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二十七种非理心态
[打印本页]
作者:
宣真
时间:
2009-10-4 01:23
标题:
二十七种非理心态
二十七种非理心态
1、贪心:凡夫人遇到可爱悦意的对境时,不管是人、财、物哪一种,贪心都会自然生起。假如你随着贪心而去,便会违背佛陀教言,甚至毁坏自己的戒律,最后堕入可怖的恶趣。
2、嗔心:如果我们遇到不悦意、不可爱的怨敌或病魔等对境,相续中的嗔心就像熊熊烈火般盛燃,若未以大乘缘起空性或慈悲法门的甘露水来熄灭,很容易焚毁我们多生累劫所积累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森林。
3、掉举:是心往外散的随眠烦恼,属于一种心所。身掉举,是身体一点控制都没有,经常东奔西跑,一刹那也无法安住;语掉举,指语言漫天胡扯,想说什么就胡说八道,经常喜欢说是道非;心掉举,是昏沉的违品,指心往外散乱,不能摄伏。当身口意处于这种不能内收的无自在状态时,千万不要随烦恼而行,理应如树而安住。
4、讽刺:当我们想用难听的语言来讽刺、侮辱、毁谤、挖苦别人时,应立即制止,如树而安住。
5、傲慢:按照相关论典,慢有七种:
⑴傲慢:观待下等众生而认为我更胜一筹的自满之心。
⑵过慢:观待与自己同等的人,认为我已经胜过他们。
⑶慢过慢:观待功德比自己超胜的人,认为我比他们更优秀。譬如觉得“我的功德超过了文殊菩萨,超过了法师,超过了十方诸佛菩萨”,这样胡思乱想,实际上就是慢过慢。
⑷我慢:将本来不是我的五蕴执著为我。
⑸增上慢:自己本来没有阿罗汉、菩萨等圣者的功德及神通神变,但却认为自己已获得。例如别人说你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是第几世转世活佛,你就相信真是这样:自己前世是某某活佛,已经获得了什么成就。实际上不要说成就,就算普通修行人的有些功德,你也不一定具足。现在世间当中,有些人依靠一些愚笨弟子的吹捧,自认为是诸佛菩萨的化身再来,做不如法的事情还觉得对众生有利,这就是所谓的增上慢。
⑹卑慢:自己觉得比下面的人高一点,比上面的人差一点,这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就是卑慢。
⑺邪慢:本来得到的不是功德而是过患,反而认为获得了功德。
6、骄矜:也叫骄傲。骄与慢之间有一些差别,慢是观待他相续而生起满足感,并通过外面的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而所谓的骄,不在外面表露,只不过心里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有一种得意洋洋的心态。这二者的差别,学过《俱舍论》的人也应该清楚。骄矜分八种:
⑴种姓骄:“我是国王种姓,天生就是贵族”、“我的父亲是领导,母亲也如何如何”,尤其现在有些人,包括学习《入行论》的道友,好像自己家里有领导,熟悉一些法师,就认为非常了不起,总有一种骄傲之情,这样不太好!
⑵相貌骄:“在这个团体中,我是最好看的,如果再好好打扮一下,天女可能都逊色几分。你看这里十几个人,哪有像我这样漂亮的?这个也不好看,那个也不好看……”这种心态也是一种骄。
⑶广闻博学骄:“我的辩论不错,口才也不错,已经背了三部论典。别人最多只能背一两部,这个班里我才是佼佼者,非常了不起啊!”
⑷财富骄:“我很富裕啊,平时吃的讲究、穿的高档,轿车是最高级的,手机款式是最新潮的,别墅也是最豪华的,别人怎么能跟我比?这个团体中,可惜我的智慧不算太好,如果我智慧最高的话,那就样样齐全了。但不管怎么说,财富方面谁也比不上我。”
⑸权势骄:“我是局长、我是副局长、我是科长……,我的权力相当大,社会上谁不知道我!”这样认为的话,就是权势骄。
⑹无病骄:“我的身体特别棒,从来都不用输液打针,你看他们动不动就生病,真是可怜。智慧方面我不敢说,但身体方面我应该是最好的。”
⑺艺术骄:“我会电脑,我会画画,我会设计,我会建筑,其他人都不会,我有这个特长。”
⑻韶华骄:“我现在很年轻,青春美貌,身材也不错,他们那些全部是老太太、老公公,看起来好像很可怜。”这是最后一种骄。
7、评论他人:我们不要议论他人的过失,以前法师如意宝讲过:“如果是为引导弟子,好心指出他的过失是应该的,历代金刚法师也是这样做的。但金刚道友之间不要互相评论、说长道短,这样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平时应多看他人的功德,不要总盯着过失看,如果经常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那说明你的相续不清净。
8伪、9诈:指用虚伪狡诈的手段欺骗众生。善天论师将“伪与诈”解释为谄诳(详见《俱舍论》),不管怎样解释,如果自己为人不真实,欲以各种虚假的行为欺骗众生,那马上要如树而安住。
10、自赞:现在人们赞叹自己的方法特别多,在家人有在家人的赞叹方式,出家人有出家人的赞叹方式,有时候自己明明没有功德,也要添枝加叶地捏造一番。
11、毁他:有些人的诽谤相当可怕,但对真正的修行人来讲,恐怕也不一定有什么损害。
12、粗言:指给他人取外号、嘲笑别人缺陷等恶语。
13、离间:说一些挑拨离间的话,使原来关系和睦的两个人,尤其是法师与弟子之间,出现分裂产生矛盾。《前行》中说:“在密乘传法的法师与弟子之间进行挑拨而搞破他们的关系,或者在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和,罪业是极为严重的。”因此,不管是居士还是出家人,尽量不要说离间语,想说这些时,自己要如树而安住。
14、思名:想获得众人交口称赞的美名;
15、思利:欲求财富圆满的利益;
16、思敬:想得到别人的恭敬爱戴;
17、欲差仆役:希望差遣仆从眷属做事;
18、欲人侍奉:让别人为自己洗脚等作承侍;
19、削弃他利:对大乘修行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什么?就是舍弃利益众生。若是这样,则触犯了菩萨根本戒,罪业相当严重。有些人的佛教知识学得不深,一旦恶缘现前,很有可能想“利益众生非常困难,舍利子都舍过菩提心,那我更不用说了,还是放弃吧,以后不想发心了。”当然,光是不想发心做某件事,也不一定是舍弃利他,但如果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今后都不参与,自己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了,这就是舍弃了利他之心。虽然往生极乐世界是好事,但如果只是自己解脱,而将众生弃之不顾,《般若摄颂》中说,这比犯四根本戒还严重。假如你周围的环境或者旁边的人,造成你想舍弃利他的菩提心,此时务必要自我警醒:“哪怕我死了都可以,但舍弃利他之心万万不能生起!”
20、图己利:倘若想一心一意地利益自己,或利益自己的亲朋好友,这种念头在大乘佛教中也跟毒药一样非常可怕,应尽量予以舍弃。
21、因是欲语时:语为心声,在产生舍弃利他、贪图自利的念头时,切莫让它表露于言语,应当坚决地制止,如树而安住。
22、不耐:若遇到无法忍耐的对境,譬如怨敌的百般损害、修行的种种苦行,在这种时候,应当如大树一样安稳而住。
23、懒:懈怠懒惰也不太好。有些人特别懒,不要说晚上,白天也一直迷迷糊糊的。
24、惧:若对大乘的甚深空性、见修行果等心生畏惧,产生退惰之心,也应如树而安住。
25、无耻:如果没有羞耻,不约束自己身语意三门,恣意造作恶业,这时候也应如树而安住。
26、言无义:假如废话连篇,一天到晚找人“摆龙门阵”,说些无意义的话语,也应尽量制止这种行为,如树而安住。
27、贪执亲友:如果生起贪爱亲友的世俗情念,对自己家人一味地维护,成天打电话说一些是非,这也是修行的大障,理应如树而安住。
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生起贪心或嗔心,理应自我警醒:若让贪心爆发造作恶业,后果必定不堪设想;若放纵嗔心肆意妄行,结局也是无法想象。因此,言语行为应暂时停止,如树一样安住不动。
当我们产生这些时,要以正知正念来管制自己,像大树一样如如不动。
.............
我们应时刻观察自相续中是否出现了前面所讲的
染污性、勤于无义之事的心态,
一旦发现,立即要用正知正念来对治,通过这种方式坚持不懈地守持这颗珍贵的菩提心。
前面所分析的贪心、嗔心、懒惰、畏惧等27种恶心,对我们今生来世的危害非常大,作为一个修行人,始终要观察自己的三门,尤其是自己的心态,
假如相续中产生了上述烦恼,务必要知道它的危害性,立即用对治方法来制止。例如,嗔恨心用慈悲心来对治,贪心以不净观来对治,愚痴心以缘起空性来对治,嫉妒心用平等心或自他交换
[1]
来对治,傲慢心以摧毁我执来对治
,……这样一来,自己的修行才会如理如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如果我们以散乱心随便挖地割草,说些无关紧要的绮语,做些无有意义的事情,此时也要提醒自己:“我是发了菩提心的人,做这些闲事有什么用呢?”以此正知正念来对治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的心态,这一点也极为重要。
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如果没有抓住这两点——励力对治自己的
染污心、好行无义心
,根本不可能护持菩提心。有些人经常想:“什么时候休息啊?我好好地放松一下。”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心态,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不应该经常想着自己快乐,虽然凡夫人偶尔会生起这种念头,但要立刻发现它、认识它、对治它。既然我们的身口意已经全部奉献给众生,就不应该有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空间,在众生没有解脱之前,利他的步伐不可以停下。当然,对我们现在来讲,闻思修行对众生是有利益的,在此过程中,如果产生懒惰懈怠,想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马上要提醒自己不能这样,心态必须要改过来,断除一切无义之事。
《学集论》中引用《秘密广大经》的教证说:“修行人必须护持自己身体。怎么样护持自己身体呢?
断绝危害众生的行为。
怎么样断绝危害众生的行为呢?必须先做到遣除无意义的事。”一般来讲,我们发了菩提心的人,行住坐卧都要观察自己:“我做这件事对众生有没有意义?对我的解脱有没有意义?”首先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考虑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体,否则便不是大乘修行人。因此,大家一定要“坚持守此意”,善于护持这颗菩提心。
[1]
此处的“自他交换”,是指观一切众生的嫉妒心都积聚在自己的相续中,自己去承受嫉妒心所带来的痛苦,使众生永远摆脱这种折磨。
[
本帖最后由 宣真 于 2009-10-4 01:25 编辑
]
欢迎光临 清净莲海六合敬修学网 祈愿:世界和平 正法久住 (http://bbs.jixiangyun.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