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好吧!还是分两段好了。同学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触类旁通,一经通一切经通,不但跟佛法的经论相通,跟世法的经论也通。我们想想十大愿王、四十八愿、五十三参、十六正士,再回头想想《四书》里头儒家的三纲八目,三纲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是三纲,八目则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都能融会贯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大方广佛华严经》上说的。宇宙万象,宇宙万象是什么?是我们心现识变。修行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自性是本体,自性是一不是二。从这个上面完全明白了,全宇宙跟自己一体。一体能不爱护吗?一体能伤害吗?一与多都非常活泼、非常生动、非常细致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凡夫日用而不知,从早到晚都在表演,自己毫无知觉,造业受报。佛眼睛当中看到,就说他做可怜悯者,显示出佛与法身菩萨无尽的慈悲。这个慈悲不是说说的,显现在报身、应化身、无量无边的化身,在十法界、在六道,以种种不同的身分为一切苦难众生现身说法。我们细心观察,看清楚了,体会到了,那种感恩的心,信心、愿心,自然从自性当中流出,与佛菩萨心心相印。
佛法到最后,提升到顶级,就是彻底放下。为什么?因为全是假的。自性空寂,本体空寂,没有任何现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念头,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空寂来形容它。大乘经里面用名词叫「大般涅盘」,涅盘翻译成中文叫寂灭,寂是清净,灭,灭什么?灭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涅盘的面目,是我们的真心,是我们的自性。惠能大师开悟,五句话就把它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大师是略说,五祖完全听懂了,给他印证,衣钵传给他了。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那是细说。菩提树下示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惠能大师在方丈室开悟同一个境界。能大师只说了五句话,而世尊在定中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细说,定中说的。
定中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局限隔离,超越时空。三七日中,也有说二七日中,我们人间十四天、二十一天,不算太长。但是佛所讲的《华严经》,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了原本。原本分量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个经我们地球装不下,太阳系也装不下,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容纳不下。是真的吗?真的。我们怎样能相信?因为它称性,称性就深广无尽,其深没有底,其广没有边。中国人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内、无外来形容性德。老祖宗也真会说,说得太妙了。无穷无尽的这些经典可以浓缩成二十个字,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华严经》,多;惠能大师只说了二十个字,「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浓缩。你看收起来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展开,《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在定中说的,要在我们人间说恐怕要说上几万年还未必能讲完、讲清楚,这不可思议。
大乘的要求,学习什么时候毕业?像六祖、像世尊当年大彻大悟这个境界你也得到了,这就毕业了,真的成佛了。能吗?能,历史上有证据,我们看到不能不信。世尊,第一个代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自己大彻大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一切经,他跟谁学的?经典上有记载,确实没有错,他十九岁离开家庭,到外面去参学,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派,今天讲的哲学,他全都学过,用了十二年时间。最后怎么样?觉得这个东西跟烦恼一样,没什么用处。十九岁舍弃王位,舍弃宫廷的生活,是放下烦恼障;三十岁,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是放下所知障。这个时候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那是什么?入定,彻底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放下了。这一放下就开悟了,开悟就什么都明白了,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看能大师说,自性能生万法。你见了性,这万法还能不知道吗?全都明白了。其义自见,这两个字可了不起,不是见到局部,不是,见到究竟圆满。
见到局部,没有圆满,是法身菩萨。《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报土,实报庄严土,在那里干什么?在那个地方等待。因为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法子断,不能起个念头要断,为什么?起个念头断,你堕落了,你退转了。这个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我们想想用什么方法断?没法子断。不断又不行,不断不能融入常寂光。不断是菩萨,断了就成佛。只有不要去理它,让它自己慢慢的就断了。要多长时间?大乘经典里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这三个阿僧只劫,不是有意断烦恼,是无意让无始无明的习气自自然然消失了,要这么长的时间。佛菩萨慈悲,给这个事情举了个比喻。我们知道,见思烦恼有习气,阿罗汉断现行没有断习气,辟支佛断习气;尘沙烦恼,辟支佛断现行没断习气;再提升一级,菩萨,十法界里面菩萨;菩萨尘沙烦恼习气断了,升等,成佛了,十法界的佛。在佛这个地位上把无始无明断了,习气没断。无始无明可以断,那就是见色闻声,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都断了,这就成为法身菩萨,住实报庄严土。他在实报土干什么?断无明烦恼的习气,要三个阿僧只劫,随它去,三大阿僧只劫到了自然没有了。
像酒瓶,酒瓶盛酒,把酒倒得干干净净、擦得干干净净,确实一滴也没有了,闻闻还有味道,那就比喻习气,无明习气,只有把瓶盖打开,瓶子放在那里,放个半年、放个一年,再去闻闻,没有了。法身菩萨在实报土就干这个事情,这对自己。除此之外,他到那个地方不是真的像个瓶子摆在那里不动,他动。法界虚空界,十方诸佛刹土,跟自己都有缘,有缘的众生很多。这些有缘众生起心动念你完全收到,像电脑一样统统收到,什么地方需要帮忙,你自自然然现身说法。实报土的菩萨跟常寂光的法身在这些作用上几乎是相等,只是法身菩萨现无量无边身,教化无量无边众生,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断;常寂光土里面这些法身如来,他们现身说法教化众生,无始无明的习气都断干净了,就这么一点。其他的毫无差别,智慧、神通、道力,能现无量无边的分身,跟法身如来完全相同。
大乘教里我们听到非常羡慕,我们几时才能到这个境界?那要修行无量劫。无量劫还不是在六道,离开六道才算数,出离六道这段期间不算在里面,真的是无量劫又无量劫。我们真正得到阿弥陀佛的慈悲、阿弥陀佛的怜悯,他发的愿确实超过其他法身菩萨。这个愿不是坐在那里空想发出来的,不是的,而是他的老师叫他去参学,十方诸佛刹土你都去看,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总结成四十八愿,在十方世界考察,总结这四十八大类,西方极乐世界是这样建造成的。所以这个世界出现了,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诸佛如来对弥陀的赞叹,尊称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以这个方式来帮助十方世界,特别是业障,就是五逆十恶极重的业障,罪苦众生,能够在一生证得无上的佛果,证得究竟圆满,这了不得。
这个法门我们今天遇到了,我们遇到行吗?能修能成吗?真的靠不住。假设我们今天没有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没有黄念老这个集注,我们修净宗这一生能有把握吗?肯定没有把握,我们又没有善根,善根福德因缘不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像海贤老和尚这个,行,他没有这个会集本、没有集注,他能成功。他确实没有遇这个,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一生没有读过一部经,没有听过一次讲演。他怎么成的?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是人家过去生中修成的,这么好的底子,这一生当中不需要经教,不需要任何帮助,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我们跟他比又比不上,跟上上根比比不上,跟下下根比也比不上,那我们成就就难了。
夏老慈悲,佛菩萨再来,黄念老慈悲,为我们做注解,让我们这种人在这一生当中有这两种帮助,我们能成就,我们有信心,我们有把握。再看到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法,我们信心更足了,真正丝毫怀疑没有。我们要真干,关键能不能成功?真干。干什么?放下,对於这个世间没有一丝一毫的贪恋、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没有傲慢、没有怀疑,我们稳稳当当成就了。确实圆满具足了普贤十愿、弥陀四十八愿、华严五十三参、楞严二十五圆通,统统具足,就在这一句佛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要搞那么多,那么多我们受不了,一,这一通了整个完全通了。佛法的高明,佛法不可思议,无法想像。真的,古人讲得好,净宗法门是以果为因,从果佛上下手,用果佛当作我们的因行。阿弥陀佛是果佛,是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念这句佛号还得了吗?没得比!这我们念佛同修要知道。
得到理一心不乱,大彻大悟,或者是得到大悟的时候,就可以读经、看经,一看全明白。为什么?成就后得智。成就后得智不为自己,为普度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不一样,一定要有能力,面对无量无边众生,开无量无边的法门,让每一个众生都能破迷开悟、都能离苦得乐。这个法门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大乘无量寿经》会集本,就是这一本,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我们一部经、一部注解、一句佛号,像老和尚一样,一生都不改变。你会愈学愈欢喜,真正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将来往生极乐世界,自在,不生病。
学佛之后,你看生老病死,八苦交煎,八苦都没有了。第一个生苦,过去了,那个我们不谈了,过去了,现在生过去了,现在生不苦了。老,来佛寺三老都是超过八十岁,海庆八十二岁往生的,海贤的母亲八十六岁,他自己一百一十二岁,老,不苦,没苦。你看海贤老和尚的妈妈,老妈妈,八十六岁,走的那一天亲自包饺子,大家一起吃,吃得欢欢喜喜的。吃完了,她在椅子上盘腿一坐,告诉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没有病苦,没有死苦,三个人都没有老病死苦,这不容易。我们现在留意看这个世间人,你特别去看看医院,在医院你就真正知道老病死苦,看看妇产科你就看到生苦,生老病死在医院全看到了。要免除这四种苦,那一句阿弥陀佛管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是宝。世间什么样的宝都不能解除生老病死苦,遇到了徒唤奈何。佛门有这个办法,这佛要不要学?
另外,除这四种苦之外,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四种苦都放下了,都没有了。五阴炽盛是一切苦的根源,这个根源,《心经》上说得好,「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菩萨见到了,现在量子力学家也见到了。五阴里头第一个色阴,色阴是物质现象,科学家见到了,假的,向全世界宣布,这个世间根本没有物质这个东西的存在,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假的。物质现象是什么?是念头波动产生的幻相。它存在的时间非常非常短,一秒钟它生灭、生灭多少次?二千一百兆次,单位是兆。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你怎么会感受到?我们今天见这个色,是许许多多这种幻相聚集在一起我们才感觉到它存在。感觉也不是真的,为什么?感觉在受里头,受想行识全是假的。受想行识是假的,科学家还没有证得,我们相信,科学像现在这种进步状况,应该再二、三十年可能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受想行识也是假的。色是由受想行识变现出来的,变成的物质现象。真搞清楚、搞明白就放下了,假的你放在心上,错了。这个放下是心上放下,事没有障碍,《华严》上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障碍在哪里?你把它放在心上。你心也是假的,妄心。心是受想行识,色是受想行识变的,受想行识自己本身也是个生灭法。
不生不灭是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有体、有相、有作用,体是常寂光;相是清净,是不生不灭,是具足万法;作用,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它的作用。所以它没有生灭,它有隐现,遇到缘它现,没有缘它不现,不现就隐。隐现自如,隐现自在,这个很重要。我们讨论所学习的全是现的,在现的当中看到人家得大自在。虽现,不碍性德,清净不动,确确实实本无动摇。体,遍法界虚空界;现,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距离。没有距离是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此界他方,一切法就在当下,当下就是,这妙不可言。能解决一切问题,没有局限,没有后遗症,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实的学问。
有同学写信给我,写得很多,问我修行的方法,这种信常常看到。我早晨找出两个图章,把它印在一起,以后有人问这个问题,我就送给他。这两个图章上面这一颗,「专念阿弥陀佛」;另外一个图章,「放下便是」,他问题全答覆了,什么疑难杂症全答覆了,专念阿弥陀佛,放下就是。要把放下放在下面,阿弥陀佛放在上面。更深的意思,专念阿弥陀佛,后面放下就是,连阿弥陀佛也放下,那就真的契入了,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了。融成一体,痕迹都找不到,这个说不出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要让自己去体会了,这叫向上一著。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说不出来,也不能想像,动念就错了。受用无穷无尽。我们看开吉师下面这一段。
学生:「海贤老和尚的普贤行愿」(下)。惭愧弟子开吉继续恭敬报告「海贤老和尚的普贤行愿」。
六、请转法 lun。贤公和尚以僧僧互赞、勤修六和之行持,劝勉弟子们好好跟著净空老法师学习,贤公是落实请转法 lun普贤行的绝佳榜样。净空老法师开示说,请转法 lun是比喻,轮是代表动,才有功德,用今天的话说叫推动,就是要推动佛法的教学。请转法 lun狭义的讲是请法师讲经,这是佛教中的第一功德。古代富贵人家为老人做寿用什么方法?就是请法师讲《无量寿经》,这是真正的祝寿。这一部《无量寿经》一遍讲下来,冥阳两利,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欢喜,没有比此更殊胜的,这是第一等的好事。贤公和尚说他自己,我只会种地干活,啥经都没学过,就会念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之中,他总是劝人要好好跟著净空老法师学习。印志法师回忆,海贤老和尚常常说,好好跟著净空老法师学,那人不是一般人,那人是再来人,要好好跟他学,他讲经讲得多好,那可不是一般人!他跟很多人都这样说。
印荣法师回忆说,二00八年初夏,因为刚发生了汶川地震,又有传言说南方某地又要有大地震了,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有一天早上,老和尚对我说,没有事了,天人把《无量寿经》给扶正了。我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他老人家到底在说什么。老和尚看我不解,就明白的说,哪个方向有zai 难,我就看到《无量寿经》往那边倒。昨晚上,我梦中看到有天人把倒著的《无量寿经》给扶起来了,就知道没有事了。开忠法师回忆说,二0一一年春天,末学一行五人去来佛寺拜见师父,师父特为我们开示了二十多分钟,劝我们一定要听上净下空老和尚讲的法,可别错过了今生成佛的机会。不要贪恋凡尘的钱财和迷情,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世间是一场空,不要在娑婆世界继续再过这苦日子了。极乐世界那么好,好好念佛就能去,为什么不好好念佛?老法师讲经就是来接我们的,还往哪儿能找到这样的好事?心里好好念佛,事该做的还是要做,不能不做,只要心里清净,只有阿弥陀佛,不装别的事,不会耽误成佛。
李修远居士在「此生专为表演来」一文中总结贤公一生的行持,符合三皈、五戒、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完全符合《无量寿经》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第二十四品「三辈往生」和第二十五品「往生正因」所讲的往生条件。夏莲居老居士是为成就《无量寿经》会集本而来,黄念祖老居士是为注解《无量寿经》会集本而来,净空老法师是为宣讲《无量寿经》会集本而来,海贤老法师是为表演《无量寿经》会集本而来。综上所述,海贤老和尚在一生的表法示现之中,真正落实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以大心大愿请转法 lun,印证大经,为四众弟子做出实践普贤行愿的最佳榜样。
七、请佛住世。贤公和尚及其弟子承传来佛古寺持戒吃苦、信愿念佛之百忍家风,为净土法门、为《无量寿经》作证转,是真正请佛住世的六和行者。净空老法师开示说,请佛住世就是建立道场,请法师在此长年讲经。唯有长年讲经,得度的众生才多,因为长时薰修的缘故。佛在经典上说,佛门修功德最大的是护法,没有护法就没有弘法的人,护法功德第一。贤公和尚在晚年,把来佛古寺交给印志法师来主持。印志法师回忆说,他亲近贤公和尚前后有二十多年,其中有五、六年的时间外出参学。他日日跪著聆听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教诲,有时一天能听十四个小时,最少也不少於四个小时。二00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印志法师回去为贤公和尚拜寿。他回忆说,师父流著泪对我说,印志,不要走了,我这一百多岁了,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接班人,你不要走了。於是印志师就回到师父身边行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