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菩萨不看皈依证、戒牒只看修行

佛菩萨不看皈依证、戒牒只看修行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这个行业虽然辛苦,在现在这个社会里头比什么都辛苦,为什么?人家不认识圣贤,不认识还罢了,还糟蹋圣贤,说圣贤是迷信,反对圣贤。所以我们的生活就非常痛苦,痛苦里头有乐,这个乐是人家不知道的,这里头有乐。乐是我们自己能够锲而不舍,境界年年都提升。境界的提升,诸位常常听经的人懂得,我年年讲的不一样,这是境界提升。不是我保留,我没有东西保留,我知道的全都说出来了,年年不一样,从来没有保留过。所以要认识菩萨的事业。佛的事业就是教学,除了教学之外,他什么都不搞,终身教学,纯粹的教学。佛门里头没有组织、没有团体,确确实实它是个学校,不像其它宗教有组织,佛教没有组织。而且佛教只管教学,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可不管这个事情,所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只是跟大家上课讲学、解答疑问,用什么方法来修行是你个人自己的事情,你修行遇到困难,遇到障碍,你提出来,佛给你讲解,真正听懂、听明白了,就晓得怎么个修法。
  
  修行两个字这个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包括身口意,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造作叫身体的行为,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也是要懂。所以修行在哪里修?生活上修,工作当中去修,待人接物之处去修,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了过失就把它修正过来。善恶的标准是经典,分开来说,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标准,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的标准,你没有标准怎么个修法?这些不能不懂得。寺院庵堂大众在一块熏修定的一些规矩,那叫礼仪,那叫秩序。大家在一起有秩序、有礼节,不乱,整齐、庄严、清净,这跟舞台表演一样,让社会大众看到了,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是这个意思。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所以佛法才讲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是表演,对社会大众的,那叫仪规;真正修行是起心动念,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叫真修行,不离菩萨业。今天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叫菩萨业,可是有很多在家人受菩萨戒了,受了菩萨戒不知道什么叫菩萨业,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假菩萨有名无实。真正修菩萨业的,没有受菩萨戒,诸佛如来承认他是菩萨,龙天善神承认他是菩萨;世间人不承认,世间人认假不认真,你受个戒,拿了戒牒,你受菩萨戒,你是菩萨,他真认真,其它都不认识。所以真正诸佛菩萨天龙善神,他认真不认假,那个戒牒不算数,那皈依证也不算数,你得要搞真的,不能搞假的。

没有根则大乘经论四书五经是知识不是智慧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普贤行愿品》曰: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经上举了七个例子,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这七句非常重要,佛法的兴衰,我们自己学佛能不能有成就,这七句可以说包括尽了。如果我们能做到,那就是真实成就自己修学的功德,也真正是报佛恩,正法必定久住。如果这七句有名无实,那我们自己就在造罪业,不能往生,果报肯定在三途,佛法必然是渐渐衰灭。所以关系太大了,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多说几句。如说修行要从头来起,当中是插不进来的,《十善业道》是佛说的,这是入门,初学必修的功课。现代学佛人疏忽了,没有从这修,这一条是净业三福的第一条,十善业道。第一条里面四句话,第一句是孝养父母,第二句是奉事师长,第三句是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这四句我们疏忽了。所以学佛学了几十年,功夫不得力。冷静认真的去反省,我们每一天是在造罪业,不是在学佛。你要不认真反省不知道,以为自己还修得不错。
  
  为什么十善业道做不到?前面三句没做到,头一个孝养父母没做到,不孝,第二个奉事师长也没有做到,中国谚语所谓尊师重道没做到。为什么不敬老师?对道不重视,因为不敬老师,当然就不重视你所学的道,如果对所学的非常重视,你自然就尊重老师,老师指导你。如何落实孝亲尊师?这个是要做的,给诸位说,都在《弟子规》里头。能够把《弟子规》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就有了根。这个根是什么根?世间法成圣成贤的根,出世间法成佛成菩萨的根,你有了,你才会成就。如果没有这个根,怎么成就法?我们今天修学,根不要了,要好看的。花果很好看,这个大乘经论是花果,四书五经是花果,好看,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根。有根,这些东西都是智慧,没有根,这些东西都是知识,知识跟智能完全不相同的。知识解决问题是有局限的,而且有后遗症;智慧没有,智慧是圆满的,解决问题决定没有后遗症。西方极乐世界是智能,我们今天的社会是知识,这个是佛弟子要认识得清楚,世间人搞不清楚,学大乘的人很清楚。
  
  《弟子规》、《十善业》,你说不学能行吗?一定要认真的去学!「父母呼,应勿缓」,这头一句,父母叫你,赶快答应,引申任何人叫你都要赶快答应,这是用父母来代表,为什么?这是礼貌,这是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开端,这个关系是善是不善,开端是最重要。人与人见面首先打招呼,他有亲切之感,陌生人也会变成亲人,这个世界才有和谐,才不会有冲突、不会有猜疑,你说这句话多重要。大乘菩萨戒经里面佛给我们说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从这几句话里头就能体会到,佛陀是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一切众生。佛是什么样的人?佛是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纯净纯善,没有丝毫缺陷的人,这个人的心态我们应当学习,我们的心态跟他本来是一样,迷了,迷失了。所以佛菩萨的心态是正常的心态,我们今天心态是反常的心态,是错误的心态,我们不从这里学、不从这里扎根那怎么行?
  
  净宗同学,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缘起里面就提出五个科目,我们日常生活必须要学习的,要把它做到。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根就是《弟子规》,我们如果把《弟子规》疏忽了,净业三福就等于零,你就学不到,你才晓得这个东西多重要。要是不要儒跟道这两样东西,那就学小乘,小乘太多了,不好学。《弟子规》是儒家的这些大德,把儒家扎根教育搜集在一起,也是集大成,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一千零八十个字。儒家扎根的教育,完全是人道。《感应篇》里面就扩大,不但有人道有天道,《十善业》里头有佛道,所以净业三福第一福,儒释道三个根都在里头。不从这里下手,所以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修得很不错,到临命终时依旧搞轮回不得往生,你的怨恨心就生起来,我修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能到极乐世界去?自以为是。佛菩萨把标准摆在你面前,看看条条不及格,你没话好说。佛菩萨不会做这个事情,阎罗王会干这个事情,会把这个东西摆在面前给你看,你服不服?阎罗王有,不是假的,哪里来的?你自己的业力变现出来的,所以他不是假的,你的不善业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下面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话。「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这个吾就是阿弥陀佛。「从此二句」,一直到这一段的末尾「必成如是剎」,「皆本师释尊转述阿弥陀如来所演畅之法音」,阿弥陀佛所说的话。「正士即菩萨,如本经中十六正士」,我们这个经一开端,出家菩萨众只说了三位,接着就是「贤护等十六正士」,十六位。这十六位菩萨是在家菩萨,而且都是在家等觉菩萨,他们的地位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是平等的。不是在家人不能成就,在家人能成就。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也是两尊佛同时出现。大家只知道释迦牟尼,那是示现出家,还有个在家佛,维摩居士,维摩居士是示现在家身分的佛。你看释迦佛的这些弟子,目犍连、舍利弗,这些人听维摩居士讲经,见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这个跟见释迦牟尼佛的礼节完全相同。所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了,不能说一出家就贡高我慢,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在家人一定要拜我,错了。佛门是师道,老师第一大,哪个人在台上讲经他是老师。即使是在家的女居士在台上讲经,我们出家比丘要不要给她顶礼?要。她代佛说法,不能说她是在家人,又是女众。她不上台讲话可以,上台讲话的时候就不可以,你一定要敬礼。所以,上台讲话的人也要客气,怕是什么?怕不敢当,所以把自己讲经台前面放个小佛像,你拜是拜佛。这是善巧方便,这也是对的。真正大德,证了果的,那个没有话说,你真比不上他。所以佛法是真正的平等法,最注重的是德行、修证,其它都在其次。正士,菩萨的通称。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7-1 16:31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所以看到普贤菩萨这个弘愿,我们一定要记住,供养当中确实法供养是第一。大千世界七宝的供养,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那个功德大,所以法供养不可思议。普贤菩萨举出几个例子,这几个例子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如说修行」,经上教给我们的,我们统统能做到,这就是供养。我们能够把《无量寿经》所讲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无量寿经》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这是我们真正供养阿弥陀佛,真正供养释迦牟尼佛,真正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真供养。你没有做到,那是假的。「利益众生供养」,最重要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完全为众生,不为自己。这桩事情难,可是你要想真的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非这么做不可。你起心动念还有自己、还有名利在里面,极乐世界去不了,佛念得再好,你的善根福德有欠缺。《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放下,贪瞋痴慢疑没放下,你怎么能往生?带业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没有遇到这个法门之前,这个业可以带;遇到这个法门之后,天天还干这个不行,这带不去了。现在我就改过来了,从前的旧业可以带去,没有问题;现在天天干,这个不行,这个带不去的,所以这些道理要懂。这个几句经文一定要牢牢的记住,时时刻刻勉励自己得真干才行。
  
  利益当中最大的利益是帮助众生觉悟,用我们现前的话说,帮助众生认识极乐世界,帮助众生认识阿弥陀佛,这个太重要了。他真有认识,他信心就建立,他不怀疑,他也就真的能放下,功夫全在他放下多少;没有放下,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他放下多少,从这里看到他的信心、愿心有几分,这个东西骗不了人。最重要是不要骗自己,骗人有过失,骗自己的过失比骗人要加重十倍都不止。人不可以自欺,自欺,佛菩萨最忌讳的,人不可以自欺。欺别人是过,欺自己是罪,那是什么?愚痴蒙昧,他才造这种罪业。帮助别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出来讲经。讲经我不会讲,你一发心就会,为什么?佛菩萨加持你。你不发心,佛菩萨不会加持你;你一发心就会了,佛菩萨加的,真的不是假的。每个讲经的人都有这个经验,不论是出家、在家,我三个老师,两个是在家的,只有章嘉大师是出家的。李老居士告诉我,讲经天天要准备,可是准备那些东西,上了讲台统统用不上,不知道智慧从哪里来的。不但是他,许许多多讲经的法师都有这个现象,我自己本身也是如此。讲了五十三年,你要问我讲些什么东西,我完全不知道,好在现在有录音、录像,我要不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讲些什么,自己所预备的跟在台上讲的不一样。预备确实是自利,上台讲是利他,在讲台上决定得三宝加持,这是大好事。现在佛经没人讲了,只要你肯发心,佛菩萨就加持你、就保佑你,所以一定要发心。有人比我讲得更好,我就向他磕头礼拜,把座位就让给他,我在下面洗耳恭听,做影响众,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念头。这个样子做法,佛法才能够兴旺,把嫉妒、障碍一扫干净。所以佛弟子时时刻刻要想到,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就对了。
  
  除这个之外,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个好样子,印经流通法宝。印光大师,四众的供养,他没有做别的事情,就一桩事情,印经。他的供养多,所以他搞个印刷厂叫弘化社,在苏州报国寺,自己印,自己出版。很多书都是自己作序文、自己校对,怕有错字,所以弘化社的本子可以说是近代的善本书。什么叫善本?里头很少错字,校对很精确,印得很清楚,纸张好,装订好,让人看到生欢喜心,这是善本。他老人家做到了,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他的。所以不要把钱去盖庙,盖庙是什么?那钱都埋在地上。庙盖大了,很多人想来争、想来抢,你不叫造业吗?印书好,他要我都给他了,我本来就是送人的,我送、他送不都一样吗?所以印祖交代我们后人建道场建小茅蓬,大家在一起共修的,不要超过二十个人。这样小小的一个小地方,费用很有限,二、三个护法就够了,不要去求人,安心办道。讲经十几、二十个人听,够了,不少人了,天天在一块修学,将来这二十个人个个往生,个个成佛,无比殊胜的道场,愈简单愈好。我在香港,这次的缘不错,有位居士要买一栋大楼供养我,给我做道场,可以住二十个人,符合印光大师的标准。可是我跟他讲得很清楚:我有使用权,你有所有权,所有权是你的,就是借给我用。省事,不要所有,借用,这个房子有什么破损修理,你修,与我不相干。里面所有一切费用开销,你拿,水电什么你拿,我不管,我只使用这个场所,天天在这个地方念佛、讲经就好,大家在这学习。
  
  我们不用了,你统统拿回去,大家都不争了,这个道场是有主的,争不到,人家有所有权,我们很省心省事,这个行。他送给我,我不要,为什么?那开销很大,我到哪里去找钱?那个事情可不能干,那对我们自己损失太大了。纵然有十方供养,十方供养钱花在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罪过,道场没有真正成就人,怎么交代?这个道场真的有几个人成佛,行,那供佛、供养菩萨;要没有真正修行人,消化不了,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祖师大德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你就知道佛门的钱多重。十方善信把钱给你,是希望你给他修福修慧,你是不是真的给他修福慧?如果不是真的,将来统统要还债。因果里头讲得透彻,欠命的要还命,欠债要还钱,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相信,所以不敢乱要人一分钱。一般人不明了这个道理,看到这些钱财就生欢喜心,错了,这个东西是叫你下地狱的。凡是拿着佛法求名求利,后头的结果都不好。我过去讲经也提到过,宁愿出去做叫化子讨饭,人家给你的,他是布施,不希望你报答的。佛门的供养他是求福求慧,这碗饭在世间各行各业里是最难吃的一碗饭,不好吃。所以有些年轻人想出家,胆子真大,出家不能成佛的时候就下地狱,自己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做个好出家人,三宝加持,那真是修大功德,积功累德没有比佛门更殊胜的。
  
  所以「利益众生」,这四个字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刻刻要真干,不能搞假的。决定不能拿着佛的招牌去骗人,每一分钱都要用得妥当。我这一生当中,只有我们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我能信得过他们。每天人家捐钱的收入、支出跟银行,随时你去查帐都能对得起来,这是不能够随便错用一分钱,简丰文居士做到了。基金会虽然做得很辛苦,但是每个人法喜充满,果报殊胜!果报不在这一生,来生的果报殊胜,如果不求往生,来生在天上人间是大富大贵。真的替三宝服务,为佛菩萨做事、为一切众生做事,这就对了。「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是代佛摄受,佛摄受一丝毫勉强没有。现在一般宗教讲拉信徒,佛拉不拉信徒?没有,佛谦虚,真正的讲,佛是谦卑,绝没有傲慢的习气。当年在世讲经教学,标志是幡幢,悬挂在树上、在树顶上,那就是标志。也就像广告一样挂上去,有人看到了,知道这个地方佛今天讲经,喜欢来听了,自动来的,不是到外头劝的。所以,幡幢宝盖供养是什么意思?就是传递信息,扁的叫幡,圆形的叫幢。譬如讲《无量寿经》,上面写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像个幡一样,这个挂在上面,今天这是讲这个经,人家一看,讲《无量寿经》,喜欢听《无量寿经》他就来了。不宣传、不拉人,都是你自动的。我这活动不能不告诉你,告诉你,你欢喜就来,你不欢喜,一点勉强都没有,这是正确的,不去劝人。
  
  所以从前道场都是这样的,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也是这样的,所以寺庙都有旗杆,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就是挂这些信号,讲什么经,幡上写上经的经题。人家一看,今天有《金刚经》,喜欢《金刚经》他就来了,都是自动来的,而且都是免费的。这里面有不少信徒,有茶水供养,他们自己带着茶叶、带着茶壶,提着来的时候供养大家茶水,这来修福。都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这个里头绝对没有名闻利养。佛法要兴,还得要走老路子,不走老路是不可以的。今天盖了许多这个道场富丽堂皇,这些道场不能修行,为什么?都变成观光旅游的重点。那个地方可以做佛教博物馆,不可以修行,修行还是住茅蓬。茅蓬最好自己盖,古时候住茅蓬,出家人都自己盖,砍几棵树割一点茅草盖在上面,都是自己做。百丈大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那就是出家人自己搞农耕,吃的东西自己种,有个一亩、两亩地就够了。如果有个道场不超过二十个人,大概五亩地就可以,这个生活就不成问题,种点粮食、种点蔬菜自给自足。要从这样子佛法才能够复兴,这个道心才能够建立,出家没有道心他就造孽,要有道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