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圆满开示
★情爱纠葛,苦多乐少
我们这几天在打佛七,大家可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很多事,报上刊载的事,有时也能启发我们,对修行亦颇有助益。日前,据报载,有一个调查局的员工已娶妻生子,但夫妻感情不睦,后来,这丈夫结识了一名护士,并进而同居。当初交往时,男子欺骗对方,说自己未婚,当护士得知实情,便坚欲与其分手,此人是个老实人,因为已将感情投注进去,无法收回,数度请求护士回心转意,仍无法挽回对方的心意。一次,他在极度郁闷下,写了一封信,信上表明,若护士离他而去,必定要手刃对方,然后自杀。这封信无意间被他妻子看到,妻子不以为意,认为纯属玩笑。不料,有一天,这丈夫去找护士谈判,两人发生口角,邻居听到二人大声地争吵,突然传来护士的一声惨叫,之后就阒然无声,一名不知情的邻居恰好撞见冲出来的凶手,也莫名其妙地被追杀。当电视新闻播报时,现场血迹斑斑,一片凌乱。
众所皆知,要进入调查局,必须有大专以上的学历,经过国家高普考,而凶手本身又是个老实人,但他闯了祸,就想要杀人灭口,幸亏邻居机警,才逃过一劫。凶手知道犯下这桩案子,自己必定会被判死刑,就跑到铁道旁,见火车来了,便一头撞上去,结果被撞得支离破碎,死状凄惨。一念之间想不开,杀人、自杀、家庭破裂,叫妻儿日后依靠谁?这真是人间悲剧。
由这则新闻反观自己,我们今天能够切确掌握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坐在此地念佛,终极的目标在了生死,不会为了儿女私情而毁掉自己的性命,糟蹋难能可贵的人生。所以,奉劝在座的女众,如果碰到有妇之夫,一定要保持距离,否则终究是自己吃亏。若陷入感情的纠纷,应以理性来了解生死无常,世间男女的情爱纠葛,无法让我们得到永久的快乐,眼前似乎很甜蜜,苦的却在后头。男女之间,快乐就像西瓜皮,只有薄薄的一层,痛苦却似西瓜肉,非常的多。世间人对欲望、感情,往往因为一念之间看不开,造成了人生的悲剧。就像这调查局员工。所以,大家能齐聚在此念佛,是多么不容易的因缘。万般放下,一同念佛、听法师开示,这是大家累劫所修的善根福报。
★学佛与否影响处世态度
以前,丈夫殴打或杀死妻子的事时有所闻。现在打开报纸,倒是妻子杀死丈夫的案件屡见不鲜。
有一对夫妻,丈夫懦弱无能,妻子气焰嚣张,常常辱骂丈夫,或威胁要离婚,丈夫敢怒不敢言。有一天,终于忍不住,回嘴了两句,这妻子一怒之下,抄起水果刀,刺向丈夫的心脏,一刀就要了丈夫的命。待冷静下来,还向八岁的儿子赔不是。然而一时的冲动,铸下大错,已后悔莫及。
这就是学佛和没学佛的人之间极大的差别。学佛的人,即使嫁了个不成材的丈夫,会认命、接受。纵使无法共同生活,亦毋须置其于死地,用如此残暴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应以较理性的方式来解决。如今孩子成孤儿,自己也锒铛入狱。若非死刑,亦是无期徒刑。由于一念冲动,造成这种不幸的后果。
★念力如水,既能载舟亦能覆舟
话说回来,世间人会在一念之间杀死人,由此可见,念头的力量很大。在座诸位,切莫小看打佛七这七天的时间。人的念力非常大,贪嗔痴的念头一动,往往会做出骇人听闻的事情来。相对的,佛菩萨的愿力、般若智慧、善巧方便亦不可思议。我们打七时,口念佛号,念念欲往生,百年之后,自然而然就朝西方而去。所以,往生也是靠我们的念力。世间人起心动念,非恨即嫉妒,在内心产生了一股力量,若遇因缘即起现行。像上述那位妻子,不满意自己的丈夫,亟欲离婚,到了有一天,因缘和合,两人争执,控制不住,就酿成杀夫的悲剧。我们每天都加强自己对往生与净土的信念,至死不渝,这种“心”的力量亦是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把握在这里念佛的因缘。
★应选择最稳当的法门
修行要抓住重点。我常说:“开悟很困难,往生很容易。”修行人要大彻大悟,见到平等的空性。禅宗云:“圣人见体,凡夫见相。”圣人看到毕竟空、究竟平等的心性。“毕竟空的平等心性”——这是圣人所见到的境界。凡夫所见则是千差万别的假相,所以会著相。看到这,执著这;看到那,执著那。所以,自古以来,参禅而能肯定往生是很困难的。有许多人学禅,学得非常好,临命终却不自在。何以故?因为临命终会有病苦。一个人能坐著参禅八小时,还不如念佛、诵经、绕佛八小时,后者在临命终时绝对比前者有把握,因为他有佛的加被,心中有极乐世界,就算临命终有病苦亦无妨,所谓“意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算临终无法出声念,仍可用意念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禅宗则不然,若大彻大悟自不待言,如:六祖、大珠和尚、虚云老和尚的工夫当然没问题。我们现在所指的是一般参禅,似悟未悟,临命终要用却使不上力的人而言。最怕的就是这种,没有真功夫又自我赞叹,未悟言悟,习气与贪嗔痴皆重的人。所以修行不能修那种没有把握的法门,为师者亦不可为弟子开示那种模棱两可,有可能了生死,亦有可能无法了生死的法门。所以说要开悟很难,但要求生净土,并不困难。
经过我助念、处理的死者,迄今约有两、三百人,一般人都对死人怀有莫名的恐惧,但我不怕死人。我读大学时,老和尚曾开示:“要发菩提心。”某大德则告诉我们:“要行菩萨道。”所以,当同学的祖父罹患肝癌,吐血、拉血、痛苦挣扎,家属因为怕被传染,所以不敢靠近。我说:“没关系,我来!”就自告奋勇去帮忙,为患者加持,顺便帮助他清理一下,心里一点也不怕,因为了知,有朝一日,自己也必定要面临死亡。我们无法肯定自己临命终一定没有病苦,所以,修行一定要选择最稳当的,千万不可作没把握的事,那么,即使临命有病苦,我们仍有把握往生,就算念不出来,仍可用意念的方式——“意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是说。因此,也应当常常观看佛像。
★往生极乐应具足信心
要往生极乐世界,首要条件在,具足坚定之信念。我曾问一位老比丘尼:“××法师,你会往生吗?”老比丘尼答:“恐怕没办法,我不识字,每天只是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临命终,阿弥陀佛会不会来接引我?”我正色道:“你身为出家人,还这样说,信徒怎么会有信心?”老比丘尼说:“就是因为我是出家人,吃的是十方的布施,所以才更没把握。”这就是不懂得要具足信心,乃是往生的首要条件。所以,当别人问你:“××居士,你会往生吗?”你一定要回答:“会,我绝对会往生极乐世界。”一定要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到底,这叫做坚定信心,因为佛说过,临终十念即会来接引,绝非虚言。
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就读时,曾碰到过如下情形:一个年约三十岁的师妹,曾堕胎三次,平时并未学佛,才皈依一年两个月,很有福报的是,临命终有南普陀的法师为她助念,而南普陀的法师个个都持戒,修净土法门。广化老和尚为她开示:“你现在要万缘放下,此时此刻,谁都无法救你,只有佛有办法救你。所以,你想什么都没用,要一心想佛,不要想你那些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目前唯一要作的,就是紧抓佛号不放,一心一心要到极乐世界,以后成佛度众生。”当时,病者已不能言语,腹部膨胀。助念了多时,至凌晨五点多,病者似乎有话要说,就拉起别人的手,写了一个“生”字,她虽然因病苦而承受剧痛,但听了老和尚开示后就一心念佛,非常认真。老和尚走后,南普陀的法师仍轮班助念,我们就问:“你是不是见到佛?”病人点头。我们又问:“你是否决定往生?”她也点头示意。往生后现大丈夫相,十分庄严,比生前被病苦折腾时的想貌还要好看,往生得十分自在。这就是因为她信心坚定,方得以往生极乐世界。否则她堕胎三次,学佛不深,平日也不精进,唯一最大的优点就是有结善缘,临命终刚好有僧团前来助念,这表示她前世或今生曾和人结善缘。因此,往生极乐世界首重信心。不论你过去造多少恶业都不用担扰,只要好好求忏悔,时间若够,可加修安乐妙宝。我们今天学佛,只求往生,下下品亦无妨,那么,好好念佛即可,若要求上品,一定要持戒、求忏悔并加上观想——观想西方三圣。观想念佛时,佛像要看得很仔细,但一般都只有念佛而已,所以不容易集中精神,若不持安乐妙宝,就要做大功德、持八关斋戒,方法很多,端看我们如何去运用。
★修行要有志气
何谓志气?例如:我们修行,若选择修净土,就应当坚持下去,不会被别人左右,东参西参,到最后一事无成。修行若像醮酱油般,终究是蜻蜓点水,是不会有成就的。修任何一种法,都必须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体悟无常
修行的重点,要体悟无常。大家虽将无常挂在嘴上,却已经麻木不仁,失去警惕作用。固然天天念“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慎勿放逸。”但是否真正体悟到无常?到火葬场、殡仪馆看看,到左邻右舍探听一下,今天这个人死,明天那个人死,每天都有人死,你说,究竟要计较什么?修行就是不计较、不比较,试问:“哪一样是你的?”二十四小时都自问:“哪一样是我的?”这世间无一物是我们的。一切都是假相,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无常法。所以,我们要先体认到“无常”,就不会觉得修行太辛苦,才有办法来用功。你说一天拜这么多枝香很辛苦,可是,比起那些肩挑重担和作苦工的人,实在是轻松太多了。所以,若说修行辛苦,比起世间以体力工作的人,那他们的辛苦更甚于我们十倍。而且,世间人的辛苦没有目的,无论吃多少苦,仍是一个生死凡夫,继续六道轮回。我们今天在此吃苦,却是有目的的。我们修行,念佛、拜佛、持午、打八关斋,是希望百年之后到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的目的,而不修行的人辛苦不但没目的而且可怜,做牛做马,百年之后,双眼一阖,没一样是我们的,所以,我对大家精进的精神感到十分赞叹。
★修行应及时
修行是不能等的。不能说等到我女儿出嫁、儿子娶妻……那已经来不及了。我到澳洲去,遇到一位师兄,他的妻子罹患猛暴性肝癌,从发现到死亡才半年的时间。若能体悟无常,就知道修行应及时,心坚定于修行,时时刻刻把“死”念放在心上。印光大师尝云:“学道之人,人人都要认识‘死’字……”曾有人问我,如何抗拒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并不难,只要承认全世界的人都会死,我也不例外,就会知道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莫在相上打转
修行勿弄巧妙,尽是搞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念佛虔诚自有感应,但不可过于著相。念佛就希冀见佛,一心想求感应。如此著相而修,光凭这一点,就会著魔。印光大师也曾经针对这一点,警惕过我们。修行不要执意去求感应,即使有感应,也是自然发生的。我念大学时,修行很精进,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所以常常闻到香味。我曾就此事请教过某大德,他要我不要著相,这表示佛菩萨给我们讯息,让我们坚信有极乐世界。所以,坚定对净土的信愿,精进念佛,至死不退,是非常重要的。
★学佛应掌握的重点
以下介绍学佛的戒规及重点,大家若能确实把握,这七天就不虚此行了。我们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了生死而来打佛七的,所以重点要抓住。
修行要礼敬三宝,恭敬出家众
“不敬三宝,学法无益”。若来到道场,不能礼敬三宝,就不要跟人谈修行。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为法藏比丘,是个出家人。释迦牟尼佛放弃王宫不住,也是现出家相。我们今天能坐在此受戒、念佛,也是因为出家人。出家人虽有圣僧和凡夫僧之别,但我们要一视同仁,因为他们都有一件佛传下来的袈裟。所谓尊师重道,若连出家人都不能礼敬,有何修行可言?尊重、礼敬三宝,乃入门的根本要法。
勿在道场说是说非
说是非是极不可取的行为。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对错?你怎么有智慧去分辨事情的来龙去脉?凡事自有因果,个人作,个人负因果,你又何须瞎操心?更何况在你的角度看是是非,在其他众生的角度看却又未必如是。所以,是非要全盘放下,若要护持三宝,又不能摆平是非,必然会非常困扰。
明因识果
一定要了解因果的连锁性,它比电脑还准。种何因得何果,在道场中,一定要注意因果。因果就是戒律,持何戒就得何种果报。有念佛的因,自会感得成佛的果。因果一定要分清楚,凡有不知道的,一定要请教法师。但因果也不能守得矫枉过正,例如说:“三宝物不可拿。”这是指未经过师父允许而擅取。若是办法会,剩下太多东西,师父也吃不完,若师父叫你拿,就无所谓。道场里的卫生纸、水,都可放心取用。所谓在道场要注意,是指未经师父允许,肯属于师父、常住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草,都不可擅取,若到道场院打电话,一定要付钱,因为它是属于常住的,我们只能多付,不能少付,所以,戒律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因果。明因识果的人就是懂得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