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普贤菩萨永远依真心,不依妄心

普贤菩萨永远依真心,不依妄心

1 《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情无情都是众生,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我们相信,没有疑惑。佛是一切恭敬,我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物有一丝毫不恭敬,礼敬诸佛这一条你就修得不圆满。

2 礼敬诸佛,什么人能做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确确实实做到了。贪嗔痴慢疑断掉了,真诚恭敬心遍法界虚空界,这才是礼敬诸佛。

3 礼敬诸佛,心跟事都是圆满的,没有差别;称赞如来,心是圆满的,事有差别。称赞有差别,因为称赞会影响众生,称赞善的,众生就学善;称赞恶的,众生就学恶,所以一定要懂得隐恶扬善。

4 众生的善行、善言、善念要称赞;不善的,绝口不提,不说,不但不说,也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你就没有受影响;你以为真的有这回事情,那你就被影响了。

5 为什么若无其事?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知道一切法毕竟空不可得,所以就若无其事。

6 《金刚经》上这几句经文,如果真的常作如是观,你的心是定的,你对于恶人、恶行你都会生起清净平等的恭敬心。如果你有轻慢、有分别、有批评,那全是妄心,为什么?真心不动,你心动了,动了就是妄,不动就是真。

7 普贤菩萨永远依真心,不依妄心;凡夫是永远依妄心,不知道有真心。凡夫天天在读、天天在看,他是他,我还是我,凡夫的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觉,迷而不觉。

8 我们每天看《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我们到底转变了几分,自己晓不晓得?如果完全没有转变,一定要懂得,我们的学佛功夫是原地踏步,没有进步。
 
怎么样把恶行的众生转变为善行?众生不善,众生造恶,我们不能舍弃他,他犯了错,惩罚他、开除他,这是失败的教育。成功的教育是要把他的恶行,帮助他转变成善行,他的恶念,帮助他转变成善念;他是恶人,我们帮助他转变成善人,这是成功的教育。怎样教?怎样帮助他学习?古圣先贤给我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好榜样。在中国,改过迁善、自行化他最佳的榜样无过於舜王、大舜,我们在《史传》里面读到,舜是怎样帮助别人?以身作则。看到别人不善,他默默的在行善,久久就被别人发现了,让别人自己感觉得惭愧,转过头来向他学习,他的教育成功了,他不是用言教,他是用身教。在家庭里,对待他的父亲,对待他的继母,他继母生的弟弟,他是如何感化了一家人,家庭和睦。原本一家不和,可见得不和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不能推给对方,一定要反求诸己。舜这一点做到家了,回过头来总是自己想:「父母为什么厌弃我?一定是我做得不好。弟弟为什么不爱我?一定是我对他不够好」,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终於把他的继母感化了。继母感化之后,他的父亲跟他继母生的弟弟跟著都转变了,他在家庭教育成功了。

对待邻里,我们看到书里面记载,日常生活当中,捕鱼,深水的地方、鱼多的地方,年轻人把这个地方霸占,老弱人在浅水里头捕不到鱼,非常辛苦。他是年轻力壮,他也去捕鱼,他跟老年人在一起,到浅水浅滩里面,把深潭厚泽的地方,请老年人到那个地方去捕鱼,他这个作法做了没有多久,年轻人看到生惭愧心,大家就不争了,互相的礼让;年轻人懂得尊敬老年人,礼让老年人,他的社会教育成功了。

  教化众生没有别的,真诚心,真诚心一定要落实在生活行为之中,才能够感化别人。别人还没有被感化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自己做得不够,一定要反省,一定要改过。决不要以为我今天这样做,人家说我是傻瓜,自己畏惧别人的闲言闲语,不敢去做,这是愚昧无知。这种心行不但不足以教化别人,自己修学也得不到真实利益。我们想到舜王,这在几乎三千年前的事情,看看现前的社会,要帮助众生断恶修善,比过去不知道要难多少倍。我们知其难,但是不能不做,要抱著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尽我们的心、尽毕生之力。短时间,舜感化社会上一般青少年用一年的时间,这是那个社会;我们今天要用十年的时间、用二十年的时间,只要持之以恒,认真努力,必定有受感化的。十年当中能感化三、五、十个人,二十年就能感化二、三十个人,三十年就能感化二、三百人,二、三千人,我们修学功夫没有白费。社会上多一个好人,社会多一分祥瑞,对苦难众生来说,增一分福德。所以我们要发「饶益心」,益是利益,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决定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不是为利益自己。

  我们在讲座里常常提醒同学们,我们生在现代的社会,一定要知道做什么是好事,做什么是现前世间第一等的好事,那就是劝导社会大众断恶修善、转迷成悟,是第一等好事。从哪里著手?一定要从本身做起。这是佛在经论上常讲,「自度而后度他」,「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的。所以一切都要从本身做起。古大德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起心动念,念头决定要善,决定没有恶念。善恶的标准尤其要分得清楚。什么是善?利益众生是善,利益社会是善,利益国家是善,利益这个世界是善。反过来,利益我自己是恶,利益我一家是恶,这不能不懂得。利益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

  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不了解这些事实真相,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所以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必有因缘,因缘是我们过去生中都为自己、不为别人,都做损人利己之事,今天纵然我们要做好事为别人,还是遇到障碍,所谓是好事多磨。明白人不在乎,种种磨难他看得很清楚,磨难从哪里来的?业因果报!是我过去招惹的。磨难现前了,我欢喜接受,用智慧把磨难化解。佛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一定要化解,化解还是从心里面去化解,心里面没有怨恨,只有感恩,这个道理很深。感恩里面才生真正的忏悔,改过自新,就能得法喜充满,业障渐渐消除,智慧渐渐增长,这是真正修行人。对於怨怼没有丝毫怨恨的心,没有丝毫报复的念头。我们要想利益自己,要想帮助别人,不在这个方面下功夫,那你不会有成就。

  所以在这一条里面,首先是要息我们自己的不善心,要从这里做起,然后才能帮得了别人,就像大舜的修学法一样。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4-5-29 21:06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