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宣化上人:禅七诲语

宣化上人:禅七诲语

禅七诲语


宣化上人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八日讲于万佛圣城


参禅,要记住《金刚经》上的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次万佛圣城又打禅七又打佛七,但还谈不到真正打禅七或打佛七,只是个练习而已。为什么?因为习气毛病使然,旷劫以来人都懒散惯了,突然间叫他去真正修道,是很难办到的事。在中国高旻寺打禅七的家风,是谁也不能讲话,一分一秒也不能缺席懒惰。禅堂是不可以随便进出的,就算死了,尸体也不能往外抬,只往止单下边扔进去。

在这儿,你叫人突然这样用功,是不可能的。从前凡是在高旻寺的老修行,是真把性命交给了龙天了,真为了要了生脱死,所以拼命用功,克期取证,一刻也不放弃,抱得话头紧紧的。由早二点半到晚十二点,没有一分一秒不是在用功,打七期间从不离开禅堂。

既然都是初学,都在此训练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念佛比较容易点,但也不太容易,因为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继续不断地念佛。我们打禅七、打佛七,都是引导大家一点一点往前进步,慢慢训练得上路了,再努力用功。修到什么程度?修到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在动中不动,静中不动,在不动中亦不动;静不碍动,动不碍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就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中道了义,生佛、生菩萨、生圣、生天、生地、生仙,皆由它。

用功的人要专心致志,不要被境界所转。参禅,要记住《金刚经》上的道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六祖大师开悟的一个基本道理。可是多少人听过、诵过这句,有人开悟吗?所以当我解释《金刚经》时,我说:“经文依然在,开悟是何人?”六祖大师是个不识字的樵夫,天天只是上山砍柴,但他听了这句就开悟。因为六祖大师在多生多劫以前已认真修行过,所以一遇到《金刚经》就开悟。可是呢?为什么我们听了这么久,也没有开悟?这皆因往昔没有修行,只顾去看电影、看电视、开舞会、吃喝玩乐,不曾研究过经典。

《金刚经》又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在坐禅时是不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若没有,就要想办法扫四相,且要空三心,现在、过去、未来三心。三心了不可得,又怎会有四相呢?

《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着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从今以后,重新做人,不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要发大菩提心


◎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于万佛圣城万佛殿



今日圆满十禅七,改头换面发菩提;


常握金刚智慧剑,纵横南北与东西。


今天是十个禅七圆满日。我们往昔如何,不要去管它,只要从今以后,重新做人,改头换面,重头再练,跟以前的贪心鬼完全不同,不像以前尽在人我是非上用功夫,而要发大菩提心。

常常握着金刚王智慧宝剑,不要愚痴,不愚痴就不会做颠倒事。为什么颠倒?就因为愚痴无明,昏昧幽暗。应该时时拿着金刚智慧剑,纵横南北与东西,遨游天下,愿意到哪里就到哪里,也就是无人无我,无拘无束,大自在无是无非的境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五日中午讲于万佛圣城


“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法”都是从因缘而生,也是从因缘而灭,这是一个轮回的道理,也是一个“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道理,也是世间一切的相对法。相对法,就是好到极处则变坏,坏到极点又变好了。好像我们刚生出来是一个好,等到死时又是一个坏。“生住异灭”,“生”了之后就“住”,住以后又变“异”,变异后就“灭”。生老病死亦是同理,生了之后慢慢就会变老,老了就有病,有病就有死,这都是一种缘。

人人都有“生”,都喜欢生;人人也都有“死”,但都怕死。你若不欢喜生也不怕死,这就是一种定力。好像人怕鬼,为什么怕?因为鬼很丑陋恐怖,会对人不利,会把人弄死,所以人怕鬼。这是一种怕死的表现。如果你不怕死,什么也不会怕的,不论鬼神或妖魔鬼怪皆不怕,无所恐惧。你若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无所恐惧才是一种正定正受,得到定力。有定力之人是:“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这个意思就是,若是有人用刀割去我的头,或用毒药毒死我,我也无所谓,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生死已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得一万事毕了。

可是单单“得一”还是不行的,要把“一”想法子返本还源,变成○。○是个妙不可言的道理,你们谁明白○,谁就能修行证果。如何明白○?就要先明白一。所谓“得一万事毕”,它是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扫一切法,离一切相。又所谓“一法不立,万法皆空”,你想要得到这种境界与道理,先要得到“一”,你不要把“一”看得那么简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天为什么能覆盖万物呢?因为得一了。地为什么能载万物呢?因为得一了;若是地没有一,失去一,即刻就有山崩地裂、地震海啸种种地灾发生。哪个地方丢了“一”,哪个地方就有地灾发生。若是不丢失一,地是平平安安的。

“人得一以圣”,人若是真能得到“一”,就能出轮回,证圣果,开智慧。人失去这个“一”,就在六道轮回里转,就会有种种烦恼无明。八万四千种烦恼都因为失去一,所以都来了。若得一了,首先就是烦恼变成菩提,生死变成涅槃,如反掌之易,毫无困难。可是为什么不能将烦恼生死变成菩提涅槃呢?就因为失去“一”,而跑到“二”上,跑到“三”上……,跑到“十”上,由十就有十十无尽,百千万种的烦恼都来了。所以这个一是很要紧。可是我们失去一,又想得回一,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从一再能返本还源,回到○上,那更是不容易的事。

我再给你们说这个简单的譬喻。什么时候叫一?什么时候叫○?从一岁开始,女的到十四岁,男的到十六岁,这段时期都没有失去这个一。什么时候是个○?一入胎到出生,都是在○的位置上,那时候没有什么妄想、烦恼、贪嗔痴心,等到会吃饭了,饿了就生贪心要吃饭,贪嗔痴就开始发生,但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失去一,这时候是做人的开始。从○字演变成一字,这个一字还是很完整,是一切一切的开始。等到经过人事的变迁,在“一”上又加上东西,就变成二,二又变三,三又变四……,一路一路地增加,增加越多,负担也就越重,人也越变愚痴了。

性,就是个○字,○就是个“性”──○性○性,是什么也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修行要修到如浑沌赤子之心,心无一物,就像小孩子似的,返老还童。但返老还童并非叫你等着吃奶,而是叫你的贪嗔痴慢疑心都没有。这时叫返本还源,和小孩子的知见差不多,很天真无邪,一点也没有懒惰懈怠心,也没有占便宜心,或人我是非的心,这时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修道若是能真明白这个理,才能真正觉悟。为什么听经?就是要返本还源。为什么要修行?就是要返本还源。把所有零零碎碎的垃圾,都收拾干净,不要在人我的问题上用功夫。别人讲你一句就不高兴,受不了;动你一根汗毛,你也痛到心里去,甚至拔一毛能利天下,也不肯,有这种自私是不能修道的。

修道人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无我相”不是做事时,尽叫别人去做。“无人相”不是吃东西时,说我无人相,我多吃点不要紧,因为无人相嘛!但你这时无人相,别人却有人相。又如果打架时,你就“无众生相”;或者吃肉时就“无寿者相”。这是不对的,都是邪知邪见。那么,应该怎么样做呢?

(一)无我相:不要有贡高我慢,不要有为自己打算的心。

(二)无人相:不要妨碍或障碍他人,凡对人不利的事都不要做。

(三)无众生相:视万物为一体。

(四)无寿者相:大家都应该有要求生命存在的权利,不应该夺取别人或其它众生之性命。

所以我们修道是处处不为己求,不为自己打算,要多为他人着想。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