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念佛在于心,诵经在于深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09-7-25 00:57
标题:
念佛在于心,诵经在于深
念佛在于心,诵经在于深
最近,我看了一段记录陈玉栋居士往生的视频。陈玉栋,福建人,49岁,身患癌症,生命垂危,瘦骨嶙嶙,原来一百多斤的体重瘦得只剩下几十斤。临终前二十天皈依佛门并开始念佛。念佛后自感疼痛缓解,于是信心大增,每天除了睡觉全天都在念佛。一天,在念佛时自感乘坐一朵莲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并见到阿弥陀佛,他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金光灿灿,阿弥陀佛身形高大。佛陀告诉他,这里是西方极乐世界,你回去后把你在这里看到、听到的告诉你周围的人,过几天我再接引你到这里来。几天之后,阿弥陀佛如期前来接引,陈玉栋成功往生。
以上事实是陈玉栋往生前在病榻上亲口所言。另外,我所知道的念佛往生的实例确实不少,所以,我不怀疑这段录像的真实性。
陈玉栋,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念佛只有二十来天就成功往生,这个实例印证并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存在,临终之时一心不乱,一声佛号就能往生。
陈玉栋的事,引起我对怎么修学、怎么念佛的思考。
“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我们诵经闻法常常读到、听到的一句话,这句话千真万确,不容置疑。但一声佛号念到底就能往生这也是事实。怎样在佛法实修中把二者拿捏好确实值得思索。我以为,念佛与读经并不矛盾,念佛、读经的目的都是为了加深对佛的理解,增加对佛的感情,从而产生慈悲心、出离心,把对佛的感情落实在信、愿、行上,自觉地进行身心彻底的改造。
念佛也好,读经也罢,这只是表面功夫,真功夫在于“清净”二字,我们之所以要修行,就是在修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心受六尘所累,随时都可能被污染,多数人的心都不是很清净的,即使那些高僧大德也不敢扬言他一丝杂念也没有,因为那样他就不是人而是佛了。佛与人的区别就在于,佛是无限的清净,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慧,无限的自在。与之相比,我们人之所为则是有限的。
“清净”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尤其是,我们都是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凡夫俗子,为了生存和生活而每日奔波,难得一时清净。故而,在快节奏、高速度的现实生活中学佛难度增大。我以为,现今时代,在客观世界诱huo极大、日常事务繁杂、生活相对富裕的情况下学佛,方法尤其要讲究。我斗胆讲一句,不知是不是妄语:念佛不在于多,而在于用心;念经不在于广,而在于精深。
佛教经典浩如烟海,佛法博大精深,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部通读参透,选择几部适合自己的,把其中的某些章节学深参透也不失是一种深入经藏的好方法。比如,《心经》只有260字,可它的内涵却广大的不可思议,说它浓缩了佛教经典的全部精华也不为过。就是其中的一句“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要想把它参透就够你修一阵子的了。把这一句参透,再参考其他经典落实于行动,你就可以看破、放下,你就可以有大的精进,但问题的关键是不是真正的参透了,可惜的是,我们多数人所做到的只不过是字面上的大致明白而不是真正的参透。
念佛人都在念佛,可人与人根性不一样,念佛的目的不一样,修学的途径也不一样,虽然是同样的念佛,但效果却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区别就在于是不是净心念佛。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平时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时,专心致志或三心二意其结果绝对不一样。陈玉栋二十天念佛往生,想必是他的精诚所至,所以说,学佛根本的问题不是方法问题,而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我们无需怀疑佛力的加持,只要一心老实念佛必有好的果报。有人问:“我念了那么多的佛,为什么不灵?”当然不灵,因为你有怀疑,心不净,口上念佛,心里开运动会,当然不灵。
回顾自己的学佛过程,学佛不够精进,也曾走过不少弯路,懈怠、散漫、自傲、爱在一些环节上耍点小聪明,这是我的致命弱点,吃亏就吃在“不老实”上。其实,学佛没有必要在那些一时说不清的问题上刨根问底,也没有必要在一些理论问题是纠缠不休,更没有必要在这样学好还是那样学好的方法上费脑筋,学佛是越简单越好,在平心静气、祥和自在、无有烦恼、法喜具足的氛围中学佛成效最高。
我也愚痴,管孔之见,不想影响别人,只是记录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和修学的心路而已。
作者:
宣真
时间:
2009-7-25 00:59
信仰者与不信仰者的不同在哪?
佛陀当年就此告诉提问的弟子:不信仰者,中第一支箭,心里便执着于该箭,迷惑、恐惧、伤痛永远缠着他。这无异于前箭未拔又中了第二支箭。佛陀接着告诉弟子:而信仰者,中箭后,会平静地去体察前因后果,尽可能地去消除伤痛,并且很快给予忘却。这无异于中了第一支箭以后,不再中第二支箭,而且拔掉了第一支箭。
记得,有个句子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好像是刘邦在《大风歌》中畅怀歌唱的。同样对风,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大不同了,你看,她吟咏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去年,有个信徒找我,说宝贝独女,实难调教,年纪不大,却急于找个男友。这信徒认为,她这准女婿既不富有又不帅气,觉得女儿如嫁他,很不完美,请我帮她劝劝她女儿。可是,我是僧人,如何能因此劝人呢。可是,也不能因此不满足信徒的要求啊。末了,我指点这信徒去问寺里的四面佛,四面佛不是也分管爱情婚姻吗?至于怎么问,就看信徒的悟性了。前几天,这信徒又找到我,直夸奖女婿的诚意孝心,庆幸自己得了半个好儿子。我问她,原来的……。她说,就是女儿原来的那个男友,去年底结婚的。我问她:你女儿的男友现在变富有帅气了?她不好意思地说,原来也是为了疼爱女儿,总希望女儿找个完美的人,毕竟,女儿是自己人,当时的准女婿是外人啊,现在不同了,他们是夫妻了,我们都是一家人了。
佛教告诉我们,不同人,因缘不同,业力也不同。同人于不同的时间段,其因缘与业力也不同。因此,对同一件事,不同人或同人不同时就会有不同的心态心境感受体验。作为信仰者,他的心态心境是经过调整的。经过调整好的心态心境,要么为你筑起了一道厚厚的防卫墙,为你抵挡了来自心外的箭;要么干脆放空你的心,你的心空因此有容而无量,无拘无碍,虽箭过而无痕。而不信仰者,其心态心境是未调整好的,你的心也因此容易受伤。
中第二支箭与不中第二支箭,这就是信仰与不信仰的区别啊。
佛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三福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三世诸佛能圆满菩提,皆由不离三福净业故;净宗佛子求生西方,欲求莲品上升,一样也离不开三福净业,佛陀所说的三福净业是:
一.
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二.
受持三皈,俱足众戒,不犯威仪。
三.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欲要圆满第一福净业,佛子们做到孝养父母,慈心不杀,还是相当容易的,因为孝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慈心不杀是五戒之一,必当守护,唯有奉事师长与修持十善业,会由于观念不清或者心性上重视不够,而产生一些障碍。
何谓奉事师长,可能会有一大部分人认为供养师长钱财,或者无钱出些力气服侍师长,就是奉事师长的全部了,实际上这样子还远远不是,对佛子来讲,师长是可以传道解惑的人,应该是在某一方面可以堪称善知识的人,能为大家学习佛法导以正路的人,所以尊师所教,从其教诲,改过自新,持经守戒,才应该算作真正的奉事师长。
要修好十善业,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为此会花费我们毕生的心力,而要我们恒常努力不懈地去做好这件事情。十善业包含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二舌恶口绮语)意三(贪嗔痴)业,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与十善业或者十恶业相关联。
杀盗淫身三业,正信佛子大致都可以把持住的,但要做到心意上细微处不犯,就不十分容易,一个佛弟子可能会做到身不邪淫,但是面对妩媚之女伟岸之男,想做到不心旌摇曳,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面对电影电视中男女xing ai渲染描绘的声色场面,一个人能做到不面红耳热情愫萦绕就是有相当定力的真佛弟子了,但此种人在百千佛子中也是难得多少啊,如果不能及时省察自心,稍稍起心动念,便是造作意三业中的贪与痴业了。
杀业亦然,我们很多佛弟子在茹素多年后,还不断伤害微小生灵,本人亦在食素三、四年后,有时还会扬手拍死叮咬在身上的蚊虫,亦常常在道友居士的家里,看见用蟑螂药毒死的蟑螂,我所熟识的一位道友,腿上常常出现一片癣泡,又痒又痛,用药后见好,停药后又会复发,一次有幸值遇一位大德,就向这位大德求教病因,大德笑一笑说,以后不要用蟑螂药了,你看用了这么多年,蟑螂不还是没有灭尽吗?多多忏悔多多回向吧,厨灶内的食物放置好,厨房清理干净,以后蟑螂就会慢慢少了。
亲自听闻了这件事情,每当在家里见到蟑螂,冬天我就将它们抓放在干爽的矿泉水瓶子里,放置一些菜叶或果肉,夏天就随手从窗口放出去,或许有人认为拍死几只蚊子杀死一些蟑螂实在没有什么,但这种行为也是杀与嗔业的细微违犯之处啊!
至于盗业,一个真正的佛子是不会偷窃任何个人财物的,但是对于公家的财物,多数人的态度与作为却不以为然,常常见有道友为公家购物时,虚开发票或借机购买个人用品,我认识一位大居士,常年贪污公款,子女的学习用品,dvd影碟机等一些物品,都是开发票用公款报销的,因财大而气粗,一直因供养大而以大居士自居,可是一年中一家人小病大痛总是难得消停,常常口喊背部沉而痛,后背拔罐子拔得都是血泡,有时会溃烂淌脓,,这样的人,如果不悔改,往生肯定是无份的,盗业不行忏悔,离地狱可能也是不远的。
还有的人今天往家里拿一些复印纸,明天抱着公家的电话煲粥,无论天气有多好,进了办公室总是现开灯后开电脑,唯一的观点就是公家的东西无主子,不用白不用,其实您消耗的都是自己的福报,不经意之中增长的都是贪与痴,这样做根本就无法与十善业相应啊!大多数佛子的日子并不是十分富裕,《地藏经》第四卷里佛讲因果报应时,曾说:“非理毁用者,所求缺绝报”。如果养成不知爱惜公共财物的好德行,来生或后半生过的更辛苦也不是没有可能,长期下去世间的福报都积累不下,出世间的功德也更难以增长啊!
《俞净公巧遇灶神记》就是最好的例子,天地昭昭,岂容人欺,起心动念如果不离贪嗔痴等罪因,一昧计算礼佛诵经供养造像的功德该有几何,行形象善业,不拘小节不去小恶,欲求解脱,必不能得。学佛首要一点就是必须要转变心念,使心与佛相应,佛不是名相,佛的本意是觉啊。
欲求往生净土,欲求莲品上升,必须要净化心地,心地清净一分,净土就会增加一分,道德品行高尚的人,持经守戒行持十善业的人,临欲命终时,必会感得莲花盛开,品位高洁。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