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如法修行,人天恭敬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开示:‘有一次,天帝释提桓因欲前往游戏园,令驾车人摩得梨准备一部用千匹马拉的大车。摩得梨接到命令,很快地备好马车来到宫外,并向天帝禀报:“庄严的千马大车已准备好,可以出发了。”

    这时,天帝释提桓因不急不徐地走出毗禅延堂,向南恭敬地合掌。看到天帝如此地恭敬,让驾车人摩得梨大吃一惊,害怕得连手中的鞭子及驾车的缰绳都掉了下来。帝释问道:“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会如此惊惧?”

    摩得梨回答:“天帝,我因为见到您合掌向南礼敬,心中感到惊恐万分,才会吓得连鞭子和缰绳都拿不住。”他接着说:“世间上一切有情众生都尊敬您,世间一切土地莫不属于您,甚至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的所有天人也都礼敬您,您的威德如此广大,还有什么人的德行胜过您,让您如此恭敬地行礼?”释提桓因回答:“如你所说,世间一切众生尊敬我,是因为我的德行,而所有天人亦恭敬法。今天我如此礼敬,正是具足戒法。”帝释进一步解释:“出家修行者,常行精进不放逸,长夜入于禅定寂静,持无上清净戒,舍离贪嗔痴三毒,而能解脱生死、出离三界,因为如此,我今至诚礼敬。所有大阿罗汉已远离一切欲爱、色爱,破除无明,息灭烦恼;在家居士能广修十善乃至一切善法,不造恶业,如此所有依正法修行者,今我皆恭敬普礼。”

    听完帝释的解说,摩得梨说:“您的言行皆依于正法,是最殊胜的,我愿跟随您一起礼敬所有奉行正法者。”天帝释提桓因再度合掌礼敬,然后搭上千马严车离开。’

    佛陀告诉所有比丘:‘天帝释提桓因位于人天第一,得大自在,尚且能够如此恭敬于法,何况比丘剃除须发,舍离世间一切,辞亲出家,修行学道,怎能不精勤修行,恭敬于法呢?’听到佛陀的开示及劝勉,所有比丘皆发起无上道心,欢喜奉行。

   
省思:

    色身总会衰老,名利、权势也是因缘假合,没有恒常不变,唯有修习禅定、持戒、修善,才能够断除烦恼、远离贪嗔痴。由此所显发的自性清净功德,才是人生真正的珍宝,值得我们用生命来实践。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弘一法师修炼身心的九句箴言,摘录如下:

1.自责之外,无胜人之术;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

除了自我反省外,再没有胜过别人的方法;除了自我发奋外,再没有超越别人的方法。

2.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与古训“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同出一辙。

3.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人处顺境时,要低调不张扬;人处逆境时,要心怀开阔,泰然处之。

4.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这一句可以是MBA管理学的至理名言。所谓恩威并施,不轻易发怒,不滥施恩惠。

5.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尽人情,其实是对于人心有深入的理解,体物情,就是对周围事物的变化趋势有较为清醒的判断。这两句话非常实在,重人情和体物情的人容易在人生中成功。

6.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面对事情,要先考虑别人的难处。谈论别人,先将心比心地想到自己是否能够承受。当我们用一个指头指向别人时,要记得其它四个指头都指向我们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7.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缓能制急。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8.利关不破,得失惊之;名关不破,毁誉动之。

如果我们对名看不开,面对赞歌和毁谤就会心随境转,喜忧不安;如果我们对利放不下,面对富裕和贫困,就会患得患失。能够不受毁誉得失的影响,才是真正淡泊名利的高修为,让内心富足安详,不再于名利、得失、烦恼中浮浮沉沉,轮回不已。

9.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这句偈语是弘一大师在1942年9月,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写下自勉的。弘一大师生前经常劝勉后辈:“甘淡泊、忍疲劳、唾弃名利,以冰霜之操自励,以穹窿之量容人。亲近善友,痛除习气,勇猛精进,誓不退惰。”它们之间会形成“精气日新”的面貌,产生“识日进,气日刚”,达到精气神的圆满境界。这是高贵的心灵和强盛的生命力之结合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