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历代噶玛巴大宝法王的心要口诀

历代噶玛巴大宝法王的心要口诀

历代噶玛巴大宝法王的心要口诀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心要口诀: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就算有口诀还不够,修持才是最重要的。总归而言,当临终时睡在自己的卧铺,吞下最后一口饭,亲友们围绕身旁,呼吸或长或短的喘着气时,要能作到由光明走向光明,从喜乐走向喜乐,让本尊空行前来迎接。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巴心要口诀:
  有怎么样的弟子,就会有怎么样的上师阿阇黎,无边十方国土哪里有各种具缘的弟子,上师就会生往那里,由于获得生死自在的上师阿阇黎,对于各种弟子来说,是不可能没有意义的,所以,直至未来的边际,上师会不断地为弟子而来,因为上师的心,即是金刚总持的心。



  第四世噶玛巴若佩多杰巴心要口诀:
  见地,就是显相与空性无二无别;
  修持,就是无漏的法身;行持,就是无碍的本智;三昧耶,就是清净无垢;果位,就是自心即佛。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巴心要口诀:
  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着自己的心,当你看着自心的时候,看不到任何能见的相,所谓的见地呢,就是了解真的没有“能修”和“所修”。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巴心要口诀:
  如果一个弟子,对他所皈依的具德上师生起了想解脱轮回的真实信心,那么,即使有人毁谤这位上师,他是不会生起贪着或瞋恨的。如果有这样之心生起,表示他并没有真实的信心。
  因此,一旦生起“依靠法与上师,就能得到解脱”的信心,即使遇到让自己和他人生起烦恼的因缘,自他烦恼只会完全平息,除此之外,再不会有其它情况。
  能直接利益到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间接的利益众生,不伤害众生,而尽力去说法、思法、修法、集众、立寺、建塔、塑像等,如此造福积德的一切思想与行动,将成为大菩提的因。若是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或者就算有,但行为上却做出会伤害众生的闻思修与积聚福德的一切相似法,不会成为成佛的因,因此,需要善巧的放下。


  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巴心要口诀:
  虔诚地顶礼一位菩萨,即是顶礼一切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诸佛菩萨为了随类调伏众生,而不定地示现带有各乘法教的化身,但事实上,法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果只有一个。因此,你听闻菩萨名号的信心而生的善果,与见到佛色身的福德而生的善果是相同的。


  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多杰巴心要口诀:
  在执着万事万物是恒常的无明轮回中,我们一直陷于“我的”、“你的”的纷争里,到了判定善恶的牢狱时,自作的一切,肯定成熟到自己头上。因此,一切如母有情啊!因果的分别,不要颠倒。


  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
  当我们的心调柔寂静,才契合佛法的根本;当我们听到一句法,能让自己调柔寂静,才有利益。大乘而言,不但要不伤害,还要调柔寂静,才能饶益众生,才不浪费“菩萨”的名称。
  大悲心是两面的镜子,一面是出离心,一面是大悲心:想到自己痛苦的时候是出离心,想到他人的痛苦时是大悲心。透过自身的苦,了知其它众生的苦,只想自利、解脱自己的“中士道”,就可以转化提升为自利利他的“上士道”了。
  灌顶,只是一个开始,让你的心得到加持,接下来修行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让自己的心成熟,才会生起证觉。
  有没有福气,要看是否给予奉献。是不是消福,在于总是索取贪得。
  顶礼,并非只是礼拜佛陀个人,而是敬礼佛陀的功德。因此顶礼真正的意义是,礼敬一切功德美善。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22 22:50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