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法兴衰的原因

佛法兴衰的原因

佛法兴衰的原因



信顺两个字太重要,信一定要顺,跟孝字一样,孝要不顺,就是不孝,信要不顺,那是假信,不是真信。顺是什么?依教奉行,这叫顺。从这个地方去观察,我们就能看出,佛教为什么衰,为什么会兴。信顺的人多了,佛法就兴;信顺的人少了,佛法就衰,这个不能不知道。

这是我们真正想学佛,真正想继承圣教,还希望把它发扬光大,信顺这两个字有问题,就做不到了。现在很多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为什么学佛?为什么出家?别有用心,搞名闻利养,这就是破坏佛教形象。如果他真有福报,他能得一点名闻利养,将来就苦了,将来的果报是在无间地狱。何必造这种罪业?非常不值得,这就错了。

原谅一切众生,要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造孽、受报,生怜悯心、同情心、慈悲心,还要去救他们,还要去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这是什么?本分的事情,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作恶的人迷惑颠倒,可怜!他本来是佛,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迷了。怎么迷的?有我就迷了,无我就不迷。

有我,还有我的名闻利养,你怎么会不迷?魔得其便,抓到你的小辫子,牵着你走。你好名,他来恭维你,你上当了,你被他牵着走了。你好利,他就都来供养你,你得依靠他,你不能离开他。他叫你做什么,你乖乖的听着做,你上当了,造那些业,转眼之间地狱道去了。他是送你到地狱去,不是送你到天堂,不能不知道。

现在,就最近这几年,恐怕还有个二、三年,这些妖魔鬼怪大行其道,也就是他们的法运达到最高潮的时候,这些神奇的事特别之多。禁不起诱惑的,全都上当了,真正修行人也免不了。为什么?你还有一念贡高我慢,有一念自私的念头,你就逃不过他的手掌,叫魔掌。唯一的办法,读经。

我学佛六十年,我看得很多、看得很清楚,为什么没有跟他走?天天读经,而且天天讲经。讲给别人听就是讲给自己听,自己得的利益比别人利益大,别人顶多得三分利益,自己最少也得七分利益。所以这个事情,虽然说是自利利他,要说真话,真是自利。利他很少很少的,少分。自利大,自利什么?定慧年年向上提升,境界现前如如不动,是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

我们今天想成就,可以说除了师法孟子之外,几乎想不出更好的方法。那必须要用夫子的态度,你才能真正学得好。夫子是什么态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两句话重要,这两句话帮助现代人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你学会了谦虚、恭敬。孔子一生没有创作,没有发明;换句话说,他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到后世的,全都是古圣先贤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这是学圣贤、学佛菩萨最好的态度,真正把「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圆满了,所以人家有成就。



现在学校教学,我听说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都主张让他们创新,那跟孔老夫子求学的心态是完全相背。这个有问题,背道而驰,能成就吗?如果我们把孔夫子这种态度告诉现在这些学校老师,他们都会摇头,他不相信。这个问题严重了。尤其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佛法的。佛法求学的目的是开发自性,它不是别的,它不是对外的。佛法告诉我们,古圣先贤也是这样的,也有这个意思,智慧、道德、才艺、福报全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你能够开发出来,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大乘讲这个道理讲得非常透彻,有事实给你看,话不是假的。

1 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你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要是念头不起,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了。

2 凡夫总是妄念纷飞,所以修行第一个是把妄念减少,其次要懂得把妄念修正为正念。凡夫起心动念,总是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处,这是妄念,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修成正念。

3 什么是正念?起心动念想到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好处,不想自己,这个念是正念。

4 经典上所说的,佛菩萨所讲的,念念都是利益众生,没有一念是为了利益自己。大乘经上说自己也是说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生佛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体。

1 我们今天真正了解到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真正晓得了,这个世间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我们要把这个佛法的真实功德利益,这些好处,介绍给别人,我们有这个心,对一切众生来讲,这个是最大的利益。

2 我们念念是这个心,可是众生愿不愿意接受,这就是众生福德因缘。如果众生因缘不成熟,我们在事相上来看,这是有欠缺的。这种欠缺不是佛菩萨心行上的欠缺,而是众生福德因缘上的欠缺,与佛菩萨、与大修行人并无交涉。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与十方诸佛菩萨一样修念念圆满功德。

3 譬如说,我们很乐意将甚深难闻的佛法介绍给我们这个世间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可是诸位要晓得,我们确实具有这个心,也确实有这个行为,但是众生必须要善根、福德、因缘三者具足才能成就。

4 所谓善根就是指他喜欢佛法,他一听就能够理解,理解之后他就能够相信,深信不疑。什么叫福德?福德是说他理解了、相信了,他就能够依教奉行,精进不退转,而且能够自行化他,这是他有福。因缘决定是有的,只要具足了善根福德,诸佛菩萨必定来给他做增上缘,完成他的心愿。

所以佛法教人都从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佛学称为内学,民国初年有老居士在南京办内学院,那就是佛学院。他不向外,他向内,为什么?内是心性,能生、能现、能变,外面的境界是所生、所现、所变,把那个能抓到之后,外面所现、所变全都解决,这真的会学。我们再把话说回头,在今天我们现前这个环境怎么办?我们怎么学法?现前环境的缘,可以说是我们有史以来最不容易成就的缘。那就是什么?善缘少,恶缘多,恶缘是太多太多了,善缘是太少太少了,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都不是善缘。我们的老祖宗讲两句话,这两句话我们拿它来观照现前的社会,这个社会包括全世界,你就会看得很清楚。两句什么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你看看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整个社会是向著恶的方向走,还是向著善的方向走?向善的方向走那就是孝悌,向恶的方向走就是杀盗淫妄。於是我们就明白,为什么天灾人祸这么多,不善业所感召。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那是百善孝为先造成的。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都是大孝子,这我在以前讲经讲过。孝谁能做得圆满?成佛,孝就圆满。等觉菩萨还不行,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的孝不圆满。为什么?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是圆满,还欠缺一点,他还不满足。为什么菩萨还要努力精进,一定证得究竟的圆满佛果?那是孝亲的圆满,真对得起父母,真孝顺。

  这个社会的造成,我们不能够怨天尤人,这个因很复杂,明了了我们就能够原谅一切人,不怨天、不尤人,历史造成的。满清亡国之后,这一个世纪社会人心都在堕落迷茫,动乱世出世法都不能建立,这个要知道。世出世法都是建立在安定的社会基础
上。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3-1-1 00:38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 贮功德。示福田。”

这是众生欢喜的,要贮功德。

“‘贮功德,示福田。’‘贮’者积也。‘福田’者,夫世间种稻之田,称为稻田,以之为喻,为众生植福之所,称为福田。”

我们种稻,叫稻田,能收成稻谷;你能种福,福田,你就能够得福报。哪些是众生植福之所,你要认识。

“《净影疏》曰:‘贮积多德,名贮功德。现受物供,故名为示。生世福善,如田生物,故云福田。’”

“示”,要做给别人看,我怎样种福田,种给你看。

“《甄解》曰:‘福田者,供养如来,所施虽少,获福宏多。犹如良田,所种虽少,收实甚多(《菩萨本行经》)。所以佛为福田,贮无上功德故也。’以上诸释,皆与今经相契。”

所说的与《无量寿经》相应,都是以如来是福田、“三宝”是福田,现在人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现在世间没有“三宝”了。“三宝”他有个样子,但是它变质了,“三宝”的德看不到了,“三宝”的教听不到了。佛在世,言行举止大家见到,真尊敬,真把他当作宝,心目当中都把佛陀看作大善知识,想亲近他,想跟他学习。今天没有这种人了。我们自己做得还不够,也有一些人把我们当作不错的,对我们恭敬,我们自己想一想,有时候很惭愧,为什么?要从实、德、能的标准来看,我们差得太远太远了,怎么敢接受别人恭敬?怎么敢接受别人供养?所以遇到这些事情,我们要把功德、供养分给大家。为什么?谚语有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分给大家了,将来还的时候,有人帮助我,大家一起还;我一个人收了,将来是一个人还,还不起,所以辗转布施、辗转供养。我这个田不好,收成不多,别人田不错,我供养他,种到他的田里头。这些道理都要懂。现前受的物质的供养,这叫“示”。“生世福善”,做给别人看,哪些事情?下面说了:

“又《俱舍论》有四福田。”

这说得很具体。

“(一)趣田,畜生也。”

供养一切畜生。在佛门里面,出家人每天出去托钵,这些食物,确实有很多剩下来的,吃不完剩下来的。剩下来,不可以留到第二天,怎么办呢?供养畜生,布施给畜生。

“(二)苦田,贫穷困苦之人也。”

也是出家人布施的对象。

“(三)恩田,父母等也。”

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在苦难当中,曾经帮过我们的人,要念念不忘,这是知恩报恩。或者有差别因缘,于我有恩的人对我产生误会了,我们只念恩,不念怨,成就自己的大德,成就自己深厚的德行,有耐心的等待。十年、二十年之后,误会澄清了,他对我们看法会改变,也等于是一次考试,我们考试及格了、通过了,大家生欢喜心。所以人在世间决定不能跟人结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结。过去生中有怨,要把它化解;这生当中不跟人结怨。别人以再大的误会对我,我们也若无其事,绝不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只看到他对我有帮助、有照顾。常存这个心,常行这些事,你往后的果报越来越殊胜,为什么?佛菩萨保佑你、鬼神拥护你,往后越来越好。年轻的时候受苦不怕,精神体力好,能应付得过去,所以福报不能在年轻时候享尽。老年苦是真苦。老年有人照顾你、有人关怀你、有人帮助你,老时候没痛苦,全靠少壮积德,断恶修缮,积功累德,让自己度过幸福美满的晚年,这个不能不知道。

“(四)德田,三乘之贤圣也。”

《俱舍论》是小乘论。中国过去小乘两个宗,有俱舍宗,依这一部论典建立的宗派。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贤圣是种福的对象。你能对他们恭敬、对他们供养,这个福田很大,得福很多。什么原因?帮助他教化众生,帮助这些人建大道场、建大法幢,讲经教学、弘法利生,这个功德有多大!你能够帮助这个功德、成就这个功德,布施不论多少,都在那种真诚、恭敬心。《了凡四训》里头讲了一个故事,一个贫苦的女孩子,身上只有两文钱,走进一个寺庙,这两文钱供养三宝,诚心,真诚心,尽其所有的都拿出来了。寺庙主持给她祈福,亲自给她回向、给她祈福。后来她做了王妃,有一天又经过这个庙,很喜欢,小时候在这里烧过香,这一次来了,带的钱不少,供养一千两黄金,大功德主,老和尚叫个小徒弟给她回向,她非常不高兴,找老和尚论理:年轻时候,我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替我回向;今天我供养千金,你怎么只找一个徒弟敷衍?好像敷衍塞责。老和尚告诉她:当年你贫困,你那两文钱是真心,我不给你回向,我对不起你;今天你这千金,在你的身份上算不了一回事情,小事一桩,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可以了。这就是说,供养的财物不在乎多少,在乎心。心诚,那两文钱超过千金;今天来的时候,带着傲慢的心,不是恭敬心,钱虽然多,心不一样,所以这个布施的功德不如从前。

我们细细想这个道理,老天真公平,富贵人不是生生世世富贵,他就是修福也修不过穷人。所以穷人来生就富贵,富贵人来生就贫贱,就颠倒了,很有道理。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从“真实心中做”,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也是近代量子力学家所提出来的“以心控物”。宾主要分开,物质是宾,起心动念是主,起心动念要真诚,这就对了。

真正修福,还是有福的人他才修得上福;没有福的人修不上,怎么?他把福田认错了。不是种福田的那个地方,他去种福,将来没有福报,所以要认识真福田。印光大师一生接受四众的供养,你看他是怎样“贮功德,示福田”的?他怎么做的?他把所有的供养都用在印送经书上,他就做这桩事情,这个福报太大了!这佛经上常说,“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财布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功德大”,这一般人不相信。

说四句偈有什么功德?四句偈,“一历耳根,用为道种”,来生后世,遇到缘,他能够学佛、修行、证果,就靠这四句偈,这是种子。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就不奇怪了,有道理!眼前没看到果报,果报在来生后世。印祖通达,无论人供养多少,通通归到这里头,这是个大福田,印光大师耕种的。在苏州报国寺里面设立的弘化社,他开了个印刷厂,专门印送佛书。他有个章程,弘化社的老书、老本子书的封面、背后都印上。他的章程:有能力购买的,有钱人,成本流通,这本书十块钱印的,十块钱卖给你,不赚钱;经济能力差一点的,还可以打折扣,八折流通,对折流通;实在没有钱,想读这个书的,就免费赠送。老和尚一生就做这桩事情,用这个方法流通法宝。劝善这些世间书也印,像《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这些不是佛教的,但是是劝善的书,通通印,影响很大,在那个时代。

今天这个时代,最好的方法就是我们用的这个小摄影棚、网络电视,比卫星电视的成本低,效果也非常好,这现在科学的技术进步,全世界都可以收看。这个方法要会用。四众同修供养的财力,我们从这里去发展。现在做的小机器,很小,可以随身携带,这一部《大乘无量寿经》,连同《集注》我们细讲一遍,一千两百个小时,就在一个小晶片里面,多方便,太方便了。这机器越多越好,随时都听,装在口袋里,整部的经。看,有的时候不想看了,听方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听,走路也可以听。这一些工具要会用,这些工具全都叫福田。送礼,送这个好,这个礼物太好了,再配一部经,一部经书,一个随身听的机器,圆满功德。新年快到了,作为新年的礼物,比什么都好,这叫法布施。也有财,也花了钱,财布施、法布施;接受的人听明白了,心开意解,远离一切恐怖,一心求生净土,无畏布施也具足,那么这是广义的福田。念念希望利益一切众生,念念我们都有心有意帮助一切有缘众生,只要他能信、愿意学佛,我们都应当帮助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