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传喜法师: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什么我们看不见?

传喜法师: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什么我们看不见?

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为什么我们看不见?这个就说明我们人眼是很狭隘的,叫大音稀声啊!真正的大的音我们反而听不见,真正的佛我们看不到。所以佛从我们人间这个狭隘的状态进入真正的佛的本性的时候,我们众生反而看不见。

  我们很多人想过幸福生活,想我发财啊,我成功啊,以为是幸福,其实不一定,生命的福报来自于你的品格。过去说啊,有万贯的家产必然有万贯家产的这样的人格品德,这个非常重要。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享受天堂,还是来世做人,决定的是你的品格。

  佛性的财富,当你深入地去受用它的时候,这个生命才变得开心快乐,所以称为法喜、禅悦!就象我们吃饭的时候,端起碗来,先要告诉自己并且但愿众生,不要依靠这个有形的食物,当以禅悦为食。

  禅悦的时候就是有各种奇迹的。《金刚经灵感录》里面也有。有个挖煤的,挖挖吓坏了,挖出一个人来!挖煤的问他:你是谁?人还是鬼?他告诉挖煤的,说他在挖煤,后来煤窑塌下来,被堵在里面了。

  时间一算,多久了?都几百年过去了。他好在是佛弟子,会背《金刚经》,他在里面没有吃也没有喝,肚子饿了渴了,没办法,就背《金刚经》吧。背背背……,背入了定了。所以《金刚经》里佛陀告诉我们,众生的心,如果与《金刚经》相应的话,有了金刚经的知见,功德有多大?恒河沙劫以生命布施功德,不如奉持《金刚经》的功德。《金刚经》的状态是无漏的。

  人如果有忏悔的心,就象人有布施、有忍辱、有禅定,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人性里面最美好的一种状态,这都是有功德的,有福德的,是善的一面,生命当中光明的一面。

  极乐世界不离心去修,去极乐世界也是靠我们的神识,然后向上升华,靠佛菩萨接引,把我们这个分别的识提升到智,佛菩萨的接引加上我们的信愿。所以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向,都是方法,结果都是往极乐世界去。

)问:《金刚经》内容所说的,应如是住,降伏其心,是指什么心?《金刚经》内容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什么心?

  传喜法师答:《金刚经》内容所说的,应如是住,降伏其心,是指什么心?我们这个心是不是很复杂,我们的心是不是很多状态,心能造天堂,心也能造地狱,心也能成佛,从做到至善圆满的,到做到最不好,最不好的,都是心,都是心最初的这个,它是这个源,等于是根源,就是都是这个心,所以心是很复杂的,应如是降伏其心,什么心需要被降伏,所以《金刚经》是让我们要认识出,佛性如金刚一般,要依靠着金刚的这个佛性,皈依,要皈依,要皈依,反过来说,如果无明的心,无明的心是不是需要被降伏的。所以你比如说,我们安住在这个金刚心状态当中的话,那种种的分别,生灭,就会自然被降伏住。应如是住,这个如是,非常重要,这个如是,也是我们佛性的一种状态,是金刚心的状态,这个金刚的佛性,因为他遍一切处,在佛不增,在生不减,所以通过佛法的修习,慢慢了知,慢慢了知,慢慢的与这个相应,就我们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解什么是佛,我们如何去皈依,与佛不相应的心,我们要把他降伏,所以应如是住,降伏其心,应如是住,就是降伏其心诸具体的方法,这个是指什么心呢?这个是指就是金刚心,我们应当安住于金刚心,而令他不要转到生灭,转到有漏的上面去。所以第二句《金刚经》内容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指什么心?

  应无所住,应该对什么东西无所住,对不对,应对世间的幻相,包括幻相当中的主人,我,所以不住色生心,这个我里面分色、受、想、行、识,从我们的身体上又分眼、耳、鼻、舌、身、意,对外在的色、身、香、味、触、法,既不对色尘外在的色尘生心,也不对内在的色法生心,不管是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分开来讲,还是这个组成色、受、想、行、识组成的我,也不能对色生心,也不能对着我生心,所以无我相,不住在我相,无人相,不住人相,我相,人相,加在一起就是众生相,既然我相人相都了达了它的本性是无的,那更不能住众生相上生心,所以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不住色、受、想、行、识生心,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生心,也就是不住这些假相而生心,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是什么心,这就是智慧心,智慧的心,不要住在这种虚妄上,一个人住在智慧的状态的时候,我们的这个身心好像,我们凡夫的身心就像一个炮弹一样,里面有*,里面有火线,里面还有那个撞针撞击的那个地方,只要一点,它这个炮弹就会发射出去,但是通过修行,通过自我观照,就把引信也给拆除了,把*也给倒掉了,这一个生命就不再会发生负面的作用了,不仅不发生负面作用,而且要应当再生起慈心、悲心、喜心、捨心,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和快乐的因; 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和痛苦的因;愿一切众生能够也找到无苦的快乐,没有阴影的光明,更希望一切众生,不要执着在亲、仇,因为亲仇只是假相,远离亲疏,住平等清净的一种大捨位,大捨位就是大得位,你知道吗?你当得到智慧与生命的时候,你就会捨去那个小的,干扰你的生命幸福的,干扰他人生命幸福的,生命错误的选择的,你就会把那些都放下,所以这个捨,慈、悲、喜、捨这个捨是什么?是对错误的远离的捨,远离亲疏,住平等捨,这平等捨就是什么,这个就是一种大的得,得是得到的得,我们中国叫舍得,舍得,没有舍的智慧,你又会得不到这个,智慧的生命的新的境界,高的境界,我们往往现在,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价值,是从我的主观的角度在看,真是我的主观却制造了,我生命的轮回,和生死的苦海,所以佛在要走的时候,最后半夜里就要入涅槃了,再给我们讲了《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不可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不可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是凡夫,你的凡夫知见是不对的,所以要皈依三宝,所以皈依三宝有圣言量,要根据圣言量来,然后圣言量又俱很普实性,又可以通过我们身心来感受,可以得出一个比量的,然后就可以抉择出,我们生命的行为来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