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柏林夜话》
[打印本页]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5-12 12:43
标题:
《柏林夜话》
柏 林 夜 话
(1998年7月21日晚观音殿广场)
明海法师:柏林夜话这个活动首先就是让各位喝茶、纳凉,因为天气很热,打坐恐怕一大半的精力都花在抵抗闷热上面了。另外大家在这几天的寺院生活中,一定会有诸多的感触,也会有很多的疑惑,所以我们营员之间,营员和各位老师、各位常住的师父之间,可以有一个机会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下面就请大家喝茶,自由地发言。
问:在家人若能守好三皈五戒,但没有时间参加早晚课,这对修道、成正果有没有影响?
净慧法师:我想你提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天,济群法师、王志远先生也讲了,学佛、修行、落实我们的信仰是一天24小时的事情,是24小时里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的事情,并不是说你做了早晚功课,你就可以成佛。24小时里的每一分钟,短一秒钟都能够关照自己,把握自己,都要明明白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你受了三皈五戒,能够按照我说的这个要求逐步地来把握自己,你一定很快能成佛,很快能开悟。
问:我有两个问题请教大和尚,两千多年来中国修佛的人很多,不尽其数,但究竟有多少人能修成佛?第二个问题是一座寺院只有一个大和尚,别人就不能称为大和尚了,在我的印象中只有大和尚才最接近佛,如果这位大和尚不能达到佛,其他出家人是不是也都不能达到佛的境界了?
净慧法师:佛教有2500多年的历史,从有佛教以来,究竟有多少人成佛,因为我没有成佛我不知道,只有成了佛的人才知道,因为唯佛与佛乃能究意,所以这不是一个讨论的间题。讨论的问题都是属于知性的问题,这个是要亲证的问题。
大和尚只不过是一个职务上的称呼而己,并不直接代表或者说并不绝对代表他就是修行最高的。一个寺院里边往往是藏龙卧虎,那些不是大和尚的,看上去不起眼的人,也许在那里扫地,也许在那里扫厕所,也许在那里做饭,恐怕那些人才真正与佛很接近。大和尚不过是一个职务而已,你们不要迷信大和尚。
问:请问济群法师,您上午讲课时讲到修行佛法的正常途径,这是不是您自己经验的总结?还有您下午讲课时说您的学历不是很高,那您在刚开始学佛的时候,遇到过什么困难没有?
济群法师:第一个问题,我所说的修学佛法的正常途径,不是我的经验总结,也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经验总结,而是释迦牟尼发现了这样一条道路。过去很多诸佛的成佛,都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走下去而成佛的。释迦牟尼发现了这条道路之后,把它告诉了我们。第二个问题,我原来的学历基础虽然比较差,但是我上佛学院之后还是比较用功读书。所、我的整个出家的过程应该说无比的顺利,没有什么障碍,谢谢。
问:请问圣凯法师,今天下午您提到了在修行中要“忍”,我觉得生活中有时候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遇到了让人伤心的事情,是该忍还是不忍呢?如果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自己可以忍,但有些事情是不是就应该忍呢?
圣凯法师:一谈到忍,我们住往会想到这个人很软弱无力,被别人欺侮了,又无可奈何,所以忍耐吧!忍不是这么一回事。忍是有智慧的。好像上公共汽车一样,你老是不上,都让别人先上,最后你等了一天都没上。该轮到你上的时候,你还是要上,对不对?我虽然不去跟人争,但是轮到我上的时候我就去上,并不是说我不忍让。有些伤害,如果是对我们个人的,我们要忍。但是,对佛教、对一个集体,比如有人毁谤佛法、毁坏经像,我们要出来护教。古来很多大德都是为教献躯,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营员:《指月录》里讲,一个大禅师说:我长了疔,我在这里“哎呦哎呦”的疼,还有一个不疼的看着这个疼的。我想问问各位法师,谁要是找着了这个不疼的,告诉我们怎么做的?
净慧法师:你在说话的时候,谁叫你说的?——你回答一句?
营员:是班长让我说的。
净慧法师:那班长就是你的主人了嘛!你的主人已经找着了,你还问什么呢?
营员:净慧法师,我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觉得诸位法师中确实有真修行的,我多少也是有一点点修行的。我想问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可否慈悲地告诉我,你们之中有几位达到罗汉的果位?有几位达到菩萨的果位?如果达到的话,到了哪一地?最好再告诉我们以后怎么识别?
净慧法师:因为你的问话已经很明确,就是说你看到我们这些法师里边有真修行的,你说你也是修行的,那么谁到了什么果位你应该很清楚,就不用我们来回答了。
营员:我来自山东,请问净慧法师,当今之世有几人成佛?在何处?另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怎么理解?此人放下屠刀就能成佛,为什么不拿屠刀反而成佛这么难?
净慧法师:第一个问题,当今究竟有几个人成佛?在佛教里是属于不解答的问题。除了像释迦牟尼佛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方,一定的时节因缘之下,究竟成佛。从释迦牟尼佛以后到弥勒佛下生之前,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能像释迦牟尼这样成佛的人不会再有了。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成佛的人都有一定的时节因缘。那么,是不是说就没有人成佛了?也不是。真正由佛教的道理修行到一定果位的人,他所证悟的这个境界可以是与佛平等的,但是他的时节因缘还没有成熟,他的功德还不具足,所以他还不能够现成佛的相。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今之世有多少人成佛,应该说,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像这样的人,你我对面不相识。因为凡是真修行的人,凡是真正得到了果证的人,往往是韬光隐晦,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我们对佛教的信心,当然一方面是要看这个教法,是不是人们通过修行真正得到了效果,另外,佛说的道理,我们可以在生活当中,在修行当中去检验它。即使没有成佛,即使没有开悟,我们也能够用世俗的智慧,用我们虔诚的心,来判断它的是非。
至于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过是一个比喻而已。罪大恶极的人,只要你一念回光返照,回头是岸,古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些话从它的本意来讲,是鼓励那些偏离正道太远的人,马上迷途知返,放下屠刀,所以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儿戏来看。这话有很深的含义,我们对于很多的成语,要从言外去理解它的意思。别以为把屠刀放下,马上就成佛了。杀猪宰羊的人多得很,你叫他把屠刀放下来,是不是马上能成佛啊?手里的屠刀放下来,他心里的屠刀没有放下。只有彻底地把心里的屠刀放下来,他才接近佛,接近了佛性,才能够真正明白自己究竟应该怎么样生活.
问:我们初发心学佛的人,怎么去择法择师?
明海法师:我试着回答一下。首先,不管是什么人来教你,你都应该有恭敬的心,这样才容易识别明师。有人会问:如果他是假的,我恭敬他,会不会上当呢?按照我的体会,如果你的心对法恭敬的话,有时候一个人有缺点,你能看到他有缺点,但每一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这种心态下面,即使是有缺点的人,他也总是在向我们说法。当然,他的缺点你也看得很清楚。再有一点,我们观察一个人,看他说的和做的是不是一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不是为了挑他的毛病,还是为了向他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你也能够辨别出来明师。当你有了一个很好的老师以后,再通过自己对佛法的学习,逐渐在自己的内心建立一个法则。这个法则不是你创造的,而说在你内心找到了佛法。这样,对各种各样的思想流派,你就能够辨别它。这有赖于你对佛法的学习,建立正知正见。
营员:《法音》杂志曾连续两期介绍李hongzhi的“falun功”是邪法,现在“falun功”的发展形势是很大的,作为正法的佛教应当怎么做?“falun功”的信徒很维护他们的师父,对别人的忠告基本上采取不理不闻的态度。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也的确是想净化身心,求得觉悟,那么他们学了这邪法之后有没有什么危险?我们应该怎么去劝他们?
净慧法师: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来看李hongzhi创造一个气功的方法,我们觉得也无可厚非,但是,把佛教扯在里边,而且在极大的程度上诬蔑佛教、毁谤佛教,这就是刚才一位营员讲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几年他们愈演愈烈,我们不得不做适当的反击,否则的话,我们佛教的护法的心,护法的精神显示不出来。这是对于李hongzhi本人来讲。对于修“falun功”的人,我觉得,他们中的多数都是误入歧途。可以说,他们不应该对这件事负什责任。那么,他们会不会通过这个修行真正达到净化身心的目的呢?我想,一切善良的人,没有怀什么恶意,应该说还是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的,不过还是希望他们像刚才有位营员所讲的,要择师择法,要迷途知返,但是,恐怕还是要有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等待他。
营员:净慧大和尚,我看到上海玉佛禅寺真禅法师给柏林禅寺题了一个对联:“闻香柏子吃茶去,弄影天光洗钵来”,这个意境请大和尚给开示一下?
净慧法师:你面前有茶杯没有?
营员:有。
净慧法师:有,喝茶!
营员: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第一,有的修行人为了能够最终住生,学佛心切,甚至贪学佛法,拚命的修善布施。这种有执着心的人能修成佛吗?第二是有关修不净观的问题,修行人为了减少或者消除自己的贪念,把挺美好的东西想得很肮脏、或者歪曲一下,难道这不是一种恶念吗?
济群法师: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恶念?什么是善念?对自己或者对别人会造成伤害的叫恶念,如果对自己或者对别人不会造成伤害,就不可以叫做恶念。我们修不净观,主要是为修行解脱服务的,那么对那些追求解脱,而又无法排除心中欲望、执着的人来说,才有必要去修不净观。
关于第一个问题,做善事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学佛修行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破除执着的过程,但是因为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我们的观念里面,本身已经执着惯了。比如说,一个人喜欢干坏事,那么现在要叫他去做好事,他就需要有相当的执着。如果没有执着,他可能很难干起来。但是,随着他的修行层次的提高,这种执着就要慢慢地放弃,达到不执着。也就是说,执着是为了不执着服务的。
营员:今天下午圣凯法师讲: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我想人生在世,每做一件事都是有求的。比如说,吃饭是为了活着,来到这儿是为了求佛法,我想诸位法师出家也是为了明心见性,开悟成佛吧。那么这个“有求皆苦,无求乃乐”的这个“求”怎么解?第二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存,我觉得释教和儒教区别不算太大,最大的区别是一个入世,一个出世,那么佛教的存在对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圣凯法师:今天下午我讲到有求皆苦,这个“求”是指贪求的求,就是说,你对事物起的贪心。我们求解脱的这个“求”与贪求在本质上有区别。中国历史上佛教跟儒家的斗争很激烈,佛教跟儒家的区别应该说是很大的,不仅仅在入世、出世这一点上。道安大师有一本《弘明集》,里面就专门收集这些资料。大家回去可以找来参考。
问:开悟是否只有坐禅这一种方式来实现?
菩提法师:打坐仅仅是获得开悟的一种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我们很虔诚地、专心一念地去读诵某一部大乘经典,那也可能开悟。开悟并不是像我们一般人所想象的多么神奇、微妙。悟有大悟和小悟。在迷与悟之间,我们先前不懂得的事情是迷,明白之后是悟。修证的开悟是指了达诸法的法相和法性。
问:开悟以后会是什么样的?
菩提法师:我只能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蝌蚪,它的母亲青蛙跳到了岸上,再回到池塘之后告诉小蝌蚪外面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不管青蛙如何描绘,蝌蚪仍然无法体验。开悟的情况也应该是这样的。
问:在数百年以前,赵州和尚接引后学的时候就是一句话:吃茶去!今天大和尚也是叫我们吃茶去。敢问大称尚,吃完茶以后再干什么去?
大和尚:洗钵去!
营员:这两天上殿我感觉特别累,早上四点半就把我叫起来,我坐在那里想,大慈大悲观世音应该体谅我这种心情,发发慈悲,别让我们起这么早,我想上殿应该是能苦其身而后能修其智的,我确实真的不想上早殿,但如果不上殿又担心增加我的业障,就特别害怕。上殿后又特别累,回到宿舍跟大家发发牢骚,再上殿又觉得自己增加了业障,又马上忏悔,总是这样反反复复,心里比较困惑,希望静波法师能够给予开示。
静波法师:这位营员提的问题带有普遍性。我觉得,学佛要转变原来那种思维观念。《中论》上讲:“不依世俗谛,则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就是说,上殿是必要的,尤其当你现在还没有自在的时候,还在患得患失的时候,你还是要上殿。因为不依规则,人就放逸了。但是,你真的有一天自在了,你就会觉得上殿也没有什么。现在你还是要磨炼自己,仅仅是几天的时间,我们相信你咬牙也会挺过来。你现在感觉非常痛苦,但是将来你会发现这个痛苦完全是你自已制造出来的,因为你讨厌,你觉得累,所以你就认为是一个负担。早晚课诵意义非常大,我刚才说了,不依世俗谛,则不得第一义谛,这个规矩还是要有的,否则的话,出家人就什么都不用做了,那就麻烦了。我相信,你学佛就应该从这里开始,坚持下去有一天你才会觉得没有烦恼。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甚至很艰难。但是,如果不完成这个过程,学佛是没有希望的。
问:人在活着的时候能不能够亲眼见到阿弥陀佛?另外,济群法师今天提到苦行的问题,那么出家人过着断绝男女情欲的生活,是不是一种苦行?日本的出家人是有家室的,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贤空法师:现生能不能见到阿弥陀佛,这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已讲到:“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所以活着的时候也能见到阿弥陀佛。
济群法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那出家人为什么要克服凡世的这种感情生活呢?因为佛陀深刻地意识到爱情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祸患。在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说人对感情的追逐,就像舔刀口上抹的一点蜜一样,虽然舔起来很甜,但是你的舌头随时都会被割破。所以在世间上受到感情伤害的人实在太多了。出家是为追求人生的解脱,那么自然就要放弃这种生活了。不能这个也要得到,那个也要得到,什么都想得到,世上没有这么便宜的事,这就是顾此而失彼。但是此和彼之间什么是轻的,什么是重的,你要看准了然后再做选择,不要稀里糊涂的。日本僧人是有家庭的,当然是一种不太正常的现象。但是日本僧人受的是菩萨戒或者是五戒,没有受比丘戒,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出家人,他们属于济世佛教。那么,从济世佛教的意义上来说,他们成家又是属于合理的。
营员:因果关系在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甚至作为一个原理,可是因果关系在西方哲学中是受到怀疑的,因为你无法论证什么是因,什么是果,以及它们为什么是因果关系。
净慧法师:佛教的实践是建立在因果上面的,佛教的教法是释迦牟尼佛亲证的,既然是一个亲证的东西,我想并不因为现在有人怀疑,我们就可以动摇。佛教诞生到现在2500多年,有多少人怀疑过,有多少人反对过,有多少人企图一下子把它摧毁,但是它的生命力、它的真理性依然还照耀着人间,所以西方哲学的怀疑,它去怀疑它的,它的怀疑并不能够动摇因果律这个铁的事实。
问:上午听济群法师讲关于生命的起源,我没听明白。道教用一个阴阳图来丧示整个生命过程,佛教呢,济群法师今天讲就是缘起。那么,哪一个更接近真理,是道教还是我们佛教?
济群法师:这位营员说对生命现象的解释,道家有道家的解释,佛家有佛家的解释,他想知道的是,道教徒说得有道理,还是佛教徒说得有道理。我觉得,道教徒认为道教说得有道理,佛教徒认为佛教说得有道理。
营员:我来自甘肃的一座小城,我在这里主要有两个心愿。首先我代表我们那儿的居士感谢净慧大和尚、感谢柏林寺。我这次能来,除了柏林寺给我这个机会之外,我们那里的居士对我也有很大的支持。但是当我坐在这里听闻佛法,我就想到了我们那里的居士,他们在我们那个小地方学习佛法遇到的困难、阻力特别大,但是他们仍然辛勤、执着地学习佛法,所以我请求法师们有机会到我们西北的小地方去弘法利生。因为你们常到大城市弘法,我们那里很不容易见到真正弘扬佛法的高僧大德。另外,今天我品尝赵州茶的时候,也想起了我们那儿的居士,我第二个心愿,就是回去的时候能不能带一点真正的赵州茶,让他们也尝一下吃茶的滋味。
净慧法师:刚才来自甘肃的这位居士的发言,使我们感到非常的惭愧,我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那些边远地区的佛弟子,做为一个僧人面对那么多渴求佛法的人,我们感到非常的惭愧。你的心愿,我想赵州茶并不一定就是这碗水,真正的赵州茶,大家早已喝过了,不管是来了还是没来。今天晚上的柏林夜话,应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尽管各方面的意见看起来还有分歧,但是每个人都讲真话,这非常难能可贵。在这里有几个问题我想做一点说明。
生活禅夏令营主要是针对在家的青年佛弟子来举办的。我昨天在开营式的讲话中也说到,在家众、出家众都是我们这个教团的一份子。在家众和出家众的区别是什么?无非就是在戒律上的区别,佛教承认在家众的生活是合理的,只要按照三皈五戒十善来生活,你们的生活就是清净的。你们可以谈情说爱,也可以想你们心上的人,但是要按照五戒的要求去做,不能错位,错位了就是犯戒。至干说到修不净观,它主要是出家众对治贪欲的法门之一,所以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这么修,也不是说要每个人把一切的人都想成是一包脓血。但是实际上,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就那么清净、就那么干净?现在你还有一口气的时候,有情有爱,当那口气没有的时候,恐怕再好的朋友都不敢,个人单独地和你接触,是不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既要明白世俗生活有合理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说全部都是合理的。我们可以冷静地想,这不是一个争辩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实。你们也看见过死人,也看见过生病的人。也到医院里去过,也到太平间去过。也到火葬场去过。我觉得人要有这种思考,没有这种思考,我们一味地只想人生美满的一面,没有想到人生缺陷的一面,我们就会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佛教一方面肯定世俗生活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人生缺陷的一面一定要通过佛法来弥补、来净化、来提升。
刚才还有一位同学说到儒教和佛教一个入世、一个出世,既然只有这一点点的差别。那佛教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就是这一点差别,意义就在于此。出世并不是叫我们每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把我们每个人从娑婆世界搬到天堂去。所谓出世是指即世而出世,就是要净化这个世界、提升这个世界,使这个世界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来发展。出世和入世严格地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我们念念当中,都有出世和入世这样一些迷惑在斗争,所以希望我们要很好地明白出世究竟是什么。佛教存在的真正价值就是因为它是创造出世。
还有的营员提到我们要破除执着,那么做善事也是一个执着,应该说佛教在它的世俗谛上是有善有恶,而且教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过去诸佛的教戒。善恶是非,佛教还是分得非常清楚的,佛教绝对不是和稀泥,绝对是以大智慧来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