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09-7-12 00:23     标题: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修行是点滴的功夫,要有耐性,一直保持一颗行善的心。《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上对人们提 出警告:"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 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 不复造。"
修行就是学会文明地生活,文明的生活就是于己于人都有健康向上的意义的生活,或者说是 逐渐远离一切过失、远离一切违背生命与自然规律的生活。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 应有的生活修养。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 ,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从前,有一位善良的农夫发现他的芋头地里有人用手挖过的痕迹,心想:"这不好,会伤到 手。"于是就在地头放了一把锄头。
有一次,当农夫回家时,看到一个牧童将牛赶到他的麦田吃大麦,他就对那孩子说:"这里 的大麦还没成熟,你应将牛赶到那边吃已经成熟的大麦。"牧童飞快地赶着牛跑开了。
又有一次,农夫换麦以后一路念佛回家,不料后面跟着一个坏蛋,这个人看见了农夫换麦得 来的金币。农夫知道他身后有一个人,就说:"我身上的东西,你想要的话可以给你,但你 必须跟着我,听我讲故事。"于是,两人一路走着,农夫讲了很多佛的故事。
回到家中,农夫邀坏蛋吃晚饭,并留他过夜,犹如招待客人一样。第二天,他还替坏蛋准备 了食粮,并给了他一些钱。为了避免别人发现行踪,农夫叫他趁早离开,临走之前,坏蛋跪 下来向农夫磕头,并发誓重新做人。农夫的善心拯救了一个迷途的人,可谓功德不小。
在这个世界,善意总是多于恶意的。一所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一种真正以善意的态度可以 引起对方善意的反应。仁爱之举,人人都能做到,不分高贵与低微,不分富有与贫贱,重要 的是要有一颗随时准备行善的心。
与人相处,时时培养仁爱的胸襟,处处表现出人情味,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是不难做到的。但 是,一旦自己受到损害,该当如何
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广岛纪念医院生了一个儿子,天生没有头盖骨,要动手术,即使成功 儿子也会智能不足。大江健三郎很是伤心,心想这样的儿子不如不要,暗自期待手术失败, 一了百了。
他和医院院长聊到自己的心情,院长以自己的经验劝慰他,表示这所医院当初兴建是为了治 疗遭到原子弹伤害及受到辐射线感染的病患,曾招募了全日本最有爱心的医师来服务。大江 健三郎于是接受了天生障碍的儿子,而且录下了许多大自然的声音,让儿子聆听、吸收。自 幼吸收美妙的天籁之音,他儿子长大后成为有名的作曲家,所作的曲子可以治疗失眠症,助 人很快睡着,因此畅销日本。
后来,大江健三郎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在领奖时,他叙述了他儿子的故事,并很幽默地对来 宾说:"你们如果睡不着觉,就买我儿子的CD听,再睡不着,买我的小说去看,那就一定睡 着了。"
很多时候,人总是先考虑是否对自己有好处后再去做事,这种心态应该调整。人活在这个世 界上,要能为他人做点有益的事情,怀着一颗善心,把善良当成一生的信念,要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善待这世界上的一草一木,问心无愧地活着,这才是一种活的境界。健康快乐地 过好每一天,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初僧人问崇慧禅师:"什么是和尚您利益人的精神"崇慧禅师答道:"就像一场雨水滋 润于山,换来一片青翠秀色。"润一座山,你的眼睛就可以欣赏一片青翠秀色;帮助一个人 ,你的心中就会荡起幸福之波。只要你多种一块福田,心中就会多收获一片美景。

作者: 宣真    时间: 2009-7-12 00:24

将慈悲实行在人间

为什么说要把慈悲实行在人间?难道佛教的慈悲不是实行在人间吗?
通过对历史上中国佛教的分析,可以说历史上的佛教不是没有将慈悲实行在人间,实行是肯定的、没有任何疑义的,但是相对于佛教的总体而言这种实行实在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
在佛教的教理与教义中有很多关于慈悲的内容,例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慈悲为怀,慈就是与人乐,悲就是拔人苦,特别是佛教六度中的布施理念,其内涵就是慈慈。正如太虚大师所言:历史上中国的佛教却是理在大乘,行在小乘。
虽然在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六疾馆【收养贫病】、孤独园【收养孤幼贫老】、悲田院等佛教慈善实体,但是这种极积入世的佛教并没有形成中国佛教的主流形态,而消极避世的山林的佛教最终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形态。这种局面造成了中国佛教在弘扬上最大的弊端,由于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致使佛法所提倡的慈悲不能落实到实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常常说教师的职能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指传授知识,即“受业解惑”,育人是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即“传道”,对老师而言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身教重于言传。
弘扬佛法是每个佛子的心愿,将佛教的慈悲精神传播到社会上是每个佛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当我们向别人宣讲佛法的慈悲理念时,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否理直气壮的对人说我们已经将佛教的慈悲完全落实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很多居士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财力去放生,他们对动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慈悲,那么这种慈悲是否真的是发自肺腑呢?检验的方法很简单,只要看看他对人的态度就知道了,也就是看看他是不是对人也能够这么慈悲,特别是对他身边的人。我们可以去大量的放生、印经书、做佛事、盖庙,但是我们到底关心了他人多少,到底为社会奉献了多少?身为佛子一定要扪心自问!当我们只是口口声声给别人灌输慈悲的理念时,得到对方的质疑和反感也是肯定的,悲哀的是佛教的慈悲变成了道德的说教,这种慈悲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和口头上。
记者采访弘德家园的常辉法师,当问到做慈善多年的困难是什么时,常辉法师答道:“我们办弘德家园的善款50%是由信仰佛教的居士们捐的,但是由于我们办弘德家园,不带任何宗教色彩,而这些护法居士们更希望在慈善中多结法缘,当受到限制,也会使他们捐钱的热情降低,更有大多数居士热衷于买物放生,而不愿为家园捐款”。
可以看出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在今天的佛教界很具有代表性,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只要功德不要慈悲。把慈悲实行在人间,就是从我们自身做起,转变固有的思想和观念,把书本上和口头上的慈悲落实到行动上,把对动物的慈悲转变成对人的慈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践行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上在民众中树立起佛教徒慈悲为怀的良好形象,方是真佛子之所为。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