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那就一定要好好地修持妙法,暂时断除一切粗大的恶念,最终灭尽所有妄念而获得圣果。

  1

  殊胜教言如享受甘露水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己的一切病苦。同理,听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有些人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此时此刻,不少众生却正在饮用燃烧的铁水,感受无量的痛苦。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等等。

  2

  一切苦乐感受全是幻化

  如今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有些人丰衣足食,也有闻思修行的机会,今生幸福,来世也安乐。可是极少数人却衣食无着,经常放逸懈怠,不仅自己不能受持闻思修等善业,而且还障碍别人持戒和闻思,今生痛苦,来世也痛苦。

  又如我们家有三个人,虽然每个人的食物并无差别,但各自显现的苦乐却不尽相同。有时候,某个人晚上做梦吉祥,身体也安康,但另一个人则可能梦境不佳,身体不适,心情也不太愉快。所以即使我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也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觉受。

  在整个三界轮回中,一切苦乐感受全是幻化。那上至天人的善妙欲乐,下至地狱饿鬼的各种痛苦,是否有一个真正的作者呢?这样一个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3

  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那我们将获得解脱和安乐,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无疑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那就一定要好好地修持妙法,暂时断除一切粗大的恶念,最终灭尽所有妄念而获得圣果。

  敬摘录《甘露滴》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

  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

  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或者你有些家庭困扰,经常想哭,你责怪他人:“这个人不关心我,那个人老是找我麻烦。”经常抱着这样的心态。其实没有人做什么,而是你,制造了那样的假像。你自己创造了那样的假像,然后迷失于其中,再以悲欢收场。

  当你快乐时,你同样创造了一个假像。无论悲欢,都是你自己在导演。若你一味的讲,你只是不断的重复你自己的观点;

  若你安静的倾听,你会学习到他人精华的观点。当我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停止爱与恨时,就能超越痛苦。

  接下来发生什么事都无妨,心都能放松与自在。

  佛陀并不赞叹那些一味相信他人的人,他赞叹那些觉知自心的人。就如水果,一旦尝过它,就无须问人它的味道是酸或甜,我们不再疑惑,因为已如实觉知。

  了解“法”的人,就如了解水果滋味的人,一切疑惑都在这里冰释。

  我们没能跳出内心的轮回,原因在于我们缺乏洞见。误将妄念当成智慧,因此无法看清身边的事物。

  真实的智慧是明白法尔如是,无须造作,只须放下。



  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禅修的要点,他们认为,行禅、坐禅和听佛法的开示就是修行,这些只是外在形式。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这是修行之所在。

  此时,当人们说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时,我们会生气;如果他们说我们喜欢的事,我们就高兴,这就是修行的地方。

  我们如何修行呢?如果我们只是跑来跑去,想追逐快乐,远离痛苦,如果这样修行,即使到了老死,我们仍然无法了解法,这是没有用的。当苦乐生起时,我们如何用佛法来解脱痛苦烦恼?这是修行的要点。

  修行,仅仅是感官上的克制,虽然重要,却是不够的。

  无论一个人如何留心地,去克制眼、耳、鼻、舌、身和意念,如果没有智慧去了解贪欲的真实面貌,那么是不可能从中解脱的。



  阿姜·查简介

  阿姜·查,泰国著名高僧,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南传佛教大师,公认的阿罗汉成就者。生于公元一九一八年,一九九二年元月圆寂。

  童贞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

  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曼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

  他的教导方式简明,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令弟子们开解,因此吸引了许多的东西方弟子追随他修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放下人生的执着

  人一生中所面临的俗事,就像永无止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而来,但我们到最后都是两手空空,什么也留不住,我们的脑中走过无数的念头,一个念头生出许许多多的念头。所有的念头都是增加内心的骚动与不平而已。

  假如仔细反省日常行为所依据的基本价值观念,并试着找出它们从何而来,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切都源自我们未能对事物做正确的检验。我们的所作所为,通常是根据「每一件事都是真实、具有实体」的假设而来。但是,当我们看仔细一点就会发现,现象世界就像一道彩虹,色彩鲜艳多姿,却没有任何实体存在。

  当天空上挂着一道彩虹,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美丽的色彩,但彩虹不能当衣服来穿,不能当饰物来戴。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拥有的;所有的事物只不过是透过各种因缘的结合,呈现在我们面前。心中升起的念头也是如此。念头根本没有所谓实体的真实,或本质的存在。所以,念头根本没有理由拥有强过我们的力量,我们也没有理由沦为念头的奴隶。

  轮回与涅盘皆由心造。即使如此,心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只不过是一堆念头罢了。一旦我们认清念头是虚空的,心也就失去了蒙骗我们的力量。但是,只要我们把虚假的念头当做是真的,念头就会向过去生生世世一般,继续折磨我们,该我们深受痛苦。为了达到控制「心」的目的,我们必须觉知该做什么,以及该避免什么;我们也必须保持警觉,时时检视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

  为了破除心的执着,了解所有的现象皆如海市蜃楼中的绿洲一般空无虚有,美丽的外相无益于心,丑陋的外相也无害于心。斩断希望与恐惧、喜爱与憎恶的连结,安住于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现象只不过是自心的投影。一旦你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你将认清眼前所有的相对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幻影,一场梦,并且不再执着于它,认清实相即是空,就等于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佛陀的教义,目的是要我们主宰个人的心。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与语,你及他人的苦难就能结束。但是,你若让心充满了消极的妄念,那么无论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说了许多良善的话语,你还是远离正途。

  主宰心是要全然恒久不变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为,一次又一次反复检查你的心。一旦消极的妄念升起,就用适当的矫正法来治疗。而当积极的正念升起,就将功德回向给所有有情众生来强化它,并祈愿他们能证悟到最后的觉知(成就佛果)。即使在日常活动中或心神烦乱时,都能从惯常的沉静洞察中保持明净的觉醒,那你终将持有这智慧心的体认。所以,随时警觉是解决轮回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戒律的实践,将引导你到达不论你是否在实践期都能保持这觉醒的境界,这就是教导的重点。没有持守戒律,无论你记颂多少仪轨或咒语、或做几千次大礼拜、乃至几千次绕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乱的,就不能帮助你去除心中紊乱的思绪,不要忘记这是最具决定性的基础。

  就像所有的事物,总是残酷地渐渐接近其最终的归宿,你的生命亦是如此,像一只燃烧的油灯,很快就会用完。你若以为你能先把工作完成,等退休以后在来持守戒律,你有这种想法就太不理智了。你认为你能活那么久吗?死亡不也同样降临在年轻人及老年人身上?因此,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忘记死亡,并让你的心专注在戒律上。

  人们总是说:「禅修,禅修!」但是,除非你对空性的概念以建立坚固透澈的了解,否则你做的「禅修重点」是什么?不能认知心的空性,就是造成堕入轮回的根源。当心不受念头影响,当下即唤醒纯然的醒觉,这无碍清明的空性就会逐渐被体认。

  贪欲、嗔恨、无知、疑忌、傲慢(即贪、嗔、痴、疑、慢),这五毒常控制了我们的心。例如,我们看到仇恨将人们推向自相残杀,而国家相互开战。一旦我们不能控制我们的情绪,它们就会支配我们。但是,如果我们净下心来分析它,并探究它的本质,它们将会消失无踪,就像巨大的暴风中的云那般不能掌握,从暴风的外面来看是壮阔美丽,但仔细去透析它,却是无法感触及掌握的。而其实,这些只有在我们赋予它们重要性和力量时,它们才有重要性和力量。假如,以宽容代替狂野的念头,我们将能去除它们,而用此种方式来对治,解脱就随时在握了。

  隆冬时,寒冷使湖水及河流结冻,水变的如此坚硬,可以承载人兽和车辆。当春天来临时,土壤和湖水都渐渐暖和,也渐渐地解冻。这时,有什么可以留下来?坚硬的冰块?水是柔软的流动,而冰是坚硬锐利的,没有人会说它们是相同的;可是也没有人能说它们是不同的。因为,冰是水凝固而成,而水是冰溶解而成的。

  恰如人的心,可以像水一样柔软,也可像冰一样坚硬,要善于调伏自心,让处于柔软慈悲的状态。

  我们对外界的认知也是相同的道理,去依附各种现象的实体,去忍受各式的折磨,好感或恶感、喜悦或痛苦、获得或失去、隆盛或衰落、赞美或责备,都会在心中凝滞成一块坚石,我们必须注入自由的活水来溶解这意念的坚冰。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