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昌臻法师文集 (第二集)

《一生解脱之路》序

《一生解脱之路》序





      佛所说一切法门,均为众生求得解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必须对症用药,方能获致良效。从这个意义上讲,则净土法门,实末法众生契时之对症良药,一生解脱的必由之路。

     吾辈末法众生,一般而言,善根浅,福报薄,业障重,退缘多;纵想修行,解脱甚难。《大宝积经》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释迦世尊远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早已洞察及此,在《无量寿经》中恳切开示:“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只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过是以往,《无量寿经》亦灭,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何以特留此经和此法门?正说明是末法众生的对症良药,是一生解脱的必由之路。无怪近代高僧、净宗祖师印光法师说:“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望矣!”明代高僧、净宗祖师莲池大师明确指出:“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他是这样说的,这样做的,这样成就的。

在娑婆了生死难,修其它法门了生死难。上根利器固然可以一生解脱,而中下根性则须历劫修行,方能了生死,出轮回。可是往往投胎受生,每易昏迷退堕。所以,莲池大师深有感慨地说:“士大夫英敏过人者,多自僧中来,……迷而不返者什九,不负宿因者什一。其故何也?五浊恶世,绪多退缘,贤者所难免也!故戒禅师身后为东坡,青禅师身后为曾鲁公,哲禅师身后耽富贵,多忧苦……古今知识,所以劝人舍五浊而求净土也。”(莲池大师纂辑:《往生集》卷三)即此一端,可知在娑婆和修其它法门了生死,实在太难。而往生净土便不同,上根自不待言,即使中下根性,一旦往生,即不退转。甚至“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藕益大师:《阿弥陀经要解》)。实为十方世界之所无,极乐净土所独有。加以往生者,皆莲花化生,寿命无量;又与绪上善人俱。一生成就,何用怀疑。容易获得的东西,往往不殊胜;殊胜的往往不易获得。而念佛往生净土,则是第一容易,第一殊胜。最容易也最殊胜同时并得,真不可思议。

林克智居士,宿具慧根,发弘誓愿,出广长舌,演微妙音。早期主编《台州佛教》月刊,显正辟邪,引导信众,对于净土,阐发尤多,先后在国内外佛教期刊发表鸿文不少。近应各方信众要求,将有关弘宣净土之论文二十余篇,汇集成册,名为《一生解脱之路》。展读之余,由衷赞佩,谨赘数语,藉表随喜。

                     

释昌臻            

1998年8月于四川乐至报国寺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一生行持精严  

临终瑞应往生


记比丘尼通愿法师



        通愿法师(1913—1991),俗姓翟,祖籍山东,其父曾任国会议员、监运使、奉天省省长等职,母亲卒业于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校长。后来,其父母也先后出家。她于1937年毕业于北平大学经济系,因听讲佛经,历时二年,深有省悟,顿发出世大愿,于1940年依慈舟老法师披剃出家,并依止开慧尼师潜心修持。

        法师一生,以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深感末法僧团涣散,非提倡戒律无法治理。法师积极投入创设北平“比丘尼八敬学院”,健全尼众二部僧中受戒的佛制。晚岁仍扶病在华北、东北和赴成都与隆莲法师合力圆满完成二部僧戒。经常有来自十多个省市的尼僧,依止法师听讲“四分比丘尼戒相表记”。不顾年老衰病,为弘传戒律竭尽心力。

        法师自甘淡泊,不求人知,不愿接受访问或拍照。事奉母亲及依止尼师极尽孝养,亲为她们分别做南北口味的菜饭,而自己则食剩除粗劣之品。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迫害,但她胸怀坦荡,修持益勤,并发心首先度打骂她的人。

        1991年3月,预知时至,嘱弟子们助念,安详舍报,面貌如生。荼毘时得五色舍利六千余粒,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骨片上又长出许多舍利,清点后又得六千余粒,先后共计一万二千余粒。当时在场的弟子七、八十人,每人均捡存一些,少的数粒,多的数十粒,还未统计在内。法师圆寂后,弟子们轮班念佛,昼夜不停的念了四十九天。不少人闻风而至加入念佛行列;有些人进入灵堂便亲睹各种瑞相;许多人生起信心,皈依佛门。

        法师曾任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编者按:通愿法师,戒行精严,不愧为一代高僧 ,更是佛教界难得的尼众楷模,所以万佛城特派恒良、恒云、恒贵、恒庵四位比丘尼法师前赴山西崇善寺迎请法师舍利子回城供养,以为后进瞻礼效法,谨订一九九二年九月初起程,预计月中返美。(原载美国《万佛城》1992年256期)


(按:本文为昌臻法师出家前撰写,用张妙首名义发表。)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

誓愿求往生  不贪福报  

临终呈瑞相   启迪后人


记胞姊张毓如往生事迹

释昌臻





余俗家世居成都,祖辈乐善好施,信奉佛法,我们自幼均受熏陶。胞姊第毓如居士(1915——1996),法名果慧,天性淳厚,孝念真挚。十四岁时,一次母病危,姊号啕痛哭,祈祷于观世音菩萨像前,愿舍生命代替,并用剪力将左臂肉剪下一块,暗置汤内,母病竟转危为安。从此,姊学佛信念坚定,终身不复动摇。

姊聪颖好学,毕业于光华大学,专攻会计;工作尽责,待人诚恳。退休后,原单位坚留继续担负培养年青干部的任务,深爱信任和敬爱。见人有危难,勇于救助。解放前,曾以巨款济人之急,毫不吝惜,为亲友所称道。教育子女甚严,时时告诫:要明白因果,信受佛法,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子女四人,均具大学文化,学有专长,在工作中备受好评,事父母尽孝道。

姊晚年福报美满,亲友称羡,但她毫不介意,更不贪恋。记得我曾对她说:“你现在福报太好,要注意不可留恋啊!” 她说:“ 你还不相信我吗!?这些都是假的,我早已看破了。我决心今生了生死,生净土,成佛道,度众生-----这个才是头等大事呀!”

姊长斋三十余年,持戒甚严,修行精进,每日念佛有定课。晚年患肺心病,已到晚期,虽常受疾病因扰,仍坚持每天完成功课,不稍懈怠。尤喜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常说:“不劝别人学佛,于心不忍”。虽在病中,劝人学佛往往一谈数小时,不顾疲劳,苦口婆心,闻者深受感动。经她劝导学佛并深得益处者甚众。

七十年代,姊倡导家人应恭敬种福田,即提出设置“恭田”基金,作为供养三宝,印造经像和救贫放生专款。号召子侄辈参加,按各自家庭收入状况,每人每月自愿缴纳基金。让他们能够种植善根,清除罪障并培植福田。她的退休工资和子女奉养,决不只作个人享受,多用于布施。

姊晚年生活较丰裕,子女也体贴奉侍,而厌离娑婆,求生净土之心更为恳切;并发愿求佛加持,临终往生时能有瑞相可以观察,方能启人信心。对自己的骨灰也作了安排,要求撒在丛林,与众生结缘,作最后一次布施。

一九九六年八月底,因晚期肺心病住入医院。其女为医生,选择一间单间病房,按母亲平时要求,一直播放念佛机,五天五夜念佛之声不断。姊临终之前,子女在床边助念,在念佛声中安详去世。其子女又持续助念达9小时,才进行洗换。姊临终前因高烧不退,医院使用电动“冰枕” 降温,断气后,其女为使低温保存遗体,仍让电动“冰枕”继续开动达九小时。姊平时曾对其幼子说过,凡往生的人,去世后头顶必定微暖。幼子本来准备用手测试,以便证实母亲是否往生。但考虑母亲的头一直置于“冰枕”之上,头顶必无微暖的可能,于是决定不再测试。不料,当女儿用手指为母亲梳理头发时,无意间突然感觉到母亲的头顶有暖气冲动,不禁惊叫:“怎么头顶的血管还在跳?!”于是,在场的子侄六人都逐一用手去摸头顶和脚心,发现脚心(去世后一直用毛巾被盖住)早已冰凉如铁,而头顶却明显感到暖和。姊的两位女婿均是学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也亲自用手测试,都肯定头顶和脚心有明显的温差。这一意外发现,使子女深为惊叹,确信母亲已经如愿往生,因此信心倍增,均发心以慈亲为榜样,诚心学佛,继承遗愿,多做自利利他的事业。亲友中见者闻者,亦深受启发。肺心病患者,死亡时相当缠绵,十分痛苦。而姊临终时却是神态安详,去世后面露微笑,皮肤润泽,宛若生前,使在场的医护人员深感惊异。

1996年9月7日记于四川乐至报国寺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