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最精华开示--以广大心,亲近供养

净空法师最精华开示--以广大心,亲近供养

以广大心,亲近供养




《华严经》裡,文殊菩萨对舍利弗尊者及六千比丘的一段开示,对现代人的修学非常重要。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种趣大乘法无疲厌心,则能速疾深入如来究竟之地,况菩萨地。」



【善的标準】



此地的「善」非常重要,此经是大乘圆教经典,善的标準就是《观无量寿佛经》讲的「净业三福」。这三条十一句统统具足,才能称為大乘法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是关键字样,也是真实标準。若能成就此十种大乘法,无有疲厌,就能很快速、很容易的证得菩萨地,即《华严经》讲的地上菩萨;当然也能入如来地,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

一共有十句,这十句就是十个题目、十个单元。

第一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心无疲厌。」



【学佛从广大心学起】



学佛从何处学起?从「广大心」学起。心量小,就逃不出轮迴;心量大,就超越轮迴。而轮迴的界限并不大,心量比轮迴大,就超越轮迴的圈圈;心量没有六道轮迴大,就永远出不去。《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菩提心简单言之,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第一条是「眾生无边誓愿度」,这是广大心。此地讲的眾生,不是指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地球上的眾生,也不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而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以广大心,供养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的智慧、福德都圆满了,还要我们供养吗?文殊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能供养诸佛如来,真正得到诸佛如来欢喜的,就是菩提心,就是广大心,起心动念不為自己,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所以,我教导念佛堂的同修,每一声佛号都是為虚空法界一切眾生而念,才能消除根本业障。心量要大!我们决不是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开始学佛;经上告诉我们,这一生有缘遇到佛法,有缘学习佛法,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非常深厚,使我们在末法时期还能遇到正法,这是我们应当要珍惜的。

文殊菩萨对舍利弗等人的开示,第一句就是劝发菩提心。「见诸如来以广大心亲近供养」,也许有人会说,等我见诸如来时,再发广大心。这种想法、说法,似是而非。文殊菩萨处处见如来,时时见如来,我们是见了如来不识如来,绝对不是诸佛如来不在我们身边。《华严经》提醒我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一不是诸佛如来,可惜我们不认识。几时认识了,你就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

我们见不到诸佛如来,是把诸佛如来变成了凡夫、变成了魔障。如何变的?自己意识心变现的。学佛要相信佛的教诲,决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相信自己的意思,永远不能见如来。相信佛的教诲,诸佛如来从未离开我们,时时刻刻在关怀、照顾我们。佛与魔就在一念之间,觉就是信佛,迷就是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将诸佛如来都变成魔境。一念觉悟,相信佛的教诲,就将魔境变成诸佛如来,这是真亲近供养,应当要学习。

供养不在乎形式、金钱,也不在乎幢幡宝盖、七宝供具。经上说,大千世界七宝供养,都比不上法供养。而法供养第一就是「如教修行供养」,佛教导我们哪些是应该做的,老实去做;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决定遵守。有人会说:我明白,但还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习气太重,烦恼习气做主,心做不了主。果真能把这一念转过来,就转凡成圣。

烦恼习气无量劫来的薰习,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很难拔除。我今天能有一点成就,经验可以贡献给诸位参考,那就是决定不能离开佛法的薰习,还要特别加强佛法的薰习。佛法的薰习,就是「受持读诵,為人演说」。受持是决定接受,依教奉行,时时保持不失。读诵很重要,天天要读经,最好是天天能讲经。因為天天讲,必须要天天读,这给自己一个压力,勉强自己天天要读诵,不能有一天离开经本。展开经卷,遍遍都有悟处,才能得法喜充满,才能将无始劫来的妄想、习气冲淡。

我现在无一日不為人演说,我用此方法将心量拓开;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心量也非常窄小。我学佛四十七年,讲经四十年,四十七年的薰习,没有间断,才将无始劫的习气、烦恼淘汰。古来的祖师大德,有三年、五年,或是十年、八年,就把习气淘汰尽的,而我用了四十七年的时间,所以对於古大德不能不佩服。他们的善根比我深厚,他们的智慧比我猛利,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就能破迷开悟,转凡成圣。我这种根性与大家没有两样。大家发个狠心,用半个世纪的时间,鍥而不捨,也能转过来。这就是「以广大心,亲近供养」。



【心无疲厌】



「心无疲厌」很重要,这十句开示中,末后都有这一句。「心无疲厌」就是永远不疲,永远不厌倦。凡夫无论做什麼事情,时间久了,就懈怠、懒散,疲倦、讨厌;若能契入境界就不会有此现象。譬如读一部书,永远读不厌、读不倦,遍遍有新的意思,就能生欢喜心。每次展卷,每次读诵,都有新的悟处,其味无穷,所以才不疲不厌。这一法如是,法法皆如是。任何一法会生疲厌之心,是没有契入箇中三昧,果然契入了,妙味无穷。

现在人的心量都太小,所以造成许多zai 难。对个人而言,心量窄小造成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烦恼,使自己的身心失去了健康,这是个人的损害;不但害自己,而且还害社会、害眾生。凡是真正的善事,都被这些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被狭小的心量障碍了。善事不能成就,恶事很容易成就,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如何能免受果报?现前所发生的zai 难是属於花报,果报决定在三途。

所以,供养诸佛如来,第一要紧的就是有广大心,广大心就是真心,就是清净心。我劝勉同修们,平常读经、听经、念佛為谁?若是為自己,心量就太小了,与《华严》不相应。应当為一切眾生,华严境界是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这个心量多大!真心流露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我们一定要学习,要拓开自己的心量。这十句都有连带关係,一句比一句殊胜。



【无贪、无瞋、无痴是三善根】


第二句:「积集成就一切善根究竟不退,心无疲厌。」

何谓「善根」?根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有根就能生长;善根是能生一切善法之根。一切世间法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这是三善根;而菩萨唯一的善根是「精进」,此地讲的「积集」就是精进。「究竟不退,心无疲厌」,都是精进。所以,这一句包括了世出世间的四种善根。

一切眾生都有贪瞋痴,我们细心去观察,世间眾生的贪瞋痴三毒烦恼,天天在增长,而且是几何级数的增长。三毒增长,世间才会有瘟疫,瘟疫就是病毒。现在科学、医学发现的这些细菌、病毒,是从前没有的。新病毒如何產生的?大家都在追踪、研究。事实上,怎麼追踪、研究都找不到,因為追踪的方向错了。佛告诉我们,这是从贪瞋痴三毒变现出来的。所以,要消灭这些病毒,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是令一切眾生断贪瞋痴。不但要断贪瞋痴,而且要反过来修积三善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不瞋、不痴。我们要认真努力去断恶修善,三善根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善法。

佛说善的标準是十善业道,大家不要以為十善五戒是教初学的,在如来果地上也丝毫不违背,所以五戒十善修圆满就成佛。五戒十善是根本法,这是佛陀基本的教义,真正学佛,真正做佛弟子,决定要依教奉行,这才能积集善根。我们要用怎样的心态来修善根?「普贤行」、「菩提心」。

普贤菩萨是怎样的心态?起心动念都為虚空法界一切眾生著想,决定没有想自己的利益,家庭的利益,小团体的利益,否则就不是普贤菩萨。不但不是普贤菩萨,连菩萨的资格都没有;实在说,连二乘的标準都达不到。

《金刚经》说,小乘初果须陀洹也离四相,真正契入「无我相、无人相、无眾生相、无寿者相」,才能证得初果。早年我读《金刚经》,以為大乘菩萨才离四相,小乘人没有离四相,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小乘初果、圆教初信位的菩萨都要离四相。只要分别、执著四相,就不是菩萨,就是凡夫;怎样修行都脱离不了六道轮迴,不能消灾免难,希求不会满愿,完全违背了佛的教诲与事实真相(真理)。

「积集成就一切善根」,如何成就?无贪、无瞋、无痴。所以,对於宇宙人生真相,要是没有一个概略的认识,无量劫来自私自利的念头,如何能放得下?放不下就不能成就,善根就无法积集。所以,必须要解行兼顾,我们清楚了佛的教诲,立刻就做,尽心尽力去做,一切為大眾、為社会、為眾生。


【念佛、修行能消除zai 难】



现在社会动乱、不安,我们一定要懂得牺牲个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的安全。我们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把欲望降到最低的程度,生活能过得去,心安理得就好。人人明白这个道理,社会就安定了,磁场对我们的影响就不大;若我们的贪瞋痴继续不断增长,磁场的影响就大了。

外国人说磁场,中国人讲气氛,大环境的气氛不好,我们小环境的气氛要特别好,才能抵抗大环境的气氛,才能消灾免难。我们建立念佛堂,啟建讲堂,这是最好的修学环境,最好的气氛,最好的磁场,决定不受大环境的影响。不但不受大环境的影响,还能影响大环境。

以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及愿力,讲经、听经、念佛、修行,将此功德迴向给一切眾生。所以,我们所作所為不是為自己,不是為这个道场,是為国家、為世界、為一切苦难的眾生。他们不了解这些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他们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我们明白觉悟,可以不受影响,所以要发心去影响他们。纵然不能消除zai 难,也一定能把zai 难减轻,缩短zai 难的时间,这是肯定能做到的。

為何念佛、修行能消除zai 难?这当中有个道理。一切眾生受恶劣的磁场影响,心神不定,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这在科学裡是属於思想波。眾生受了不好的波动现象影响,把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好的思想引发出来,内外一集合,zai 难就產生了。

我们明白此理,就知道念佛、读经、讲经、断恶修善的思想波好,我们用真诚心、广大心、坚固心,这是积集一切善根,这个力量就大了。力量大也是一个波动,用这个波动去衝击眾生与环境不好的波动;这一衝击,不善的思想波动减弱,zai 难的程度就降低,zai 难的时间就缩短。这不是迷信,不是说念佛有佛菩萨保佑,当然佛菩萨保佑是肯定的,但是相信佛菩萨保佑的人并不多。

每个人起心动念都发出思想波,我们一举一动都是波动的现象,波与波的衝击,此现象不难理解。譬如,我们在平静的水面上,丢一块大石头,波浪马上就起来了。若要把大波浪减弱,投一块小石头进去,用小波浪去衝击大波浪就综合了;大波浪减弱,小波浪稍微提高一点,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今天要投进「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这块小石头,缓和「贪瞋痴慢」的大浪。所以,念佛能消灾,能帮助社会、国家、世界,能帮助一切眾生,基本的道理也在此。其他宗教诚心诚意的祷告、静坐,也都是这个道理。

我曾经在宗教和平会议裡报告过,说明这个理论与效果,使大家更具足信心,认真努力去做。理论清楚、明白,才真正能达到「究竟不退,心无疲厌」。理论与事相不清楚,容易退转,容易懈怠、懒散;真正清楚、明白了,我们的信心、愿心坚固。我们一生帮助别人,不為自己,这就是菩萨心、菩萨道。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