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古人教小孩读书不是教他懂的,是让他保持清净心的

古人教小孩读书不是教他懂的,是让他保持清净心的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364集 2013年7月18日讲于香港

一个有良心的人,不肯做不善的事。为什么?他对不起良心,他做了不善的事他心不安。这个是自己有这个能力,这叫“惭心所”。“愧”,“愧”是舆论的指责,别人批评。你做的不善,人家批评你,这个就是今天讲舆论的制裁,也产生很大的效果。他怕舆论制裁,怕别人说他过失,也不肯作恶。所以“惭、愧”这两个是善法。一个出于自动的,一个是被动的,都是善法,都是好事;无惭,无愧,这是恶法。“无惭”是讲没有良心,他不讲良心,什么恶事他都敢做,他不怕人家舆论批评,不在乎,认为自己敢作敢为,这是英雄好汉。这样的人确实有,而且不少。我们面对着,这是我们的老师。一个从正面教给我,一个从负面勉励我,教我。决定没有恶念,决定没有恶行,这就好,自己心安理得。

即使今天这种乱世,生活得很快乐,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与世无求,古人说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佛教人随缘,决定不攀缘。听佛的教诲,依教奉行,心是定的。定就能接受佛陀教诲,定久了他能开悟。

在中国儒、释、道都讲究“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家都讲究。“读书千遍”是修定,只读,不要求解义,不要说这句话怎么讲、那一句话怎么讲,不可以,你只照读。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读,读上一千遍,心定了!所以用读诵的这个方法,修什么?修定!绝对不是教你把书背熟,不是这个意思。背熟没用处,你不懂道理什么用处。

所以佛,或者说中国传统,从小教小孩读书,都念的是古书。小孩哪懂?不懂!所以有很多人反对:小孩完全不懂,教这个干什么?他不晓得,古人教小孩读书,不是教他懂的,是用这个方法让他的清净心保持住。小孩也会胡思乱想,教他背书,他就不会胡思乱想了,训练戒定慧,很多人不知道。那么他把东西背熟了,那是附作用,那不是主要的目的。读上一千遍,他当然能背了,那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清净心。是教他少打妄想,少杂念,这是真正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修定,定的目的?定的叫他开悟。他将来再听、看、读,都会开悟。清净心生智慧。心一乱了,就生烦恼。要禁得起考验,顺境,不生贪爱;逆境,不生怨恨。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是佛法。

“善心者,以惭愧之二法,及无贪等之三根,为善之自性。”

“自性”就是自体,本体。善的“体”是什么?善从哪里来的?能生善的是什么?这就是“体”。佛教的名词叫“自性”,是不贪、不嗔、不痴。是惭,是愧,这是善的自体。

“与之相应而起之一切心、心所,名曰善心。”

与之相应而起的一切心,善心。心所,善心所。这名叫”善心”。所以善心包括“心”跟“心所”。心是体,心所是心起的作用,叫“心所有法”。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中国五千年立国的是她的精神,她不是物质,再苦再难这个民族她能够度过。在外国不行!他没有这种精神,所以麻烦真的愈来愈大了。汤恩比的报告里面说了,宗教是人类之必需,人不可以少了宗教。他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他懂得。他研究宗教,读宗教经典。那么这些专家学者,他们一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宗教的教育、圣贤的教育、佛菩萨的教育,都是教我们远离恶业。心要善,行为要善,就是此地讲的“垢灭善生”。一切不善要远离,善就生起来了。人一生在善心善行,这多幸福、多快乐!

如果善心善行没有,都是些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个生活活得多辛苦!真苦!为什么?来生更苦。这就讲因果报应,这一生辛苦一点,肯吃亏,不怕上当,不贪图物质享受,心善,行善,来生得福报。

《太上感应篇》特别讲求这桩事情,人要真正想得福,不能不修善。福报,一定要知道,晚年的福报是真的,少年的福报是虚伪的、假的。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中国的教学对儿童,严加管教;小孩没有自由,一举一动,要合规矩,要合乎礼节,不可以随便。小时候就管教好了,长大成人,他才有所作为。

那么一生当中,无非就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目的什么?目的晚年享受。中国是孩子的时候扎根,青少年的时候就懂得修福,壮年的时候为社会造福,为家庭造福,晚年享福。即使在今天这个时代,晚年他还是享福,比过去中国的旧社会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现在中国的家没有了。

家,中国人讲“家”,古时候是大家庭。因为中国古时候从神农氏,我们就以农耕为主,这个社会生活方式。神农在黄帝之前五百年,黄帝距离我们现在四千年,神农氏四千五百年前,伏羲是打猎的时代,“伏”是降伏,“羲”就是野兽,是游牧民族。这是人类起源,最初都是靠打猎生活;到神农,懂得农耕。畜牧是居无定所,养畜生。畜生是野生的,把它驯服,养它们。养羊群、养牛群、养马这些,哪个地方有水草就到哪里去。我在蒙古看蒙古包,那是伏羲氏时代的生活。

农耕,他有田地,所以他要盖房子,他住在那里不动,农耕需要人力,人多好办事。所以鼓励多子多孙,这农业时代。农业时代绵延了两千多年,三千年,周文王距离我们现在三千二百年,那时候就农耕了。三千多年的农耕。

中国这个家庭维系着世世代代的大家庭,中国这重视家庭历史,家谱就是家庭历史。有根有源,这孝道。看到过去的祖宗,有不少有成就的,建功立业,为国家、为民族,荣宗耀祖,鼓励后代。后代的子孙要努力,要力取,要力争上游,不但要能够跟祖宗平等,希望能更深一层,能超过,这祖宗欢喜。

现在,这个社会是空前的一个大转变,这就是从农耕转变为工商业,工业的社会。城市,这个生活是以城市为中心,古时候农业是以乡村为中心的。往往一个村庄是一家人,大家一家人,所以“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现在没有家了。

现在这个社会,工业社会,究竟给人类带来是福还是祸?许多人在讨论,没有定论。那我们回顾过去,再看到现在,我们会很怀念农业时代。农业时代生活有次序,春夏秋冬,春耕、夏长、秋收、冬藏。一年最快乐,游玩的时候是冬天,那什么,庄稼都收成好了,所以过年过的长。我们以前在老家,腊八开始到二月二龙抬头,你看看过年这个气氛,时间那么长。差不多将近两个月。

两三个月过年期间,农业时代这些闲暇的人,冬天没事情做,多半到哪里去了?儒、释、道三家,寺庙里头听讲经。寺庙讲经就那个时候讲,为什么?他有空闲来听。他听什么?很多就住在庙里,在庙里挂单,一部经讲个一个月、两个月,听完了他再回家。那叫讨经单,我要来听这部经,他就给你名字贴上,分个房间给你。

在书院,在书院就是儒家讲学的。道观,你喜欢到那里去,都可以到那边去。等于说是度假。度假真的去学东西,去听,去修行。参加修行,那是精神生活向上提升。现在这里都没有了,这个工业社会把农业破坏了。古时候那种生活,那样的安详、清净,心地善良,妄念少,杂念少。现在这个工商业妄念多,杂念多,人都过的很紧张,心浮气燥,跟农业社会相比完全不一样。现在许多学者、专家在研究,怎样把它调成均衡,这是大学问。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