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起心动念是为一切众生的幸福

起心动念是为一切众生的幸福

弟子问:这位同修问得好!人生在世,为什么这么苦?

净空法师答:在前几天,《十善业道经》上说过,世尊叫着娑竭罗龙王,教他观察大海里面这些众生,形状、肤色、大小都不相等。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是由于身语意种种不善造成的。所以,你要问人为什么这么苦?你要真正明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你就通达、就明白了,种善因必定得善果,造恶业决定招来苦报。所以佛教导我们一定要远离贪瞋痴;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起贪瞋痴,这造极重的恶业,招来苦报。世间也有一些有福报的人,福报从哪里来的?心善、行善,造作善业的果报。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能够断恶修善,这个业报可以转过来的。明朝袁了凡先生,他一生的际遇可以给我们做参考。他能够把他的命运转过来,是他明白这个道理,明白因果的道理,明白因果的事实,不但他自己改变了整个的命运,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功名得功名,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话是真的,不是骗人的。可是求有求的道理,如理如法的去求,一定会得到。怎么是如理如法?我们起心动念,是为一切众生的幸福,不是单单为自己的,这个求就是如理如法,合理的求。我要求财,我喜欢发财。发财,为什么?不是我自己用,不是自己享受,是帮助世间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那你这个发财是合理的,你会得到感应。如果我求发财,是求自己享受的,这个感应就没有了。诸佛菩萨,成人之善,成人之美,不会成人之恶。佛菩萨怎么可能帮助你造恶业?没有这个道理。帮助你造恶业的,那是魔,不是佛。我在早年刚刚出来讲经不多久的时候,有一位法师,这位法师现在也不在了,过世了。他常听我讲经,有一天他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常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非常怀疑?”我说:“你为什么怀疑?”他说:“我向地藏菩萨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都没来。”

这是台湾的德融法师,我就问他,我说:“请问你那个道场住多少众?住多少人?”他说就他一个人。我就跟他讲:“没有必要,我是地藏菩萨也不给你。”为什么?你一个人,一个人没有需要。为大众,这个求是对的;为个人享受是错误的,所以简单可以从这些事相上体会这些道理。我跟他讲,我说我学佛这么多年,确确实实有求必应,我求的不是电冰箱,我求的是经书。我想读哪些经书,只要心里想到,这个书大概一两个月就会有人送来,很有效应。我记得最长的时间是半年,那时我心里想找一部《中观论疏》,托人替我找,半年找到了,这是最长的一个时间。通常我想要的书籍,大概都不超过两个月,真的是有求必应。我们出家为了深入经藏,为了弘法利生,所以经典、重要的参考书,这是必需的,决不是奢侈,也不是专为个人,所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只要你肯用心,你将来的法缘殊胜


我学佛初年,那时候社会上风气跟现在不一样,一般人学佛都怕人知道,怕人说他迷信,偷偷的学。我那个时候在大专讲座教学,我就告诉这些同学,我说这是你们接引众生最好的机缘。怎么接引?在手上带一串念珠,拿在手上戴一串念珠,在校园里面,在路上走路,你就带这一串,别人一看到这个,他佛的印象立刻就印到心上去,你就度了他,一历眼根永为道种。念珠这样戴,当然你们学生不方便,手上拿一串小念珠方便。你们在学校里课本,课本上通常都写名字,你不要写名字,你在你书本上写个「南无阿弥陀佛」。你摆在桌上,你的同学、老师都看到,这个名号马上就到阿赖耶去。方法太多了,只要你肯用心,你将来的法缘殊胜!你要不会用心,不当面错过吗?

所以止,要晓得止的是什么,就是放下。提起,提起是什么?你对於佛法愈深入,你愈明了。我常说现代的社会,能够救社会的,能够毁灭社会的、毁灭这个世界的,我常讲两种人,一种是国家领导人,一种是搞媒体的。媒体影响力太大,如果你是媒体的主持人,你播出去的内容是暴力、se 情、杀盗淫妄,你就毁灭世界,要负因果责任。如果你播出去的内容是伦理道德、是因果、是劝善的,你功德无量,你救了世界。实际上,中国古大德讲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话讲得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谚语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真正有心想做一桩好事,祖宗保佑你,诸佛菩萨、天龙善神保佑你,你怎么会做得不成功?哪有这个道理?决定能搞得成功,为什么?人不为自己;做不成功是私心太重。如果一点私心都没有,你的事业成就是无比的辉煌,你得人心,所有人会帮助你,你顺天心,天地鬼神帮助你,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1-28 20:1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我们很冷静的自己细心去想想、去反省、去检点,我们在一天当中起心动念,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头?在一天当中,有几个念头想作佛?有几个念头想往生极乐世界?有几个念头想着社会大众的苦难,发心为众生服务,为众生做点好事?又有几个念头搞自私自利?求名闻利养,损人利己,是自私自利。细心去反省、去检点,就明白,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业。

  我们在《了凡四训》讲到宋朝卫仲达,这个人的故事,我们相信它是真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何以故?我们在古人著述笔记里面许多地方看到,提起这个人、这桩事情。卫仲达三十几岁,年纪很轻,被小鬼抓去见阎罗王。阎罗王看到他很生气,吩咐判官把他的善恶档案拿出来,判官拿出来之后,恶业的档案、本子,摆满阎罗王的大殿那么多,善的档案只有一卷,卷起来像筷子那么一点点大,一张纸,一生当中只做了一桩善事。阎罗王看到当然生气,然后吩咐判官,把善恶两个档案拿到天平上称一称,结果恶的档案那么多反而轻,善的这一卷、这一张反而重。阎罗王面色也就转得比较好看了。卫仲达问阎罗王,他说:“我才三十几岁,年岁很轻,我为什么会造那么多的恶业?”阎罗王就说:“恶业不必去造,造起来就太重太重了。起心动念,这个念头是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是损人利己,虽然你还没有行为表现,你心动了。阴曹地府,你心一动就有记录。”我们想想,从早到晚,你动多少个念头?有一些微细的念头,自己都不能觉察。

  阎罗王这些档案是不是真的有?靠得住、靠不住?靠得住。今天我们从科学家发明的计算机,我们就能体会到,自动的记录,不需要人去管这些事情。尤其佛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这句话把原理跟我们讲清楚了,从心想生。凡夫哪有没有念头?没有念头是圣人,大圣人没有念头。孔老夫子常常讲“克念作圣”,克服念头就是圣人。克服念头就是没有念头,在佛法讲,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法身菩萨,分证佛果,这种人克念。

  六道凡夫念头的起灭,《仁王经》佛说“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我们怎么能觉察得出来?粗心大意。极其粗的念头我们自己知道,杀盗淫妄的念头,妄语两舌的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很粗的我们知道,微细的自己不晓得。但是,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记录,这个记录,阿赖耶识当中它已经变成种子。所以你要问,阎罗王那个档案簿是什么?就是阿赖耶识里面、仓库里藏的东西,我们今天讲影印本,它都出现了。

  卫仲达就向阎罗王请教:“我那一卷善的这一张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力量这么大,它的功,能把一生过失都超越?”由此可知,卫仲达的过虽然多,不是大过,没有造什么大罪,否则的话,他这一念善抵不过恶。阎罗王就告诉他:“这一卷是当时皇帝想动一个工程,三山石桥,这个工程劳民伤财,这是你的奏折,劝皇帝不要兴建这个工程。这一念纯粹是为老百姓着想的,是纯善,没有邀功的念头,也没有利益自己的念头,完全是利益众生。”卫仲达说:“我虽然上书给皇帝,皇帝并没有答应,他还是做了。”阎罗王就讲:“如果皇帝接受你的建议,那你的功德大了,你今天不会到这儿来。皇帝没有接纳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一念是真心、是善心,所以你这个善盖过你一生的过恶。”阎罗王派小鬼把他送回阳间,他又活过来了。实在讲这也是示现,教导我们恶不能不断,善不能不修。

1 我们无始劫以来,贪嗔痴慢这个烦恼习气很重,如何能把它伏住?佛教我们用礼敬诸佛对治贡高我慢,用忍辱来对治嗔恚,用智慧来对治愚痴,用布施来对治悭贪。


2 布施不一定是施财、施物,我们笑面迎人也是布施,板着面孔叫人看到害怕,那也是布施。布施里头有染净、有善恶,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我们每天所造的业对于社会、对于大众都是布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离开生活,没有离开工作,没有离开处事待人接物。


3 修学大乘,慢慢觉悟了,我们走在路上,看到树木花草,我们以尊重的心对它,以感恩的心对它,这种好的布施,山河大地不会出毛病,zai 难就没有了。我们处处用贪嗔痴慢疑,来对树木花草、对山河大地,山河大地就出乱子,zai 难就发生。


4 你要会做,六波罗蜜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六度波罗蜜;普贤十大愿王、弥陀四十八愿,何尝不如是,全在日常生活之中,你要是真会了,这叫行菩萨道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1-28 19:5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华严经讲记》

  【或名恐怖。】

  这个名号在集谛里面,集谛是苦因,因果总是离不开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两个字,自自然然会有很深的感触,我相信不同于往昔任何时代,因为我们现前社会正是个‘恐怖’的社会。有所谓恐怖分子,恐怖的事件,不定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常常听闻到。在这个世间有不少人士悲天悯人,要怎样消弭“恐怖”,恢复社会的秩序,祈求世界和平,这些言论、活动在今天社会也相当频繁。然而恐怖能不能消弭?这桩事情我们要深入的观察、去思惟,为什么会有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他的行动是有对象的,也不是盲目的,我们一定要深深的思惟、观察原因在哪里。

  中国圣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解决问题之真理,我们要从内心深处去反省。他对我,为什么不对别人?他怨恨我,何以不怨恨别人?他为什么怨恨我?我一定跟他结的有怨仇,这桩事情是冤冤相报,世世代代,这是从人间讲。如果从宗教里面讲轮回来说,那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才叫真恐怖;不是一次,不是一世,生生世世。所以恐怖,消灭恐怖,消灭不了,问题不能解决,应该把这个名称换一换,化解恐怖!要化解,不能消灭,不能报复,不能对抗,要懂得化解。

  用什么方式来化解?真诚心、宽恕的心、包容心、爱心,恐怖真的化解了,往昔今生所结的怨结解开了。佛法中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遭到恐怖的袭击,一定要知道它的业因。刚才我讲过了,它的业因,这个恐怖袭击对我,他何以不对别人?为什么不对你?为什么不对他?单独对我。这里头有因!这个袭击是果,果必有因,所以决定不是说报复,不能解决问题。昆士兰大学“消弭冲突促进和平中心”,十几位教授研究这些事情,怎么样消弭冲突。研究八、九年了,世界上冲突愈来愈多,伤害愈来愈严重,这才认真的反省,这真的是个好的契机,认真反省。大家都在谈,冷战、热战不能解决问题,要从真正和平的方法来解决,有这个意念,好!要用和平的手段。

  和平的手段基本的理念是爱心。所以,圣人教化众生,许多非常顽逆的众生都会被他感化,这是他教育的成功。为什么被他感化?就是圣人肯定、圣人明了人性本善。佛法中常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早晚他会成佛,这是我们应当要认知的,要肯定的。人变成不善了,发动恐怖袭击了,这一定有因素,因素是什么?他迷失了本性,烦恼在作祟。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这里头最重要的是愚痴。愚痴,不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明了宇宙万有的体相、事理、因果。这个迷惑不是一生的,过去生中就迷了,生生世世愈迷愈深,没有办法觉悟,没有办法回头。所以圣人应化在世间,他来干什么?没有别的事,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而已,他就干这么一桩事情。

  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许多不同的国家民族,古往今来他们的圣人、他们的哲人,再看看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的创始者,都是觉悟的人、都是明白人。明白人他有义务、有责任,就是“先觉觉后觉”,佛法里面讲“自度而后要度他”!所以,他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没有条件的。以师道出现在世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叫圣贤应化在世间。他知道人性本善,他知道众生皆有佛性,他知道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十法界只是迷悟有浅深不同,业力有轻重不等,这样变出来的现象。他就是来化解恐怖的,六道恐怖,三恶道极恐怖,人天也恐怖,他来化解。化解就是让大家觉悟,让大家明了,都究竟明了整个大宇宙跟自己是一不是二。

  佛家讲到究竟处,法性、法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一证一切证,明心见性,这是见到法性了。同时彻证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是自己的法身,是法性的相分。法性能现,法相所现,能所不二,他是一不是二。这里面没有对立,永远没有对立,这里面没有矛盾,恐怖才真正彻底化解了。化解变成什么?变成了大慈大悲,变成了神圣的爱心。所以他能够遍爱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切万法,那是自性本具的德行,诸佛如来有,菩萨声闻有,一切众生统统都有。只是现在这些凡夫迷失了自性,把自己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变成了烦恼习气;把自己本性本具的德能,变成了今天的科学技术;把自性本具的相好,变成了现在的三途六道。这桩事情,这事实真相,只有佛家经典里面讲得透彻,其他宗教也讲。

  昨天我们此地安宁中心的主持老修女来访问我,看到我们这边的“地狱变相图”,她就说了,ji 督教也有,也有这个图画,可以比较来参考。她看了之后,她说,有没有画天堂?我说有,极乐世界就是天堂。天堂跟地狱对比,你看都有这个观念,这是非常好的因果教育。你看看这两边苦乐完全不相同,恐怖在地狱这边,安乐在天堂那边。这个图,我们还有详细的说明,说明要符合中国古人传统的理念,简要详明,简单扼要,又详细又明白。无非是帮助众生觉悟,觉悟,恐怖就化解了。觉悟一切众生是一家人,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外人,我爱自己,我爱一切众生。所有一切怨结都是误会,都是迷惑,只要两方面,一面觉悟了,问题就容易化解;不能化解,是两边都不觉悟,就麻烦了。

  我们少年时候,小学念书,我这个年龄那时候的小学还有体罚,现在学校没有了,从前那时候有!打手心、罚站、罚跪,学校里还有体罚。同学吵架、打架了,老师叫过来两个人都罚,都罚跪。这里头明明一个人是有理,一个是没有理的,好像老师不分青红皂白一起罚。先动手打人的,没有话说,被打的,他要还手,也被罚,他心里不服。“他先打我的,他错!我没有错。”我们小时候也常常被罚过,心里头不平,老师糊涂,没有把事情搞清楚。到以后学佛这才明白了,老师罚得对,没错!他打你,你不还手,不就没事了吗?你还手,两个才打得起来,你要不还手,打不起来。所以,两个处分正确的,只可惜老师那时候没有给我们讲清楚,让我们怀疑,怀疑很多年之后,这才恍然大悟。别人骂你,你不还口,没事!他骂,骂你几句,骂累了他就不骂了,所谓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道理你要参透了,恐怖问题就能化解了。

  我们当中产生矛盾,矛盾起于误会,这是真的,可以说十之八九都是误会,少数是涉及到利害,大多数是属于误会。不必要的争执,两方面不相让,这才造成了大祸,这个大祸就是冤冤相报,世世代代没完没了,那叫真正恐怖。所以,必须遇到真正明白人,真正慈悲人,所谓有爱心的人,他来化解,两方面讲清楚了,讲明白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大自然环境,要和睦相处。和睦相处是果,因是什么?因是平等对待。不平等,我大你小,我强你弱,和睦就没有了。大小强弱,那是果报,那是业感,那是自然的。明理的人就不一样,大国尊重小国,强国爱护弱国,问题就没有了!

  富有的人能够照顾贫穷的人,贫穷的人会感恩,也会尊重你,会爱护你,社会就和谐。贫穷人也非常乐意为你服务,来帮助你。他知道你富有,我们大家都享你的福,都沾你的光,你很慈悲,很仁慈,能够照顾大家。大家不会嫉妒你,愿意你更富有,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幸福、更快乐。所以中国人常讲,有福大家享,不能独享,独享就遭嫉了,就是“一家饱暖千家怨”,于是恐怖的因就种下去了。所以富有,虽然是过去世的善因,我们看到别人贫穷,就要晓得过去生中他没有种善因。现在我们遇到了,我要帮助他,要救济他,而且还要教导他种善因。救济是一时,他要能够种善因,他生生世世都富足。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人人都希望富有、聪明、健康长寿。我们把我们之所以得到这些好处的业因教给他,他要是明白、觉悟了,他一定肯干。干上个三年、五载,他的好运来了,果报现前了;十年、二十年,果报显著,他这三种希求都现前了。

  我从小,跟你们讲过,前生没修,前生没有修财布施,没有修无畏布施,可能修一点点很小的法布施。所以在少壮时代,除了有点小聪明之外,物质生活非常贫苦。许多看相算命给我说,过不了四十五岁,寿命也短。我清楚、明白,读了《了凡四训》之后,完全了解了,前世没修。而且烦恼习气很重,得理不饶人,非常刻薄,有意无意喜欢挖苦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叫人下不了台,我喜欢干这个事情,结了很多冤仇。年轻不懂事,也没有人教,实在说也没有人敢教我,你给我讲,我不服,我有一套歪理。

  所以,老师就重要了,老师是你心目当中最尊敬的人,他讲话你听, 你不会反驳。我这一生幸运,遇到真的好老师,内心里面敬佩。同样一句话,老师说的,我会认真的去思考;其他人讲的,跟老师讲的一样,耳边风,理都不会理他,这么一个个性。方老师的话,我会依教奉行。章嘉大师的话,章嘉大师是慈悲摄受,这两个人把我的基础奠定了,三年。然后我亲近李老师,才真正得到他的教诲。如果没有前面这两位老师给我奠定基础,李老师给我讲的,我还未必服他!所以,这是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我要没有这三个老师教导,我很清楚,决定过不了四十五岁,早就不在这个世间了。我没有求长寿,我也没有求富贵,没有求福报,只是认真的学佛,因为自己知道寿命短促!

  所以,那时候就把我学佛订到四十五岁,我要念佛往生,四十五岁以后没有了,不认真不行,光景不多。欢喜把自己学习的心得、经验、感应,贡献给大家共享,我不吝法,我也不吝财。所以,跟李老师之后,真的,我就发了这个愿望,活一天讲一天经,自行化他。其他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所以我遇到一个好护法,韩馆长,所有一切事务,她一肩承担去了。这是大家都知道,我三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她走了之后,留下这个摊子,我不能不管,但是最好还是不要管。所以,碰到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照顾我们三年。三年之后我们移民到澳洲,建立这个学院,这边缘殊胜,中国人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具足。学院在草创,我只好挂个名。我在这里等,等到你们同学拿到澳洲的永久居留身份,我这个名就不挂了,全部交给你们。

  我的工作,讲经,我每天在摄影棚里面讲四个小时,除此之外,没有我的事,你们自己好好的来学习。不但要学习经教,要学习管理道场,要学习把佛法发扬光大!走向多元文化的教学。学院不仅仅学习佛法净宗,其他各个宗教的精华都要学习,那个精华的部分是通的,跟佛法是通的。落实到生活,我们能够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相照顾,互助合作,恐怖这个名词就没有了。这样我们的修学,就有了实际上的成果,以这个成果回向求生净土,没有不往生的!这个成果跟弥陀四十八愿相应,跟大乘佛法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的“善”字相应。心量拓开了,妄想执著降低了,与性德相应。个人成就,才能成就众生。个人修行能影响社会,为社会树立好榜样,带动社会走向祥和,走向敬爱、诚信,这都是圣贤的教诲,要我们去落实,扩大效果,这非常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要善于利用高科技的设备,卫星电视,网际网路,把我们修学这些效果介绍给全世界,这样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今天要化解恐怖,化解冲突,要真正获得社会的安定和平,什么东西最有效?教学。教学为先,教学里头最重要的,要先从哪里下手?从宗教教育下手,宗教教育是神圣的教育。哪个神圣不慈悲?哪个神圣没有爱心?由此可知,神圣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就是慈悲的教育,这个道理你要认识很清楚,很明白!神圣教人舍己为人,牺牲奉献,这宗教里常讲的。

  因为现在这个时代,家庭教育破产了,学校教育远离伦理道德,社会教育那就不必说了,现在你看电影、看网路、看报纸、看杂志,完全是背逆性德,这就是造成恐怖真正的原因。所以,我们今天只有祈求宗教教育。祈求宗教教育,首先宗教要和睦,宗教不能对立;宗教对立,世界的安定、和平就没有了。宗教里头讲的爱心在哪里?犹太教、ji 督教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爱的教育。佛法里面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什么?“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就是爱。yi si  lan教,你看看《古兰经》,“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仁爱、慈悲。所以,圣贤的教育是仁爱慈悲的教育。只有真正仁慈博爱才能够化解冲突,化解对立,化解矛盾,远离恐怖,恐怖就没有了,这是化解现前社会恐怖的不二法门。

  所以,宗教不能不往来,不往来就不慈悲了,不往来就没有仁慈了。不但要往来,要密切的往来,要互相学习。我每天一定会抽一段时间,至少半个小时,我读《圣经》,读《古兰经》,看看儒家、道家、印度教,其他宗教的东西,多学习,多了解。只有了解,我们对他的尊敬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不是表面上装的。表面上装扮怎么好,也会被人看穿,你没有诚意。诚意在哪里建立?诚意一定要在了解当中建立,你了解的愈多,了解的愈深,你的敬意自自然然就流露出来。

  他对我们没有敬意,我们非常明了。为什么?他没有读佛经,他没有看中国儒家东西,没有接触到汉学。他对中国文化不了解,对中国人思想不了解,所以他的恭敬心生不起来,正确的。他知道我们学他的东西,慢慢他也会看我们的东西,彼此在学术理论上扎根,那才真正做到互敬互爱,共同为这个世界,为社会创造安定和平。我们不讲消灭恐怖,我们讲化解恐怖。消灭还是对立,不能解决问题,化解。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147卷)【或名恐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