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明贤法师:人类福报减少皆因贪欲太重有为太过

明贤法师:人类福报减少皆因贪欲太重有为太过

有人担心:“如果人人都去修行,会不会太过分消极,把自己的职责都放弃了呢?”

人们往往不甘于无所作为,而对于“有为”的“主动”充满依赖,因此对修行者不事名利的态度心存质疑——你不去参与竞争、不去参与社会努力,谁来创造财富?谁来创造食粮?这些问题总是摆在面前。

其实,虽然劳动是财富和食粮的来源之一,但竞争和贪欲却是人类的福报减少的直接原因。一边减少一边竞争,这是恶性的循环,竞争不是生产的原地,无贪才是真正的福田。

其实,衣食之争起于嗔盗之念。《增一阿含经》云:“比丘当知:是时水灭,地复还生,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光阴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着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各个相视颜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是时地肥自然入地,后转生粳米,极为鲜净,亦无皮表,极为香好,令人肥白,朝收暮生,暮收朝生……彼人报曰:‘吾以取二日食粮。’此人闻已,复生此念:‘我当储四日食粮。’……彼人闻已,便生此念:‘吾当办八日食粮。’即办八日食储,尔时彼粳米更不复生……是时,彼众生自藏粳米,便盗他粳米,彼诸见盗粳米,语彼人曰:‘汝何故取吾粳米?今舍汝罪,后莫更犯!’……复自生念:‘我今可藏此己粳米,当盗他粳米。’……是时,物主实时手拳相加……”

守培法师在《佛教是生产之原地,护佛教即所以护国护民》一文中说:“人间初成时,遍净天人天福已尽,下生人间。彼时人间无男女相,皆从变化而生。经过许多年,欲心渐起,男女相生,乃有胎生之人。可知吾人之胎生是中途之变相,非本来如是也。如是世间男女欲情,正是众苦之本。众生离苦,即无男女相故。不明此理者,以欲为乐,所以常在苦趣也。吾佛出家,不妻不子,归本还原,离苦得乐,何不善之有耶?”

所谓“嗜欲深者天机浅”,这里揭示了人类福报减少的真正原因,不是由于人们都去修行、无所作为,而是因为贪盈逐物、有为太过,有为太过必反失之。它背后隐藏着一条恶性循环的线索:因为有争斗、贪欲之心,所以福报越来越少;福报越少,就越要去争、去贪。先是“地肥”不出现了,后来“粳米”也不出现了,这些并不是修行造成的,而是“主动”、“有为太过”惹的祸。

贪嗔之心越重,人类福报就越少。随着离上古时期越来越远,世道人心也越发浇薄,因此人类社会的福报也在逐渐减少,种种问题集中迸发出来,这些现象佛陀在世时就已做过预言。在现时代,恐怕还是踏实修行、慎终追远,才能远离祸乱、长养福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