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买保险不如多修福报

买保险不如多修福报


学佛后,我发现,如果懂了一些《易经》,或者《黄帝内经》,这些都是比较好。懂了后,就更增加我们对佛法的信心,尤其是更明白佛法的高度。众生因缘不同,对佛法的认识也不同。

比如说,有的人,喜欢买保险,年纪轻轻就给老年买保险,害怕老了又生病。所以存几块钱到老年去,也是好的。当然,这个问题,要两种看待,第一个,如果怀着珍惜福报的因缘,把钱省下来给老年用,现在多受苦,老了享受福报。这也是可以的。但如果觉得买了保险,老年就有保障,而不是为了培福报给老年,那这个想法,就不好了。

讲一个故事,邓通的故事。在唐朝以前,邓通是皇帝的宠幸,有一天一个相术跟他说,他到了老年会饿死。这个皇帝呢,听了,就为他想办法,皇帝拥有天下,怎么能让一个宠幸的人饿死呢。就把一座铜山都给了邓通,让邓通造钱。自己家里可以生产钱,皇帝和邓通都觉得万无一失了。后来,到了老年,皇帝死了,皇帝的儿子继位。因为邓通仗着有钱有势力,就作恶,太子看不过去,在老子死了以后呢,就把邓通所有的家产都没收,同时把他流放。结果真的如相术师所言,这个邓通最后饿死了。

如果邓通懂的培福报,到晚年,也不会饿死,命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他不懂福报,懂得用术,小聪明,那时天下流通很多邓通的铜钱。人有千算,天只是一算,结果呢,邓通还是被算准了。他不知道如何改变命运,以为耍小聪明就可以了。

如果要保险,最好的方式,是忏悔罪业,同时多培养福报。这是最保险的。保险业这么发达,也说明人心的不安全。因为不明白生命的真相,也不明白如何改造命运,被业力所流转。而改造的方式,也是耍小聪明。所以古人说,留钱给儿孙,儿孙会败坏,留书给儿孙,儿孙可能不读,不如好好积累阴德,自然儿孙绵长。那老年也一样啊,留多少钱给老年都没有用。不如留些阴德,留些福报给老年。

根据面相学,下巴尖,地额不够方圆的人,老年都不好。没有福报。那要怎么样?赶紧培养福报,多布施,多做善事,命运改变,面相也自然改变。

转自:福安观音寺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