越清晰,渐次地驱除在许多世里,把你困在轮回黑暗中的无明。



佛陀根据所断除的烦恼和最多还会有多少个来世,才会达到最终的解脱,来说明七清净的次第。他称这些烦恼为‘结’,因为它们把众生绑在‘有轮’。



一共有十种结,各别在某个证悟层次被断除。五下分结:身见、疑、戒禁取见、欲贪、嗔恨。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我慢、掉举、无明。



从无始轮回以来,这十种结都是你的主人。当你成就每一个层次的证悟时,跟该层次相关的结便会被断除,使得你解脱了那些烦恼。



每一个证悟层次的经历,基本上是一样的:一、随顺智为禅修者,在接下来的种姓智和道智这两个刹那里的转变做好准备。



二、种姓智是从凡夫变成圣者的转折点,这是第一个取涅槃为目标的观智。



三、道智在禅修者的心,安止于无为界涅槃时生起。其力量犹如打雷,道智‘刺穿及爆破以前不曾刺穿及爆破的贪嗔痴。’结,便是在这刹那被断除。



四、果智生起为道智的直接果报,这时候禅修者体验该道智所达到的解脱程度,享受出世间安止定的寂乐。



正如一桶水在灭了火之后,还能够令到余烬冷却;同样地,果智透过令心宁静轻安,而完成了断除结的任务。



五、在果智结束,有分心生起之后,省察智接着会生起。此时,禅修者省察五件事:(1)道、(2)果、(3)涅槃、(4)已断除的结、(5)还未断除的结。这是证悟过程的概述。



证悟过程的四个层次如下:一、须陀洹(入流)道果:在这个层次,三个最粗的结完全被断除,即身见、疑、戒禁取见。身见被断除即邪见被断除。



断除了戒禁取见,须陀洹圣者明白这样的修行不能达到净化,能够达到净化的是八圣道。断除了疑,他对佛、法、僧拥有不可动摇的信心。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再投生到四恶道里,也不可能造作任何能导致这类投生的恶业。



举例而言,须陀洹圣者不可能故意杀生、偷盗或说谎。已经达到这个层次的证悟的人,最多再有七世轮回,便会证得最终的解脱。



二、斯陀含(一还)道果:在这个层次,欲欲和嗔恨这两个结被大幅度地减弱,但还没有完全断除。已经达到这个层次的证悟的人,在证悟最终的解脱之前,最多只会再投生到人间一次。



三、阿那含(不来)道果:在这个层次,欲欲和嗔恨这两个结被完全断除。已经达到这个层次的证悟的人,不会再受到五下分结束缚于欲界。



断除了欲欲,阿那含圣者心中不会再对五欲的对象生起贪爱。断除了嗔恨,他不会再生气或有任何恐惧的反应。这样的人将会投生到色界梵天,在那里证悟最终的涅槃,不再回来人间。



四、阿罗汉道果:在这个层次,剩余的五上分结也完全被断除,即色贪、无色贪、我慢、掉举、无明。彻底断除了十结,阿罗汉达到完全清净,不再受束缚于三十一界,从残余的无明与贪爱中净化出来。



透过证悟阿罗汉果,缘起轮已经结束。对于这样的人:“生已灭尽,梵行已立,应做已做,不受后有。”若说有某项成就能体现四圣谛的要义,那肯定便是证悟阿罗汉道果。



事实上,佛陀在四十五年当中所教导的一切,都是朝向这唯一的目标:“诸比丘!梵行的利益并非利养、恭敬和名誉,也不是戒的成就,也不是定的成就,也不是智见。此梵行的目标是不动摇的心解脱。”



在证悟阿罗汉道果后,佛陀说了这些欣喜的话:“在生死轮回当中,我寻找了许多世,却找不到造屋者。一再投生的确苦,见到你了造屋者!你已不能再建屋,你所有的椽已断,你的横梁已粉碎。我心已证无为法,已经达到爱的灭尽。”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