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学篇(三)

三    昧



  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音译,意思是正受;三翻作正,昧翻作受。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诸佛如来的日子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淨土法门讲的极乐。六道凡夫享受不正常,佛将六道凡夫的享受归纳为五大类︰苦、乐、忧、喜、捨。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这五种在轮迴,因此日子很难过。身有苦、乐,苦的时候多,乐的时候少。心有忧、喜,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偶尔也有不苦不乐不忧不喜的捨受,但是很短暂,不能持久。总而言之,六道凡夫从非想非非想天一直到阿鼻地狱,所享受的都不出这五大类。色界以上是在禅定中,禅悦是乐。禅悦是属于哪一类?捨受。他能保持身不苦不乐,心不忧不喜。所谓的捨受,就是他不能永远保持,如果能永远保持,就是三昧,而不是捨受。非想非非想天,他能够保持八万大劫,还是捨受,不是三昧。

  什么人得三昧?阿罗汉以上,超越三界。《愣严经》讲,阿罗汉证九次第定,证得三昧。世间的定功四禅八定,到第九定超越六道轮迴,这才是三昧。《无量寿经》教我们清淨、平等、觉,如果不能与清淨、平等、觉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也行。就是念念心中有阿弥陀佛,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能够与阿弥陀佛相应,与清淨、平等、觉相应都行,经上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我们一念相应,就像闪电一样,时间太短,第二念就不相应。如何能保持第一念,让它念念相应,就是真正的住三昧中。

  三昧称为等持,持是保持,等是平等,永远保持你的心境平等,这就是三昧。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无论面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能够保持平等心,这就是三昧。

(节录自《华严经》22集【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 于诸三昧,具足清淨。】)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善 知 识



  佛教导我们修学,第一个条件是「亲近明师」,真正有修有证、有德有学的老师,要能信得过。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再高明,都没有用处。所以谁是我的善知识?我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最佩服的人、最尊重的人,他说的话,我一丝毫不怀疑,百分之百奉行,这个人就是我的善知识。

  所以,我的善知识未必是你的善知识,你的善知识也不是我的善知识,善知识的标准是自己心目当中最仰慕的人。一旦遇到了,善知识一定会诚心诚意的教导你。为什么?师徒是缘分!这个缘分,「可遇不可求」。学生要亲近一个好老师要缘分,老师想要得一个好学生传法也得要缘分。传法就跟世间人传宗接代是一样的,世间人总希望自己有好儿女能够继承家业,做学问的人、修道的人,一生当中唯一的希望就是有好的学生能够传法。好学生不容易遇到,有许多高僧大德一生当中一个都没有遇到,他的法就断掉了。

(节录自《华严经》12-17-614【一一心念中,普观一切法,安住真如地,了达诸法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得    法



  什么人能得法?对善知识真诚仰慕,听善知识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这个人就是得法的弟子,所以传法的人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个传法的材料,以现在的话来讲,有没有条件来传法。这个条件是什么?做学生之道。如果你真正是一个好学生,老师一定把法传给你。好学生的标准是《弟子规》,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矩。用现在话来说,《弟子规》是做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

  其条件众多,最重要的是真诚,就是李老师传的「至诚感通」,没有诚意不行。每个人都觉得「我真诚、我对人诚心诚意」,但他不懂「诚」字的定义是什么。前清曾国藩先生对「诚」的解释很好,即「一念不生是谓诚」。什么叫诚?你有妄想,心就不诚,你有分别、执着,哪来的诚意!由此可知,「诚」字的意思,是妄想、分别、执着不生。一切众生的真心、本性,就是真诚。自从起了无明,就是生起了妄想、分别、执着,真诚就失掉了,诚意变成了妄想。

  所以,佛家讲「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至诚就感通,只要心做到至诚,就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通了。「不诚无物」,不诚就什么都不是。因此,要永远保持真诚心,对老师真诚、对佛菩萨真诚、对一切众生真诚、对冤家对头都真诚,一味真诚,你就具备传法的条件了。你要是遇到真善知识,老师不会捨弃你。

  你是否能够接受DA法的承传,在佛门讲「法器」。佛法的承传与世法承传的标准不相同,除了诚意之外,还要有悟性,这一条最重要。李老师常讲要有个非常灵活的头脑,他常常比喻学佛人的头脑是八面玲珑的水晶球,透明的。如果是四方木头头脑转不动的,这个人没有法子学。但这个人有没有成就?如果他有善根、有福德,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能成就,他能往生。谛闲法师的徒弟锅漏匠、修无法师,都是属于这种人;他虽然没有慧、没有悟性,但有福、有定力、老实。老师怎么教他,他完全百分之百的信受奉行,他也不会受外面閒言閒语所动摇,他尊重老师,听老师的。所以,「尊师重道」是第一个条件,这是你能不能成就的关键。但是传法一定要慧解,所谓是「一闻千悟」,不能一闻千悟,至少要「闻一知十」,才有能力传法;没有悟性,传法不容易。

(节录自《华严经》12-17-0614【一一心念中,普观一切法,安住真如地,了达诸法海。】)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般若波罗蜜




  般若是智慧,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不迷惑,不颠倒,知道什么事应该怎么样去做,如理如法,合情、合理、合法,能够利益一切众生。「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为谁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诸佛菩萨不为自己,为一切众生服务。

(节录自21-88)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佛教教育场所名称用「寺」,寺是什么意思?「寺」是皇帝下面办事的机构,是永远建立不可废除的。「寺」有「子嗣」的意思,一代一代传下去,不可变更,不可撤销。这个名称从汉朝建立,直至满清都没有改变。佛陀教育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这个教育机构也称「寺」。现在很多人将「寺」、「庙」合起来,这就错了,庙是从前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譬如北京故宫有太庙;而平民祭祀祖先则称为「祠堂」。所以,庙是祭祀鬼神的,寺是政府办事机关。我们要找到佛教本来的面目,不能被现前的迷信蒙蔽了,我们在佛法裡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14)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




  佛教教育场所名称用「寺」,寺是什么意思?「寺」是皇帝下面办事的机构,是永远建立不可废除的。「寺」有「子嗣」的意思,一代一代传下去,不可变更,不可撤销。这个名称从汉朝建立,直至满清都没有改变。佛陀教育是由皇帝亲自主持,所以这个教育机构也称「寺」。现在很多人将「寺」、「庙」合起来,这就错了,庙是从前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譬如北京故宫有太庙;而平民祭祀祖先则称为「祠堂」。所以,庙是祭祀鬼神的,寺是政府办事机关。我们要找到佛教本来的面目,不能被现前的迷信蒙蔽了,我们在佛法裡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14)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