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古训:凭谦和做人,凭正直做事,凭底线处世!

古训:凭谦和做人,凭正直做事,凭底线处世!

古训


凭谦和做人,凭正直做事,凭底线处世!

道教


人生在世,会面对许多诱惑,经历各种磨难,面临很多选择。

有智慧的人,无论任何时候,都会凭谦和做人,凭正直做事,凭底线处世。


始终遵守规矩,走在正道之上,便会行稳致远,去灾避祸。



做人谦和,能避祸


《易经·谦卦》中曾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意思是:通晓真理,活得通透的人,总是谦虚低调,做人谦卑,待人谦和。所以,能在无意中积攒善缘,遇事得贵人相助。


从前,在湘潭地区,一户地主家有两个儿子。

老大总是趾高气扬,仗势欺人。不仅打骂家里的长工,克扣工钱,还经常罚他们不能吃饭。

长工们因此苦不堪言,老二看在眼里,总是暗地里给他们送饭菜,替工人们求情,平时和大家一起干活,没有一点架子。

后来,遭遇荒年,家道中落。大家都感念他心地善良,待人谦和,都拿出自家粮食,帮他度过难关。而老大最后被活活饿死了。

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只有谦卦是“六爻皆吉”。事极则反,物盛转衰,这是自然不变的规律。

而谦和低调的人,在顺境时不自傲,逆境时不自弃。

得意时,不高傲自满;失意时,不须臾逢迎。

待人一视同仁,能体谅他人的不易,看到自身的不足。时刻反省自己,理解他人。所以,常常能够逢凶化吉,远离灾祸。



做事正直,得人心


《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讲:“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一个人做事正直,处事有德,就等同于得到人心。而失去原则,歪曲事实,违背道德,就等同于失去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人活一世,一旦失去了人心,丢掉了信任,便会寸步难行。


清朝时,有一个地方官叫李牧,刚上任时,他勤勤恳恳,为人公正,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后来,在处理一次案件时,有人状告一家盐铺的秤有假,总是缺斤少两。

不巧的是,盐铺的老板正是自己的哥哥,李牧知道哥哥的习性,但是迫于父亲的压力,他便把秤藏了起来,以没有证物为由,草草结案。

事情传开后,人们慢慢不再信任他,最后被罢免了官职。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一个人的品性如何,久而久之,别人都是知道的。为人正直,做了好事,自然会被拥戴;而为一己私利,昧了良心,也会被知晓。

古语有云:圣人不求誉,不辟诽。正身直行,众邪自息。

圣明的人,不追求名誉,不扭曲事实。做事正直,处事公正,凡是有则。行得正,坐的端。便会得到众人的尊敬,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顺。



处世有线,常聚福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中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道满足,做人有度,才不会因为攀比感到耻辱;懂得停止,处事有线,才不会因为利益迷失方向。

有格局的人,总是能够看得长远,心存敬畏,懂得适可而止,所以,能自在洒脱,平安顺遂。


有一个渔夫,正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个路人不解的说:“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不出海打鱼呢?”

渔夫说:“我们这里有个规矩,每天只打鱼两个小时,而且每月要休息一个礼拜。春天则要休息一个月。”

看到路人困惑的样子,渔夫接着说:“万物有灵,都在繁衍生息,一旦破坏了这种平衡,就会带来zai 难。”

确实如此,任何事情都有度,一旦越过了那条线,就会打破平衡,最后失控。

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是和亲人相处,还是和朋友相交,无论是处事还是待人,守住界限,才会相处舒服,做事顺心,从而免去祸事,福气满满。

圣人说过:“唯有德者可以其力,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做事合乎道德,就是最好的规矩;做人讲究品性,就是最大的智慧。


待人谦和,心存善念,便会去灾避祸;

做事正直,一视同仁,就会受人尊敬;

处事有线,心存敬畏,才会长久顺遂。

真正厉害的人,总是无论在何种处境,都会忠于本心,不因外界的诱惑迷失,不向逆境低头,永远选择走在善良,谦和,正道的大道上。便会内心坦荡,一生顺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