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普贤菩萨感应事迹简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9-10 14:30     标题: 《普贤菩萨感应事迹简录》




     文章资料来源网上,未加整理,供读者参考。





                                  
                                普贤菩萨感应事迹简录






   1,普贤菩萨介绍
  “普”,即愿行遍一切处;“贤”,即妙善之义。意为菩萨以菩提心所起之愿行,遍及一切处所、利及一切众生,平等、慈悲且具备众德,故名普贤,又作遍吉菩萨。
  普贤菩萨所持十种广大愿行分别为: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fa lun,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楞严经》中记载:普贤菩萨誓言,若于他方恒沙世界,有一众生,心中发普贤行愿者,我即时乘六牙白象,分身百界,到发心者面前,与之相见。假使彼因业障深重,未能见到我,我也会暗中为他摩顶,护持安慰,使他所愿皆得成就。由此可知,从发愿起,便能得到菩萨的加被。
  若人能以深信之心,受持大愿,以如山之行持,时时刻刻依愿而行,从事到理,从有为归于无为,慢慢便能进入诸佛不思议解脱之境界。因此,修行学佛之人,若能以普贤十大愿为因花,必能庄严未来大方广之佛果。
  普贤菩萨多以六牙白象为坐骑,与骑乘狮子的文殊菩萨,同为毗卢遮那佛之胁士,合称为“华严三圣”。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象征着普贤菩萨的笃实行履,恒以六度万行的因花,庄严无上的佛果。
  是故,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藉由智慧契入佛法妙理,继之以大行,而得证悟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所以“华严三圣”意谓着如来解行并重,定慧双修的圆满教法。


   2,化身拾得大士
   中国四川省峨嵋山,相传曾有普贤菩萨在此示现说法,所以古来即被奉为普贤菩萨之道场。
  普贤菩萨的应化事迹中,又以拾得大士最为著称。相传,唐朝天台国清寺的丰干禅师(世称阿弥陀佛化身),一日路经赤道城,看见一个小儿在路旁啼哭,以为是个无家弃儿,就将他带回国清寺抚养,取名“拾得”。后与寒山大士(世称文殊菩萨化身)成为莫逆之交。
  春去秋来,寒暑交迭,转眼间拾得已长成一气宇宣昂的少年,负责寺中香灯及斋堂事务。一日,大众过堂用斋,却见拾得擅自登上大座,与佛像对面而食,并冲着憍陈如尊者的塑像说:只不过是个“小果声闻”,说完,即旁若无人的哈哈大笑。拾得突如其来的怪异举动,让众人看得瞠目结舌,随即就将他赶出斋堂。于是,上座师只好改派他到厨房去服劳役、做些杂事。
  国清寺厨房里的食物,常遭乌鸦偷啄食。一日,拾得一进厨房,看到满地狼籍,知道又被乌鸦这个不速之客光顾了。于是,生气地走到伽蓝殿,指着伽蓝护法神说:“你连厨房里的食物都看不好,又如何保护好道场呢?”顺手就用木杖鞭打伽蓝神像。当天晚上,全寺的僧众都梦见伽蓝神告状说:“拾得打我!”。第二天,大众说起昨晚的怪梦都议论纷纷,个个迫不及待的来到伽蓝殿一探究竟,入殿一看,果真伽蓝神像身上有多处杖痕,不禁一阵哗然:“人不可貌相,原来拾得不是普通人!”
  后因台州刺史闾丘胤,巧遇丰干禅师,问:“国清寺现在有没有大修行的圣者?”禅师回答道:“寒山是文殊,拾得是普贤,你赶快去礼拜吧!”闾丘胤闻言,立即来到国清寺拜见寒山、拾得二位大士。二人一见刺史就说:“丰干多话!丰干多话!你连弥陀对面都不相识,来礼拜我们做什么?”话一说完,两人就连袂笑傲而去,从此不知所踪。此时,大众才恍然大悟,原来丰干、寒山、拾得皆是佛菩萨示现。



   3,峨眉山敬造十方普贤圣像之瑞相记
        2004年冬季,在内因外缘都已具足的殊胜因缘中,四十八米高的十方普贤铜像,一比五的泥塑模型在南京晨光制像公司的塑造和修改中,由法师率众塑像师,面向初具形像的泥模,敬香称念"南无大行十方普贤愿王菩萨"并至诚顶礼三拜后,才进行泥模的塑造修改工作。在一比五形神兼备极具庄严的泥模完成后,再做一比一的石膏放样分块制模铸造。在全部过程中,无论是整体的模型,或是分块铸造堆积的铜板,只要有十方普贤圣像的法体所在之处,多人多次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都拍摄到了多少不一、方位不定、但瑞相形状相同的图片。所现的瑞相,都是色彩各异的园形光圈。光圈中色彩斑斓,五光十色,极其庄严美丽。令观赏者无不欢喜踊跃法喜充满,对十方普贤圣像油然而生无限的恭敬。
  所现瑞相与台湾的佛子朝礼印度佛陀遗迹时所拍摄的瑞相完全一致。在诸佛菩萨所现的各种瑞相中,这样的瑞相极为罕见。有的认为是坛城,有的认为是曼陀罗,但笔者认为极似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变相图。
  塑造过程中,感现如此不可思议的瑞相,可以说是诸佛菩萨为普贤菩萨应该在世间显现十方普贤圣像的因缘成熟的证明;也是十方普贤圣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根机的证明;更是十方普贤的十大愿行,周遍十方法界,普度十方众生,令十方众生悉得吉祥如意的证明。
  值此千载难遇的殊胜因缘,很多有幸直接参与并亲眼目睹的有缘之士,都希望将此瑞相昭示大众,令众生生欢喜心、恭敬心感恩普贤菩萨的无边威德。所以以此拙笔丝毫不敢虚拟臆撰,唯有直抒所见,供养大众。
  峨眉山佛教协会已将全过程都已做成图像资料珍藏。(2005年5月1日)


   4,铸像显瑞大士行空
    宋太宗乃仁圣之君,有感佛法浩荡,教义精微,普贤行愿不可思议。就敕金在蜀铸造六十二吨的金铜普贤像,供奉於峨眉山白水寺(即今万年寺)。为普贤铜像开光之日,大众见瓦屋山皆变金色,普贤圣像现於其中。其后又敕内侍送宝冠璎珞袈裟供奉于峨眉山普贤菩萨,是日大众共睹普贤大士乘紫色祥云行于空中。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5,塑像供奉除灭杀业

       秦安义,不知何许人。以打猎和屠宰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杀生灵不可计数。五十八岁时,突发怪病,身流浓血,臭不可闻.所见亲友的形相都有如野鸡一样。医药无效.亲友无措,就礼请一法师前来,禀明原由后.法师说:“这乃是因杀生所感的现身果报,若不至诚地忏诲求菩萨威力加持甚难消除。”又问秦安义道:“身心感觉如何?”答道:“身心苦痛无比,但见无量的鸟啄我身,无数的动物争相撕咬我的骨肉,请师慈悲救渡”。法师道:“现身受如此的杀生果报,死后还当受更加苦痛的果报,须至诚忏诲罪业”。秦安义答:“愿垂慈训”。法师继之说道:“只有塑造普贤菩萨圣像供养,才能消此重罪”,这时,秦安义忽然气绝,亲属悲泣不已。法师仍叫亲属马上操办塑造普贤菩萨圣像,并修普贤忏法。至第三日,秦安义忽然又苏醒过来,并说:“我初见牛头马面,恕目而视对我说:你太愚痴,肆意杀猪鸡鹿羊无数生灵,他们的怨恨之气弥漫冥府,冥王令将你遣入地狱。无可奈何,只有随牛头马面入地狱。这时见一身相无比庄严,祥光万丈的出家比丘师父也来到地狱中,冥王见后立即恭迎至上座,这时地狱中众生的惨烈呼叫之声顿消,众苦顿除。比丘师父对冥王说:‘此人是我的施主,亲人在人世间代他至诚地供养我,并为他虔诚地忏诲以前所造的种种罪业,请将他放归人间’。冥王说:‘因他所杀生灵太多,被杀者怨恨之心太重,不知应如何处理’。比丘师父回答说:‘他的亲友和诸位善知识在人间精进虔诚地广修供养至心忏诲,并将一切功德回向给被杀的众生生灵,使他们怨恨之心消除,身心悉得解脱,速生佛国净土’。冥王说:‘诚蒙菩萨的大慈大悲,威德加被,自当速将秦安义放返人间’。冥王即从座起,礼拜恭送比丘师父,师父即领我回来后。忽然不知去向。亲友对秦安义说:“我们听法师所言,请塑像师敬塑普贤菩萨圣像,今天刚好将像塑好,你就醒来了”。秦安义听后悲喜交集,五内铭感普贤菩萨的慈悲灵佑,身体也渐渐地痊愈,气色如初。便舍其所有财物供养普贤圣像和出家师父,并立愿出家潜心修学解脱道。临出家前教诫家族子孙说:“我已亲身感受善恶果报,真实不虚,切莫造诸罪业。杀一生命.多劫受苦,地狱中所受之苦都是人间所造一个罪业的千万倍,切不可抱着是小恶或他人不知道就不会受恶果的侥幸心理,一定要常常思善行善”。留下此言后就不知去向。
                                                       某佛网整理自《感应传》


   6,宗利虔诚忏诲普贤放光加持
   宗利法师,会稽高氏,七岁时在天华山做小沙弥,受具足戒后,便往姑苏依止神悟法师领受法要颇得受益,深知未修道业,先行忏悔的妙义,发愿闭关专修三年普贤忏法。在精修忏法中,梦亡母前来谢道:“蒙你精诚的忏诲功德,我已获得往生善处”。又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脚踏莲花从空而来,至身前放光加持。三年专修忏法圆满后,前往灵芝拜谒大智律师增受戒法,是日梦大智律师在宝座上呼宗利之名,并从口中出一光洁亮丽的白珠令宗利法师吞之。又於静定中神游阿弥陀佛净土,见宝洲莲花、宝林等圣境。见后深思,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指示一切众生导归西方极乐净土,蒙菩萨的加持,今观净土圣境,就至新城碧沼专修念佛三昧,历经十年后,游学于天台、雁荡、天封,皆建净土道场,成就众生念佛解脱。晚年复回归天华山修建无量寿佛阁,接待四方佛子修学办道。政和元年,久旱无雨,法师以大悲至诚之心率众祈雨,感得龙王现金色身,大雨即至。建炎末年入道味山,所居之处自题名为“一相庵”。会稽道俗请法师主持念佛法会至第三夜,大众见所绘佛像的顶珠放大光明,信心倍增,倍加精进。绍兴十四年正月,告诸弟子说:“佛来也,我将往归西方净土矣。”偈曰:“吾年九十头已白,世上应无百年客。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坐断乾坤窄”。书毕端坐即逝。当天山中的民众见异僧满山谷,不知忽从何来。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7,宗教皆通普贤证明

   弘景禅师,是密教五祖,测定子午线的一行禅师和将佛教传入日本被尊为日本律宗之祖的鉴真大师的剃度恩师。弘景禅师在贞观二十二年于玉泉寺奉敕得度后依章安禅师禀受止观法门。常诵《法华经》,深研经教,精勤修证,蒙普贤菩萨现身为之证明,并遣天童奉侍左右。其后智慧如海,才辩无碍,声闻朝野。曾三次受帝王之诏入宫供养,为宫庭信徒的受戒师。并于天后证圣元年,受昭与实叉难陀等翻译了《华严经》,时称“唐译华严”。备受世人敬仰,功德弥天。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8,专心修行办道普贤念念相随
    子琳法师,赐号慈受,初发心时依慈觉深悟诸法圆融妙旨,后参礼佛智裕禅师,精研明达诸佛心要。当时天竺国的慈福太后请师为做功德,并为师在山中修建道场,法师在山居住二十八年迹不入俗,讲演诸法微妙大义不断,一时禅风大振,法义远播,天下禅侣闻风而来者,无不钦佩法师的智慧辩才。宋大慧宗杲禅师,路经此山专程拜访,相互谈禅论道不觉达旦。并赞叹说:“时人只知老师有教,经山却许老师有禅。”并赠诗云:“悟得旋陀罗尼三昧,於一切得大自在。舌端之上海波翻,第一义谛无违背。”孝宗皇帝诏师问道:“朕欲读经。以何为要”。师曰:“《金刚经》、《圆觉经》最为要道”。帝问:“参禅如何?”师曰:“禅须自悟”。帝问:“何以为功?”师曰:“澄寂身心、久当自契”。帝又问:“后欲诏问当此有道之士为谁?”师曰:“上天竺慧光”。孝宗皇帝不甚欣喜。一天,子琳法师召众僧说:“我为首座十八年,每天诵《妙法莲花经》一部作为日课,每于禅定,梦寐当中亲见普贤菩萨说法放光加持,自从任住持以来,就没有再见到普贤菩萨,由此深信‘领徒损已’的话是真实的。”法师便谢却一切人事,在茅庵经堂专精修证达半年时间,忽然书偈结跏坐化。时值寒冬大雪铺山.法体在龛中十多日,而体肤容貌温软如生,异香满山。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9,则章亲证三昧径往莲邦
    宋代的则章莲师,与若愚结为道友,同修净业,并广为劝导大众念佛往生净土。则章莲师圆寂后,若愚梦神人告知说:“你同修道友则章,得普贤三昧,已经往生净土,现在西方阿弥陀佛国土等你。”若愚师醒后就沐浴更衣,命大众为之念佛诵经,自己端坐默听,忽然对大众说:“净土现前,吾其往矣”。便书偈而逝。
                                                    某佛网整理自《高僧传 新四集》



   10,现拾得以驱牛示亡僧之破戒
   唐代的浙江天台国清寺内有一清众僧,名拾得。从所示现的诸多神迹中,证知乃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一天,拾得禅师放牧牛群,正值寺内僧众聚集,进行每半月的说戒布萨。拾得禅师驱牛至说戒堂前大笑说:“悠悠者聚头”。当时持律首座喝叱说:“疯人何以喧哗有碍说戒”。拾得禅师曰:“我不牧牛也,此群牛多是此寺执事僧人也”。便当众呼各亡僧法号,牛即应声而过。当时大众惊愕万分,皆深深感恩普贤菩萨的慈悲示现教化。自此以后,无不审视已往过失,至诚忏诲,并精勤修学,悉得生死的解脱。
                                                     某佛网整理自《高僧传  三集》



   11,息地狱之苦,与观音地藏共居树梢
    吴门王建,死后至冥府,经查阳寿未尽,系误勾其命,命其再回阳间。亲见地狱黑炎蔽空,悲虢之声如雷吼。有三老僧趺坐在大树梢上,每见地狱众生痛声沸腾时,就以净水洒之,哀嚎之声即停息。便问三老僧是谁?乃是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三大圣,悲愍地狱众生之苦,而应化示现于地狱救度众生。
                                                        某佛网整理自《现果随录》



   12,说莲邦之胜异,偕文殊同登莲台
    唐朝的法照祖师,棱止衡州云峰寺,精勤不懈。两次于观堂用斋的粥钵中见五彩祥云和五台山诸寺尽是金地,纯是池台楼观,众宝庄严,文殊周围有诸圣众围绕聆听法义。遂发愿礼五台山,到佛光寺后,晚上四更时见一道光从北山直射法照祖师,师即穿袍搭衣具足威仪,寻光至东北五十里许的一溪沟北有一石门,见两个青秀端庄的童子,一称善财、一称难陀,相见甚喜互为作礼,并引师入石门,向北约行五里.见一金门牌楼,金匾中题大圣竹林寺,寺中金碧辉煌极其庄严广大。二童子引师至讲堂中。见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各据狮子座。万众围绕而为说法。师至二大圣前至诚礼拜毕叩问:“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何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凝纲”。文殊菩萨回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於过去劫中,因观佛故.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法门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令无休息”。师又问:“当如何念”?文殊菩萨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语毕二大圣各舒金臂摩师顶为之受记道:“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师听闻后,欢喜踊跃,凝纲悉除,至心叩拜而退。
                                             某佛网整理自《净土圣贤录  法照传》


  13,授净梵之羯磨圆音嘉奖

       法主净梵,母龚氏,梦佛光满室而有孕,生子后即取名佛护。十岁依胜果忏主出家,常念阿弥陀佛圣号不断,有人问:“这么小的年纪为何念阿弥陀佛?”师答说:“我欲到西方净土去求挂搭”。十八岁时受具足戒后,参访明师,悟佛妙旨,讲经不断,依师求戒、学戒、深受法益者甚众。尝率二十七人修法华三昧。以二十八日为期,如此三会感得普贤大士为授戒羯磨,并於空中连称三声“净梵比丘”,自此后说法之时所发洪音如撞巨钟。率众修法华三昧将圆满时,有二僧向师作礼言:“今春到石桥礼圣迹”。见空中散花异香非常,忽有一僧历声说:“姑苏梵法主(净梵比丘),期忏散花至此”语毕不见。前来瞻礼的长洲令黄公彦将此刻记于石,云:“异哉师之道力,其与北京进法师,梦释迦授戒;南岳梦四十二僧加羯磨法。异世同效……”净梵法主神迹甚多,於禅观之处大众见金甲神跪于座前。师于一处修忏,见韦陀菩萨行至忏室,凡有人被其点察,则障起而退。在一个酷热的夏季,大众夜不能安卧。净梵法主即披三衣坐于水阁上,忽然风雪飞集、凉气逼人,夏行冬令,大众无不惊叹敬仰。知道这是神龙感师之德而变热为凉。一次梦中,被黄衣史者请至冥府,冥王迎师奉为上座.并令史者检祥霭簿中记载到:净梵比丘,屡经多劫长讲《妙法莲华经》,冥王即起顶礼并遣使者相送。政和中太守应公婢,为妖崇所娆歌笑不休,请师为施戒后即刻安定。葛氏请师为亡夫施戒,当即见亡夫恭敬于师绕座三匝,并礼谢说已得解脱。宣和初,郡守贾公敬师高行,补为管内法主。师制订了期忏规式,并别制忏仪,与众同修常感瑞应。建炎元年十月坐之,火化后得很多的舍利,建塔供於模塘般若。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14,入莲花之胜会二圣书名
    宋朝的宗赜祖师,宗教双通,悟证深远,依遵庐山慧远初祖的法规,兴建莲花胜会共同发愿誓生极乐净土。一晚,梦一鸟巾白衣,风貌清秀,三十多岁的青年,向宗赜祖师合十问讯说:“欲人莲花胜会,求书一名”。祖师乃取会绿薄问道:“何姓名?”答说:“普慧”。书名后白衣青年又说:“家兄亦求书一名”。祖师问:“令兄何名?”答说:“普贤”。言毕即隐去。宗赜祖师醒来后,将梦境请问於诸大德,都说《华严经?雕世间品》中有普贤、普慧二菩萨,发愿助佛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我们现在发愿兴建莲花胜命,共期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感得二大士的加持幽赞,乃以二大士为此会会首。于是远近悉蒙度化无数。
                                                     某佛网整理自《净土圣贤录》



       15,求子得子
       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钧的母亲慈圣太后忧虑无子,就发愿朝拜峨眉山,至万行庵时极为至诚地沐浴、敬香、许愿,祈祷普贤菩萨慈悲加持自己生一太子,后如愿得太子神宗。神宗皇帝为了报恩普贤菩萨的威灵和母亲慈圣太后的恩德,赐重金庄严白水普贤寺(今万年寺),遣中贵二人来此筑砖殿(即现存的无梁砖殿)罩于普贤铜像之上,再建木阁复之。并御赐“南无大行普贤愿王菩萨”铜印一枚和御题“圣寿万年寺”。慈圣庵内供母亲慈圣太后之像。寺僧将重建后的万行庵改名太子坪至今。
                                                     某佛网整理自《峨眉山志》



  16,虔礼普贤,感帝释护法菩萨化斋
   善德王时,生义比丘常住道中寺(后名众生寺),戒行精严,诵经礼佛精进不懈,早晚于殿内供奉的普贤菩萨像前至诚礼拜。此后,左右殿堂失火,唯供普贤菩萨的殿堂独免火难。生义比丘与二僧发愿修复寺院,苦于款项难以募集。是年五月十五日,感得帝释天的天帝降于寺内的左经楼,留住了十余天,整个殿塔及附近的草木土石皆发异香,五彩祥云覆罩寺空,南池中的鱼类欢喜跳跃。此一奇异瑞相展转相传,国人争相奔来观看,无不惊叹“不可思议”。因此,修复寺院所须的各种材料和经费争相捐赠,堆积如山,各种工匠师不请自来,寺院很快就圆满峻工。天帝欲还帝释宫,二僧对天帝说:“天帝欲返天宫,请慈悲允许将您的圣容画下,以便大众供养,感报天恩,也因修复三宝道场的殊胜因缘而留下天帝的身影,永镇下方,令众生行善积德。”
  天帝说:“我的愿力远不如普贤菩萨的无边威德和救度法界众生的行愿,对现今寺内的普贤菩萨圣像,应该教导大众虔诚礼拜供养,不可轻慢。”二僧遵天帝之教,殷勤敬奉普贤菩萨无有懈怠。
  多年后,主寺僧性泰跪于普贤菩萨像前自言:“弟子久住寺中,精勤香火,昼夜不懈,只因寺无田产香火不继,欲往他寺挂单,所以特向菩萨告辞。”当晚性泰比丘在梦中见普贤菩萨对自己说:“师且住寺中,不要远离,以我之缘,为你化斋费”。醒后至为感恩普贤菩萨的慈悲,就留于寺中苦修。几天后,忽有二人马载牛驮油盐米茶等用品到寺门前,寺内僧人问:“斋主从什么地方来”?答说:“我两是金洲界人,有一比丘对我们说:“住东京众生寺很长时间了,因为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短缺.今向施主化缘。所以我们驮载米盐等物特来供养三宝常住。”寺僧说:“本寺无人出外化缘,两位施主是否是听错了或是走错了”。施主说:“是寺中化缘师父领我们而来,到前面的井边时,师父说:‘距离寺院不远了,我先到寺中去等你们。’我两随即就到了。”寺僧便领二位施主进入殿堂。两人一看见普贤菩萨像便礼拜,相互惊叹说:“这不就是向我们化缘的比丘师父吗!”从此以后,寺中的饮食等物都是两位施主的虔诚供养。
  又一次,寺院山门发生火灾,火焰直往殿内窜,寺僧急忙到殿中去保护普贤菩萨像,但大家都不知普贤像到什么地方去了,再回头一看,普贤菩萨像早就立在院庭中。相互推问是谁把像请出来的,大众都说不知道,方知是大圣的圣威。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


   17,普贤现身加持,指点念佛往生
    唐代的大行法师,齐州人,后入泰山,结草为衣,采果为食。精行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加持,当即面对普贤圣像深自感叹道:“人命无常终归坏灭,不知死后到何处受生,还请菩萨慈悲指点,我当如何修持,往生何处”。说毕,就从藏经中信手抽得一本赞叹阿弥陀佛净土的经典,专志一心地依经中教诲,全心观想阿弥陀佛像和称念名号。在第二十一天的半夜,忽睹西方净土并见十方佛等圣境,并坚信,因普贤菩萨指点念佛求生净土是无上的微妙之法,更加虔诚精进,无有一念懈怠。因为大行法师的操行精严,名震宫庭,被帝君诏入内宫供养于御殿,并敕赐号“常精进菩萨”,受“开国公”。后示微疾右胁卧而终,数日后仪貌如生,异香芬郁,令不信佛者而信,已信者更增精进。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50》



   18,普贤命山神驱药精除疾
   净见禅师,不知何许人,童真出家,常住崇高及龙门山。持诵法华经达一万三千遍,精修妙观,深入禅要。因长久诵持,体力渐不如前。过二十余年后,忽闻住处北边,有诸小儿戏闹,影响清修,但又不知这些小儿从什么地方而来。正处于烦乱不安时,有一白发老翁来向禅师请教佛法,并问:“禅师近日的身体有何不适吗?”禅师答:“身体渐觉不及以前体力充沛,气血调合。更难忍受的是,不知从什么地方来的一群小儿,天天在此喜闹,扰得难以安宁”。老翁说:“请师到小孩的嬉戏处静坐,待他们脱衣入水沐浴时,就将他们的衣服全部收藏起来,无论他们怎样索要都不要归还也不要和他们言语,弟子到时自然会来教诫他们”。禅师依老翁所说,果然在诸小孩的戏闹处静坐时,见诸小孩脱衣入水沐浴,便将他们的衣服收藏在自己的房中,诸小孩浴后便寻衣至禅师处索要衣服。禅师说:“老翁嘱托,永不归还你们衣服。”诸小孩就泼口漫骂禅师乃至宗祖。禅师心平气和地任由他们漫骂,就是不归还。这时白发老翁突然来到,对诸小孩说:“你们都进入禅师的怀中。”诸小孩最初都不肯,老翁驱逼数次才入师怀中没入腹内。老翁问师:“禅师身体现在感觉如何”?禅师说:“现在精力充沛,气血调和,身心舒泰的感觉,以前从未有过。”说完白发老翁即隐去不见,自此后,禅师体力强健,精神倍增,精进地诵经禅观数倍於前。有人知道后,就将此神遇去请问长年在山洞中专修的几位老禅师这是何因缘?都说:“这是普贤菩萨令山神驱诸药的精灵,变为小儿,使净见禅师服用,除去禅师体内隐藏的疾病”。净见禅师乃是为邈禅师教授禅法的老师。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51》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9-11 11:48     标题: 续 1





            19,普贤灵感,遇难呈祥


   冲法师系交洲人,立志到印度求法,礼拜佛陀圣迹。即发愿敬造普贤菩萨圣像,并在像前祈祷:“普贤大士的十大愿中有恒顺众生愿,岂会舍我西行求法,虔礼圣迹的至诚之愿。”是日晚於梦中,感得普贤菩萨乘白象手摩冲法师顶言:“汝有至诚之志,将往印度,若有危难,我必相助。”醒后甚为欢喜便向西而行。渡南海中,忽遭狂风恶浪,险象环生,冲法师即一心专念普贤菩萨圣号,见普贤像现於风浪之上,当即风静浪平。西行中又遭摩竭鱼如小丘般游横舟船之前,冲法师仍然至心专念普贤菩萨,见普贤像现于摩竭鱼上,巨鱼当即合口而离去。途中所遇各种危难险相,皆是以称念普贤菩萨而得遇难呈祥。如愿到达印度得法要,礼菩提树,竹林精舍等圣迹。后感微疾.在梦中见普贤菩萨说:“依圣力满足你的志愿.获六根清净,当生净土”。
                                                          某佛网整理自《求法记》




       20,普贤教念阿弥陀佛,与佛同迎愿者往生
    大行禅师,齐州人。入太山居茅棚,草衣果食,苦行办道,专精修证法华三昧,感得普贤菩萨现身,教禅师称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净土。禅师遵菩萨之教,专精称念阿弥陀佛至三七日的午夜,忽见莲花遍地,心眼顿开,见十方佛。了知自己将往生净土,更是加倍念佛。后感微疾右胁而卧示寂,几天后颜貌如生,葬后数日异香不散。
  宋代的范严长者,仁和人,家财万贯,名重一方,毅然抛却一切家产世务,虔心修学解脱道,就是其子治家无方,每至资产日渐衰落。众亲友再三礼请长者主持家业经营资产,仍然弃之不顾,并说:“我仅仅是世间暂时的寄客”。依然精诚致志地诵《法华经》,念阿弥陀佛,无有懈怠。一日,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放金色祥光,对范严长者说:“明日午时当往生西方”。长者在无限的法喜中更加精诚地诵经念佛。第二天,见西方三圣和普贤菩萨及诸菩萨来迎,长者端座合掌念佛而逝。



       21,普贤慈悲放光治疾
    大月氏国(古印度)中,有一人犯麻风病,来到普贤菩萨身边,至心皈依礼拜普贤菩萨,并诵念称赞菩萨的功德,祈愿菩萨为除此病。是时普贤菩萨像即以右手放宝渠光明遍照其身,疾病当即痊愈。
                                                    某佛网整理自《大智度论》



   22,精修三昧,放光开悟
    慧普禅师,亲闻天台智者大师说法,常行法华三昧,禅定甚深,经常一坐入定就是十日左右,所居之室神光夜照,感得普贤菩萨乘大白象放光照身,而忽然开悟。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23,教导守护诵经人
   摩诃罗比丘常诵法华经,国王常常俯地以自己的头发铺路请摩诃罗比丘从上面走过。一比丘对国王言:“此人摩诃罗不常读经,为何要以如此尊贵的礼节供养?”国王言:“我有一深夜想见摩诃罗比丘,到他住处时看见比丘正在窟中诵《法华经》,并有一金色光明人骑着白象合掌恭敬供养,待我走近时,金色光明身便消失。我便问摩诃罗大德:‘是否因为我来的原故,金色光明身便隐去?’摩诃罗比丘言:‘这是遍吉(即普贤)菩萨,遍吉菩萨曾发誓言:若有人读诵法华经者,我当乘六牙白象来教导之。’我诵《法华经》故,遍吉菩萨自然会来。”
                                                     某佛网整理自《大智度论》



   24,化女子而求宿显昙翼之真修
    昙翼,余杭人,虔诵《法华经》十二年,感得普贤大士化现为女子,身披彩服,携一竹篮、一白豕、大蒜两根,到昙翼法师前恳求说:“我去探亲,时值大雪迷失道路。现在天色将晚,又不知路径,山中豺狼纵横,定难生还,请师慈悲留住一宿。”师极力婉转拒绝,女复哀求不已,遂令居草床上。半夜时,女子悲呼腹痛,请求为之按摩,师以持戒为由而谢绝,女即放声悲哭,师乃以布襄锡杖,遥为按之,疼痛减轻。天明时,女称谢而出,涌身虚空,现普贤菩萨相,彩服化为祥云,豕变白象,蒜化双莲。垂手摩昙翼法师顶,为其授记而忽然不见。郡太守孟颞闻礼于朝,敕建法华寺,即今天衣寺。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25,海云应现五台普利有情众生
    唐代的海云比丘,居清凉山南台的峭绝幽僻处,刻苦办道的精进,清苦俭朴的生活,他人甚难做到,并在此处圆寂。后人为之立的传中记载,海云比丘实是普贤菩萨在世间的应化,因为普贤菩萨的愿行是无处不现身,并与文殊菩萨互为主伴,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救度众生。
                                                      某佛网整理自《高僧传》三集



        26,放光证明不昧因果
   僧照禅师,久仰南岳禅观微妙,智慧深远,专程前往参拜。南岳大师命修法华三昧,消除历劫罪障。依教精勤修持法华三昧将圆满时,亲睹普贤大士乘白象王放光加持,又感观音菩萨为其说法,忽然顿悟佛法玄妙意旨而辩才无碍。僧照禅师于大众中,苦行、禅定皆为第一。吃饭时常常私自加一撮盐放入汤菜之中,以为只是很少一点就不在意。后来在修行方等DA法的禅定中,忽见自己在三年中竞侵用常住的盐至数十斛的相,顿生此乃盗用常住僧物的畏惧忏悔之心,当急将自己的衣物卖掉买盐偿还常住斋堂,此相才消失。南岳大师圆寂后,由僧照禅师领众修行办道,兴盛如初。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27,道潜礼忏停象驾于三门
    五代的吾越钱塘永明寺道潜,虔礼阿肓王佛舍利宝塔时,见佛舍利在悬钟之外绕行。悲喜交集不已,因此发心虔礼二十一天普贤忏,忽见普贤菩萨乘白象王在塔寺三门前停立,象鼻直枕忏室。吴越国王礼请师入府为之授菩萨戒,并兴建永明寺供师住持。
                                                      某佛网整理自《高僧传》三集



   28,不敬经书招疾,普贤慈悲除病
       释灵某,未知何许人。开始,每诵《法华经》后就得重病。便请教剃度恩师:“我常听闻,受持《法华经》,得六根清净,功德无量,为什么我诵经后会感招恶病呢?”恩师问:“你诵经时,是怎样诵的呢?”答说:“我诵经时,很是随意,诵经前不漱口洗手,诵经时随处或坐或卧或与人嬉笑杂话,经书随处摆放,有时为图方便也放在床头边。”恩师说:“对经书要时时心生恭敬,诵经之时要清净身心如在佛前。因为你轻慢法宝三业不净,虽然诵《法华经》,但护法善神却不允许你对经书有如此的轻漫,所以招感恶疾以示忏悔,与经中所述的诵经能增无量福慧,灭无边罪业没有关系。你只要至诚忏悔,至诚恭敬地诵持自然不会再生恶疾”。听恩师教诫后,如梦方醒,深深自责,便在二六时中面对佛像经书至诚礼拜忏悔,以至头破血流。常常顶载法华经在殿内经行。每次诵经前务必使自已身口意三业清净。如是经历了三年,一天早上天刚亮时,听见有人再三敲佛殿门,开门后,见一老翁须发皓白,手持一杖,见诵经比丘就说:“从今以后,你还敢轻慢《法华经》吗?”与老翁应答之时,顿感多年恶疾彻底去除,身心开泰,畅快不已。老翁说完即不见,待天明时见佛殿前有明显的大象脚迹,方知老翁乃是大慈大悲的普贤菩萨特来为自己除病,灭自己的罪业,消除多年的病苦。自此以后,忏诲更诚,诵念《法华经》更为精勤。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51》



   29,辨才戴经  授华严之玄义
   唐代的辨才,不知何许人。幼依止裕法师,专一礼诵《华严经》,经年后仍不解经中要义,便造一香函盛《华严经》,每日顶戴经行历经三年,感得普贤菩萨指导授持经中玄义,忽然能诵,智辩无碍。                                                            
                                                         某佛网整理自华严持验记



   30,拜《法华经》摩顶加持
   昙翼,余杭人,俗姓李,少年时夜梦梵僧劝令入道。后见亲友读《法华经》,甚为欢喜恭敬,便请经到空闲处独自观看。因苦其无人教授,不解文字义理、而昼夜悲泣。于后辞别亲人,在山中凿挖了一个洞穴栖身。白天外出乞食充饥,夜则对经顶礼,不眠不休。因长时居处潮湿的洞穴,以至全身浮肿,仍然向经礼拜不已,忽见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王,为其摩顶加持。次日不仅身体痊愈,并对不认识的文字和不明白的义理自然而解。普贤菩萨所摩头顶处隐隐而凸起肉髻。十五岁出家受具足戒后,谢绝一切人事专诵《法华经》。每天只吃一餐,别不再食,亦不受他人供请。
  所居的茅庵被当地的山人恶意焚烧后不久,山人的婴儿忽得疠疾,方知师非常人后悔所作的罪过。便到师前真诚地忏诲,婴儿的疠疾也就很快地痊愈。山人为此洗心革面,改过自新,并为师新造茅舍,师於其中诵经如初。又于梦中见僧说:“汝先受戒作法非胜,安能开发正道”。即见四十二僧为已加授羯磨圆满戒法,又常梦阿弥陀佛、弥勒佛与之说法。又随弥勒佛同诸胜友俱会龙华圣会,至为感叹,亦倍加精进办道。
                                                  某佛网整理自(《史传部T49》)

作者: 弥迦使者    时间: 2009-9-12 12:07     标题: 续 2




                                                                                                                    结  语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山,每年香火不断,游人也络绎不绝。为什么普贤有这样大的名气?他和峨眉山又为什么会有这样密切的关系?现分析于下:
  普贤,梵语音译三曼多跋陀罗。嘉祥《法华疏》云:三曼多云普,跋陀罗云贤。《华严大疏》云: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此约自体说。又云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此约诸位说。又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此约当位说。又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此约佛后普贤。当位普贤,悲智双运,佛后普贤,智海已满。又译为遍吉,遍即普义,吉是从事相立名,贤是从理体立名。普贤与文殊二菩萨同为释迦佛左右二辅,文殊表智,普贤表行。又文殊表智,普贤表理。又文殊表根本智,普贤表分别智。表示修佛法要理智合一,行解相应。《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从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三业,皆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盖此菩萨,从根本智,发广大愿,以万善庄严,一一周遍法界,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故名普贤也。
  普贤菩萨之得名、授记,见于《悲华经》。经云: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祗劫,有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佛号宝藏如来。时有转轮圣王,名无诤念(即阿弥陀佛)。王有千子,第一太子名不眗(即观世音菩萨),第二王子名尼摩(即大势至菩萨),第三王子名王众(即文殊菩萨),第八王子名泯图(即普贤菩萨)。转轮圣王及诸王子,于宝藏佛前,次第发愿,佛一一授记。第八王子泯图向佛说出了他的誓愿:世尊,我今所愿,要当于是不净世界,修菩萨道。复当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令其严净,如青香光明无垢世界。亦当教化无量菩萨,令心清净,无有垢秽,皆趣大乘,悉使充满我之世界,然后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普贤菩萨的誓愿来看,他是修菩萨道的,以教化众生己任,可以随意现形为地狱身、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天龙、鬼神、夜叉、罗刹、毗舍遮乃至商贾**、畜生恶鬼,为他们说法,让他们离苦得乐。还化身千万,向每一世界的佛顶礼赞叹,供养无数。所以宝藏如来很称赞他的愿行,认为他必能教化无量众生,最后终能成佛,并且为他改名为普贤。
  因为他修的菩萨行是利益众生的,引导众生学习佛法,并不急于涅槃,所以很得众生的崇拜,在《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中详细记述了他的愿行,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普贤十愿,现简述如下:
  1.礼敬诸佛。对佛教传说中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都以自身的神通力,同时现前,常修礼敬。
  2.称赞如来。对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都以很深的知己,用超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发出无尽的声音、言辞,对如来赞叹其无边的功德,用以教育其余在会的菩萨。
  3.广修供养。对十方三世的一切极微尘数诸佛,都用最好的供品,如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以及各种涂香、烧香、末香用来供养。除此之外,还用最上等的法供养,如说修行法、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苦、劝修善根等诸种法,用以供养。
  4.忏悔业障。普贤菩萨自己思量,曾于过去的无始劫中,由于自身的贪、瞋、痴,发为身、口、意三业,做了很多恶业,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他要在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誓不再做恶业。
  5.随喜功德。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善根,尽皆随喜,丝毫没有妒嫉诽谤、讽刺打击之类的恶行。
  6.请转fa lun。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成等正觉后,普贤菩萨都要前往,以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fa lun,为众生说法度世。
  7.请佛住世。佛欲入涅槃,殷勤劝请莫入涅槃,多在世间为众生说法。这也是利乐众生的法门。
  8常随佛学。在佛住世期间,发心学习佛法,精进不退,不计财产、王位乃至不惜身命,修习难行苦行,无论何种法会,都随佛参学,没有疲倦。
  9.恒顺众生。对各类众生,人非人等,都承事供养,如敬父母。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者为作光明;于贫困者令得宝藏。还引导众生学习佛法。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佛以众生心而起大悲心,恒顺众生就等于供养如来。
  10.普皆回向。从最初的礼拜诸佛到恒顺众生,所有功德,都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众生恶业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普贤菩萨都愿代受,让作恶业的众生得到解脱。
  普贤菩萨的这十大愿行都发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这十大愿行才尽,而实际上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都是没有尽头的,这十大愿行也就是永无穷尽了。
  在《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中,普贤菩萨发愿,于后五百岁中,有受持《法华经》的,都为其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如果有邪魔、夜叉、罗刹等恶鬼前来骚扰,普贤菩萨都保护行者。如果有人读诵此经,普贤菩萨就乘六牙象,守护在这人身旁。如果读诵时忘记了某句,菩萨还教给他怎样读诵。这样,实际上就成了《法华经》的守护神,受持《法华经》行者的守护神。
  有了十大愿行和对《法华经》无微不至的照护,在一般佛教徒心目中,普贤就占有了很崇高的地位。修心佛法有这样好的佑护,怎能不从心底里尊敬他呢?普贤在经中所说的行法有两种,一是十忍法,一是忏悔法。
  在《华严经·十忍品》中,普贤为菩萨提出十忍,若能得此十忍,就能对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1.音声忍。对于佛所说的一切教法,都能深信悟解。
  2顺忍。顺菩提正道,趣向最高的无生果位之忍。
  3.无生法忍。能通达一切事物无生无灭的道理,并依此修心。
  4如幻忍。了达一切事物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本来是空寂无物。
  5.如焰忍。了达一切事物像火焰一样似有实无,没有真实存在。
  6.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如梦境一样,虚幻不实。
  7.如响忍。了达世间一切言语声音都是依因缘而生,虚假不实,如空谷回响。
  8.如影忍。了达自己色身由五阴聚合而成,虚幻不实,就像影子一样。
  9如化忍。了达世上事物无而忽有,有而还无,就像幻化的一样不真实。
  10.如空忍。了达世上一切法界一切事物都像虚空一样无形无色。
  这十忍和一般意义的忍辱之忍有很大差别,佛教认为,依此修行可以很快通达佛法,具有很大的功德。
  普贤的另一个行法就是忏悔法。《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中,普贤菩萨放眉间大人相光,为诸位菩萨说法,先说忏悔眼根法:行者应于诸佛面前,发露先罪,至诚忏悔。因为无量世以来有眼根的原因,贪者诸色,因为著色,所以贪爱诸尘,受女人身。每一世生处,都为色尘所迷惑,色尘伤害眼根,使人成为恩爱之奴,经历三界。所受的这些罪过,都是眼根不善所引起的。所以要皈向诸佛,说明自己眼根的所有罪咎,并向诸佛菩萨、大乘经典忏悔说:“我今所忏眼根重罪,障蔽秽浊,盲无所见。愿佛大慈,哀悯覆护。普贤菩萨,乘DA法船,普度一切十方无量诸菩萨伴。唯愿慈哀,听我悔过,眼根不善恶业障法。”行者按此法修行,忏悔七日,多宝佛塔从地涌出,释迦牟尼佛用右手亲启塔户,多宝佛现身,为行者证明:“法子,汝今真实能行大乘,随顺普贤眼要忏悔。以是因缘,我至汝所,为汝证明。”行者又向普贤请教忏悔之法,普贤又分别讲了忏悔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之法。每忏悔一根,都有佛为行者证明,赞叹普贤行法。最后行者听到空中发微妙声音说:“观心无心,从颠倒想起,如此想心,从妄想起,如空中风,无依止处。如是法相,不生不没,何者是罪?何者是福?我心自空,罪福无主。一切诸法,皆亦如是,无住无坏。如是忏悔,观心无心,法不住法,诸法解脱,灭谛寂静。如是想者,名大忏悔,名庄严忏悔,名无罪相忏悔,名破坏心识忏悔。”算是为忏悔法门说出了最后的真谛。
  可以看出,普贤能为别的菩萨说法,说明他的功德、修行高于一般的菩萨。《法华经·见宝塔品》中记载,过去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祗世界,国名宝净,彼中有佛,号曰多宝。每至有人宣讲《法华经》时才涌现其前。行忏悔法门就能感多宝佛涌现,可见行忏悔法门具有很特殊的功德。
  普贤菩萨的愿行以救度众生为主,其行法又有很殊胜的功德,是释迦牟尼佛的胁侍,在佛教中占有很高的位置。这些原因合在一起,使他受到众多佛教徒的崇拜。近代佛学大师弘一法师曾赞叹:“愿得普贤真愿行,常乐利益诸众生。”作为一个印度菩萨,曾陪侍佛祖的西方圣贤,他何时与中国发生关系,又怎样在四川峨眉山定居了呢?
  根据旧的《峨眉山志》记载,汉明帝时甲子年间,里人蒲公采药,见到麋鹿的足迹像莲花一样,就向当时在峨眉山修行的一位高僧千岁宝掌和尚请问,这位高僧也不敢确定,就让他到洛阳请问摩腾、法兰二位尊者。法兰告诉他:《华严经·菩萨住处品》有文,西南方有处名光明山,从者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贤胜,与其眷属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所谓贤胜,就是普贤。蒲公回去后,就建普光殿,供养普贤菩萨像。普贤在峨眉山示现就始于这个传说。只见麋鹿足迹像莲花就断言这里住着一个菩萨,未免过于武断。印光大师在《重修峨眉山志流通序》中对此也提出了质疑:经中只载普贤又名遍吉,未载贤胜之别名,法兰断言贤胜就是普贤,令人生疑。释迦牟尼讲《华严经》在印度摩竭陀国,经中所说光明山在西南方,而中国在印度有震旦之称,位于印度东方,西南和东方正好相反,怎能相提并论?汉明帝时的甲子年,即汉明帝七年,才遣蔡愔、秦景、王遵等到西域寻求佛法,摩腾、法兰在汉明帝十年才到中国,而蒲公在汉明帝七年就去向他们请教了。按《传灯录本传》千岁宝掌于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才来中国,汉明帝时的蒲公怎能去向他请教问题呢?
  总的看来,旧志所载的这段故事过于牵强附会,难令人信服。佛教内部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持批评态度,清代居士蒋虎臣修山志时有《志余》一卷,其中有言:“世人竞称文殊在五台,普贤在峨眉,此是俗见……菩萨神化,周遍法界,何尝以某处为我道场,某处为彼道场耶?”在我们现在看来,这只能看作是佛教的神话传说故事,并无确实证据。但位于峨眉山绝顶的普光殿历来被人看成是菩萨示现之所,吸引许多僧俗人等前来拜普贤。后改为相光寺,明时洪武帝重修,覆以铁瓦。清巡抚张德地又捐俸重修。相光寺成了普贤在人间的示现之所,不复容人怀疑。
  因为有了普贤,很多僧人来峨眉山礼拜菩萨,求菩萨佑护。最早的记载是魏晋年间中印度僧人宝掌来峨眉山礼普贤。可见这时普贤道场在峨眉山已有定论。
  晋隆安三年,慧远之弟慧持来峨眉山,依普贤修法,居龙渊精舍,讲经说法,为时人所重。
  唐朝赵州从谂、黄檗老人、南泉老人、澄照大师均是禅门大德,都曾先后来礼普贤。其中澄照大师对普贤最为恭敬,每日六时礼普贤。
  宋行明禅师,入五台礼文殊,入峨眉礼普贤,均感二菩萨随心应现。
  明宝昙国师,受明洪武帝之命,重建相光寺,覆以铁瓦,又铸普贤菩萨金像。后于此寺十年,教化徒众。
  明归空和尚在礼普贤时行叩通天苦行,并燃一指以供普贤。
  其他居峨眉山修行的高僧也代有人出,有成就者不乏其人。
  因为峨眉山影响很大,很多皇帝也有敕赐,以提高自己善行的声誉。最早的是唐僖宗敕建黑水寺,赐额永明华藏,又赐住持慧通禅师无缝袈裟一领。
  宋朝太祖、真宗、仁宗都曾先后敕赐万年寺,赐物有金珠、璎珞、袈裟、金银瓶、御书、钵、铜钟鼓锣等法器。仁宗嘉祐七年还颁赐经藏。徽宗也曾赐旙、幢等物。万年寺是传说中蒲公拜佛修行的旧址,宋代皇帝对此寺特别偏爱,简直要把它当作御用寺院了。
  明英宗于天顺四年五月初四日颁旨赐灵严寺大藏经一藏。
  明神宗对峨眉山敕赐最多。赐海会堂千佛袈裟、佛牙等物。敕赐圆通庵慈宁宫皇太后手书佛号绣金长幡、九层沉香塔等。万历二十七年赐白水寺大藏经一部。万历四十年赐慈延寺大藏经一部。万历四十二年赐永延寺藏经一部。先后共有五次之多。
  清朝康熙帝于康熙四十一年春在北京赐伏虎寺僧照裕、光相寺普震《药师经》及手书大字。同年秋又派人到峨眉山赐照裕经书、诗轴,又赐善觉寺元亨、大峨寺僧常舒、白龙洞僧祖元、毗卢寺僧德敬、雷洞坪僧慧植、铜殿藏经阁僧照乾、卧云庵僧照玉诸人《金刚经》及御笔手书等物。
  由于历代高僧的推崇,历代皇帝对峨眉山的多次敕赐,使峨眉山是普贤道场的传说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普贤的行愿及地位受人尊崇,在信奉佛教的古代,人们希望把他留在中国,成为有形的可见之人,不愿意他“遍周法界,应化无数”,就给他找个安身之处。二是峨眉山幽远偏僻、雄伟壮观,景致又幽雅安静,适于僧人避世修行,也适于骚人墨客游览赏玩。再加上有传说故事“作证”,一拍即合,峨眉山就成了佛教圣地,再不容改变。在现代社会,又成为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也许这是初始在这里建造寺院的僧人所始料未及的吧!


                                    ------完------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