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秉全:迷时法华转,悟时转法华

张秉全:迷时法华转,悟时转法华


法华三昧,三昧中王,以其统摄一切三昧故也。何谓法华三昧,即观照诸法实相是也。如何观照?即于一切根身器界上体达唯心所现,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即是境,境即是心。观此心无心相,非在内,非在外,非在中间,觅之了不可得。即空观;虽云觅不可得,但不可言其无。一切境界万象,唯心所现。境即心也,就是假观;心境双照并存,不一不异,即空有圆融之中观。譬如明镜映象。镜面了无一物,即空;镜中之万象宛尔,即假;镜与象不即不离。即中。行住坐卧,动静云为,皆存此观照,勿忘勿助,久而久之,自然客尘烦恼,日渐消融。本体性德,日渐显露,苟能如是观照,是名修一心三观,亦名修实相观。所谓悟时转法华也。倘若偶尔失照,或更本不知,则于一切有为法上,定然执为实有、实境,这就是所谓迷时法华转也。印祖云:实相虽为诸法之本,但凡夫何能做到,故教人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谓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是也。

读诵法华,是往生极乐之最佳助行。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纯全收,上至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如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及华藏海众,有的已破四十一品无明,证等觉菩萨高位,末后,普贤菩萨尚教彼等发十种大愿,修行此十愿,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以此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最后方圆满佛果。下至逆恶凡夫亦得预入其中,如观经所明,造五逆十恶之人,临终火车相现,遇善友教令念佛求生净土,彼即奉教,生大惭愧、生大怖畏,拌命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念乃至十念,短时心无异念,全心是佛,全佛是心,直下命终,亦得蒙弥陀慈光摄受,往生西方,即脱苦轮。纵经十二大劫,莲花方开,但见佛闻法,忍证无生,成佛有期矣。下至逆恶,尚蒙摄受,况未造五逆,受持归戒之我等中下凡夫乎哉。故此净土法门,印祖誉之为“九界众生舍此门,无以上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门,无以普度群生”,乃真语、实语、吐心吐胆相告语也。而观经净业三福,净业正因。从浅至深,其最后一福云:“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夫发菩提心者,即发上求下化之心。法华明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无不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知见者,即吾等个个本具见闻觉知之性,不变不迁,亘古亘今者也。开佛知见,即令众生复本心性最后成佛也。一代时教所说,或顿(即华严)或渐(阿含、方等、般若),无不为成就此事而已。

故法华经云,“唯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也。(蕅祖说,法华经以一乘因果为宗。一乘即佛乘)又云:“今我喜无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法华经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就是畅佛之本怀,舍方便之权说,显一乘之实说也。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是易行道,是最直捷之横超法门,而法华经,是圆顿大法。以读诵法华功德,作往生极乐之助行,最为殊胜更无可疑矣。况弥陀因地为大通智胜佛十六王子之一,八万四千劫曾代座说法华经,度无量无边恒河沙众生成佛,岂有对末世念佛念、诵法华经众生,不加摄受之理,勿须疑也。而且以读法华经作往生助行品位更高,有经文可证,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持戒、修福、念佛、不作众恶)于於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坐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印祖说,若生西方,自然贪嗔痴不起)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夫无生法忍,即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分证一分三德之位,能于一百个无佛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广度从生。岂小可哉!以后位位以十倍数递进,若证二住,则破二品无明,能于一千无佛世界,示现八相成佛,由于弥陀佛土境界不可思议,故利根者,与诸上善人在一起,亦步亦趋,往往超越诸位,直证登觉者,故读诵法华经者,信愿念佛,仗弥陀愿力,及仗读诵法华经胜因,往生极乐,较余人证无生法忍为速。

弥陀经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殆指此等人耳。印祖文钞中有一处提到“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登觉”此是赞叹弥陀愿力,法华经威力,往生极乐行人,品位殊胜超绝之意。并不是说只要读诵法华经,无信愿念佛,亦能往生西方也。有的法师理解错了,以为只读法华,定能往生,即能证得等觉高位,并引印祖此语为证。若果然如此,则印祖劝人信愿念佛,不惜连篇累牍,舌焦口敝,一部文钞,比比皆是,为何“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仅一见耶!是一非多,定不是也。然则如何而可?正确的修法是,以信愿念佛为正行,发菩提心,读诵法华经为助行,正助合行,如风帆驶于顺水,再加板索之功,何愁不往生西方,将来位齐登觉也哉!

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这二句话,出于众口,几乎耳熟能详。然而真正能明其义者,却不多见。若以为这是心性道理,唯心无境。是谓大特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夫十方诸佛所证,证无别证,不过但证众生理本。理本是什么?即吾人本具的寂照常恒的本觉理性。性非道理,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遍一切处,无所不统。所以十劫成道的阿弥陀佛法身,实非性外。心非缘影,它不是五尘落谢在第六意识的影子,乃现前介尔一念的念心。聚穷横遍,体即法界。无所不具,具十法界,所以十万亿佛刹之外的极乐世界,实在心中。蕅益大师说,“正惟弥陀即是自性弥陀,所以不可不念,净土即唯心净土,所以不可不生。”净土法门,是圆教有门,绝不说空,说空不能建立信愿行三资粮故。所以念佛行人,切莫被他宗知识异解岐见所惑,深信既然弥陀是自性之佛,更加亲切,不可不念。既然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原是己有,不可不生。蕅益大师说,“此事,第一要信得及,第二要时时发愿,第三要念佛工夫不间。三事具,至愚亦生。三事缺一,虽聪明伶俐,亦不生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真如性海,寂照圆融。无能无所,不迁不变之本觉理体,是人人具有的性德。但众生大多数迷而不知。于六尘的逆顺境上,起贪嗔痴惑,造杀盗淫业,轮回六道,了无出期。反承此寂照圆融真如佛性之力,成为轮回生死之本,岂不哀哉!大觉世尊,愍而示生于世。随机示导,说种种法。令彼各各就路还家,亲见佛性。离生死幻苦,享寂灭真乐。无奈众生根器不一,乍觉又迷者多,即生了脱者少。于是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良以法界圆融之体,作我一念之心,起心念佛,即是佛法界。“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这个意思。一念相应,一念成佛。念念相应,念念成佛。乃直捷圆顿,速成佛道之妙法也。印祖常说,“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或者有人会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个佛是自佛呢?还是他佛,阿弥陀佛呢?答,既是自佛,又是他阿弥陀佛。怎么解释。这就牵涉到生佛互摄的原理。阿弥陀佛是十劫已成之佛,法界藏身,愿力慈光,遍一切处,无所不照。摄取十方念佛众生不舍。众生心,若不念佛。则不是处于佛法界状态。而是处其他九法界之另一法界中,则阿弥陀佛慈光就不能摄受于你。何以故?不是同一佛法界故。若众生起心作佛,就处于同一佛法界状态。由于众生念佛时,也会有心光产生,纵不能如弥陀之佛光强烈周遍,但大光小光,是能互摄的。华严经上所说的因陀罗网境界门,就是这一境像。犹如帝释天的因陀罗网,一珠之影,映入千珠,千珠之影,反映一珠相似。须知众生的本觉理体,真如佛性,本来是佛。若不念佛时,处于迷失状态。虽有若无。今一句佛号提起,当体就是佛。为什么?蕅益大师说,“心之本觉曰佛,心之始觉曰念。”今能念是始觉,所念是本觉,始本合一,就是究竟觉。岂非当体就是佛。但有一点要说明,印祖说,众生不念佛时,心就不是佛。这是心的辨证法,不可不知。复次,由于弥陀与诸佛,亦别无所证,但证众生所迷的本觉理本。今众生起心念佛,此时的本觉理性,即契合阿弥陀佛的法身。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是也。并非离开此本觉理性另外有法身佛可得也。因为生之本觉与佛之法身是同体的。生佛不二啊!所以是心是佛,也可说成就是阿弥陀佛。是佛法身在我心中显现。因此,既是自佛,又是他佛的道理,是成立的,是可信的。既然自他不二,生佛不二。那么生佛互摄,感应道交,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印光大师说:“良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初非心外别有所得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生佛互摄,感应道交,故得易于成办耳。”印祖法语,十分精到、显豁。择要再解释一下:“初非心外别有所得”者,根本不是离此现前一念“作佛”之心,另外更有“是佛”可得也。“佛力不思议”者,弥陀誓愿摄受之力也。“法力不思议”者,信愿持名之力也。“众生心力不思议”者,法界圆融体之心力也。“易于成办”者,念佛一法,更容易成办此了生脱死之大事也。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有四处经文,提到“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的话。第一次,是在叙述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青黄赤白四色莲华,各舒其光,微妙香洁之后,说道“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第二次,是在介绍其国众生,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之后,又说“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第三次,是在彼佛国土风吹七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闻者自然生起念三宝之心后,又说,“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三处说的都是称赞极乐国土之依报庄严成就。第四次,是在介绍彼佛光寿无量,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诸菩萨众,亦复如是之后。再一次说道,“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处是说彼佛国土的正报庄严成就。重重结示,无非令我等深信一切庄严皆是弥陀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亦是我等净业所感。每读诵经文到这些地方,总使我激动不已。若非阿弥陀佛深慈大悲,以大愿大行庄严成就这个极乐世界,摄受我等末法五浊恶世,无力断惑的障重凡夫,带业往生其国,怎么能摆脱百千万劫来,头出头没生死轮回之苦。若非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以来,已摄受、往生、成就如是非是算数之所能知的诸上善人,让我等往生之后,不但能亲闻佛的金口法音,还能与诸上善人在一起,相观而善,亦步亦趋,从此不遭退堕,保证一生便补佛位。每兴念及此,深感佛恩高厚,虽粉身碎骨,亦难补报于万一,精进念佛之心,油然而生。蕅益大师说,“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但这些话是约佛一边而说,“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若约生边说,也必须“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方能往生极乐国土。如何成就?必须坚持信愿持名一法,此是往生亲因。为什么呢?因为弥陀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我们持名之时,以名召德,就能将弥陀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之缘,转化为自己的多善根之因,多福德之缘,以此来开发众生心中本具种种庄严,使自己善根福德同佛,方能享受与佛一样,寿命无量,及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之福德待遇。经中告诫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无异是说,唯有信愿持名,才能积聚多善根多福德,别无他途。蕅益大师说,“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这是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念念当下成就,而不是将来方才成就。大师说得很明白,“此则以阿弥陀佛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这二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全弥陀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即是众生自心本有的种种庄严。不过因念佛而显罢了。乃是借他佛,显自心。离开念佛的净心,怎么能显弥陀依正二报种种庄严。心净才能佛土净啊!所以说“全佛即生,全他即自”的话。合上面约佛边说,约生边说,二重意思,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