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三集)

地藏经玄义(第二十三集)

地藏经玄义


(第二十三集)


1998/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请掀开经本,《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第十八页,从第二行看起:

  【观今经性识本如来藏,一念具足十界百界,三千性相。此如止观简去界入,唯观五阴重担。】

  我们先把这一句简单的说说。青莲大师判教是以性识为本经的教体,这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性识』,就是如来藏性。『一念具足十界百界』,「十界」是常讲的十法界,「百界」是天台大师说的,每一个法界都具足十法界,所以十乘十就是一百。『三千性相』,这从《法华经》上世尊跟我们讲的「十如是」,每一个法界都具足十如是,一百界就是千如,叫「百界千如」。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叫「三千性相」。这是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现象,全部都包括尽了,这几句话就是我们讲的尽虚空遍法界都说尽了。现在教我们观法,观法就是教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宇宙观,这是现代的名词。『此如止观简去界入』,「界」是十八界,「入」是六入,这是世尊在说法过程当中,常常将百界千如归纳为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这是便於说法起见,做这样的归纳。现在我们将十八界、六入都把它省略,教我们观『五阴重担』,专门就在「五阴」下功夫。

  【就此五阴,先简色法,次简受想行三心所法,唯观六识心王。以前五识,必依第六意识同时而起,方能取境,造善恶业。】

  『简』,也就是省略的意思,我们把它略去。在五阴里面,『唯观六识心王』,受想行识,单单只观「识」,只观第六识。『以前五识,必依第六意识同时而起,方能取境,造善恶业。』这是一层一层拣择,最後选择的是第六意识,要我们在这个地方去作观。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从根本修」。什麽是根本?心就是根本。凡夫从意识心里面下手,这是最初的方便,我们用功比较容易得力。底下他举《楞严经》的话来作证:

  【楞严云,六为贼媒,自劫家宝,意根,贼之渠魁也。功力甚大。以第七识为所依根,与前五根相应和合,造诸善恶之业,皆纳第八识中。如仓库盛物,随时出内。】

  这一段不难懂。为什麽在六识里面单举第六意识?前五识起作用一定依第六识,而第六识跟第七识有连带的关系。《楞严经》说得很好,把六识比喻作六贼,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接触六种境界只有了别,还没有分别。谁分别?第六意识分别。诸位要晓得,分别就有好恶,就有善恶,就造业;了别不造业,了别是慧,分别是造业,所以第六意识是罪魁祸首。我们无量劫来堕落在六道,搞生死轮回,经典里面说得很好,在六道,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个现象怎麽造成的?实在讲,你要找第一个因素就是第六意识,虚妄分别。它的力量最大,对内能够缘到阿赖耶识,对外能够缘虚空法界,六个识里面只有它缘的范围最大。所以在《百法》里面,诸位能看到相应的心所,第六意识五十一个心所它统统相应,其他的八识都没有办法相应到这麽多的心所,唯独第六意识相应的心所圆满具足,可见得它的功力甚大,这句话说得没错。

  它起来一定连着第七识,第七识是末那,叫意根。第七识是染污意,七是执着,六是分别,麻烦就出在这里。《楞严经》说的「自劫家宝」,这一句话是比喻,「家宝」是指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智慧德能,因为第六意的分别,第七末那的执着,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就不能现前,比喻盗贼把我们的智慧德能劫夺了,取这个意思。所以它『与前五根相应和合,造诸善恶之业』,这就是造业。业习种子都落在阿赖耶识里面,阿赖耶识像个仓库,『随时出内』;「出」是起现行,遇到缘这个种子起现行,起现行就是果报,善恶的果报;「内」是藏进去。这一桩事情,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否则的话,平常讲修行用功,修行你不知道从哪里修起,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是什麽?这个根本的因素没搞清楚。

  我也曾经听人讲打佛七是**第七识,我听人家讲过,还听法师这麽讲过。我听了感觉到很奇怪,第七识怎麽能**?打不倒的,打不到!用什麽方法打到它?但是有这个念头总算不错了。第七识的确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它坚固的执着,所以才有六道轮回。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跟诸位报告,六道、十法界怎麽来的?妄想、分别、执着三个统统具足,六道的现象就现前。这三桩事情也叫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用烦恼来做代表。要晓得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无明烦恼就是妄想,这三样东西是六道与十法界的根。

  从根本修,就要把这个东西拔除。断见思烦恼,放下对世出世间法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执着最严重的,是有控制的欲望这个念头,有占有的行为,这就麻烦了。你有控制一切人事物、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跟行为,念头是妄想,行为就造业;实在讲念头也造业,念头是意业,行为是身业、语业,身语意三业统统具足。诸位想想几个人不造业?几个人能真正放下?能放下,不造业的人,肯定他就是佛菩萨。诸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觉他放下,一念迷他就起了分别执着,起分别执着是迷,真正明白这些事理的真相,就叫觉悟。

  实在说,八识五十一心所有没有?诸位想想,法相宗《百法明门论》大家念过,一部《百法》只是解释经典里面的两句话,实在讲是一句话,不是两句话,只解释「一切法无我」。《百法》就是解释世尊在经典里讲的「一切法无我」。《百法》就是解释一切法,一切法无量无边。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看到,这个对於初学依旧是非常困难,他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为百法,便利教初学。《百法》里面有为法跟无为法,八识是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都是归在有为法这一类。

  你再念念《金刚经》末後一首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八识心王是有为法,梦幻泡影,根本没有这个东西。但是你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就变现出这些东西,变现出这些东西就够你受的。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搞生死轮回,搞这些善恶、苦乐的果报,就是这些有为法害了我们,我们迷在其中,没有觉悟。《金刚经》说得好,这些东西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这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相宗讲得很清楚,这个从哪里来的,怎样生起来的?是一念不觉就变成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发展成十法界依正庄严的幻相。十法界都是虚幻的,都是梦幻泡影,离开十法界,所以才叫一真法界,那是真实的。一真法界是属於无为法,不是有为法,十法界统统是有为法。天台大师说得好,六道是观行位,四圣法界是相似位,不是真实,千万不要把相似当作真实,你在这里产生误会,你就永远不能证得正果。相似位是小果,不是正果,正果一定是超越十法界,一真法界是正果。

  这些事情解释清楚似乎并不难,要契入境界就难,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难在什麽地方?难在我们无量劫来习气太深,生生世世无量劫薰习的习气,我们想断断不了。很多同修来跟我说,真想断,可是境界一现前,自己做不了主,又随着境界跑了。这是什麽原因?解得不够透彻,也就是认识不够清楚,所以佛法的薰修就非常重要。若不是上上根人,薰修很重要。上上根人怎麽来的?过去生中佛法薰修的力量深厚,他有因素的。生生世世学佛,生生世世持戒,持戒才不失人身,最低限度五戒十善要清净,要真做到才能保住人身。佛法薰习的力量强,念念没有忘记,才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得人身,有机会又闻到佛法,累世修行的善果薰习成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不是说你没有学过佛,没有学过佛你就没有善根,你有善根,但是生生世世是断断续续,不是连续的,连续的力量就大。断断续续这种善根福德若有若无,这一生当中有缘分遇到了,功夫不得力,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要想功夫得力有没有方法?有,加强经教的薰习就行。经教的薰习一定是天天不断,能有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它就起作用,对於断恶修善就感觉到不困难。今天大家对於妄想习气感觉很难断,经教薰习的力量太少。世尊当年在世,给我们做榜样,我们要留意,决定不可以疏忽。佛陀在世每天讲经八小时,参加大会的那些大众,善根、福德、因缘都比我们深厚,每天还要八小时薰习,他们听经能开悟、能证果,道理在此地。我们薰习的时间太少,所以听了不开悟;不但不开悟,听了还胡思乱想,以自己的意思猜测佛经教的意思,全都猜错了。这是在修学过程当中,没有善知识教导你。佛在《华严经》与《大智度论》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再聪明智慧的人,没有办法解佛的意思。为什麽?世间人读佛经、听佛经,都是胡思乱想,以为自己懂,其实差错太大了,他哪里懂!

  佛法的修学,要怎样才能够解如来真实义?古德教人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成就之後,自然後得智就随之现前,这样才能解佛真实义。什麽叫根本智?《般若经》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无知起作用就无所不知。我们今天犯的过失跟这个恰恰相反,我们今天学什麽?学有知,你有知就有所不知,难在这里。在这个时代,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不多了。民国初年还有一些善知识,相宗的大德,都是些在家居士,他们还在提倡要从根本智下手,虽然有几个人提倡,相信的人不多,响应的人也不多。中国佛法,几千年古老的承传,都是从根本智下手。佛家讲求根本智,跟我们儒家教诫学童的方式非常接近,所以佛家有五年学戒,无论是在家学佛、出家学佛,必须要经历这个过程。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那个戒是老师的教诫,五年遵守老师的教诫。老师教什麽?培养你的根本智,这叫师承,现在没有了。

  我一生学佛,算很幸运沾了一点边缘,就是刚刚学佛的时候,老师指导五年当中学一部经,修一个法门。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见面时他跟我约法三章。第一个是拜他作老师,接受他的教导,除他讲经说法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都不能听,除了接受他一个人指导之外,任何人教诫都不能听,这是第一个条件,限制非常严格。第二个条件,过去所学的统统要放下,他不承认。第三个,你所看的书,无论是佛书、世间书,没有经过同意不准看。这三个条件,我接受了。这一套方法是什麽?这一套方法是训练根本智。一切都不能够看,不能够听,专门跟他一个人,他带路,他指路,他负责任。你要是不肯听话,到处去听,随便去看,他就没有办法教你。你就是走广学多闻了,你就是有知,不是学无知。他这个办法教你不能看、也不能听、也不能读,这个方法就是走无知的道路。无知修什麽?修清净心。佛门里也常说:「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你认识人多了是非就多,你知道事情多了烦恼就多。开始修学要把人跟事统统杜绝,让你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根本智,清净心能生智慧。所以学生要跟老师合作,要遵守一门深入,长时间的薰修,你才会得利益。可是这个方法,你得相信才行,你要不相信,这效果就收不到;一定要相信,这个方法传了几千年。

  所以一开头老师用一段时间,五年的时间帮你定下来,把你的妄想杂念减少,从这个地方帮助你开智慧。学一部经,不能学多。到智慧开了,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邪正,这个时候老师就放你走了;中国人叫出师,现在人叫毕业,你就可以毕业了。毕业出去之後,这个门就开了,什麽人讲东西都可以听,什麽书都可以看,成就你的後得智,无所不知。开头为什麽限制你?你没有这个能力,你不能辨别是非真妄,你接触之後就把你的智慧破坏了。纵然你能够学得一些,是佛学常识,皮毛!不能开智慧。你没有真智慧,你所得到的是佛家讲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你遭了难。

  我们今天看到出家人当中有许多讲经说法的法师,往生的时候那个相不好。所以有些人怀疑,他讲经说法有功德,为什麽走的时候相这麽不好?他讲经说法是世智辩聪,不是真实智慧,他烦恼没断,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还在,这个东西不管用。纵然修福,六祖惠能大师讲「福不能救」,一定要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问题。现在世间人迷在福报上,修福不修慧,不知道什麽叫真实智慧,不肯断烦恼,不肯放下是非人我,他怎麽会成就?虽然讲经说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恶业,还是在造业。你要是造善业,三善道受生,造恶业三恶道受报,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麽?「口念弥陀心散乱」,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还是在搞六道轮回。下面讲:

  【第七识,常时执取第八见分为内自我。】

  『第七识』的功能是执着,非常坚固的执着,它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以这个为我,这个执着从来没有间断过。我的相是什麽?四大烦恼常相随:

  【我痴。我见。我慢,我爱。】

  愚痴,痴是迷,「执取第八识见分为内自我」,就是迷。有我痴就生『我见』,有我见就生『我慢,我爱。』爱是贪爱。你看这个地方,贪瞋痴,慢是瞋的一分,爱是贪,第一个是痴,三毒烦恼统统在其中,这是三毒烦恼的根。从根本修,就是要把你的嗜欲,你的嗜好、爱欲,要把它断掉。从哪里断?从最难断的地方先下手。世间人嗜欲跟爱欲并不人人相同,自己要清楚。如果贪爱名重的,你就从名上下手;贪爱色重的,你就从色上下手;贪爱财重的,你就从财上下手。每个人不一样,自己清楚,自己明白。嗜欲跟爱欲不断,你就决定不能脱离轮回。「财色名食睡」,这是佛把它归纳五大类,这五大类叫五欲,五种大欲。哪一个重就从哪一个先下手,先对治重的,然後再对治轻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再没有一点贪爱之心,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出离六道的机会有了。问题是你有没有愿,想不想脱离六道?想脱离六道你就可能脱离六道,六道里面的障碍你除掉了。所以要晓得名闻利养与五欲六尘,是障碍我们出离六道,我们今天知道六道轮回苦不堪言,如果还有这个意念,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我们要过最低水平的生活,远离贪瞋痴慢,决定没有嗜好。佛的生活一切随缘,他们每天饮食起居都是托钵,人家给什麽吃什麽,给什麽穿什麽。如果我今天想吃这个,我想穿那个,你的嗜欲就现前,这些地方要提高警觉,我的烦恼又起现行了。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是一定的事情,无量劫以来的习气,它当然会起现行。如果在境缘当中不起现行,这个人是佛菩萨再来,他不是凡人,凡夫决定会起现行。起现行不怕,要觉悟得快,知道这个念头是错误的,这个念头是轮回心,不把它转变过来,你决定造轮回业。虽然念佛,身语意依旧造轮回业,所以念佛不能往生。这说明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什麽人能往生?把嗜欲、爱欲放下的人,这人能往生。此地讲:

  【四惑常俱。染污意,染污真性故。遂使第八识,立含藏赖耶之名。】

  『四惑』就是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决定不是好事情,这是第七识的现象,所以叫它做『染污意,染污真性故。』『遂使第八识,立含藏赖耶之名。』实在讲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体就是真如自性,为什麽叫做「阿赖耶识」?它被第七识污染了,称为阿赖耶识。我们要晓得是不是真的被污染?没有,真如本性怎麽可能被污染?古德有个比喻,把太阳比喻作自性,比喻作真如,把云彩比喻作末那识,第七意识末那识只是像云彩,把太阳遮住了。是不是真的遮住?没有真的遮住。现在大家晓得,你坐飞机飞到云上,没有遮住。所以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佛为什麽说我们被迷?我们把它当作真的,真的忘掉了,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所以没有能力辨别真妄,真心、妄心搞不清楚,可以说无量劫来都把妄心当作真心,这就是痴,我痴。

  把这个身体当作自己,这是我见。修行人断烦恼,第一个要破身见。见思烦恼里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把「身见」排在第一位。真正觉悟的人晓得,身不是自己。身是什麽?身是我所有的;就跟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所有的。所以舍身受身就非常容易,舍身就像衣服脏了,脱掉丢了就好了,没有一点痛苦,换一件就好了。现在人贪生怕死,脱一件衣服难过得不得了,不知道这个身不是自己。第一个要破身见;换句话说,不能爱惜这个身体,当然也不要去糟蹋这个身体。糟蹋身体是错误,爱惜也是错误,一切随之自然就对了,你就得大自在。造作罪业都是为了这个身体,要想养这个身体,让身体舒服,让身体自在,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是祸根。

  有我决定就有慢,我总比别人高一截,别人总不如我。人家再有本事,那个地方比我强,另外还有不如我的地方,你才晓得我慢烦恼多深。儒家教人「傲不可长」,佛法教人一定要断烦恼,为什麽?不断烦恼不能出三界。不但不能出三界,诸位要把经教多念念就明白了,你有傲慢在,色界天不能去。你看看大小乘经论,初禅以上慢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还有骄慢的习气,怎麽修行,修得再好,生天也只能在欲界天,色界天没分,色界天没分,说明你修禅定就不能成功。由此可知,慢是禅定的大障碍。生色界,诸位晓得,一定得禅定,禅定成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禅定成就。我们从这里才醒悟过来,傲慢心障碍禅定,你的心得不到清净,你有高下之心,这个要断,要修平等心。平等心不容易修,先修谦下心,对待一切人谦虚卑下。为什麽要这样修法?破除我慢。佛家礼节为什麽要五体投地,要行接足礼?破除我慢。以我们最尊贵的头,顶礼对方的足,最卑下的足,用意就是破除我慢。

  行礼的时候,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参访六祖大师,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看到这个情形,起来之後就问他:「你一定有值得骄傲之处,你有什麽值得骄傲,头没有着地?」这一问,果然问出来了。他读过三千部《法华经》,值得骄傲,别人没有这种功力。所以你有傲慢之处,你一定觉得自己哪一方面有长处别人不如你,你生傲慢心。实在讲还有很多,自己确实没有长处,傲慢心从哪里来?卑慢;不如人的地方产生起傲慢,卑慢。所以慢有很多种,很多类别,我们要晓得,一定要把它拔除。

  我爱,爱是贪心,对於世出世法的真相不了解,不知道一切有为法是梦幻泡影,在这里面产生了贪爱。这是四大烦恼是根本烦恼,如果不能够拔除,不能够控制,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再跟诸位同修说明白,念佛求生净土,这四种烦恼要是不能控制的话,也产生障碍,这一生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仔细观察,念佛往生的那些人,走的时候很好的瑞相;然後你再想一想,他生前处事待人接物谦虚,真正做到了谦虚恭敬,他与法相应。下面的文教给我们:

  【今观无明体相,本自不有妄想因缘,和合而有。因缘体虚,诸法相妄。】

  我们刚才举《金刚经》的话,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肯定能断,我们对於断烦恼和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有信心。真的决定可以证得,我们也产生信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两句话讲得好。不觉,这些都是迷,都是不觉,不觉本无,本无当然可以断掉;本有,本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决定可以证得。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了信心,从信心生起断惑证真的大愿。有信有愿,信愿落实,後面就能证果,果报就现前。修学必须先把这些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功夫就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睡觉,我们功夫也没有间断,这个功夫就是此地讲的观照,睡觉的时候观照功夫也没有间断,於是功夫才能得力。下面他举《中论》里面一首偈:

  【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我』,是佛陀自称。诸法都是因缘生,不但十法界诸法是因缘生,一真法界的诸法也是因缘生。由此可知,十法界一切诸法不可得,决定不可以分别执着,一真法界的诸法也不可得,也不可以分别执着,这是事实真相,这是真理。为什麽?所有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缘生之法」。《华严经》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真法界也是唯识所变,这个道理都要懂。一般学人只知道十法界是唯识所变,不晓得一真法界也是唯识所变。如果不是唯识所变,一真法界哪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哪里来的?还是识变的。要没有识变,纯真无妄,只有在如来果地上识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破,还是识变。不论在一真法界或是在十法界,我们现前环境当中,只要真正通达明了,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现象就没有障碍。《华严经》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麽说无碍?它是幻相,此地讲的「因缘体虚,诸法相妄」。梦幻泡影它有什麽障碍?没有障碍。

  我们要问障碍什麽?障碍自性。没有障碍,就是你自性现前。我们凡夫有障碍,所以自性不能现前,所现前的是妄想分别执着。无有障碍的时候,妄想分别执着不生,这才是真正事事无碍。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不起妄想,不生分别,不生执着,这就是事事无碍,这是功夫真正到家。我们现在修行做功夫,实在讲也是这个方向,也是这个目标。我们虽然有障碍,这个障碍一年比一年轻,我们功夫就得力,一年比一年少,功夫才有进步。诸位千万不要误会,我读的经一年比一年多,念得多,我拜佛拜得多,我念佛念得多,如果你的烦恼没有减少,智慧没有增长,经白念了,头白磕了。效果就要看烦恼轻、智慧长,这才是真实的效果。古大德的修学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原因就在此地。

  我们看《高僧传》和《居士传》,古人修行往往三年五载、八年十年有开悟的,有证果的,往生预知时至,成就了。我们今天修学,也花了很多时间,也用了很多心血,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认真,我们是不明究理,我们把方向搞错了,所以达不到目的。我们的散乱心,不但没有减少,年年月月都在增长,这就是功夫用错了。功夫真正得力,决定是妄想少,分别执着愈来愈少,心地愈来愈清净,愈来愈慈悲,愈来愈真实。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检点,检查自己功夫是不是真的得力。如果我们分别执着没有减少,赶快要回头,要把自己不得力的因素找出来,把这个因素消除。

  我们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天台大师教导初学,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我们不是中上根性,才可免除增上慢。我们是下根之人,下根之人从哪里学起?从五停心、从五品位学起,真正踏实。「停」就是止息我们的妄念,用「慈悲观」止息我们瞋恚的妄念,「数息观」止息我们散乱的妄念。佛教给我们这五种方法,先把心定下来,修五品位,这个昨天跟大家讲得很详细。我们可以做得到,为什麽不做?第一个随喜,为什麽做不到?不但我们要随喜如来一切教法,我们还要恒顺众生,决定不能在环境里面起分别执着,必须要晓得境界是平等的。蕅益大师讲:「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境是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为什麽无好丑?因为它都是梦幻泡影,它的存在「如露亦如电」。佛教给我们这麽看法,这个看法是佛的看法,是佛知佛见。我们在这里分高下、分好丑,是我们自己烦恼起现行。为什麽古来大德修行功夫得力?他的真诚心现前,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了。那是佛心,那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

  我们修学为什麽不能现前?第一个,我们用的是妄心,一天到晚打妄想,妄想不断。你还不知道你用的心是妄心,多少人用妄心自己不晓得。我真诚待人,我真诚做事,真在哪里,诚在哪里?什麽叫真,什麽叫诚?不晓得,以为自己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他不知道,他就永远不能改过,永远不能进步。所以第一个要知道过失,知道过失就开悟了,改正过失那是真正的功夫。「诚」这个字,曾国藩先生说得好,他在读书笔记将「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什麽是真心,什麽是诚心?没有妄念的心是真心、是诚心。念头才一起,心就不诚,就不真。

  如果再要不懂得,我们这几年修学,将世尊教导我们的原理原则做了一副对联,你们同学大家都看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句,每一句都具足其余的九句。你说真诚,什麽叫真诚?清净是真诚,你心不清净是不真诚;平等是真诚,你的心不平等不真诚;看破是真诚,放下是真诚,你都没有做到,真诚没有。你说你慈悲,你真诚才是慈悲,清净才是慈悲,平等才是慈悲,你统统都没有,你哪来的慈悲?每一句都具足其他的九句,《华严经》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於是我们才不至於产生误会,误会里头就生我慢,增上慢就现前,不肯脚踏实地,不肯老实修行。

  我们在讲席当中,特别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晓得zai 难很多,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这是众生共业所感,也是自己三业的造作,不能把这些zai 难责任推卸给别人。他们不好,造作恶业,我好吗?我没有造恶业吗?每一个人都把责任推给别人,这就没救了。如果从这个地方回头,把责任自己承担,自己检点,自己忏悔,自己改过自新,这个劫难就有救。佛教给我们回头,不是教别人回头,是教自己回头。这是佛法教学跟世法教学不相同的地方,佛法没有教别人,教我自己。我们在《华严经》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佛的学生只有我一人,我也讲过不少次,自己一人是学生,自己之外都是诸佛菩萨的示现,都是自己的善知识。这些示现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有示现善行、有示现恶行;示现善行,我要向他学习,示现恶行,我要拿他来做一面镜子,检点反省我有没有这个恶行,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所以善财童子一生能圆成佛道,道理在此地。

  善财童子修的是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诸位在《华严经》看到,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华严会上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离开老师,他在老师那里成就根本智,出去参学成就後得智。参学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四十华严》称吉祥云比丘,教他「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往下五十三参,最後「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们看看什麽味道?学法门大家都知道,先入为主。德云第一个教他,先入为主,怕你不相信,末後普贤菩萨导归极乐,你才晓得彻始彻终都是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华严经》上显示的。他的看破放下,就在五十三参具体表演给我们看,教导我们怎样看破放下。所以《华严经》好,不但有理论、有方法,後面还带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佛陀教学,慈悲方便都达到了极处,我们不能认真努力去体会、去学习,过失在自己,佛对得起我们,我们对不起他。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