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弘法师:夫妻正淫都不能往生,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决定往生?
问:再下面一个问题。我是一名家庭主妇,今生发愿求生净土,但夫妻生活问题怎么样才算如法?曾听刘素云老师的「觉海之舟」二集提到,在夫妻一方还未学佛的情况下,不能单方面提出分房。但师父上人在《科註》裡讲到,夫妻正淫都不能往生,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证决定往生?
定弘法师答:刘素云老师跟师父上人讲的没有矛盾,师父上人讲的没错。往生,你看《无量寿经》裡面讲往生正因,「一不杀生,二不偷盗,叁不淫欲」,这个淫欲包括夫妻之间的正淫。只要有欲望,对男女之欲没放下,你往生就有问题。为什么?因为你还贪恋娑婆,贪恋这种欲望,那怎么能往生!真学佛了,夫妻一方学佛,另外一方没学佛,他有这个需要,那你一定要持这个不淫欲的戒跟他分房,他就会生烦恼。怎么办?刘素云老师告诉我们,自己不能有淫欲心,而跟家人要恆顺众生,这就需要自己把握好,要有坚定的出离心,深厌娑婆尘劳苦痛。但是又不能有憎恨的念头,对一切众生一味慈悲,你能恆顺就是慈悲。自己心中佛号不断,无论你是在什么境界当中,你这句佛号不间断,那么任何的事情对你没有妨碍,因为你的心是在极乐世界,你真正欣求极乐。自己要多听经,真正生起出离心,另外也要生起慈悲心,对众生、对家人把情执放下,情执放下了你才有真实的慈悲。你希望能够有这个缘分度他,但是又没有任何的情执,这样你才有智慧去处理这些事情。菩萨能够恆顺众生,令众生欢喜,才能够度众生,绝对不跟众生对立。所以就是你的一念之间,你自己真的没有这种欲望,事上不妨碍,事事无碍,最重要是你那个清净心。
问:第二个问题是持戒方面,怎样持戒?持哪些戒?
定弘法师答:你能够把五戒持好,就了不得。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我们学佛行门。听经闻法是解门,行门是持戒,断恶修善。五戒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想要持戒持得好,十善业道要努力做到,身口意要防範造恶,尤其是意上的贪瞋痴,这是造业的根源。
贪是根本烦恼,一切的恶业就从这个字出来,贪。为什么会贪?因为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即使你学佛,你也会贪佛法。所以那个学佛只是增长贪心,他没有真学。譬如说,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能不能把你所学的佛法也放下,去帮助别人?你能去帮助别人,这就是把贪心放下了,把自私放下了;如果你一定执着你要学这个佛法,人家很需要你帮助你都置之不理,你学的只是佛法的常识,没有真正学到它的精髓,烦恼习气一分都没改。所以学佛第一关要断我执,我执就是自私自利。你不肯放下自私自利,就是听再多的经、念再多的佛,都还是搞六道轮迴。第二个,瞋的烦恼。瞋恨、瞋怒、发脾气,这是地狱的业因。人为什么会有瞋心?它的根源是傲慢,因为自己觉得了不起,执着我的意见,自以为是,当这些外面人事物跟自己意见有对立,你就会瞋了,不平、怨恨、恼怒、嫉妒等等全部都出来了。所以断瞋一定要把傲慢降伏住。第叁个,愚痴。愚痴的根源在哪?在怀疑,疑,对宇宙人生真相、对佛陀的教诲,你生起疑心。因为有疑,他就会被无明覆盖,甚至自己犯了什么错误都看不明白,煳裡煳涂。所以这贪瞋痴叁毒烦恼要把它洗刷掉。如何断贪?少欲知足,逐渐把自私自利放下,学会随顺别人。如何断瞋?放下傲慢,把自己谦卑下来,承认自己是个凡夫,而且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人家都是菩萨来成就我的。他对我好是成就我,对我不好,甚至毁辱我、伤害我,都是我的菩萨,这才能够把瞋放下。如何断痴?要多听经教,在经教裡面薰习久了,智慧才能开。
这样持戒才真正能够做到,否则都只是形式。去受了个五戒,甚至菩萨戒,能做到吗?做不到就是假的。持戒要明瞭因果,对因果报应要深入学习,知道犯了戒有什么因果,你就自然不敢犯。因果教材最好的叁部书,《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在《安士全书》裡面有详细的註解),还有一个是《了凡四训》,这是印光大师非常提倡。当然还有一篇文章叫《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几篇应该常常拿来读诵、来学习,打好因果的根基,再来谈持戒,才能够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