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供养是理财的最佳方法,这是多少人不知的

供养是理财的最佳方法,这是多少人不知的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味,供佛及僧。

  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顿肚子了,不是这回事。

  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佛教讲上报四重恩,其中有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当然也是师长的范畴。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样修行,怎么摆脱烦恼和痛苦。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都报答不尽,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要供养。

  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是要供养世界上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及没有恩惠的人,我们都要供养他们。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我们都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

  佛教中讲培植三种福田:

  恩田

  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

  敬田

  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悲田

  悲田,是指我们要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时,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同情他、帮助他。表面看上去,我们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我们是在帮助自己种福报,所以只要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人家。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一切佛刹,极微尘中各有一切极微尘数佛,是说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的菩萨海会围绕。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对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对佛菩萨的恭敬,

  二是培植福田、增长福报,

  三是灭除我们的悭贪。

  供佛,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而且将来“利息”很高。因此,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而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己的贪心、执著。一个人如果执著财物,舍不得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你银行里一分钱也没有存进去,虽然银行里的钱很多,有的人能从那里取出十万二十万,但你一分钱也取不出来。所以布施、供养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存钱。

  人因为贪著的关系,使得我们不能够广修布施。如果你对这些最好的东西不贪著,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拿去布施,救济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那么本身也是在破除我们的自私、悭贪、执著和烦恼。

  我们执著什么东西,这种东西往往就是我们产生烦恼的根源,执著是我们解脱生死最大的障碍!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人的病,就是身、心、灵三种病。心病好不了,身的病就一直有。但现在人的心病,已经不能用温和的药,告诉他你要放下看破,很难了,要用猛药。你放不下,就提起来,但要提的正确。

  现在人缺少一种缺欠的教育,什么都教你圆满,包括很多人学佛后,也求着圆满,这是很痛苦的。人生就是这样子,你福报很大,钱很多时,智慧一定少了。你很有智慧时,福报就小一些。你儿女满堂,钱也少了。钱过多了,儿女就很难有出息了。

  第一等的人,是选择自己要缺什么的人。有些人求子求不到,告诉他要赶紧把舍钱,布施供养了,你求子就容易了。你要懂得缺,钱缺了,孩子就来了,钱太多了,其它东西就进不来。但很少人听到这个教育,好像学佛,求这个那个,结果求不到,就怪佛不灵。所以道友们,等你参透了这个缺欠,你人生的痛苦至少会减少一半。

  中医也有算命的部分,医者易也,医和易是相通的。以前医生治病,会看人,是不是寿命已尽,寿命没了,就不治了,治了没有功劳。寿命还有,就给治疗。福报中,八字相当的人,福报一定相当。

  以前纪晓岚讲过一个故事,两个女人八字相当,但一个人嫁入豪家,享受荣华富贵,而另一个人则嫁普通家庭。嫁入豪家的人,年轻风光,晚年眼睛失明,少人照顾,很是辛苦。嫁入普通家的人,年轻苦,老年时儿孙满堂,享受天年。从一辈子来看,八字相当的人,享受的福报是一定的。

  你年轻发财,享受福报,都不是好事。享受过度,把命里的福报享受完了,老年就苦了。看问题要长远看,千万不要被目前的风光遮住了。所以年轻人要努力,不要享福,哪怕在机关单位,还是当企业老板,享受的都是你个人的福报。

  世间人都以为有钱就可以换来很多东西,却不知道,你要把钱供养了,布施了,你才能换来其它的。否则钱换来的,只是你的物质享受,而无法换来儿女,智慧,身体的健康。所以拼命追求钱财的人,反而容易被钱财迷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