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孝的真谛

孝的真谛

孝的真谛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思德。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美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之入骨、牵肠挂肚的弘恩于万一。只亲在世时若不知孝敬,身后纵然极尽排场,甚至以金被银枕安奉,对父母又有何益?

  
  人生数十年,不免生、老、病、死,除了身躯性命之外,还有永恒不灭的「慧命」。子女若能将父母赐予的血肉之躯,善加利用,造福众生、成就功德,则父母亦能得福报。


           古圣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万善之门以孝为基。人人应礼敬供养尊亲如堂上活佛,并扩展短暂的亲缘私爱,成就清净觉情,普及累生累世的父母。
  
  学佛须以孝为先,弘扬孝道,方为真正的念长情、体大爱、报四重恩。
  
  善事父母为「孝」——孝养父母乃百行之先,万善之首。孔孟圣贤之教,以孝为本;尧舜先哲之道,孝弟而已。修身养性、立己达人,必始于孝,这是互古不变的金科玉律。
  
  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在家之孝,是以「敬」奉养父母,以「诚」承欢亲心;不违逆父母,以和颜悦色、劳而不怨的态度,尽礼事奉。
  
  出家之孝,是割爱辞亲,识心达本,深入无为之理,直趋解脱要道,这是报亲恩的捷径,非但未来获益,现世也能受用。光阴易逝、慈恩难忘,有亲在堂就如活佛在世,应时时报恩,圆满学佛之功。
  
  「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人的身体,是从父母而来的,但是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所以,除了要孝养父母之外,还必须奉事师长,遵从师长的引导。立身处事,不能没有启蒙之师;在社会上生活,一定要有谋生的技能和常识。
  
  学一门功夫,一定要经过三年四载才能够学成。不论做学徒或长工、小工,都要顺从、奉事师傅,才能够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与真传;若是对师长态度轻慢,对所学的功夫不认真,即使再有涵养的老师也会对你失望,到最后什么也没学到。
  
  现在的教育普及,有太多进修的机会与场所,学习必须有方向,并且慎重选择教导者。择师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既然想求师长传授毕生所学,则一定要必恭必敬、全神贯注、认真努力地学习。

    学做人、学技艺或求学问都必须敬重师长;更何况是引导我们学佛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更是深重。「德丧起于不能尊师,心乱发于不能重道」。古人视师长的一句话重如泰山,今人却轻之如鸿毛。

  养育子女是家长的责任,对孩子要适当地管教,但不能施以权威;因为,父母对孩子只能尽责任,莫想要求权利。爱子女不应宠溺放纵,要以「爱以教育」来化导,使之成人。
  
  父母与子女间,亲情相连,常有一种不可思议、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内心牵挂。子女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父母会痛不欲生;而父母心情也会影响子女的情绪。其实,这种情是狭隘的、迷惘的;人生被亲情小爱缠绕,牵引得牢不可拔,真是苦不堪言!
  
  现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伤心,原因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断与别人的子女相比较,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子女,结果引来子女的反感。
  
  父母的心情一紧张,子女便会感觉不安,因为父母子女的心是想连的。有的孩子出远门,父母在家里常常思念、牵挂,子女在外便待不住,一直想要回家,那就是母子连心啊!
  
  有的父母一直为孩子的课业操心,希望子女不断读书、不断努力用功;如此挂心惦念,子女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要为子女造福,并非天天在佛前烧香磕头,祈求佛菩萨保佑、增长智慧。若只为了自己子女的平安、出人头地,才要拿钱做善事,这分亲子之爱,实在太狭隘,反而会增加子女的压力。
  
  而身为子女应该让父母安心才有福,若让父母烦恼就有业了;父母为子女而增加一分自私的心理,也会增加子女的业、增加子女的迷茫。所以,若要为子女造福,平日应该不求代价地付出,将普天下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同样爱护、施予慈悲,如此所得的福报,自然也会回报在自己子女身上。
    
  若无法放宽心胸,只是将私情私爱放在自己家人身上,就会陷于情执缚捆,比如:子女见父母不合,或担心父亲的事业、操心母亲的健康……,而忧虑烦恼;子女在学校的课业,身体上的病痛,在外的交友,未来的前途、婚姻、家庭、事业,父母也都看在眼里,苦在心底。一般人容易为情所困,迷惘烦恼,而菩萨的情是清净的觉情大爱。因此为人父母者,应时时抱着宽大的心胸,以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用慈母慈父的爱心来关爱大众,同子女必须会平安,也能健康地长成。

中国传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伦理观念,即是大爱长情的慈悲仁怀。愿人人转迷为觉,把普天下的长者视为自己的父母,年幼者都当作自己子女般爱顾。心胸扩大,情爱就不会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则家庭、社会自然祥和。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孝”



    千百年来,我们的老祖宗一直很重视孝。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孙中山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传统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孝在一些人的观念中渐渐被淡化了。常听到有人说,工作太忙,欲孝没有时间;收入低,负担重,尽孝没有能力;谋生他乡,路途遥远,孝心难以表达。更有甚者,有些年轻人,自己生活富足,却不愿赡养为生计所困的父母,有极个别人还竟然虐待父母。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出现,令人感到痛心,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以认真解决的问题。
  
   
    人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每个人的身体发肤都源于父母。父母之恩是儿女永远不能忘记,永远报答不尽的。为了父母,无论花费多少金钱,多大力气,多长时间,都是应该的、必要的。知恩、感恩父母是古今中外所有人应具有的良知和道德。和谐社会,应是人人尽孝、知恩、感恩的社会。
  
   
    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如今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要求儿女有孝心,并不一定要儿女拿出多少钱来,也不一定要儿女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报答,而是更多希望儿女在心里时常记挂着父母,时常在一些细节上为父母着想。比如,身在异地的儿女,不忘给父母打打电话、写写信,逢年过节回家看看父母;在父母身边的儿女,不要因为天天见面而冷淡了父母,下班回家时,给父母送上一个微笑、一声问候。茶余饭后,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有空闲时,替父母洗洗衣服,晒晒被褥等。这些看似举手之劳而出自内心的行为,都能深深地让父母感到极大安慰。2000年央视“春晚”的一首《常回家看看》,所以唱红大江南北,唱进千家万户,就是很好的证明。
  
   
    “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陈毅在他62岁时还为重病在床的老母亲涮洗尿裤,孔繁森两赴西藏前都不忘向老母亲跪地辞行。美国首富比尔·盖茨说:“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愿普天下所有做儿女的人们,切莫忘记孝敬你们的父母!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

百善孝为先


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顺父母为一端。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穷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侍候莫厌烦。
爹娘都调莫违阻,吩咐言语记心间。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敬意面带欢。
大小事情须禀命,禀命再行莫自专。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宝局钱场休我往,花街柳巷莫游玩。
保身惜命防灾病,酒色财气不可贪。
为非作歹损阴德,惹骂爹娘心怎安。

每日清晨来相问,冷热好歹问一番。
到晚莫往旁处去,侍奉爹娘好安眠。
夏天爹娘要凉快,冬天宜暖不宜寒。
爹娘一日三顿饭,三顿茶饭留心观。
恐怕饮食失调养,有了灾病后悔难。
休说自己劳苦大,爹娘劳苦更在先。
人了一日老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不可扳。
此篇劝孝逢知己,趁早行孝莫迟延。

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
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
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乳恩。
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白费心。

幼儿咒骂我,我心好喜欢;
父母嗔怒我,我心反不甘。
一喜欢,一不甘,待儿待亲何相悬?
劝君今后逢怒,也将亲作小儿看。

儿辈出千言,君听常不厌;
父母一开口,便道多管闲。
非闲管,亲挂牵,皓首白头多谙练,
劝君钦奉老人言,莫敎乳口胡乱言。

夫妻携钱包,买衣又买糕;
罕见供父母,多说饲儿曹。
亲未膳,儿先饱,爱护心肠何颠倒?
劝君多为老人想,供养父母光阴少。

市上检药物,只买肥儿丸;
老亲虽病弱,不买还少丹。
儿固瘦,亲亦残,医儿如何在父先?
割股还是亲的肉,劝君及早驻亲颜。

富贵孝亲易,双亲未曾安;
贫贱养儿难,儿女无饥寒。
一条心,分两般,亲则推贫儿不言;
劝君莫推家不富,薄食先亲自然安。

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
孝是人道第一步,孝子谢世即为仙;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选贤臣举孝廉。
尽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独讲吃穿;孝道贵在心中孝,孝亲亲责莫回言。
惜乎人间不识孝,回心复孝天理还;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

孝道贵顺无他妙,孝顺不分女共男。福禄皆由孝字得,天将孝子另眼观。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敬父母如敬天;孝子口里有孝语,孝妇面上带孝颜。
公婆上边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女得淑名先学孝,三从四德孝在前。
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逢人就劝孝,孝化风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声价贵,死后孝子万古传;处事惟有孝力大,孝能感动地合天。
孝经孝文把孝劝,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为孝,能孝就是好男儿。
为人能把父母孝,下辈孝子照样还;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穷莫怨天。
孝子面带太和相,入孝出悌自然安;亲在应孝不知孝,亲死知孝后悔难。

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国万民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一孝即是太平年。能孝不在贫合富,善体亲心是子男。
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
父母双全正宜孝,孝思鳏寡亲影单;赶紧孝来光阴快,亲由我孝寿由天。

生前能孝方为孝,死后尽孝枉徒然;孝顺传家孝是宝,孝性温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乌鸦反哺孝亲颜;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类实可怜。
百行万善孝为先,当知孝字是根源;念佛行善也是孝,孝仗佛力超九天。
大哉孝乎大哉孝,孝矣无穷孝无边;此篇句句不离孝,离孝人伦颠倒颠。
念得十遍千个孝,念得百遍万孝全;千篇万篇常常念,消灾免难百孝篇。

TOP

   感谢红尘一梦师兄发的好帖  
随缘勿攀 随遇而安 常发菩提 佛号不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