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当前佛门同学的病根何在?净公对症下药开处方

当前佛门同学的病根何在?净公对症下药开处方

当前佛门同学的病根何在?净公对症下药开处方




●老法师在“诸佛十随教化众生”( 2005.1.10澳洲净宗学院,编号: 27-04,见净空法师专集网站-佛学易解)劝勉同学们,用一年的时间熏修学习: ①每天读诵《弟子规》早晚各1遍,每天不中断; ②将《幸福人生讲座》蔡老师40 集讲演,一天学两个小时,20天学一遍,一年当中学10遍,200天。 ③学习古文:一星期学一篇古文(短文,不超过300字),一年50篇。

●……这一年基础的课程着重在背诵,《弟子规》着重在落实。像现在蔡礼旭老师讲的四十个小时,一天学两个小时,二十天学一遍,这一年当中学十遍,十遍是两百天!但是《弟子规》的经文每天早晚要念一遍,一天都不能够缺的,……《弟子规》是救命根的,有了这个根,学儒、学道、学佛轻而易举,你肯定会成就。(“诸佛十随教化众生”,2005/01/10,澳洲,27-04)

●“华严经”第1360集(2005.2.20澳洲净宗学院, 12-17-1360),我们的烦恼习气重,放不下妄想分别执着,心浮气燥,老法师开出了对治处方,提出更高的标准:每天8小时,用半年时间将蔡老师40 集讲演(文中提到40 集讲演,应该是指:蔡老师2004年11月讲于香港的“《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听满30遍,然后再听蔡老师八个小时的讲演(2004年10月香港),听满三百遍;接着再学《十善业道》,学三百遍,…… (听的时候注意以真诚恭敬心专心听;决定不研究、不讨论、不打妄想,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戒定慧三学具足”,绝妙的学习方法!)

●当前佛门同学的病根和对治方法(摘录自华严经〈第1360卷〉,2005.2.20澳洲净宗学院, 档号:12-17-1360)《菩萨问明品》偈颂第七首,“众报随业生。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

……(永嘉大师:“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惠能大师:“本来无一物”。)世法能迷人,佛法一样迷人,你对于佛法生起分别执著,你就被佛法迷了。所以《起信论》里面教我们,教我们学佛要怎么学法,看经、听教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你看《论》里头讲得好,“离名字相,离言说相”。言说要不要听?要听,不要分别,不要执着;文字要不要?文字要,但是你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执着,它是个工具,它能够引导我们契入真实。你对它要起了分别执著,那它的引导功能就失去了,结果你又迷在这里头。这一迷,迷就叫世间法,觉就叫出世间法。实在世间、出世间也是假名,哪有什么世间、出世间?本来无一物。这个“本来无一物”实在是了不起!这才真正是实相,真正是契入法性。不是契入法性,这句话说不出来。所以前面这两句教给我们,“众报随业生”,六道、十法界没有例外,“如梦不真实”。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一定要懂。当我们还在迷位,还没有觉悟,我们怎样做?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这桩事情到底是迷还是悟?你不著相就是悟,著相就是迷。所以世间一切法,只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就觉悟,不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迷。说真的,佛法给我们讲的迷、悟两字而已!所以对一切法不要执著,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随缘。什么叫随缘?不执著、不分别叫随缘;你执著分别,那不是随缘,是随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细心去想一想,我觉得这个好,我觉得那个不好,标准在哪里?标准是自己的烦恼习气、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如梦不真实,本来无一物,《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就是“众报随业生”。)你还执著什么?你还分别什么?你起心动念错了,起心动念就是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随缘。你们行善,我赞叹,欢喜;你们造恶,我劝导你们。我随喜赞叹,没动心。什么叫没动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随缘。我要是动了念头,起心动念,那就不是随缘。你们做的不善,我劝导你们,阻止你们,也没有起心动念,这叫随缘。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顺功德”,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道理要懂。所以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迷;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随缘、随喜,恒顺众生,随顺功德,差别在这里。他们是圣,什么叫做圣,我们要懂得;我们叫凡,为什么叫凡也要知道清楚,那我们的功夫要在哪里做?功夫怎样叫超凡入圣?你要超凡,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就超凡。一超凡,自然就契入法性,契入法性就入圣人境界,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谓一鼻孔出气。

经,不能不读;教,不能不听。我们今天,你看这些道理(大乘经教里头)我们能理解,我们也讲得很清楚,可是我们的境界为什么转不过来?这是什么原因?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学人,都犯了这个毛病“能说不能行”。这一桩事情,我初学佛的时候26岁,去请教过章嘉大师。跟章嘉大师谈中山先生的学说“知难行易”,可是世间也有一些哲人讲“知易行难”。那我们学佛,到底是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呢?我就请教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知难行易是对的。我说明明经上你讲我都懂得,我境界就转不过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就是法身菩萨,那就是诸佛如来,我懂得,但我为什么还是起心动念?为什么还是分别执着?我为什么放不下?我非常想放下,为什么放不下?老师讲的话,“知难行易”,放下很容易,你为什么放不下?你知的不透彻!想想这有道理,你知的不究竟,你是一知半解。这使我们想到古人有一句话说:“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为什么要读千遍?你那个知有深度,行就容易了。我们年岁大了,毛病、习气太深,境界转不过来。我常常跟同学们说,我这一生算是非常幸运,这一个行业,这一条路,章嘉大师教导我的,他老人家指导我的,教我走弘法利生这一条路,我非常感谢他。每天没有离开经典,每天跟同学们互相研究、讨论、学习,四十七年!四十七年没有间断,我这个知才有这么一点点深度,在境界里面,才能转到一点,转的不多。如果用百分比来说,我转的只是十分之几的样子。一百分是圆满,我只能够转到十几分,大概不到二十分,可是就很有受用。一般人可以说,也能讲经,讲的天花乱坠,他一分都转不掉,还是凡夫境界。妄想、习气,遇到缘马上就起现行,喜、怒、哀、乐、贪、嗔、痴、慢,境界风一吹马上就动了,什么工夫都没有。这想得“读书千遍,其意自见”,这个道理太深。

我们今天看出佛门同学的病根!所以不得不提倡,从头来起;除这个方法之外,没路可走!所以从头来起,才特别提倡《弟子规》、《十善业道》,佛法,《十善业道》是从头开始;中国几千年传统圣贤的教学,《弟子规》是开头。我们今天开头,从头来起。从头要能收到效果,需要用什么功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决定不能放松。读书千遍,我现在不要求你千遍,我要求三百遍。蔡礼旭居士讲的《弟子规》,在香港讲的两次,一次是八个小时,一次是四十个小时。四十个小时,你至少要听三十遍,从头到尾听,一天听八个小时,五天听一遍,五十天听十遍,一百五十天听三十遍,算是半年。半年的时间,你把这部四十个小时的听满三十遍,你有底子了;然后再听简单的,听他那个八个小时的,听满三百遍,我相信你人变了,你从凡夫要变成圣人了。你不用这么深的功夫不行,我们这个烦恼习气太重!所以你自己好好想想,我这个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你就晓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后悔,也不需要忆念,过去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坚定信心,转凡为圣,那你就对了。这从不真实你就走向真实,转不真实为真实。

后面两句“念念常灭坏,如前后亦尔”。清凉注解里头,注的虽然不多,但注的很好。与前面“如梦不实,念念无常”。我们要想真的把境界转过来,随顺无常去转,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试验试验。这个试验不需要用很长的时间,两年到三年足够了,这时间足够了。这叫要真下功夫,功夫要绵绵密密,不能够间断。真的,因为你这样做法,就是佛家讲的戒律、规矩,你守这个规矩。这是一个轨道,你不能够脱轨,守这个规矩,用二、三年的时间不间断,心定了,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就这么个道理。我们现在心浮气燥呀,妄想分别执着一分一秒都没有间断过,这是我们学习困难、功夫不得力的所在。譬如一个人生病,我们一定要把病源、病因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你不知道病根,不知道病源,你没办法对治。今天我们开了这个处方,诸位可以先试试,从《弟子规》下手,三百遍的学习圆满之后,你再接着学《十善业道》。《十善业道经》也能够学三百遍,你的根基就稳固,然后无论修什么**,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论修学哪个**,我相信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为什么?基础太好。我们今天学佛搞了几十年,悠悠泛泛。这念佛我们老老实实问一句,你往生有没有把握?说真实话,没有把握,为什么没有把握?都是我们的根基不够,如果真的根基扎的好,哪有没有把握的道理?

我再重复一遍,《弟子规》三百遍,《十善业道经》三百遍。不是叫你把这个经念三百遍,念三百遍时间不多;我现在劝导大家的是听,你听这个讲演听三百遍。专心去听,一心一意去听,戒定慧三学具足。听的时候,记住《起信论》里面的教诲,不要分别执着言说,不要分别执著名相,听的时候不要去研究,不打妄想。离言说相,离名字相(名字相就是名词术语),离心缘相,只听不去研究,这是什么?这是修定,这是修止、修观!止观就是禅定,我用这个方法修禅定,在佛法里头,诸位都知道“四弘誓愿”,“**无量誓愿学”,无量**修的什么?都是修的戒定慧。换一句话说,修戒定慧的方法太多。我们今天用这个方法来修戒定慧,这方法方便。蔡居士在香港讲的四十个小时,我在山上休养这段时间,我听了十遍,我很有感触。我们听就是遵循《起信论》的教诲,不分别、不执着言说名字,只是一味地听,决定不去探讨、不去研究、不去讨论、一直听就对了。听多了怎么样?耳熟,不必要去记忆,境界现前,自然它就起现行,熟了它才能够起作用。这是我们读这首偈,要知道在现前应该怎样学习。为什么一味去听,不要去起心动念,不要去分别执着,为什么?“如梦不真实,念念常灭坏”,你分别它干什么?你分别错了,你执着错了,你只用听,字字句句都跟自己的性德相应,起信论这个教诲妙绝了,我们要会用。

●心要修纯净,行要修纯善,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我们中国古时候教童蒙的,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认真学?你要想作圣贤、作佛菩萨,一定要从这里做起。你不从这里做起,你没有根,没有底,像盖房子一样,你没有地基。你要想真正成就,现在赶紧打地基还来得及。你要是把这个看轻,“这教小孩的,我们何必要学?”你就完了!——净空法师(本段话摘自台湾华藏净宗学会出版的杨淑芬《弟子规》10集讲演VCD)

●《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是学佛的根基,这两样东西不但要背,还要能够默写。

●我们有《弟子规》、有《十善业道》,有这个基础,这两样东西落实了,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决定没有问题。(华严经12-17-1366)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